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最嚴紅線來了,國家要求“強製交社保”,什麽信號?

最嚴紅線來了,國家要求“強製交社保”,什麽信號?

文章來源: 智穀趨勢 於 2025-08-07 18:08: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社保“強製繳納令”來了?

最近,最高法發布了一則司法解釋,引發了轟動: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或者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承諾無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約定或者承諾無效。

簡單解釋一下,就是不管是用人單位故意不繳社保,還是有些勞動者為了多拿工資和用工單位達成不交“五險一金”約定,9月1日之後,任何“不繳社保”的約定**,**在法律上都是無效的。

這一招,堪稱釜底抽薪,讓“棄保”的機會成本大大提升。任何用人企業想逃避“繳社保”的責任,都可能“喜提被告”,甚至可能被追責、罰款。

最高法的表態,也道明了一個被我們忽略多年的事實:社會保險,是和納稅一樣的法定義務,它對於企業、對打工人,無處不在。

國家突然強調“社保紅線”,背後的信號非同尋常。《晚點LatePost》此期有一篇文章分析,2024年中國就業人員總數約7.34億,但根據統計公報中參保人數最低的失業險推算,中國擁有完整社保(即“五險”)的人數最多為2.46億,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33.5%。

“全民強製社保”的時代到來,將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其實,“五險一金”從誕生起就帶有強製性。

簡單回顧一下社保製度的曆史:

1993年,我國首次提出“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係”的目標,並明確“城鎮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金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1999年1月22日,《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生效,在職員工具備了向企業提出追索養老金、醫療保障及失業保險的權利;

_此後2008年修訂的《勞動法》,以及2011年施行的《社會保險法》都再次明確_用人單位必須對所有員工依法繳納社會保險。

我國的“五險一金”構成

社保的“強製約束力”,從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2019年開始,社保中“五險”的征收主體從社保局轉移到了稅務局。因此有人說社保是一種特殊的稅,不無道理。

總體而言,“五險一金”製度的建立是我國社會保障體係的進步,對於勞動者,是關係到終生福利的大事。

為何現實中,還有人不願意交社保,或者希望盡量少交?

原因,很複雜。

從“五險一金”的構成上看,養老保險是絕對的大頭,但這是一筆長期的投資,按照現行規定需要交滿15年才能退休後領取。而在2030年之後,這一年限將逐步提升到20年。

回報周期**如此漫長**,但個人的支出成本卻不是一筆小數目。

以北京為例,按最低繳費基準算,個人部分的社保繳納費用為716元/月,如果是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養老保險,沒有雇傭單位分攤,費用幾乎翻倍。一個月薪7000-8000的人,就需要拿出10-20%的收入來交社保,低收入者需要負擔的成本比例還要更高。

今年許多人呼籲的“為騎手交社保”,實際上存在很多不同的聲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丹丹,在針對外賣騎手的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

_23.5%_的騎手明確表示“不願參保”;

_38.9%_的騎手僅願拿出月收入的5%用於社保;

_不足10%_的騎手能接受現行個人繳費比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有超過2.4億靈活就業者,騎手們對於社保的疑慮有著相當龐大的群眾基礎。

很多遊離在“社保真空地帶”的都是年輕人,他們自認身強力壯、可以養活自己,至於老了有沒有後人種樹讓自己乘涼,還想不到這麽長遠。

尤其是,經濟遇冷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拿到到手現金,而非幾十年後的“預期收入”。活在當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因此有很多網友評論說:不是我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我。

過去,用人單位不為員工繳納社保也是違法的,但對於一些規模不大、利潤不高的作坊企業,小餐飲店、小零售店,社保征繳執行並沒那麽嚴格。

國家為什麽現在突然收緊紅線,強調“不繳納社保的約定無效”?

