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全民強製社保”時代到來 網文呼籲砍體製內高福利

中國“全民強製社保”時代到來 網文呼籲砍體製內高福利

文章來源: RFI華語 於 2025-08-09 10:06:3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全民強製社保”時代到來,保障了誰?有網文舉台為例籲砍體製內高福利 https://t.co/7M9TUrSxH9 pic.twitter.com/CAfK4wVgcg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August 9, 2025
據中央社8日報道稱,自9月1日起,中國將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強製繳納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任何規避社保繳納的私下協議都將無效。這一新規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對於小微企業、餐飲店和小商販而言,高額的社保成本可能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小店主直呼“交不起”,民眾擔憂加重負擔

中央社報道表示,新規之下,許多利潤微薄的個體經營者和小店主麵臨經營困境。在社群平台微信上,一篇題為「家門口的包子鋪要關門了」的文章廣為流傳,文中店主表示,原本就不怎麽賺錢,新規實施後要為店裏的5名員工繳納社保,每月將增加近萬元人民幣的成本,這讓他實在無力承擔,甚至連老板自己都未曾繳納社保。

這篇文章以該店為例,店員一個月最低薪資人民幣5000元,但北京今年7月開始最新的最低社保基數是7353元,收入低於此一律要按照7353交,算下來,大概一個月一個人要交780元,單位要為他交1950元。

文章續指,店員可以接受沒有社保,但絕不接受一個月少拿780元,如果不交,以後老板挨告更麻煩。

文章作者還問了附近理發店的老板,對方說還沒想好怎麽辦,「全給交社保是不可能的,先看看其他老板怎麽弄,月底再說」。

許多年輕人也對此表示不滿,認為在經濟下行、工作不穩定的當下,他們更傾向於獲得現金而非為遙遠的退休金買單,「不是我需要社保,是社保需要我」成為不少人的心聲。

社保收支壓力大,官方強化征繳以填補缺口

不少網民將新規解讀為社保「強製繳納令」。實際上,社保一直就帶有強製性,但以前員工自己不想繳,公司可減少成本自然樂見其成;或者公司不想繳,就會跟員工商量多加一點薪水,使雙方到手的錢都能最大化。這種現象在小微企業中十分普遍。

這主要是因為社保支出的成本數目過大,而回報周期過長。

以「五險一金」中占大頭的養老保險為例,公司要為員工繳納工資的20%,個人另交8%。按現行規定,需要繳滿15年才能退休後領取。2030年後,這一年限將逐步提升到20年。

2024年中國就業人員總數約7.34億,但根據統計公報中參保人數最低的失業險推算,擁有完整社保(即「五險」)的人數最多為2.46億,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33.5%。

上述司法解釋生效後,公司招工必須繳社保,如果被舉報或訴訟,企業將被重罰。這意味著,無論是員工還是公司,繳納社保都是一條紅線,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

規避社保的大門被關上,網民也炸了鍋,不少人直言:「強製越嚴,越說明資金不足,普通人越不信未來能領到錢」,還有網民反映,現實中,不少人繳了五六年,現在猶豫要不要繼續繳,因為繳的錢既不能幫助現在的自己,也未必能保障未來的自己。

盡管強製繳納社保引發了民眾和企業的擔憂,但分析指出,此舉背後是國家社保基金收支的巨大壓力。目前,中國的社保收支正處於“緊平衡”狀態。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雖有增長,但其中包含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實際壓力遠超賬麵數字。

此外,中國正麵臨嚴峻的老齡化挑戰。隨著每年超過2000萬人退休,而新增勞動力供給逐年減少,依賴“現收現付製”的社保體係未來將麵臨更大的財政缺口。為了填補這一缺口,除了加強資金審計外,強化企業欠繳社保的查處、擴大社保繳納人群基數,成為官方不得不采取的重要方向。

