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在日經新聞,作者中澤克二曾在中國擔任駐外記者和駐京分社社長七年,2014年獲Vaughn-Ueda國際記者獎。加美財經編譯,不代表支持文中觀點或確認其中事實。
Good morning, Asia. This was our most read story while you were sleeping.
— Nikkei Asia (@NikkeiAsia) August 14, 2025
Analysis: Anti-US summit in Tianjin to follow Trump-Putin Alaska meetinghttps://t.co/d4wVU2zzxk
據官方媒體報道,閱兵預演已於周六晚間開始,持續至周日淩晨,約有2.2萬人參加。
這場軍事盛典有多重要?
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正在把個人聲望押在這次閱兵上。
但在閱兵舉行前的兩天,在距離北京約150公裏的天津,將舉辦一場在國際政治層麵更為重要的會議。
天津曾因2015年8月的特大爆炸事故被全球關注,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如今,天津已從災難中恢複,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舉辦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這個由中國和俄羅斯主導的政府間組織,會議影響深遠。
這場重要的國際會議不僅將影響烏克蘭戰爭的走向,也將牽動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征收關稅而引發的政治裂痕。
而這次上合峰會舉行的時間,正好在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於美國阿拉斯加會晤約兩周之後。
特朗普與普京的會麵定於本周五,將是自2022年2月莫斯科全麵入侵烏克蘭以來,美俄領導人的首次麵對麵峰會。
上一場美俄領導人峰會是在2021年6月,當時美國總統是拜登,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此次上合峰會預計將有包括普京在內的20多個國家領導人齊聚天津。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上海五國”,是在1996年蘇聯解體後,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領導人在中國上海舉行會議時成立的。
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正式組建上海合作組織。此後,成員不斷擴展,目前已有10個正式成員,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白俄羅斯。
除正式成員外,上海合作組織還有觀察員國如蒙古,以及對話夥伴如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盡管名為“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卻設在北京。
冷戰結束至今已超過30年,美國成為唯一顯而易見的超級大國。
而在隨後的幾十年裏,美國在歐亞大陸的存在不斷削弱,中國則憑借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在這一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盡管俄羅斯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家,但在經濟體量上遠不及中國。據稱,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如今甚至小於中國廣東省。
如果普京失去了中國這個友好國家和支持者,他將無法對抗美國和北約,也難以繼續在烏克蘭發動戰爭。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部分媒體報道稱,普京計劃在中國停留約五天,時間將覆蓋天津上合組織峰會和北京閱兵。普京準備利用在華期間的活動,為圍繞烏克蘭戰爭的談判爭取主動。
他在啟程前匆忙與幾位“親俄”國家領導人通電話就是明證。
這些領導人包括印度總理莫迪、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以及習近平。他們都預計將出席上合組織峰會。
普京向這些領導人通報了他與特朗普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的會談,後者於8月6日訪問了莫斯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可能訪問中國。如果成行,將是他七年來首次訪問。上一次是在2018年,當時他在湖北武漢與習近平舉行了非正式會談。
2020年,中印長期存在的邊境爭議演變為一場致命衝突。三年後,習近平缺席在印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改由總理李強出席。
去年,習近平與莫迪在俄羅斯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期間進行了會晤,顯示中印關係正在回暖(金磚國家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現已擴展為更大規模的集團)。
如今,莫迪似乎已不再回避訪華。這一態度轉變很可能源於特朗普。特朗普對印度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後,本月又因不滿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將稅率翻倍至50%。
這一措施一旦生效,將對那些已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或正在計劃轉移的企業造成嚴重衝擊,他們原本希望以此避開中美貿易緊張。
路透社8月8日報道稱,新德裏已暫停采購美國武器和戰機的計劃,這是印度對特朗普新關稅政策不滿的第一個明確舉動。
觀察到印度因美方關稅承壓,普京於周五與莫迪通了電話。
2022年,兩人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峰會期間會麵時,莫迪曾就烏克蘭戰爭對普京提出警告。莫迪當時直言,“今天不是戰爭的時代”,並強調民主、外交和對話的重要性。
印度的外交立場已有所調整。看起來,印度希望展現與中國,特別是在經濟領域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印度這一動向,部分是對特朗普政府的回應,對中國來說是天賜良機。中國目前也正與美國進行艱難的關稅談判。
與此同時,美國陣營內部也出現了諸多不和跡象,這可能削弱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與普京談判時的籌碼。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正在迫使印度——這個“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國(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組成的準聯盟)——向中俄陣營靠攏。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全麵入侵。就在20天前,普京還出席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他正是依靠與中國的關係為發動戰爭鋪路。
俄羅斯原本認為,在冬奧會閉幕僅四天後發動的閃電戰,足以在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前攻下烏克蘭。
戰爭打響之際,許多人相信,習近平在北京與普京會晤時已默許他發動戰爭。但事實並非如此。習近平當時未能察覺普京另有圖謀,實際上利用北京冬奧會作為戰爭的舞台。
普京的魯莽行為也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這正是中國未能在烏克蘭問題上積極推動停火與和平的原因之一。烏克蘭戰爭至今已持續三年半,仍未平息。
如今,上海合作組織越來越帶有反美色彩,但真正的戲劇性場麵,預計將在此前於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峰會中上演——這是兩個冷戰老對手領導人之間的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