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被催婚逼瘋的年輕人,開始找「結婚搭子」了

被催婚逼瘋的年輕人,開始找「結婚搭子」了

文章來源: 後浪研究所 於 2025-08-14 19:15: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被催婚逼瘋的年輕人,開始找「結婚搭子」了



 

34歲的小麥用“結婚搭子”結束了她跟父母之間曠日持久的催婚紛爭。

從20多歲開始,她就頻繁被父母催婚。父母隔兩天就會分享一些“不結婚孤獨終老”的鏈接給她,每個月都會推給她兩三個異性讓她去相親。

但是在她看來,父母根本不在乎她的想法,他們隻希望自己按照他們的想法活著,父母給她介紹的相親對象,幾乎是在她的世界裏“永遠不會出現的人”。

隨著年齡漸長,被逼迫的程度也越來越重。她跟父母之間爆發過很多次爭吵,有時候甚至會挨打。

其實她並不排斥婚姻。

她也憧憬過理想的婚姻和伴侶。她很認真地談過兩段“可以考慮婚姻”的感情時,她發現,“對方想結婚的時候我不想結,我想結婚的時候對方不想結。”人生節奏的錯搭,讓她遲遲無法進入一段理想的婚姻。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個人空間之間,她陷入了困境。一方麵,她想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另一方麵,她又不斷接受來自父母和環境的催婚壓力。

經過長久的思考後,她決定“相親降級”,為自己找個“結婚搭子”,給父母一個滿意的交代。於是,她在小紅書發了一條尋找“結婚搭子”的帖子,她明確強調了自己的“不婚主義”,但是迫於家庭壓力決定找個異性完成“結婚”這項規定動作,雙方不必投入感情,婚後各自獨立。

由於已經在北京買房定居,所以小麥每年隻有一兩次回東北老家的機會。在父母麵前,她會扮演一個中規中矩的女兒,為此,她要考慮很多環節,見家長、婚禮、婚後生活、催生……但是,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她可以隨心所欲過一種“跟父母無關”的生活。

找“結婚搭子”的年輕人不止是小麥,很多年輕人開始探索不同於傳統親密關係的另一種可能。“結婚生子”漸漸從“人生必修課”到“人生選修課”過渡。中國科學院心理所《2024年婚育觀調查報告》顯示,95後群體中34%的年輕人不再將結婚視為“理所當然”,51.8%的大學生認為婚姻不重要,其中女性占了69.5%,她們寧願追求“高質量單身”,而非“低質量婚姻”。

小麥也同樣如此。並且她不認為找搭子是一種對父母的欺騙,“就像很多父母可能早就離婚了,然而一直等到孩子高考完才告訴孩子。你可以說他們這樣做是他們認為的‘愛’,總之他們就是選擇隱瞞真實的自己。其實跟我現在做的事情沒有差別。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願意哄我們開心。那現在他們老了,我們長大了,我也願意哄他們開心。”

近日後浪研究所跟小麥聊了聊,她是如何找到靠譜的“結婚搭子”、如何重塑自己的婚姻觀、以及在新的親密關係中如何自洽的,以下是小麥的口述,經整理後發布:



被催婚的我,裂開了

我的父母一直是控製欲很強的人。家庭的壓力已經侵占了我個人的自由空間,影響了我選擇伴侶的自由度。

他們隔三差五就給我發一些不結婚孤獨終老、老了住養老院沒人看你這種消息。每個月總要推兩三個人讓我去見。讓我很苦惱的是,他們不了解我,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麽。他就按照他的想法,就像給母豬配種一樣把各種人塞到你這裏讓你去見。但是我的擇偶標準和他們的標準是很難一致的。

他們就認為找一個體製內朝九晚五上班的人是好的。他們不考慮是不是你喜歡聽搖滾他喜歡聽電子樂,不考慮你喜歡熬夜他喜歡早起,也不考慮你不吃辣但是他喜歡吃辣等等這些,人的基本喜好、生活習慣、自己的價值觀認知,他們通通不考慮。他們給我介紹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我的世界裏永遠不會出現的人。

