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台積電宣布將投資1000億美元以擴大其在亞利桑那州的業務。
今年4月,當特朗普總統宣布對全球大部分地區征收第一輪關稅時,台灣似乎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
台灣經濟的核心企業,為英偉達、蘋果等公司生產全球最先進計算機芯片的台積電在幾周前剛宣布,將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其在亞利桑那州的業務。特朗普在宣讀新關稅稅率清單時特別提到台灣,讚揚了台積電的這一投資。
“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之一,他們來自台灣,將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工廠之一,可能就是最大的,”特朗普說。
上周有消息稱,台積電的投資可能使該公司獲得半導體100%關稅的豁免。但這還不足以幫助台灣領導人與華盛頓達成貿易協議,以保護其經濟免受特朗普其他懲罰性關稅的影響。

對台20%關稅上周四生效,加劇了台灣總統賴清德麵臨的日益增長的政治和經濟壓力。2024年1月當選的賴清德正麵臨反對黨議員的激烈對抗,這些議員能夠有效阻撓他的政策。此外,台灣的貨幣今年對美元大幅升值——這對一個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來說是個麻煩。
自4月以來,台灣主要貿易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和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已四次前往華盛頓。但雙方尚未達成協議,而鄰國日本和韓國已談判獲得比台灣更低的關稅稅率,進一步削弱了台灣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一些台灣企業家和觀察人士認為,特朗普政府希望台灣企業承諾在美國進行更多投資,類似於日本承諾的5500億美元和韓國的3500億美元。
“日本和韓國都帶著關鍵產業,作為盟友前往華盛頓,”前台灣立法委員、科技投資人、現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許毓仁說。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下,取消了本月赴拉丁美洲訪問期間在紐約和達拉斯停留的計劃。
前經濟事務主管、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台灣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長期以來,台灣有一種印象——在與美國的貿易中,政府會“一味讓步”。
“人們一直覺得,美國是我們最大的市場,也是最重要的市場,”鄧振中說。
賴清德稱這些關稅是暫時的,並表示雙方尚未完成談判。
“美國對台灣的經貿發展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為什麽台灣積極地跟美國談判,希望能平衡台美貿易逆差,也能創造互利互補的原因,”賴清德在8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美國是其最大買家。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台灣的主要出口產品是計算機芯片及包含這些芯片的電子元件。但它也是金屬工具和不鏽鋼板的主要出口地,還是全球第三大金屬緊固件(如螺絲和螺栓)來源地。這些產品大多銷往美國。
這些製造商是承受對台灣20%關稅衝擊的主要企業。幾個月來,其中許多企業還一直在應對特朗普對鋼鋁征收的另一係列50%的關稅。
“最大的輸家是傳統製造業,”台灣投資銀行藍籌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說。

美國是台灣金屬緊固件出口(如螺絲和螺栓)的最大買家。
今年台灣的新台幣升值進一步擠壓了這些工廠主的空間。台灣官員表示,他們將繼續監控匯率。
這種不確定性讓一些公司開始擔憂如何度過未來幾個月。

一家擁有40年曆史的螺絲製造公司的經理表示,在過去幾個月裏,他的大多數客戶要麽中止訂單,要麽要求延遲訂單。
上周,台灣國際貿易機構為企業主舉辦了一場會議,邀請華盛頓的律師解答有關關稅的問題,有3000多人登記參加。許多問題來自出口商,他們擔心自己的文件填寫不正確。
“要因應有困難度,”行業組織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本月在聲明中說。“希望先回到4月初的匯率,讓企業能有時間調整、喘息。”
聲明還稱:“建請政府持續與美國溝通和協商,希望能降低對台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