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文章來源: 華人生活網 於 2025-08-10 16:17:4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近日,在美國發生了一起盜竊案件,雖然案件地點不在日本,受害方也非日本機構然而,該案件卻在中日美三國引發了熱議!



據美國司法部8月7日公布的起訴書顯示,該事件發生美國洛杉磯,38歲的灣區華裔男子傑弗瑞.殷(Jeffrey Ying,音譯)從2024年12月起,多次冒充日本人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圖書館借閱多達數十冊、曆史最早可追溯至六百年前的珍貴中國古籍,估值約合30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47萬元,或21.6萬美元。這些古籍因其極高的學術和收藏價值,館方通常禁止外借,僅允許提前預約後在特藏閱覽室內查閱。

然而,殷某不僅成功“借走”了這些古籍,還在歸還時用高仿製品替換真品。據調查,嫌疑人為了掩蓋其行為,使用了多個化名。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Alan Fujimori”(日語讀作“藤森”),這是一個常見的日本姓氏。在美國東亞學術圈內,該姓氏極易讓人聯想到日裔學者形象。

日本媒體特別指出,嫌疑人選擇這一日文姓氏,極可能是有意為之,旨在降低館方警惕,從而逃避監管。

除了“Alan Fujimori”,他還曾使用“Jason Wang”和“Austin Chen”等中文姓名,在不同時間和不同館舍借出大量古籍。

圖書館工作人員最初察覺異常,是因為多本被盜古籍的最後閱覽記錄均登記在“Alan Fujimori”名下。由此,館方開始懷疑有係統性的盜竊行為。

據了解,被盜古籍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版本,包括1393年刊的《唐詩品匯》(估值約6.97萬美元)、1575年刊的《集古印譜》(估值約6.27萬美元),以及《禦製古文淵鑒》《十竹齋書畫譜》《涉園墨萃》《密韻樓叢書》等。

其中,《涉園墨萃》單冊價值就超過4萬美元。這些藏書無論在中國還是海外,均為學術研究與收藏領域的頂尖珍品。



殷某作案手法極為隱蔽。他在借閱時將真書帶回住所或酒店,利用掃描、精細印刷及裝幀技術製作高仿品,甚至精心模仿紙張尺寸、紋理及館藏資產標簽。

部分仿品外觀甚至較真品更為嶄新。歸還時,他將仿製品放回原書盒內,使館員第一眼難以分辨真假。

警方在其位於洛杉磯布倫特伍德區的一間酒店房間內搜出大量犯罪證據,包括與圖書館藏書格式一致的空白紙張、打印好的資產標簽模板、大量高仿古籍成品及完整裝訂工具。

除此之外,警方還查獲一張以“Austin Chen”命名的偽造加州身份證及兩張借書證,分別登記在“Austin Chen”和“Jason Wang”名下。

調查顯示,過去13個月內,殷某幾乎每次成功借書數日後便離境,前往香港、上海或首爾等地。美國執法部門懷疑這些珍貴古籍已被秘密轉運出境,極有可能流入私人收藏市場或拍賣行。

令人諷刺的是,殷某在使用日本名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而是改用中國姓名連續借閱時,才引起工作人員懷疑。

據悉, 圖書館員在係統比對時發現,該預約與此前“Fujimori”和“Wang”兩名身份的借閱行為在選書範圍、頻率及預約習慣上高度相似,最終導致身份暴露。

2025年8月5日,該男子赴館取書時,警方已在現場等待,將其當場逮捕。

案件曝光後,輿論場呈現兩極分化。

一方麵,不少網友譴責此案為典型的跨國盜竊,嫌犯利用假名誤導他人,破壞學術機構信任,理應依法嚴懲。

另一方麵,也有人質疑古籍當年正是被外國人買走、騙走甚至在戰亂中掠奪,今天“歸還”有何不可?

日本媒體亦關注到,近十餘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和“文物回流”敘事推動了海外中國古籍市場需求,助長了黑市交易和藏書替換盜竊行為。



日本媒體稱,原本應靜靜安放於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典籍,變成暗網和拍賣場上的“硬通貨”。

目前尚不清楚被盜古籍究竟是被拍賣,還是被捐贈給國內博物館。

那麽該事件您是怎麽看的呢?

