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策略師發出警告:AI泡沫破裂真正的試金石並非股價,而是科技公司的信用利差。一旦利差走闊,預示著巨額投資的現金消耗已難以為繼,崩盤的警報將拉響。
在AI熱潮的驅動下,美國股市正經曆一場由少數科技巨頭主導的強勁反彈,但關於其泡沫化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其最新的“Flow
Show”報告中指出,判斷當前AI泡沫是否正在破裂的核心信號,在於科技行業的信用利差變化。
他認為,當前由AI驅動的牛市,其關鍵風險點並非來自高昂的股價,而是背後巨大的資本支出。隻要科技債與國債之間的利差保持收窄或穩定,這輪美股行情就可能持續。
然而,一旦利差開始擴大,將意味著市場開始擔憂這些公司為維持AI領先地位而進行的巨額投資。他們巨大的“現金消耗”將讓“過度建設”的模式變得難以為繼。
據摩根士丹利近期測算,到2028年,AI相關的資本支出將高達2.9萬億美元。
Hartnett的這一記警告為沉浸在AI狂熱中的市場提供了明確的觀察指標。他還將此與曆史進行了類比。報告指出,1999年下半年“互聯網泡沫時期”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當年正是科技公司信用利差的走闊,預示了隨後的市場崩盤。
雙重風險:史上最集中的反彈與勞動力裂痕
本輪反彈的脆弱性在其極端的市場集中度上暴露無遺。自4月份市場反彈以來,美股的收益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
數據顯示,“科技七巨頭”(Mag7)加上博通、甲骨文和Palantir這10家公司,貢獻了標普500指數同期80%的回報。這種前所未有的集中度,放大了特定板塊的風險。
與此同時,AI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初步顯現。報告引述數據稱,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已從2023年12月的4.0%飆升至8.1%,這可能預示著AI技術正在對勞動力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
零風險預期?三大反向指標敲響警鍾
盡管風險潛伏,但投資者情緒目前極度樂觀。Hartnett的調查顯示,60%的客戶預期市場將處於“金發姑娘”狀態(即利率下降,股市上漲),而預期出現通縮(即利率和股市雙雙下跌)的客戶比例為零。
Hartnett認為,這種“零預期”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反向(contrarian)信號。
此外,他列舉了三個來自基金經理調查(FMS)的潛在“賣出信號”,一旦觸發,往往預示市場短期回調:
投資者預期的經濟“硬著陸”概率降至5%或以下。
全球股票配置從淨增持4%升至超過25%。
投資者現金水平從3.9%進一步下降。報告特別指出,曆史上現金水平低於3.7%的情況出現過20次,每一次都伴隨著未來1-3個月內股市下跌、美債跑贏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