我們也會因為這些事吵得很厲害,甚至會挨揍。從小就這樣,他們不在乎你的想法。如果你不按照他說的做就是在忤逆他,他就要揍你。



《東京貴族女子》劇照

在我來北京以前,我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我的媽媽是一名老師,老師的職業習慣就是所有學生都必須聽她的,我的父親是一名軍人,軍人的職業習慣就是領導的命令絕對服從。我吃什麽、穿什麽、用什麽、看什麽、學什麽專業、和誰交朋友、選擇什麽老師,上什麽樣的補習班,所有這些都是父母在做決定。

我大學學的專業也是我媽選的,她讓我學英語,想讓我當個英語老師。我小時候喜歡看書,喜歡聽搖滾樂,他們全部都不理解,也不支持,不僅不支持,還把你買的光盤磁帶,你那些心愛的東西全都給你燒了、砸了、撕了。現在說要跟父母達成一致?達成不了,這輩子都達成不了。你要說痛苦,肯定是有過,但是不至於抑鬱,因為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是有能力離開這個家的。

我的父母都是在集體主義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可能都不知道為什麽結婚生子,然後就隨大流該結婚結婚、該生娃生娃。他們的工作和成長環境決定了認為你要跟別人一樣,“你跟別人不一樣”這件事就是不行。我父母之間的感情雖然隻能說能維持住吧,但是他倆在我不結婚這件事上居然出奇地保持一致。

我以前會煩這種行為,但是現在長大了,能理解父母的出發點,他們的人生觀念和成長環境裏形成的認知跟我不一樣,他們也隻不過是在他們的認知體係裏去做一些他們認為對我好的事情,這是他們愛我的一種表現。

但是我們這代人接受的教育,從網上接觸的信息又跟他們完全不一樣,我沒辦法用我的認知說服他們,改變他們,我也不覺得誰一定對誰一定錯。

我不想再改變父母,改變老人。“30多歲該結婚了,你不結婚就是不孝”,我不願意再對抗和衝撞這種傳統觀念,那目前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兩套係統給它分開運行,互不幹擾、互不影響。我按照你的標準找一個人來給你個交代,至於我生活中跟誰談戀愛,那是我個人的事情。

而且,像我們這種出門在外的人,一年算下來其實跟家人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可能一年到頭回家一兩次,我隻要在家人麵前是按照家人的意願活著的這就可以了。

你可以理解為,我分裂出了兩個“我”,一個是按照他們想法活著的“我”,一個是按照我的意願活著的“我”。



“結婚搭子”:是盟友,有義氣在裏麵

找結婚搭子是我經過認真思考後做出的決定。

我理解的婚姻實際就是在找一個合作夥伴,從理性的維度考量對方是否適合結婚,而不是出於感情本身。你可以把它定義為一個崗位,按照崗位的工作職責去篩選出合適的人。好比我們在做業務的時候,對合夥人的要求是兩個人有共同的願景、相似的價值觀、互補的工作能力,我覺得這三項就很適用於婚姻。

我對“搭子”的要求是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情緒穩定、有責任心。對於雙方達成的共識盡職盡責,可以簽署婚前協議,婚後各自生活獨立、經濟獨立,平時絕不打擾對方正常生活,逢年過節有需要時配合對方完成約定俗成的任務。



《征婚啟事》劇照

我發完找“結婚搭子”的筆記後,很多人私信我。我比較幸運的地方在於我用這一套邏輯去篩選的時候,真的遇到了很合適的人,起碼上麵三點都滿足了。我覺得稱呼他為“男朋友”不準確,應該叫“搭子”。

很巧的是我跟他第一次見麵就聊得很開心,我們都對對方很滿意,甚至可以說都超越對方的期待。他當時加我微信時我還不在北京,但他其實也很主動跟我打招呼,介紹一些自己的情況。

從前期線上溝通我的搭子就給人感覺很舒服。我出差回到北京之後就約了線下見麵,我發現他是個很周到很細心的人,他會問我喜歡吃什麽東西,提前到了之後把菜單拍給我,算好我到的時間,等我到的時候菜都上好了。