查看評論(30)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國人紛紛潤去加勒比 卻為前往“天堂”付出沉重代價
華盛頓郵報:讓美國人變得更窮的真正原因
天安門閱兵畫麵曝光:2.2萬人舉行首次綜合演練
“現場禁用手機” 喬布斯愛女低調完婚 唯一婚紗照曝光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24小時討論排行

罕見視頻:中國海警追菲艇狠撞自家軍艦
川普宣布華府緊急狀態:部署國民兵 司法部接管警局
中國很難應對!美財長揭「1根本差異」是最大挑戰
就是不能買俄油?萬斯:川普將再對中加徵關稅
貝森特暗示關稅會撤銷,但前提是製造業回流美國
突發!美國鋼鐵廠爆炸 至少10人受傷 多人受困瓦礫堆下
以色列擊斃半島電視台記者,指控他是"哈瑪斯小組領袖"
美國副總統萬斯:俄烏不會滿意任何和解協議
楊蘭蘭身世引發全網關注 澳洲司法部門終於發聲
中國海警船衝撞自家軍艦 菲方:還得幫救人
中國緊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價怵目驚心
英偉達AMD:上繳中國高端芯片營收15%給川普政府
特朗普政府通過關稅施壓,要求買美國軍火
紐約地鐵:亞裔男遭人推下軌道 最後成功逃回月台
"退休金要有一個額度",兼談明年養老金應該怎麽漲?
街頭驚見“殭屍漫步” 居民痛批:這政策摧毀波士頓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華人生活網 2025-08-10 16:17:43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近日,在美國發生了一起盜竊案件,雖然案件地點不在日本,受害方也非日本機構然而,該案件卻在中日美三國引發了熱議!



據美國司法部8月7日公布的起訴書顯示,該事件發生美國洛杉磯,38歲的灣區華裔男子傑弗瑞.殷(Jeffrey Ying,音譯)從2024年12月起,多次冒充日本人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圖書館借閱多達數十冊、曆史最早可追溯至六百年前的珍貴中國古籍,估值約合30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47萬元,或21.6萬美元。這些古籍因其極高的學術和收藏價值,館方通常禁止外借,僅允許提前預約後在特藏閱覽室內查閱。

然而,殷某不僅成功“借走”了這些古籍,還在歸還時用高仿製品替換真品。據調查,嫌疑人為了掩蓋其行為,使用了多個化名。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Alan Fujimori”(日語讀作“藤森”),這是一個常見的日本姓氏。在美國東亞學術圈內,該姓氏極易讓人聯想到日裔學者形象。

日本媒體特別指出,嫌疑人選擇這一日文姓氏,極可能是有意為之,旨在降低館方警惕,從而逃避監管。

除了“Alan Fujimori”,他還曾使用“Jason Wang”和“Austin Chen”等中文姓名,在不同時間和不同館舍借出大量古籍。

圖書館工作人員最初察覺異常,是因為多本被盜古籍的最後閱覽記錄均登記在“Alan Fujimori”名下。由此,館方開始懷疑有係統性的盜竊行為。

據了解,被盜古籍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版本,包括1393年刊的《唐詩品匯》(估值約6.97萬美元)、1575年刊的《集古印譜》(估值約6.27萬美元),以及《禦製古文淵鑒》《十竹齋書畫譜》《涉園墨萃》《密韻樓叢書》等。

其中,《涉園墨萃》單冊價值就超過4萬美元。這些藏書無論在中國還是海外,均為學術研究與收藏領域的頂尖珍品。



殷某作案手法極為隱蔽。他在借閱時將真書帶回住所或酒店,利用掃描、精細印刷及裝幀技術製作高仿品,甚至精心模仿紙張尺寸、紋理及館藏資產標簽。

部分仿品外觀甚至較真品更為嶄新。歸還時,他將仿製品放回原書盒內,使館員第一眼難以分辨真假。

警方在其位於洛杉磯布倫特伍德區的一間酒店房間內搜出大量犯罪證據,包括與圖書館藏書格式一致的空白紙張、打印好的資產標簽模板、大量高仿古籍成品及完整裝訂工具。

除此之外,警方還查獲一張以“Austin Chen”命名的偽造加州身份證及兩張借書證,分別登記在“Austin Chen”和“Jason Wang”名下。

調查顯示,過去13個月內,殷某幾乎每次成功借書數日後便離境,前往香港、上海或首爾等地。美國執法部門懷疑這些珍貴古籍已被秘密轉運出境,極有可能流入私人收藏市場或拍賣行。

令人諷刺的是,殷某在使用日本名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而是改用中國姓名連續借閱時,才引起工作人員懷疑。

據悉, 圖書館員在係統比對時發現,該預約與此前“Fujimori”和“Wang”兩名身份的借閱行為在選書範圍、頻率及預約習慣上高度相似,最終導致身份暴露。

2025年8月5日,該男子赴館取書時,警方已在現場等待,將其當場逮捕。

案件曝光後,輿論場呈現兩極分化。

一方麵,不少網友譴責此案為典型的跨國盜竊,嫌犯利用假名誤導他人,破壞學術機構信任,理應依法嚴懲。

另一方麵,也有人質疑古籍當年正是被外國人買走、騙走甚至在戰亂中掠奪,今天“歸還”有何不可?

日本媒體亦關注到,近十餘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和“文物回流”敘事推動了海外中國古籍市場需求,助長了黑市交易和藏書替換盜竊行為。



日本媒體稱,原本應靜靜安放於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典籍,變成暗網和拍賣場上的“硬通貨”。

目前尚不清楚被盜古籍究竟是被拍賣,還是被捐贈給國內博物館。

那麽該事件您是怎麽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