網友以台灣年金改革為例,呼籲檢討體製內高福利

在新規引發爭議的同時,不少中國網友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峽對岸。據中央社報道,微信上,一些文章開始討論台灣年金改革的經驗,指出在蔡英文執政時期,台灣成功對軍公教人員的優渥福利進行了改革。網友認為,台灣的改革經驗值得借鑒,中國不應在經濟下行時通過增加普通民眾和小企業的負擔來解決社保困境,而是應該像台灣一樣,勇敢地對體製內的高福利進行改革。

中央社援引7日在微信發表的文章「蔡英文取消『社保等級製』的艱辛曆程」中說,總統馬英九執政初期,台灣「社保」資金不足的壓力就越來越大;2014年時,甚至有人甚至預估10年後將會破產。年金改革勢在必行,這也得到台灣主流民意認同。

文章指,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後發起年金製度改革,由於軍公教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蔡政府2017年麵對大規模街頭抗爭和不同政黨的反對意見。當時中國各大媒體都報導了台灣軍公教上街抗議蔡英文政府的消息,甚至搭配聳人聽聞的負麵標題,並不看好。

文章說,「然而,蔡英文並沒有被軍公教上街抗議所嚇倒」,並引述蔡英文的講話,「我也理解,在改革的過程裏,難免有些衝擊。…年金改革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保障我們每一個人的下一代、保障世世代代台灣人都能夠擁有安定的退休生活。我們這一代人的犧牲,是為了讓下一代更好。如果我們不改革,我們就對不起下一代」。

另有分析指出,中國社保問題的本質不在於“強製”,而在於過高的繳納比例以及政策實施的時機不當。在經濟下行、就業困難的背景下,官方此時收緊政策,而非檢討現有製度的合理性,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質疑和擔憂。

「爺爺退休金1萬7000元,是全家的經濟支柱」

據香港01網站相關報道認為,社保之所以長期以來備受關注,最主要的焦點集中在持續性和公平性。

今年5月,一篇題為《爺爺每多活一天,就能給家裏帶來566元的收入》的文章在網上傳開。文章稱,89歲高齡的爺爺是中鐵建設集團技術骨幹,一個月退休金1萬7000元,相當於當地一般人三個月的工資,是全家的經濟支柱,於是兒子孫子兒媳婦全家齊上陣,把伺候老爺子當成家裏的頭等大事。

這篇文章像是帶著黑色幽默的小說,真實性無從考證,但這種情況在中國退休老人群體中確實存在。

有網民根據2022年全國社保基金決算表分析得出,企業加上地方機關事業單位,每月能拿到1萬養老金的人口,大概就有600多萬。

上述文章背後折射出人們對社保的最大心病:社保基金池被這些可能從未繳過社保的離退休人員一步步掏空,而退休人口與勞動力人口增長倒掛,現收現支的社保係統未來恐怕入不敷出。

中國社科院早在2019年就曾發布報告預測,當期養老金結餘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到2035年,養老金有可能會耗盡。

在社保新規發布後,一名女網民在視頻中說:「現在年輕人為什麽不願意交社保?房租吃掉一半工資,社保成了奢侈品……年輕人會質問:在空帳時代,我養的是誰的老?」

擔心社保空帳的同時,社保製度本身對許多人也缺乏吸引力。

比如基本的養老保險方麵,存在顯著的地區與體製內外群體差異,以及繳納和領取標準不統一的問題。

這就產生城鄉代際間的錯配。不少在城市打拚但出身農村的年輕人認為,他們按照城市收入標準繳納社保,但農村的父母卻沒有享受同等標準的養老金。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這個問題,困擾中國4億人
楊蘭蘭"2700億澳元存款"掀輿論狂潮 胡錫進:肯定假
一周五場會,“沒人敢缺席,也沒人真投入”
川普:她打敗華爾街超級天才!“沒人查一查嗎”
黃仁勳女兒於英偉達任職數年,已晉升至資深總監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緊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價怵目驚心
普京與特朗普即將見麵,烏克蘭陷入困境
天安門閱兵畫麵曝光:2.2萬人舉行首次綜合演練
澤連斯基:不會為了換取和平向俄羅斯割讓領土
新美國騙局:特朗普正重新定義美國的腐敗?
紐約地鐵:亞裔男遭人推下軌道 最後成功逃回月台
街頭驚見“殭屍漫步” 居民痛批:這政策摧毀波士頓
爆萬斯生日劃獨木舟 令調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權質疑
美防長赫格塞斯轉發驚人言論:女性不該有投票權
回擊特朗普?忍了3個月之後,印度宣布重大勝利
英偉達AMD:上繳中國高端芯片營收15%給川普政府
川普15日晤普京 烏克蘭用領土換停火勢在必行?
華裔從圖書館盜走中國國寶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國熱議
“不再當好好先生” 川普突預告:將趕走華府所有街友!
習近平如何為人類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美國副總統萬斯:俄烏不會滿意任何和解協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全民強製社保”時代到來 網文呼籲砍體製內高福利