見麵後他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履曆、過往的感情經曆,以及找“結婚搭子”這件事上對對方的一個期待和要求。他因為工作並沒有很穩定地待在一個地方,所以也沒有碰到很穩定的感情,剛好也到了這個年紀,他也希望按照家裏人的要求盡快找一個合適的人。

我們在一些方麵達成高度的一致,首先我們絕對不是基於感情的出發點去找結婚搭子,隻不過我們都遇到了同樣的狀況,我們都想保留自由的個人空間,不願意接受傳統的婚姻形式,但同時我們都是很孝順的人,不願意忤逆傳統的家庭觀念,迫於這樣的壓力,需要給家裏人一個交代。

我們到現在認識兩三個月了,見了七八次麵,所有的溝通都很順暢,而且我們都是很有契約精神的人,也知道相處的邊界在哪裏。我覺得無論是朋友也好,伴侶也好,能在吃到一起、聊到一起、玩到一起、睡到一起這四個維度上滿足其中兩個,和諧度已經很高了,但是目前我的“搭子”無論在吃東西的口味上、還是興趣愛好審美上,包括大家未來要一起麵對的事情上等等能達成共識,已經很難得了。所以我們能這麽快滿足對方的很多硬性要求,也是需要一些緣分的。

我想即便我們沒有“搭子”這回事,我們也可以成為朋友。我們之間不能說沒感情,隻是不基於愛情,我們算是互幫互助的友情,甚至可以說兩個人是盟友,有義氣在裏麵。



《征婚啟事》劇照

我也不覺得找“結婚搭子”是一種欺騙。就像很多父母可能早就離婚了,然而一直等到孩子高考完上大學才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出於為孩子考慮,父母委屈自己,犧牲自己。你可以說他們這樣做是對家人的義務,或者是他們認為的“愛”,總之他們就是選擇隱瞞真實的自己。那其實跟我現在做的事情沒有差別。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願意哄我們開心。那現在他們老了,我們長大了,那我也願意哄他們開心。我現在為了照顧他們的情緒,才按照他們所謂的“期待的活法”去生活。

我也不覺得這是一種假的婚姻,因為本質上說我確實是跟這個人維持一種婚姻形式。隻是說我的感情寄托不一定是在對方身上的。在傳統的婚姻概念裏,大家習慣把對另一半的所有期待放在一個人身上,但是我更願意說,我今天想爬山,我就找個喜歡爬山的搭子,明天我想打球,我就找一個喜歡打球的搭子,我後天喝酒我找一個酒搭子,目前我找到的結婚搭子,也隻是我覺得是跟我去做“結婚”這件事最合適的一個人而已。



無論怎麽選,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相信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嫁給了愛情,和自己相愛的人步入婚姻,然後有個寶寶,可以和諧地過這種婚姻生活。

我以前也覺得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結婚成家。但是隨著感情經曆的積累,我慢慢發現愛情和婚姻不是同一件事。我之前認認真真談過兩場戀愛,也走到過談婚論嫁的那一步。但是有的是對方想結婚的時候我不想結,我想結婚的時候對方不想結。

之前我不想結的原因在於,我還沒有在事業上做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我一直覺得,工作帶給我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感情給不了我的。我不是不重感情,是我不想打亂我的職業規劃,更不想放棄我的職業理想。那我就先去選擇追求自己的事業。

我也遇到過一個全方位都符合我要求並且滿足我對異性所有期待,同時又讓我很崇拜很愛慕的人,但是人家不想結。我也不是一個擰巴的人,隻不過這中間有個接受的過程,分開也會難受,但也不後悔。我覺得這就是緣分了,是注定錯過了的緣分。

我發現大家除了相愛這件事以外,婚姻觀不見得一致。所以分開了也不一定就是因為不愛了,也可能是兩個人的人生規劃、所處的人生節奏不一致。



《東京貴族女子》劇照

20多歲的時候我的感情不順利,我會覺得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涉及到感情的問題我會比較回避。其實我們父母這一代人大部分也都不擅長建立好的家庭關係,導致現在80後90後這一代獨生子女長大以後,父母之間爆發了離婚潮。父母那一代人離婚潮的背後,是我們從小也沒有在一個很好的家庭關係中長大,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怎麽建立好的親密關係,隻能靠自己進入社會以後,重新養育自己,重新建立一套親密關係模型。

