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21歲,確診癌症,我好開心”

“21歲,確診癌症,我好開心”

文章來源: 她刊 於 2025-08-22 10:07: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作者 - 小在

監製 - 她姐

“爸爸媽媽,其實我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真的真的很開心……”

00後的雲南女孩大熱,隨手發了一條動態,意料之外地獲得了近百萬個點讚。

她人如其名,大熱了一陣子。那條動態的截圖,被轉發到各個社交平台上——

畫麵中的她,正坐在一輛車上,素麵朝天。迎麵而來的風拂起她的頭發,她隨即露出幸福的笑容。

突如其來的疾病,將大熱從刻不容緩的社會時鍾裏拽了出來,世俗生活的種種壓力,從此與她無關。她擁有了一個絕對正當的理由,掙脫一切束縛,去體驗自己一直想過卻從未有過的那種生活——

住一間隻屬於自己的房間;直視原本不敢直視的眼睛;第一次工作、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毫無顧忌地花掉口袋裏的錢……這些擺脫原有軌道的體驗,讓她“爽到想在人群中跳舞”。

大熱的評論區裏,出現了許多羨慕的聲音。其中最高讚的兩條評論,道出了這種理想生活背後的真相:

“人居然隻有在生命的倒計時前才敢活出自我。”

“徹底失去未來,才會真正擁有現在。”

可是,為什麽需要等到重病時,才能獲得做自己的許可?

大熱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重新思考:怎樣才算“好好活著”?又是誰在定義“正常人生”?

當一位醫學生確診癌症

提起自己患癌的事,大熱將它形容為一個地獄笑話,“白大褂還沒捂熱乎呢,就先穿上了病號服。”

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大熱對疾病並不陌生,但她從未想過,癌症這個“知識點”,會真實地出現在自己身上。

在此之前,大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有且僅有學習。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她把自己嚴絲合縫地嵌進了某種對“未來”的計劃中:本科讀五年,比別的專業多一年,醫學生想找好點的工作,碩士學曆是最低起跑線……大熱掐指一算,“到30歲才有機會掙錢”。在那之前,她可以預見的生活,就是學習和考試的無限循環。

大熱對所學的專業興致缺缺,也並不擅長,學得很吃力,還掛過一門重要的課。留給她的容錯空間不多,她必須盡力衝刺,才能保證不掉隊。

大熱穿著白大褂

因為腹部的劇烈疼痛而選擇就醫時,她正值大二期末的考試月——醫學生的課業非常重,其他專業都是考試周,但醫學專業的期末考被延長為一個月,不然根本複習不完。

這場病來得很突然,大熱肚子疼得整晚睡不著、上吐下瀉。到醫院後,她吃了瀉藥、灌了腸,折騰了一整天,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來。

醫生們都沒有往癌症的方麵想,因為她太過年輕,隻有20歲出頭,遠低於一般癌症的高發年齡。最後,她打了營養針,便無功而返。

第二天是端午節假期,大熱在昆明回紅河老家的高鐵上,再次腹痛得厲害,一度暈了過去。出站後,已經站不起身的她,立刻打車前往本地醫院的急診。

這一回,依然是吃藥、灌腸,大熱躺在病床上,“被折磨到意識模糊”。

社交平台上,大熱將輸液袋和草地的圖片拚接在一起

醒來後,她的眼前是淚流滿麵的媽媽。醫生推測,可能是癌症。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她被送上手術台。

開腹取出的腫瘤組織,使大熱的病症得以確診:直腸癌,癌細胞已經侵入淋巴。

開腹手術過後,大熱在醫院休養了十多天,全身插滿管子——鼻子裏插著胃管和氧氣管,脖子插了一根直通頸靜脈的輸液管,身上插著尿管,還有用來排出腹腔積液的引流管。

此時的她,已經千瘡百孔。肚子上是開腹留下的10多厘米的刀疤,左下腹部是造瘺的傷口,她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麽,“在肚皮挖一個口,然後把腸子接到肚皮這兒,大便就從肚皮這裏排出來。”

大熱身上插滿管子

大熱全身都痛,隨便動一下,就痛上加痛。後來,由於十多天沒進食,饑餓感超越了疼痛感,她的意識中隻剩下“吃”這一最原始的生理衝動。

為了給她解解饞,醫生給了她一顆葡萄。雖然不能真的吃下去,但僅僅是把葡萄嚼了嚼、嚐了嚐汁液的味道,她便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她第一次發現,世界上居然有這麽甜的東西。

