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加羅報》夏季係列報道“新絲綢之路
俄羅斯熊對中國龍”今天刊出題為“吉爾吉斯斯坦:告別列寧,搭上中國列車”,報道這個人口僅700萬的中亞內陸小國,曆史正在悄然改寫。曾經在首都比什凱克中心廣場上屹立幾十年列寧雕像,2003年被遷至博物館後方;今年6月,第二大城市奧什的另一座23米高列寧像也被拆除。這個長期以來一直是前蘇聯後院溫順棋子國家在總統薩迪爾·賈帕羅夫2021年執政以來,正以一種類似普京色彩的方式掌管政權,高調突出其民族性和獨立意識,一步步從俄羅斯老大哥手裏掙脫。比什凱克智庫“Crossroads
Central
Asia”主任艾揚·沙爾舍諾娃說。“拆除列寧雕像是向俄羅斯傳達信息,即我們是一個獨立國家。前幾屆政府都不敢,因為害怕遭到報複,但現在莫斯科深陷烏克蘭戰事,無力在中亞施加過多壓力”。雖然比什凱克仍無法完全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力,但政府強調將務實追求自身利益。
這個夾在中俄之間山地小國正轉向尋求與中國更緊密合作。這裏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如今,一個耗資超過40億美元、全長550公裏的跨山鐵路項目正在建設,將連接中國新疆喀什、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最終通向歐洲與中東。工程需穿山越穀,修建46座橋梁和27條隧道,計劃2030年通車,被視為改變國家命運的“世紀工程”。副總理拜薩洛夫向費加羅報記者表示說,這將是上海到巴黎的最短陸路通道,將像古代驛站一樣通過貨運收費實現25年內盈利,該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布局的關鍵一環,既可繞開俄羅斯,加快新疆與全球的聯通。
除鐵路外,中國還投資修建比什凱克—奧什公路,並在礦產領域悄然布局。出於對當地反華情緒的顧慮,中資常通過當地代理人運作,同時積極拉攏精英階層,包括資助總統夫人基金會等。
費加羅記者報道說,賈帕羅夫政府還在國內推行“強力治國”路線:打擊黑幫、國有化大型礦企庫姆托爾金礦等經濟命脈,重建國家機器,並設定到203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官方預計未來五年經濟年均增長可達9%-10%,將國家建設成“中亞的瑞士”。而俄烏戰爭意外為這一經濟騰飛提供了機會。由於受到製裁,俄羅斯企業和資本向吉爾吉斯斯坦轉移,在中俄“夥伴關係無上限”背景下,這裏成為中國對俄貿易中轉站。中國對俄出口經由吉爾吉斯激增,去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44%,其中大量商品轉口北運。比什凱克北郊的多爾多伊市場成了這一貿易鏈的縮影—成千上萬的中國商品在這裏集散,再由卡車運往俄羅斯聖彼得堡、諾沃西比爾斯克等地。
這種繁榮也吸引了逃避俄羅斯軍事動員令的年輕人和創業者,帶動房地產和服務業發展。比什凱克街頭,新建高樓與傳統牧馬景象並存,外賣騎手穿梭於共享辦公區與咖啡館之間。而隨著中國受困於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的企業家們正開拓新領域尋求商機,有時也是為追求一種不那麽疲憊的生活節奏。正如一個年輕人向記者說,“在中國生活很辛苦。我喜歡吉爾吉斯斯坦”,報道說,這種向西遷移既體現了中國在歐亞地區的新影響力,也暴露了內部發展的困境;從比什凱克到大興,中俄關係表麵的密切背後也暗藏著複雜的矛盾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