到現在,我也不覺得責怪父母是一個有效的辦法,這在我看來沒有太大意義,甚至說很多時候我都認為自己足夠強大到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下個月我就打算見家長商量結婚的事情了。婚前協議、財產公證等等這些都會做,到時候我會說兩個人上班比較遠,所以婚後不會住在一起。我不會要彩禮,哪怕是真結婚,我也不會要。如果家人堅持要彩禮的話,這個彩禮我自己出。我們盡量不會麻煩對方,就是在互相有需要的時候照顧一下對方的家人。

後麵可能會遇到催生的問題,我覺得我的搭子是個比較擅長處理家庭關係的人,我覺得我會考慮經濟方麵的因素,以及對方處理家庭關係的能力,如果對方家庭氛圍合適我也可以接受生個孩子。

我覺得我的做法是建立在我對於看人的眼光和判斷上。我也一直強調說我是基於我的現實狀況去做出的選擇,而且我也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我不希望我的行動影響別人的判斷和選擇,而且一定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就是你無論怎麽選,你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這很重要。



《一天》劇照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國女挖到2.3克拉鑽石 這公園今年發現第三大鑽石!
特朗普內閣的“秘密戀情” 國安部頭兩號人物互相出軌?
傳說成真?美驚見“長角殭屍兔” 官員警告:別碰(慎入)
金建希收過的奢侈品曝光 把自己當王妃 被捕成必然
華盛頓鬧市突現聯邦檢查站 點燃民眾怒火 百人圍堵




24小時討論排行

證實!川普關稅推升美國物價 迄今最明顯證據浮現
在英國的香港少女一覺醒來 發現自己被中國懸賞通緝
經濟學人:習近平稀土戰術成迴力鏢 恐失壟斷王座
川普:我將竭盡所能拯救黎智英 盡管習近平不滿意…
中國女子苦熬15年拿到綠卡 卻因這個當場注銷!
挪威媒體:特朗普“突然”打電話稱想獲得諾獎
通縮壓力下:中國五星級酒店開始擺攤…
全美最大的“非法移民學區”,在驚慌中開學…
美財長怒懟佩洛西“通過股票交易發橫財”
文駁斥十個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借口
美國的關稅政策讓多國受夠,"不買F-35了"
劍拔弩張!紐森在LA發布會 被大批聯邦特工"包圍"
川普同意給向烏克蘭安全保障 周五不與普京談領土劃分
上海這棟1.5億元起拍的曆史建築因無人出價流拍
憂“震網” 中國建超級大壩棄用西方芯片
加州:亞裔尼姑控方丈多次性侵 人口販運 百人涉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被催婚逼瘋的年輕人,開始找「結婚搭子」了

後浪研究所 2025-08-14 19:15:49



被催婚逼瘋的年輕人,開始找「結婚搭子」了



 

34歲的小麥用“結婚搭子”結束了她跟父母之間曠日持久的催婚紛爭。

從20多歲開始,她就頻繁被父母催婚。父母隔兩天就會分享一些“不結婚孤獨終老”的鏈接給她,每個月都會推給她兩三個異性讓她去相親。

但是在她看來,父母根本不在乎她的想法,他們隻希望自己按照他們的想法活著,父母給她介紹的相親對象,幾乎是在她的世界裏“永遠不會出現的人”。

隨著年齡漸長,被逼迫的程度也越來越重。她跟父母之間爆發過很多次爭吵,有時候甚至會挨打。

其實她並不排斥婚姻。

她也憧憬過理想的婚姻和伴侶。她很認真地談過兩段“可以考慮婚姻”的感情時,她發現,“對方想結婚的時候我不想結,我想結婚的時候對方不想結。”人生節奏的錯搭,讓她遲遲無法進入一段理想的婚姻。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個人空間之間,她陷入了困境。一方麵,她想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另一方麵,她又不斷接受來自父母和環境的催婚壓力。