像葡萄那樣被她重新認識的事物,還有很多。

她發現,有些事並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重要。此前為之焦慮許久的期末考,她直接缺席了;30歲才有可能從中脫身的學業生涯,在大二這年戛然而止。她的人生並沒有因為一場考試、一個學業證書而完蛋。

突如其來的疾病,使她按部就班的生活開始瓦解。大熱隱隱發覺,身下疾馳的列車,還有列車下永恒地指向同一個目標的軌道,全都消失了。

前所未有的自由

先是確診,再是六次化療,癌症的到來,重塑了大熱的生活。

化療的過程很痛苦。她經常嘔吐,變得虛弱,但還是堅信自己能夠好起來——同病房的一位中年男性,和她得了同樣的病,他在做完六次化療以後,就已經痊愈了。自己比他更年輕,身體素質更好,想必也會有個好結果。

化療結束後,醫生要求她休養三個月,之後再去複查。她因禍得福,獲得了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段無所事事的時光。

機會難得,她不想再回到原有的軌道上。於是,已經辦理休學的她,假裝要回學校繼續上課,瞞著家人,用生活費到校外租了房子,租金一個月600塊,錢勉強夠用。

她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布置,不會被任何人打擾。

之後,她想去掙點錢,“因為大學生真的很窮。”從前在她的認知中,“掙錢”這一意味著獨立的行為,是遠在讀研、考博以後的30歲才可能實現的事。

癌症將她從分秒不停的社會時鍾裏拽了出來,與此同時,又意外地加快了她社會化的進程。

她做了一段時間家教,賺的錢隻夠交房租,但她又不敢向家裏要太多錢,擔心會露餡。之後,她刷了無數個崗位,終於找了份跳舞主播的工作。

在這份工作中,她見到了世界未曾向她展開的一麵——公司過度壓榨員工,連續幾天工作12個小時;休息時,周圍的人都在抽煙,她作為二手煙受害者,敢怒不敢言;工作之餘,還要費心力去維護和“大哥”之間的關係。

她也有了意想不到的發現:賺錢這件事,並沒有她想象中那麽難。這份工作底薪五千、月入過萬,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時,大熱覺得自己很厲害,“像個大人一樣,像個事業女性一樣。”

電視劇《老友記》,瑞秋第一次領到工資

她還結識了一些新朋友,解鎖了一些新的生命體驗——第一次去酒吧,連卡座是什麽意思都不知道,大家都照顧著她,她不能喝酒,就喝旺仔牛奶,同時看著朋友們一點一點變醉。

疾病帶來的停滯,使她擁有了程度最深的自由。死亡的威脅近在眼前,她卻覺得,自己從未像此刻這般鮮活過。

這是她此前的人生中,從未體驗過的自由。

被安排的人生

生病之前,大熱遵循著家人的指示,過著被完全安排好的人生。

大熱的“計劃人生”,要從她的媽媽講起。

大熱的媽媽出生在雲南的大山深處,她渴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可惜,礙於家裏的經濟條件,媽媽在19歲時,沒能繼續求學,而是被安排嫁給了大她10歲的男人,次年便生下大熱。

媽媽未竟的夢想,代際傳遞到了年幼的大熱身上——要好好學習,要一路深造,要從事體麵的工作,要過上那種自己未能擁有的幸福人生。

電視劇《小歡喜》

這份期待的力量太過沉重,在現實中,它的表現方式是要求、訓斥,甚至是暴力。

小時候,大熱幾乎沒有關於“玩樂”的記憶,每天都在學習。如果學習上的表現不佳,就會挨揍。

大熱的整個童年和青春期,都被對媽媽的恐懼籠罩著。媽媽對她的要求,逐漸內化為她對自己的要求。

哪怕高中起,大熱去了離家很遠的學校,依然會不由自主地根據媽媽的想法行事,如同一個被遠程操控的提線木偶,“已經喪失了違抗媽媽命令的那種能力”。

她按照媽媽的設想和要求,努力學習,朝著理想人生衝刺,不敢左顧右盼,更不敢停歇半刻。

高中的學習壓力很大,大熱埋頭學習時,脫落的頭發常常會飄到課本上。到後來,她掉了許多頭發,頭皮也裸露了一塊。兩年間,她加速學完了高中的所有知識,剩下的一年,就是一輪又一輪的複習。

她爭分奪秒、廢寢忘食地學習,跑著去食堂,一天隻吃一兩頓。為了盡可能地節省時間,她每天雷打不動地吃湯泡飯,因為沒有人愛吃這個,不用排隊。

電視劇《低穀醫生》

幾年以後,她才從醫生那裏得知,那時極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許為後來的癌症埋下了病根。

