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北京舉行,AI科技業近日傳出由內地機械人公司創始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士張其峰率領的團隊正研發全球首個“代孕機械人”,憑藉內置“人工子宮”,“機械人媽媽”可模擬真人實現受孕和孕育,或也需要經曆懷胎十月的過程,售價不超10萬元人民幣,1年內估計可以正式問世。
《江南都市報》報道,孕育機械人和傳統的試管、代孕不同,這套係統不僅模擬了子宮環境,還被裝進了一個仿人類的機械人體內——讓“機械人媽媽”從懷孕到分娩,全流程複刻人類體驗。

張其峰率領的團隊正研發全球首個“代孕機械人”,憑藉內置“人工子宮”,“機器人媽媽”可模擬真人實現受孕和孕育。圖片為網民想像情景。(微博視頻截圖)
張其峰表示,這個人造子宮完全模仿人類的子宮,結合機械人的孕育箱,將這個孕育箱放進機械人的肚子裡:
為了滿足現代年輕人不想懷孕,又想要孩子,有人不想結婚,又想有老婆,我們機械人老婆的功能,就讓他懷孕。
據了解,孕育箱功能的技術原理在於其宣稱可複刻從胚胎植入、發育到自然分娩的全流程。機械人外殼模擬孕婦的腹部隆起、胎動等物理變化,內部通過溫控、營養輸送及代謝廢物處理係統替代人體子宮功能。
不過,現階段“孕育箱”仍存在不少爭議和技術限製,包括人造子宮僅支持動物實驗(羊胎存活4周、鼠胚胎6天),人類胚胎全程機器孕育尚無成功案例,仍需突破胎盤代謝、免疫模擬、神經發育等複雜生理機製。
也有專家批評,機械人形態對孕育無實質加成,核心瓶頸在於生物相容性技術,外殼純屬“營銷噱頭”,再加上“親子”關係對傳統倫理與社會可能形成的衝突和影響,都必須考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