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對英特爾的態度,堪稱180°大轉彎。
一周之前特朗普對英特爾CEO陳立武的態度是“存在嚴重(利益)衝突,必須立即辭職”。一周後,兩人在白宮會麵,特朗普又改口稱讚陳立武“成功”,擁有了不起的經曆。
不僅如此,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在討論“入股”英特爾,消息稱雙方正在討論包括美國政府持股規模等相關交易細節,英特爾對“入股”一事未做回應。
受該消息刺激,英特爾美股周四收盤大漲超7%,報23.86美元/股。

消息稱該協議如果落地,有望加速英特爾在美國俄亥俄州新工廠建設的進度,而該工廠的建設與《芯片法案》巨額補貼有關。
2022年8月,拜登簽署《芯片法案》,對在美國本土建廠的芯片製造企業提供大量的補貼,英特爾作為純正美國血統的芯片製造企業,獲得了78.6億美元的直接補貼。隨後英特爾官宣了在美建廠的一係列計劃,包括俄亥俄州、亞利桑那州等等,預計總投資達到1700億美元。
不過,受人事變動、公司業績、先進工藝進展等影響,英特爾對“美國先進芯片製造雄心”推進的並不順利。
其中,原定投資1000億美元的俄亥俄州阿爾賓尼的晶圓廠,於2022年開始建設,項目分為兩期,一期原定於2025年完成,經過多次推遲後,最新的預期是2030年建成投產。二期項目則順延至2031年建廠,次年投產。
對於英特爾麵臨的困境,消息稱美國政府和業界討論過多種援助方案。
2024年11月,消息稱美國商務部負責監督芯片法案資金運作的官員和一些議員曾討論推動將英特爾的芯片設計業務與AMD或Marvell等競爭對手合並。
今年3月,有消息稱台積電向英偉達、AMD等提議組建合資公司接盤英特爾製造業務。4月份再度傳出台積電通過“技術入股”的形式,與英特爾組建合資公司並獲得合資公司20%股份。
上述相關並購討論雖未得到證實,但均不涉及2008年金融危機中,政府直接下場國有化、采取入股的形式來盤活私營企業的形式,其核心原因是政策製定者擔心英特爾銷售持續下滑會造成損失。
此次釋放出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的消息,一種關鍵的可能性是陳立武與特朗普會麵時,成功說服了後者——接受英特爾繼續獨立推動先進製造在美國落地。
要知道,在兩人見麵之前,一度有消息稱特朗普以關稅施壓台積電推進入股英特爾,要求台積電聯合收購其49%的股份,但該議題在陳立武的決策層麵可能遇阻,他對英特爾的代工業務依舊存在信心。
陳立武自今年3月18日出任英特爾CEO,並且在4月1日發表首秀演講,言談舉止中陳立武都對晶圓製造業務抱以期待。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出最好的產品,並在未來成為最佳的代工廠,這將需要我們充分發揮工程師們的潛力。”
過去近半年,陳立武在英特爾CEO任上嚐試了包括擴大裁員、架構調整和人事變動等動作,尤其裁員部分,其提出到年底將全球員工數量降至75000人,計劃通過大力度裁員兩年內削減 15 億美元的運營費用。與此同時,對標台積電2nm的英特爾18A工藝也被放棄,全力衝刺14A(1.4nm)工藝,衝刺AI芯片業務。
上述動作短期內在財務上並沒有給英特爾帶來徹底的變化,其一季度和二季度營收分別為126.67億美元,128.6億美元。淨虧損分別為8.87億美元,29億美元,虧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跡象,但即便是在這種背景下,陳立武仍然沒有表態英特爾要放棄晶圓製造業務。
特朗普施壓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陳立武不鬆口、特朗普向陳立武施壓要求其“辭職”、雙方會麵後特朗普改口稱讚陳立武、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如果將這一連串事件合並起來看,大致能夠得到一個模糊的時間線鏈條。
可以說,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對美國先進芯片製造回流這個話題存在共識。
對於兩屆美國政府來說,他們的共識建立在昔日“芯片巨人”英特爾的身上,都需要英特爾以“美國企業”“親兒子”的身份讓各自的故事更加生動、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