但當時的她顧不了那麽多。對一個隻能依靠成績來獲得認可的高中生來說,經常性的便秘,完全不足以讓她停步——

媽媽也在鞭策她,考高一點,再高一點,那樣就可以解脫了。最終,從小不擅長學習的“榆木腦袋”,硬生生把自己拽到了580多分,得償所願。

高考是終點,亦是新的起點。填報高考誌願時,大熱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教師”和“醫生”這兩個家長心目中的完美專業中二選一。

她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卻遵照媽媽的意願,將誌願表裏的10個空格,清一色填寫了醫學類專業。她崩潰了一整晚,最後還是接受了,和從前一樣,“沒有辦法”。

電視劇《凪的新生活》

當然,被安排好的人生中,也會有可以喘息的時刻。

上大學後,大熱從紅河來到省會昆明,更大的世界在她眼前展開,她迎來了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年——

剛上大一的她,多了一些自由探索的時間。相較於醫學,她距離藝術更近,在醫學的課業中,她最喜歡的部分是畫解剖圖。課外,她結識了很多學電影的朋友,平日裏一起玩攝影,有時還會去幫忙客串下演員。

她很喜歡拍照。鏡頭會放大她的膽量,拍照時,身上乖順的部分會暫時隱匿起來,她大方地擺出各種造型,高高地昂起頭,“感覺自己很端,就很喜歡。”

她也接觸到了主張個性與差異性的亞文化,打了唇釘,化獨特的妝容,穿新潮的衣服。

大熱拍照造型

如同一匹脫韁野馬,她瘋玩了一年,通過結交學藝術的朋友,來靠近自己憧憬的專業,通過叛逆的外表,反抗內心根深蒂固的乖乖女敘事。

然而,害怕落後的肌肉記憶不會輕易被篡改,即便是在玩樂的時候,她依然惴惴不安,一把由焦慮鑄成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懸掛在她的頭頂。

掛了一門很重要的考試以後,她的焦慮值達到了頂峰。辜負了媽媽的期待怎麽辦?考不上研究生怎麽辦?以後找不到工作怎麽辦?惱人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她決定收收心,奮起直追,計劃著在新的考試中扳回一局。

就在這時,癌症找上了她。

休學的前三個月,她還是擺脫不了從前的慣性,覺得偷懶有些可恥,害怕自己恢複以後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所以,她每天都會到學校旁聽,“能學一點算一點”。

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學得力不從心,很容易疲憊,學不到多少東西。大熱打定主意,不如利用好這三個月時間,去做一些沒做過的事。

依照媽媽的想法活了二十年的她,第一次開始聽自己的話、為自己而活。

人一出生,就進入倒計時

這段來之不易的自由,並沒有持續太久。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複查的日子到了。

等結果的那幾天,大熱還在病床上翻看課本,為返校做準備。她沒有料到,自己再也不用回到校園中了——

癌細胞非但沒有減少,還擴散到了腹膜、子宮等部位。癌症進入了晚期。

這個結果令她大吃一驚。她原以為自己這麽年輕,恢複的機會很大,沒想到恰恰是因為太年輕,身體代謝快,反而利於癌細胞的生長。

她當即決定,從學校退學。

既然“未來”的長度成了難以預料的問號,那麽,一定要將當下的生活攥在自己手中,要盡可能地去做想做的事。

為了治病,她第一次離開雲南,坐飛機到北京。她去了環球影城,第一次嚐到煎餅果子,並且被它的美味驚豔到。她擺脫了幾乎所有人都深陷其中的生活秩序,不再需要學習、考試和謀求一份好工作,也不再認為它們是最重要的事。

大熱在路邊吃煎餅果子

癌症以壓倒性的力量,覆蓋了她所有的失意、焦慮、難以緩和的關係和無法解決的難題。世俗的規訓對她不起作用了,她終於不再小心翼翼地活著,並由衷地感到輕鬆和自由。

一次乘車時,她拍了張實況照片,突然有感而發,寫了一段話,發了抖音動態:“爸爸媽媽,其實我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真的真的很開心。”

那條狀態迅速得到了幾十萬個點讚,被轉發至各個平台。她沒有料到,自己隨手發出的話,會獲得如此廣泛的共鳴。

許多人羨慕她。評論區裏常常有人說,恨不得自己也能得個癌症,這樣才有正當、不容反駁的理由停下來,去盡情地享受人生。

看到這類表示羨慕的話語,大熱最開始有些高興,“原來我的生活也會有人羨慕啊。”

後來,她越看越心疼——人們究竟是辛苦到了什麽程度,才會去羨慕一個癌症病人呢?