經過長久的思考後,她決定“相親降級”,為自己找個“結婚搭子”,給父母一個滿意的交代。於是,她在小紅書發了一條尋找“結婚搭子”的帖子,她明確強調了自己的“不婚主義”,但是迫於家庭壓力決定找個異性完成“結婚”這項規定動作,雙方不必投入感情,婚後各自獨立。

由於已經在北京買房定居,所以小麥每年隻有一兩次回東北老家的機會。在父母麵前,她會扮演一個中規中矩的女兒,為此,她要考慮很多環節,見家長、婚禮、婚後生活、催生……但是,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她可以隨心所欲過一種“跟父母無關”的生活。

找“結婚搭子”的年輕人不止是小麥,很多年輕人開始探索不同於傳統親密關係的另一種可能。“結婚生子”漸漸從“人生必修課”到“人生選修課”過渡。中國科學院心理所《2024年婚育觀調查報告》顯示,95後群體中34%的年輕人不再將結婚視為“理所當然”,51.8%的大學生認為婚姻不重要,其中女性占了69.5%,她們寧願追求“高質量單身”,而非“低質量婚姻”。

小麥也同樣如此。並且她不認為找搭子是一種對父母的欺騙,“就像很多父母可能早就離婚了,然而一直等到孩子高考完才告訴孩子。你可以說他們這樣做是他們認為的‘愛’,總之他們就是選擇隱瞞真實的自己。其實跟我現在做的事情沒有差別。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願意哄我們開心。那現在他們老了,我們長大了,我也願意哄他們開心。”

近日後浪研究所跟小麥聊了聊,她是如何找到靠譜的“結婚搭子”、如何重塑自己的婚姻觀、以及在新的親密關係中如何自洽的,以下是小麥的口述,經整理後發布:



被催婚的我,裂開了

我的父母一直是控製欲很強的人。家庭的壓力已經侵占了我個人的自由空間,影響了我選擇伴侶的自由度。

他們隔三差五就給我發一些不結婚孤獨終老、老了住養老院沒人看你這種消息。每個月總要推兩三個人讓我去見。讓我很苦惱的是,他們不了解我,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麽。他就按照他的想法,就像給母豬配種一樣把各種人塞到你這裏讓你去見。但是我的擇偶標準和他們的標準是很難一致的。

他們就認為找一個體製內朝九晚五上班的人是好的。他們不考慮是不是你喜歡聽搖滾他喜歡聽電子樂,不考慮你喜歡熬夜他喜歡早起,也不考慮你不吃辣但是他喜歡吃辣等等這些,人的基本喜好、生活習慣、自己的價值觀認知,他們通通不考慮。他們給我介紹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我的世界裏永遠不會出現的人。

我們也會因為這些事吵得很厲害,甚至會挨揍。從小就這樣,他們不在乎你的想法。如果你不按照他說的做就是在忤逆他,他就要揍你。



《東京貴族女子》劇照

在我來北京以前,我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我的媽媽是一名老師,老師的職業習慣就是所有學生都必須聽她的,我的父親是一名軍人,軍人的職業習慣就是領導的命令絕對服從。我吃什麽、穿什麽、用什麽、看什麽、學什麽專業、和誰交朋友、選擇什麽老師,上什麽樣的補習班,所有這些都是父母在做決定。

我大學學的專業也是我媽選的,她讓我學英語,想讓我當個英語老師。我小時候喜歡看書,喜歡聽搖滾樂,他們全部都不理解,也不支持,不僅不支持,還把你買的光盤磁帶,你那些心愛的東西全都給你燒了、砸了、撕了。現在說要跟父母達成一致?達成不了,這輩子都達成不了。你要說痛苦,肯定是有過,但是不至於抑鬱,因為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是有能力離開這個家的。

我的父母都是在集體主義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可能都不知道為什麽結婚生子,然後就隨大流該結婚結婚、該生娃生娃。他們的工作和成長環境決定了認為你要跟別人一樣,“你跟別人不一樣”這件事就是不行。我父母之間的感情雖然隻能說能維持住吧,但是他倆在我不結婚這件事上居然出奇地保持一致。