RFI華語 2025-08-09 10:06:39



中國“全民強製社保”時代到來,保障了誰?有網文舉台為例籲砍體製內高福利 https://t.co/7M9TUrSxH9 pic.twitter.com/CAfK4wVgcg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August 9, 2025
據中央社8日報道稱,自9月1日起,中國將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強製繳納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任何規避社保繳納的私下協議都將無效。這一新規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對於小微企業、餐飲店和小商販而言,高額的社保成本可能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小店主直呼“交不起”,民眾擔憂加重負擔

中央社報道表示,新規之下,許多利潤微薄的個體經營者和小店主麵臨經營困境。在社群平台微信上,一篇題為「家門口的包子鋪要關門了」的文章廣為流傳,文中店主表示,原本就不怎麽賺錢,新規實施後要為店裏的5名員工繳納社保,每月將增加近萬元人民幣的成本,這讓他實在無力承擔,甚至連老板自己都未曾繳納社保。

這篇文章以該店為例,店員一個月最低薪資人民幣5000元,但北京今年7月開始最新的最低社保基數是7353元,收入低於此一律要按照7353交,算下來,大概一個月一個人要交780元,單位要為他交1950元。

文章續指,店員可以接受沒有社保,但絕不接受一個月少拿780元,如果不交,以後老板挨告更麻煩。

文章作者還問了附近理發店的老板,對方說還沒想好怎麽辦,「全給交社保是不可能的,先看看其他老板怎麽弄,月底再說」。

許多年輕人也對此表示不滿,認為在經濟下行、工作不穩定的當下,他們更傾向於獲得現金而非為遙遠的退休金買單,「不是我需要社保,是社保需要我」成為不少人的心聲。

社保收支壓力大,官方強化征繳以填補缺口

不少網民將新規解讀為社保「強製繳納令」。實際上,社保一直就帶有強製性,但以前員工自己不想繳,公司可減少成本自然樂見其成;或者公司不想繳,就會跟員工商量多加一點薪水,使雙方到手的錢都能最大化。這種現象在小微企業中十分普遍。

這主要是因為社保支出的成本數目過大,而回報周期過長。

以「五險一金」中占大頭的養老保險為例,公司要為員工繳納工資的20%,個人另交8%。按現行規定,需要繳滿15年才能退休後領取。2030年後,這一年限將逐步提升到20年。

2024年中國就業人員總數約7.34億,但根據統計公報中參保人數最低的失業險推算,擁有完整社保(即「五險」)的人數最多為2.46億,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33.5%。

上述司法解釋生效後,公司招工必須繳社保,如果被舉報或訴訟,企業將被重罰。這意味著,無論是員工還是公司,繳納社保都是一條紅線,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

規避社保的大門被關上,網民也炸了鍋,不少人直言:「強製越嚴,越說明資金不足,普通人越不信未來能領到錢」,還有網民反映,現實中,不少人繳了五六年,現在猶豫要不要繼續繳,因為繳的錢既不能幫助現在的自己,也未必能保障未來的自己。

盡管強製繳納社保引發了民眾和企業的擔憂,但分析指出,此舉背後是國家社保基金收支的巨大壓力。目前,中國的社保收支正處於“緊平衡”狀態。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雖有增長,但其中包含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實際壓力遠超賬麵數字。