評論區的網友留言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人們羨慕她隨心所欲的自由,卻無法體會她和癌症交手的難處。

得癌症,休學,辭職,列出遺願清單並一項項完成,吃盡美食,環遊世界。這是想象中,一個癌症病人會做的事。

然而,作為癌症病人,大熱擁有的自由,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法施展的。

環遊世界需要錢和健壯的身體,她既沒有錢,又沒有體力。

治療的費用十分高昂,她花了30元投流,想著之後靠自媒體賺點錢,截至目前,顆粒無收。從前的她體能很好、活力四射,愛和朋友們去爬山,而現在出門散步時,她每走一會兒,就必須停下來休息。

對於美食,她也無福消受。化療時,她的身體裏埋著50厘米長的PICC管,從大臂一直延伸到脖子,化療的藥水從中輸入,要持續48個小時。在此期間,她會水腫、昏迷,吃不下任何東西,吐得很厲害。

化療的副作用,使她的頭發變得稀疏,最後隻剩幾根,幹脆剃了光頭。剃頭時,愛漂亮的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她的身體越來越痛,以至於她已經忘了“不痛”是什麽感覺。

癌症將她帶到一個新的世界中,在這裏,所有的感受都變得很極致——很深的痛,很深的愛,很大的束縛,很大的自由。

電視劇《絕命毒師》

世界對她的態度變了。出門拿快遞時,她遇到的每個人都格外溫柔、友善,後來她才發現自己忘戴帽子,露出光頭了。

從前和她分別站在世界兩端的媽媽,因為“癌症”這個共同的敵人,而與她站到了一起。

她從未見過媽媽如此溫柔的一麵——向來要強的媽媽,在聽見親戚說癌症會傳染、讓大家遠離她時,哭了出來。

雖然媽媽一直相信女兒遲早會好起來,會繼續回到學校和正常的軌道上,但現在,媽媽除了要求她每天出門散步、晚上早點睡覺,便對她別無所求。

她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視角,也變了。

小時候,她很想長大後出人頭地,成為大人物、大明星,讓每個人都記住她,在曆史上留下身影。好像唯有這樣,才算沒有辜負生命。

生病以後,她意識到,“生命不是世界的,生命就是自己的”,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就已經很了不起,自私一點,也沒什麽關係。

在她的那條熱門動態下,最高讚的評論是“人居然隻有在生命的倒計時前才敢活出自我”,她認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同時又有些不解——

要知道,人不是在得癌症以後才進入生命倒計時,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所以我們不要忘記,就是要時刻提醒這個事實,然後好好地生活。”

自由並不以病痛為前提。那些人們以為必須要等到患重病以後才敢去做的事,其實在健康的日常裏,隨時都可以開始。

確診以後,大熱曾發過一條動態,文案是“謝謝這個世界愛我”,配圖是從車窗照進來的陽光、懷裏的小狗、她坐在朋友的電動車後座上大笑、手裏拿著一支蒲公英……

她也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她會在雨天時踩水,收集生活裏那些正巧變成了愛心形狀的東西,會因為一顆葡萄、一個煎餅果子而感到幸福。

她給自己取的網絡ID是“大熱”——本來想叫“蘇打水”,覺得這個名字太冰涼,就改成了“酥達熱”,重名率又很高,於是簡化為“大熱”,看上去就覺得很陽光,這也是她想留給大家的印象。

快樂而熱烈,她想這樣存在。

去年春天,大熱在油菜花田中奔跑

東亞小孩的自由,從確診癌症開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全網瘋傳王鶴棣27分鍾私人通話錄音!法律怎麽說?
網友偶遇劉強東:在夜市用塑料碗和鄉親們喝酒
沙利文:4年白幹 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
莫迪抵天津 印僑民熱烈歡迎 觀賞中國藝術家歌舞
售價55500元 LV龍蝦造型手袋引發熱議 網友吐槽