我以前會煩這種行為,但是現在長大了,能理解父母的出發點,他們的人生觀念和成長環境裏形成的認知跟我不一樣,他們也隻不過是在他們的認知體係裏去做一些他們認為對我好的事情,這是他們愛我的一種表現。

但是我們這代人接受的教育,從網上接觸的信息又跟他們完全不一樣,我沒辦法用我的認知說服他們,改變他們,我也不覺得誰一定對誰一定錯。

我不想再改變父母,改變老人。“30多歲該結婚了,你不結婚就是不孝”,我不願意再對抗和衝撞這種傳統觀念,那目前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兩套係統給它分開運行,互不幹擾、互不影響。我按照你的標準找一個人來給你個交代,至於我生活中跟誰談戀愛,那是我個人的事情。

而且,像我們這種出門在外的人,一年算下來其實跟家人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可能一年到頭回家一兩次,我隻要在家人麵前是按照家人的意願活著的這就可以了。

你可以理解為,我分裂出了兩個“我”,一個是按照他們想法活著的“我”,一個是按照我的意願活著的“我”。



“結婚搭子”:是盟友,有義氣在裏麵

找結婚搭子是我經過認真思考後做出的決定。

我理解的婚姻實際就是在找一個合作夥伴,從理性的維度考量對方是否適合結婚,而不是出於感情本身。你可以把它定義為一個崗位,按照崗位的工作職責去篩選出合適的人。好比我們在做業務的時候,對合夥人的要求是兩個人有共同的願景、相似的價值觀、互補的工作能力,我覺得這三項就很適用於婚姻。

我對“搭子”的要求是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情緒穩定、有責任心。對於雙方達成的共識盡職盡責,可以簽署婚前協議,婚後各自生活獨立、經濟獨立,平時絕不打擾對方正常生活,逢年過節有需要時配合對方完成約定俗成的任務。



《征婚啟事》劇照

我發完找“結婚搭子”的筆記後,很多人私信我。我比較幸運的地方在於我用這一套邏輯去篩選的時候,真的遇到了很合適的人,起碼上麵三點都滿足了。我覺得稱呼他為“男朋友”不準確,應該叫“搭子”。

很巧的是我跟他第一次見麵就聊得很開心,我們都對對方很滿意,甚至可以說都超越對方的期待。他當時加我微信時我還不在北京,但他其實也很主動跟我打招呼,介紹一些自己的情況。

從前期線上溝通我的搭子就給人感覺很舒服。我出差回到北京之後就約了線下見麵,我發現他是個很周到很細心的人,他會問我喜歡吃什麽東西,提前到了之後把菜單拍給我,算好我到的時間,等我到的時候菜都上好了。

見麵後他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履曆、過往的感情經曆,以及找“結婚搭子”這件事上對對方的一個期待和要求。他因為工作並沒有很穩定地待在一個地方,所以也沒有碰到很穩定的感情,剛好也到了這個年紀,他也希望按照家裏人的要求盡快找一個合適的人。

我們在一些方麵達成高度的一致,首先我們絕對不是基於感情的出發點去找結婚搭子,隻不過我們都遇到了同樣的狀況,我們都想保留自由的個人空間,不願意接受傳統的婚姻形式,但同時我們都是很孝順的人,不願意忤逆傳統的家庭觀念,迫於這樣的壓力,需要給家裏人一個交代。

我們到現在認識兩三個月了,見了七八次麵,所有的溝通都很順暢,而且我們都是很有契約精神的人,也知道相處的邊界在哪裏。我覺得無論是朋友也好,伴侶也好,能在吃到一起、聊到一起、玩到一起、睡到一起這四個維度上滿足其中兩個,和諧度已經很高了,但是目前我的“搭子”無論在吃東西的口味上、還是興趣愛好審美上,包括大家未來要一起麵對的事情上等等能達成共識,已經很難得了。所以我們能這麽快滿足對方的很多硬性要求,也是需要一些緣分的。

