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淩晨三點多,青海省內正在施工的川青鐵路尖紮黃河特大橋發生施工繩索斷裂事故,事發時有15名施工工人、1名工程項目部現場負責人正在作業。該事故廣受關注,就讀者關注核心點,記者進行了采訪。
1.為何選擇在夜間施工?
項目施工方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事故發生在淩晨3點多,當時正在進行鋼索作業。選擇在夜間施工,是為了避免鋼索特性變化,“晚上的低溫有利於杆件性能恒定”。當時工人在“Q塔”塔頂,用千斤頂在調整鋼索。Q塔是主塔編號。
圖為事故發生現場。曹繼煒攝。
事故發生時,鋼索驟然斷裂,導致橋麵失去牽引,108米鋼梁主拱肋垮塌,部分橋麵瞬間掉落。據介紹,多名施工人員從不同平台掉落,鋼梁主拱肋的垮塌在3秒鍾之內完成。
另據媒體消息,大橋施工公司曾計劃於8月26日邀請媒體參加大橋合龍儀式。
2.事故原因可能是何?
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繩索斷裂引發的垮塌。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鋼索失去支撐,是因“錨梁”斷裂。錨梁是一種用於錨固斜拉索的結構構件,在橋梁中起著關鍵作用。
圖為失去支撐的鋼索散落現場。曹繼煒攝。
現場看到,4個卯梁段成8截。“橋梁的生命線在錨梁上,前麵斷裂,後麵的跟著斷裂,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和斜拉橋一樣,一旦錨梁斷裂,鋼索就‘沒勁’了,導致橋麵失去牽引而垮塌。”據他介紹,錨梁均為新加工件,也會定期去檢查強度,“但可能存在焊接問題,”事故的真正原因廣受關注,有待官方進一步確認。
3.失聯者是否都係落水?目前救援形勢如何?
失聯者並非都落水。據記者現場了解,事發當時多名工作人員從平台不同高度跌落,掉落在立柱、橋體、水麵等不同位置。目前,至少確定仍有1名失聯人員停留在搖搖欲墜的鋼架上,生命體征不明。事故發生立柱有二次倒塌風險,應急救援人員正借助無人機對失聯人員進行定位,多名消防官兵正冒著生命危險在立柱上開展救援。
救援人員在立柱開展救援。曹繼煒攝。
事故發生後,應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組,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曉軍,省委副書記、省長羅東川第一時間趕赴省應急指揮中心視頻調度救援工作,羅東川隨即趕赴現場指揮救援處置工作。應急、消防、交通、公安、衛健、武警等多個部門投入救援工作,共出動救援車輛66輛、舟艇23艘、人員386人全力開展搜救。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人機、直升機、救援艇仍在大橋及周邊水麵搜尋。隨著水麵打撈和橋上救援進度加快,後續救援工作正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