24小時討論排行

普丁專訪痛批日本恢複軍國主義,強調中俄"合作抗日"
澤連斯基最新發聲:俄軍集結多達10萬人,準備進攻
官方披露珍貴檔案 蘇聯援華抗日絕密行動曝光
特朗普政府的“Gay天團”,在白宮內構建了一個權力網絡
中資老板毒死富士山樹木案宣判:獲刑1年
北京閱兵三巨頭座位曝光!習近平坐中間,右邊普丁左邊金正恩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日媒揭談判代表取消赴美行程原因:美要日買大米
普京訪華前夕,莫斯科隨處可見中國影響力的印記
“並非針對魯迅”,投訴魯迅夾煙牆畫當事人致歉
美新國防戰略草案 萬斯言論扮關鍵 點名台灣戰略要角
可怕!華裔妻子在離婚聽證會前夜硫酸潑向白人丈夫
盧卡申科:我很快就要成為白俄羅斯的“中國人”了
習莫普天津會晤:金磚國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哈瑪斯證實:軍事領導人慘遭以軍擊斃,痛批以色列"暴君"
“複活”離體豬頭,專訪器官醫學開拓者何曉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21歲,確診癌症,我好開心”

她刊 2025-08-22 10:07:25


作者 - 小在

監製 - 她姐

“爸爸媽媽,其實我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真的真的很開心……”

00後的雲南女孩大熱,隨手發了一條動態,意料之外地獲得了近百萬個點讚。

她人如其名,大熱了一陣子。那條動態的截圖,被轉發到各個社交平台上——

畫麵中的她,正坐在一輛車上,素麵朝天。迎麵而來的風拂起她的頭發,她隨即露出幸福的笑容。

突如其來的疾病,將大熱從刻不容緩的社會時鍾裏拽了出來,世俗生活的種種壓力,從此與她無關。她擁有了一個絕對正當的理由,掙脫一切束縛,去體驗自己一直想過卻從未有過的那種生活——

住一間隻屬於自己的房間;直視原本不敢直視的眼睛;第一次工作、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毫無顧忌地花掉口袋裏的錢……這些擺脫原有軌道的體驗,讓她“爽到想在人群中跳舞”。

大熱的評論區裏,出現了許多羨慕的聲音。其中最高讚的兩條評論,道出了這種理想生活背後的真相:

“人居然隻有在生命的倒計時前才敢活出自我。”

“徹底失去未來,才會真正擁有現在。”

可是,為什麽需要等到重病時,才能獲得做自己的許可?

大熱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重新思考:怎樣才算“好好活著”?又是誰在定義“正常人生”?

當一位醫學生確診癌症

提起自己患癌的事,大熱將它形容為一個地獄笑話,“白大褂還沒捂熱乎呢,就先穿上了病號服。”

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大熱對疾病並不陌生,但她從未想過,癌症這個“知識點”,會真實地出現在自己身上。

在此之前,大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有且僅有學習。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她把自己嚴絲合縫地嵌進了某種對“未來”的計劃中:本科讀五年,比別的專業多一年,醫學生想找好點的工作,碩士學曆是最低起跑線……大熱掐指一算,“到30歲才有機會掙錢”。在那之前,她可以預見的生活,就是學習和考試的無限循環。

大熱對所學的專業興致缺缺,也並不擅長,學得很吃力,還掛過一門重要的課。留給她的容錯空間不多,她必須盡力衝刺,才能保證不掉隊。

大熱穿著白大褂

因為腹部的劇烈疼痛而選擇就醫時,她正值大二期末的考試月——醫學生的課業非常重,其他專業都是考試周,但醫學專業的期末考被延長為一個月,不然根本複習不完。

這場病來得很突然,大熱肚子疼得整晚睡不著、上吐下瀉。到醫院後,她吃了瀉藥、灌了腸,折騰了一整天,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來。

醫生們都沒有往癌症的方麵想,因為她太過年輕,隻有20歲出頭,遠低於一般癌症的高發年齡。最後,她打了營養針,便無功而返。

第二天是端午節假期,大熱在昆明回紅河老家的高鐵上,再次腹痛得厲害,一度暈了過去。出站後,已經站不起身的她,立刻打車前往本地醫院的急診。

這一回,依然是吃藥、灌腸,大熱躺在病床上,“被折磨到意識模糊”。

社交平台上,大熱將輸液袋和草地的圖片拚接在一起

醒來後,她的眼前是淚流滿麵的媽媽。醫生推測,可能是癌症。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她被送上手術台。

開腹取出的腫瘤組織,使大熱的病症得以確診:直腸癌,癌細胞已經侵入淋巴。

開腹手術過後,大熱在醫院休養了十多天,全身插滿管子——鼻子裏插著胃管和氧氣管,脖子插了一根直通頸靜脈的輸液管,身上插著尿管,還有用來排出腹腔積液的引流管。

此時的她,已經千瘡百孔。肚子上是開腹留下的10多厘米的刀疤,左下腹部是造瘺的傷口,她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麽,“在肚皮挖一個口,然後把腸子接到肚皮這兒,大便就從肚皮這裏排出來。”