我想即便我們沒有“搭子”這回事,我們也可以成為朋友。我們之間不能說沒感情,隻是不基於愛情,我們算是互幫互助的友情,甚至可以說兩個人是盟友,有義氣在裏麵。



《征婚啟事》劇照

我也不覺得找“結婚搭子”是一種欺騙。就像很多父母可能早就離婚了,然而一直等到孩子高考完上大學才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出於為孩子考慮,父母委屈自己,犧牲自己。你可以說他們這樣做是對家人的義務,或者是他們認為的“愛”,總之他們就是選擇隱瞞真實的自己。那其實跟我現在做的事情沒有差別。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願意哄我們開心。那現在他們老了,我們長大了,那我也願意哄他們開心。我現在為了照顧他們的情緒,才按照他們所謂的“期待的活法”去生活。

我也不覺得這是一種假的婚姻,因為本質上說我確實是跟這個人維持一種婚姻形式。隻是說我的感情寄托不一定是在對方身上的。在傳統的婚姻概念裏,大家習慣把對另一半的所有期待放在一個人身上,但是我更願意說,我今天想爬山,我就找個喜歡爬山的搭子,明天我想打球,我就找一個喜歡打球的搭子,我後天喝酒我找一個酒搭子,目前我找到的結婚搭子,也隻是我覺得是跟我去做“結婚”這件事最合適的一個人而已。



無論怎麽選,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相信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嫁給了愛情,和自己相愛的人步入婚姻,然後有個寶寶,可以和諧地過這種婚姻生活。

我以前也覺得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結婚成家。但是隨著感情經曆的積累,我慢慢發現愛情和婚姻不是同一件事。我之前認認真真談過兩場戀愛,也走到過談婚論嫁的那一步。但是有的是對方想結婚的時候我不想結,我想結婚的時候對方不想結。

之前我不想結的原因在於,我還沒有在事業上做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我一直覺得,工作帶給我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感情給不了我的。我不是不重感情,是我不想打亂我的職業規劃,更不想放棄我的職業理想。那我就先去選擇追求自己的事業。

我也遇到過一個全方位都符合我要求並且滿足我對異性所有期待,同時又讓我很崇拜很愛慕的人,但是人家不想結。我也不是一個擰巴的人,隻不過這中間有個接受的過程,分開也會難受,但也不後悔。我覺得這就是緣分了,是注定錯過了的緣分。

我發現大家除了相愛這件事以外,婚姻觀不見得一致。所以分開了也不一定就是因為不愛了,也可能是兩個人的人生規劃、所處的人生節奏不一致。



《東京貴族女子》劇照

20多歲的時候我的感情不順利,我會覺得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涉及到感情的問題我會比較回避。其實我們父母這一代人大部分也都不擅長建立好的家庭關係,導致現在80後90後這一代獨生子女長大以後,父母之間爆發了離婚潮。父母那一代人離婚潮的背後,是我們從小也沒有在一個很好的家庭關係中長大,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怎麽建立好的親密關係,隻能靠自己進入社會以後,重新養育自己,重新建立一套親密關係模型。

到現在,我也不覺得責怪父母是一個有效的辦法,這在我看來沒有太大意義,甚至說很多時候我都認為自己足夠強大到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下個月我就打算見家長商量結婚的事情了。婚前協議、財產公證等等這些都會做,到時候我會說兩個人上班比較遠,所以婚後不會住在一起。我不會要彩禮,哪怕是真結婚,我也不會要。如果家人堅持要彩禮的話,這個彩禮我自己出。我們盡量不會麻煩對方,就是在互相有需要的時候照顧一下對方的家人。

後麵可能會遇到催生的問題,我覺得我的搭子是個比較擅長處理家庭關係的人,我覺得我會考慮經濟方麵的因素,以及對方處理家庭關係的能力,如果對方家庭氛圍合適我也可以接受生個孩子。

我覺得我的做法是建立在我對於看人的眼光和判斷上。我也一直強調說我是基於我的現實狀況去做出的選擇,而且我也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我不希望我的行動影響別人的判斷和選擇,而且一定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就是你無論怎麽選,你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這很重要。



《一天》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