此外,中國正麵臨嚴峻的老齡化挑戰。隨著每年超過2000萬人退休,而新增勞動力供給逐年減少,依賴“現收現付製”的社保體係未來將麵臨更大的財政缺口。為了填補這一缺口,除了加強資金審計外,強化企業欠繳社保的查處、擴大社保繳納人群基數,成為官方不得不采取的重要方向。

網友以台灣年金改革為例,呼籲檢討體製內高福利

在新規引發爭議的同時,不少中國網友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峽對岸。據中央社報道,微信上,一些文章開始討論台灣年金改革的經驗,指出在蔡英文執政時期,台灣成功對軍公教人員的優渥福利進行了改革。網友認為,台灣的改革經驗值得借鑒,中國不應在經濟下行時通過增加普通民眾和小企業的負擔來解決社保困境,而是應該像台灣一樣,勇敢地對體製內的高福利進行改革。

中央社援引7日在微信發表的文章「蔡英文取消『社保等級製』的艱辛曆程」中說,總統馬英九執政初期,台灣「社保」資金不足的壓力就越來越大;2014年時,甚至有人甚至預估10年後將會破產。年金改革勢在必行,這也得到台灣主流民意認同。

文章指,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後發起年金製度改革,由於軍公教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蔡政府2017年麵對大規模街頭抗爭和不同政黨的反對意見。當時中國各大媒體都報導了台灣軍公教上街抗議蔡英文政府的消息,甚至搭配聳人聽聞的負麵標題,並不看好。

文章說,「然而,蔡英文並沒有被軍公教上街抗議所嚇倒」,並引述蔡英文的講話,「我也理解,在改革的過程裏,難免有些衝擊。…年金改革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保障我們每一個人的下一代、保障世世代代台灣人都能夠擁有安定的退休生活。我們這一代人的犧牲,是為了讓下一代更好。如果我們不改革,我們就對不起下一代」。

另有分析指出,中國社保問題的本質不在於“強製”,而在於過高的繳納比例以及政策實施的時機不當。在經濟下行、就業困難的背景下,官方此時收緊政策,而非檢討現有製度的合理性,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質疑和擔憂。

「爺爺退休金1萬7000元,是全家的經濟支柱」

據香港01網站相關報道認為,社保之所以長期以來備受關注,最主要的焦點集中在持續性和公平性。

今年5月,一篇題為《爺爺每多活一天,就能給家裏帶來566元的收入》的文章在網上傳開。文章稱,89歲高齡的爺爺是中鐵建設集團技術骨幹,一個月退休金1萬7000元,相當於當地一般人三個月的工資,是全家的經濟支柱,於是兒子孫子兒媳婦全家齊上陣,把伺候老爺子當成家裏的頭等大事。

這篇文章像是帶著黑色幽默的小說,真實性無從考證,但這種情況在中國退休老人群體中確實存在。

有網民根據2022年全國社保基金決算表分析得出,企業加上地方機關事業單位,每月能拿到1萬養老金的人口,大概就有600多萬。

上述文章背後折射出人們對社保的最大心病:社保基金池被這些可能從未繳過社保的離退休人員一步步掏空,而退休人口與勞動力人口增長倒掛,現收現支的社保係統未來恐怕入不敷出。

中國社科院早在2019年就曾發布報告預測,當期養老金結餘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到2035年,養老金有可能會耗盡。

在社保新規發布後,一名女網民在視頻中說:「現在年輕人為什麽不願意交社保?房租吃掉一半工資,社保成了奢侈品……年輕人會質問:在空帳時代,我養的是誰的老?」

擔心社保空帳的同時,社保製度本身對許多人也缺乏吸引力。

比如基本的養老保險方麵,存在顯著的地區與體製內外群體差異,以及繳納和領取標準不統一的問題。

這就產生城鄉代際間的錯配。不少在城市打拚但出身農村的年輕人認為,他們按照城市收入標準繳納社保,但農村的父母卻沒有享受同等標準的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