大熱身上插滿管子

大熱全身都痛,隨便動一下,就痛上加痛。後來,由於十多天沒進食,饑餓感超越了疼痛感,她的意識中隻剩下“吃”這一最原始的生理衝動。

為了給她解解饞,醫生給了她一顆葡萄。雖然不能真的吃下去,但僅僅是把葡萄嚼了嚼、嚐了嚐汁液的味道,她便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她第一次發現,世界上居然有這麽甜的東西。

像葡萄那樣被她重新認識的事物,還有很多。

她發現,有些事並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重要。此前為之焦慮許久的期末考,她直接缺席了;30歲才有可能從中脫身的學業生涯,在大二這年戛然而止。她的人生並沒有因為一場考試、一個學業證書而完蛋。

突如其來的疾病,使她按部就班的生活開始瓦解。大熱隱隱發覺,身下疾馳的列車,還有列車下永恒地指向同一個目標的軌道,全都消失了。

前所未有的自由

先是確診,再是六次化療,癌症的到來,重塑了大熱的生活。

化療的過程很痛苦。她經常嘔吐,變得虛弱,但還是堅信自己能夠好起來——同病房的一位中年男性,和她得了同樣的病,他在做完六次化療以後,就已經痊愈了。自己比他更年輕,身體素質更好,想必也會有個好結果。

化療結束後,醫生要求她休養三個月,之後再去複查。她因禍得福,獲得了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段無所事事的時光。

機會難得,她不想再回到原有的軌道上。於是,已經辦理休學的她,假裝要回學校繼續上課,瞞著家人,用生活費到校外租了房子,租金一個月600塊,錢勉強夠用。

她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布置,不會被任何人打擾。

之後,她想去掙點錢,“因為大學生真的很窮。”從前在她的認知中,“掙錢”這一意味著獨立的行為,是遠在讀研、考博以後的30歲才可能實現的事。

癌症將她從分秒不停的社會時鍾裏拽了出來,與此同時,又意外地加快了她社會化的進程。

她做了一段時間家教,賺的錢隻夠交房租,但她又不敢向家裏要太多錢,擔心會露餡。之後,她刷了無數個崗位,終於找了份跳舞主播的工作。

在這份工作中,她見到了世界未曾向她展開的一麵——公司過度壓榨員工,連續幾天工作12個小時;休息時,周圍的人都在抽煙,她作為二手煙受害者,敢怒不敢言;工作之餘,還要費心力去維護和“大哥”之間的關係。

她也有了意想不到的發現:賺錢這件事,並沒有她想象中那麽難。這份工作底薪五千、月入過萬,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時,大熱覺得自己很厲害,“像個大人一樣,像個事業女性一樣。”

電視劇《老友記》,瑞秋第一次領到工資

她還結識了一些新朋友,解鎖了一些新的生命體驗——第一次去酒吧,連卡座是什麽意思都不知道,大家都照顧著她,她不能喝酒,就喝旺仔牛奶,同時看著朋友們一點一點變醉。

疾病帶來的停滯,使她擁有了程度最深的自由。死亡的威脅近在眼前,她卻覺得,自己從未像此刻這般鮮活過。

這是她此前的人生中,從未體驗過的自由。

被安排的人生

生病之前,大熱遵循著家人的指示,過著被完全安排好的人生。

大熱的“計劃人生”,要從她的媽媽講起。

大熱的媽媽出生在雲南的大山深處,她渴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可惜,礙於家裏的經濟條件,媽媽在19歲時,沒能繼續求學,而是被安排嫁給了大她10歲的男人,次年便生下大熱。

媽媽未竟的夢想,代際傳遞到了年幼的大熱身上——要好好學習,要一路深造,要從事體麵的工作,要過上那種自己未能擁有的幸福人生。

電視劇《小歡喜》

這份期待的力量太過沉重,在現實中,它的表現方式是要求、訓斥,甚至是暴力。

小時候,大熱幾乎沒有關於“玩樂”的記憶,每天都在學習。如果學習上的表現不佳,就會挨揍。

大熱的整個童年和青春期,都被對媽媽的恐懼籠罩著。媽媽對她的要求,逐漸內化為她對自己的要求。

哪怕高中起,大熱去了離家很遠的學校,依然會不由自主地根據媽媽的想法行事,如同一個被遠程操控的提線木偶,“已經喪失了違抗媽媽命令的那種能力”。

她按照媽媽的設想和要求,努力學習,朝著理想人生衝刺,不敢左顧右盼,更不敢停歇半刻。

高中的學習壓力很大,大熱埋頭學習時,脫落的頭發常常會飄到課本上。到後來,她掉了許多頭發,頭皮也裸露了一塊。兩年間,她加速學完了高中的所有知識,剩下的一年,就是一輪又一輪的複習。

她爭分奪秒、廢寢忘食地學習,跑著去食堂,一天隻吃一兩頓。為了盡可能地節省時間,她每天雷打不動地吃湯泡飯,因為沒有人愛吃這個,不用排隊。

電視劇《低穀醫生》

幾年以後,她才從醫生那裏得知,那時極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許為後來的癌症埋下了病根。

但當時的她顧不了那麽多。對一個隻能依靠成績來獲得認可的高中生來說,經常性的便秘,完全不足以讓她停步——

媽媽也在鞭策她,考高一點,再高一點,那樣就可以解脫了。最終,從小不擅長學習的“榆木腦袋”,硬生生把自己拽到了580多分,得償所願。

高考是終點,亦是新的起點。填報高考誌願時,大熱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教師”和“醫生”這兩個家長心目中的完美專業中二選一。

她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卻遵照媽媽的意願,將誌願表裏的10個空格,清一色填寫了醫學類專業。她崩潰了一整晚,最後還是接受了,和從前一樣,“沒有辦法”。

電視劇《凪的新生活》

當然,被安排好的人生中,也會有可以喘息的時刻。

上大學後,大熱從紅河來到省會昆明,更大的世界在她眼前展開,她迎來了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年——

剛上大一的她,多了一些自由探索的時間。相較於醫學,她距離藝術更近,在醫學的課業中,她最喜歡的部分是畫解剖圖。課外,她結識了很多學電影的朋友,平日裏一起玩攝影,有時還會去幫忙客串下演員。

她很喜歡拍照。鏡頭會放大她的膽量,拍照時,身上乖順的部分會暫時隱匿起來,她大方地擺出各種造型,高高地昂起頭,“感覺自己很端,就很喜歡。”

她也接觸到了主張個性與差異性的亞文化,打了唇釘,化獨特的妝容,穿新潮的衣服。

大熱拍照造型

如同一匹脫韁野馬,她瘋玩了一年,通過結交學藝術的朋友,來靠近自己憧憬的專業,通過叛逆的外表,反抗內心根深蒂固的乖乖女敘事。

然而,害怕落後的肌肉記憶不會輕易被篡改,即便是在玩樂的時候,她依然惴惴不安,一把由焦慮鑄成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懸掛在她的頭頂。

掛了一門很重要的考試以後,她的焦慮值達到了頂峰。辜負了媽媽的期待怎麽辦?考不上研究生怎麽辦?以後找不到工作怎麽辦?惱人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她決定收收心,奮起直追,計劃著在新的考試中扳回一局。

就在這時,癌症找上了她。

休學的前三個月,她還是擺脫不了從前的慣性,覺得偷懶有些可恥,害怕自己恢複以後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所以,她每天都會到學校旁聽,“能學一點算一點”。

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學得力不從心,很容易疲憊,學不到多少東西。大熱打定主意,不如利用好這三個月時間,去做一些沒做過的事。

依照媽媽的想法活了二十年的她,第一次開始聽自己的話、為自己而活。

人一出生,就進入倒計時

這段來之不易的自由,並沒有持續太久。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複查的日子到了。

等結果的那幾天,大熱還在病床上翻看課本,為返校做準備。她沒有料到,自己再也不用回到校園中了——

癌細胞非但沒有減少,還擴散到了腹膜、子宮等部位。癌症進入了晚期。

這個結果令她大吃一驚。她原以為自己這麽年輕,恢複的機會很大,沒想到恰恰是因為太年輕,身體代謝快,反而利於癌細胞的生長。

她當即決定,從學校退學。

既然“未來”的長度成了難以預料的問號,那麽,一定要將當下的生活攥在自己手中,要盡可能地去做想做的事。

為了治病,她第一次離開雲南,坐飛機到北京。她去了環球影城,第一次嚐到煎餅果子,並且被它的美味驚豔到。她擺脫了幾乎所有人都深陷其中的生活秩序,不再需要學習、考試和謀求一份好工作,也不再認為它們是最重要的事。

大熱在路邊吃煎餅果子

癌症以壓倒性的力量,覆蓋了她所有的失意、焦慮、難以緩和的關係和無法解決的難題。世俗的規訓對她不起作用了,她終於不再小心翼翼地活著,並由衷地感到輕鬆和自由。

一次乘車時,她拍了張實況照片,突然有感而發,寫了一段話,發了抖音動態:“爸爸媽媽,其實我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真的真的很開心。”

那條狀態迅速得到了幾十萬個點讚,被轉發至各個平台。她沒有料到,自己隨手發出的話,會獲得如此廣泛的共鳴。

許多人羨慕她。評論區裏常常有人說,恨不得自己也能得個癌症,這樣才有正當、不容反駁的理由停下來,去盡情地享受人生。

看到這類表示羨慕的話語,大熱最開始有些高興,“原來我的生活也會有人羨慕啊。”

後來,她越看越心疼——人們究竟是辛苦到了什麽程度,才會去羨慕一個癌症病人呢?

評論區的網友留言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人們羨慕她隨心所欲的自由,卻無法體會她和癌症交手的難處。

得癌症,休學,辭職,列出遺願清單並一項項完成,吃盡美食,環遊世界。這是想象中,一個癌症病人會做的事。

然而,作為癌症病人,大熱擁有的自由,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法施展的。

環遊世界需要錢和健壯的身體,她既沒有錢,又沒有體力。

治療的費用十分高昂,她花了30元投流,想著之後靠自媒體賺點錢,截至目前,顆粒無收。從前的她體能很好、活力四射,愛和朋友們去爬山,而現在出門散步時,她每走一會兒,就必須停下來休息。

對於美食,她也無福消受。化療時,她的身體裏埋著50厘米長的PICC管,從大臂一直延伸到脖子,化療的藥水從中輸入,要持續48個小時。在此期間,她會水腫、昏迷,吃不下任何東西,吐得很厲害。

化療的副作用,使她的頭發變得稀疏,最後隻剩幾根,幹脆剃了光頭。剃頭時,愛漂亮的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她的身體越來越痛,以至於她已經忘了“不痛”是什麽感覺。

癌症將她帶到一個新的世界中,在這裏,所有的感受都變得很極致——很深的痛,很深的愛,很大的束縛,很大的自由。

電視劇《絕命毒師》

世界對她的態度變了。出門拿快遞時,她遇到的每個人都格外溫柔、友善,後來她才發現自己忘戴帽子,露出光頭了。

從前和她分別站在世界兩端的媽媽,因為“癌症”這個共同的敵人,而與她站到了一起。

她從未見過媽媽如此溫柔的一麵——向來要強的媽媽,在聽見親戚說癌症會傳染、讓大家遠離她時,哭了出來。

雖然媽媽一直相信女兒遲早會好起來,會繼續回到學校和正常的軌道上,但現在,媽媽除了要求她每天出門散步、晚上早點睡覺,便對她別無所求。

她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視角,也變了。

小時候,她很想長大後出人頭地,成為大人物、大明星,讓每個人都記住她,在曆史上留下身影。好像唯有這樣,才算沒有辜負生命。

生病以後,她意識到,“生命不是世界的,生命就是自己的”,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就已經很了不起,自私一點,也沒什麽關係。

在她的那條熱門動態下,最高讚的評論是“人居然隻有在生命的倒計時前才敢活出自我”,她認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同時又有些不解——

要知道,人不是在得癌症以後才進入生命倒計時,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所以我們不要忘記,就是要時刻提醒這個事實,然後好好地生活。”

自由並不以病痛為前提。那些人們以為必須要等到患重病以後才敢去做的事,其實在健康的日常裏,隨時都可以開始。

確診以後,大熱曾發過一條動態,文案是“謝謝這個世界愛我”,配圖是從車窗照進來的陽光、懷裏的小狗、她坐在朋友的電動車後座上大笑、手裏拿著一支蒲公英……

她也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她會在雨天時踩水,收集生活裏那些正巧變成了愛心形狀的東西,會因為一顆葡萄、一個煎餅果子而感到幸福。

她給自己取的網絡ID是“大熱”——本來想叫“蘇打水”,覺得這個名字太冰涼,就改成了“酥達熱”,重名率又很高,於是簡化為“大熱”,看上去就覺得很陽光,這也是她想留給大家的印象。

快樂而熱烈,她想這樣存在。

去年春天,大熱在油菜花田中奔跑

東亞小孩的自由,從確診癌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