這可能和當前社保收支緊平衡有關。根據2024年的預算報告:

_202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18944.7億元,增長5.2%;預算支出106061.28億元;_當年收支結餘12883.42億元。

看起來,去年的社保基金還有很大的富餘。但考慮到2024年我國各級財政對社保基金的財政補貼高達2.6萬億,近年來還在快速上漲。真實的社保基金**壓力,可想而知**。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國的社保一直以來都是“現收現付製”,當前工作的人所繳納的社保,其實是付給了現在享受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本質上,社保就是一個關於分配的數學題。有人曾經作出測算,如果以中國的平均壽命78歲,男女平均退休年齡56.25歲來算,那麽達成“現收現付”的條件至少是:

1個人領社保的同時,1.67個人在工作。

而當前,中國正迎來一波史上最大的“退休潮”。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以來,中國先後經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嬰兒潮”。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1962年開始的這個波峰。

隨著更多的“60後”步入老年,接下來每年都有超過2000萬人退休;但與此同時,我國每年新增的潛在勞動力供給大概為1700萬-1800萬。

換句話說,我國每年都會減少300-500萬勞動年齡人口。

退休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倒掛,將是社保體係未來幾十年麵臨的嚴峻問題。

從目前來看,國家已經著手從幾個方麵去填補社保擴容後的資金缺口:

1.加大財政補貼。2025年財政赤字規模達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但隨著各級財政“過緊日子”,用財政補貼社保缺口,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2.社保轉移支付。簡單來說,就是從廣東、江蘇等東部發達省份調配資金,去補貼其它地區。2024年,我國的社保調劑資金總額達2840億元。其中,廣東的統籌調劑資金曆年來都是最多,民間流傳著:

廣東養活了大半個中國的老人。

3.各種方式“開源節流”。最近有一些動向值得關注,6月24日,《國務院關於 2024 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公布。其中指出:

13省將406.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等,挪用於“三保”支出、償還政府債務等。

通過加強審計防止資金浪費挪用,還不足以填補未來的收支缺口。

接下來嚴查企業欠繳社保行為、盡可能擴大社保繳納人群的基本麵,或許是重要方向。

“強製社保”時代到來,會給我們的社會經濟帶來什麽影響?

從短期來看,很多企業將麵臨一波合規成本的上漲。這不僅會影響到餐飲等中小微企業的利潤,也會對勞動者們的收入產生波動。

許多人沒意識到:社保,本就是自己收入的組成部分。老板雇傭一名打工人時,心理上是有一個整體的成本預算的,它包括:

工資+“五險一金”支出+其它成本

這個用工成本,是由市場決定的,並不會因為政策的變化而憑空增加或減少。如果必須繳納社保,那麽企業必然將這一部分的成本,轉嫁到勞動者的工資上。

當前許多利潤極為微薄的行業(外賣行業利潤率僅為3%),吸納了相當多的就業人口。“強製社保”導致的用人成本上升,會不會導致用人單位重新權衡效益,轉而去推動“機器換人”?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外賣可以無人機配送、機器人配送。

而從長遠而來,當前的社保製度也需要更完善,以增加吸引力。

比如醫保的跨省報銷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工作流動性很高,換城市早成了常態。但換個城市看病的時候,醫保卡不能用,賬戶也不能轉,相當於“交的是全國的錢,卻隻能報銷本地的賬”;

再比如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麵,目前兩種體係的差距仍然很明顯,也存在繳納和領取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度:

_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人每月3825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每人每月_246元。

考慮到不少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人都出身農村,很多人交社保意願不高,就是擔心自己的父母難以受益。

總體來說,中國的社保體係在往普惠化的方向發展。想要拉動內需,以更大的力度刺激消費,就必須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麵和保障度。這也是今年以來高層“投資於人”的政策取向體現。

而對於個人來說,交社保不隻是“法定義務”,更是一筆對未來的投資。即使你隻想“活在當下”,每年隻有幾百塊錢的醫療保險還是要交,關鍵時刻可以救急、救命。

有網友說:“買社保相當於多養一個兒子。隻需要養15年,不用輔導作業、不用買房買車,等你老了每個月準點給你錢花,沒有抱怨也沒有牢騷。”

這也許是普通人隻要付出就肯定有回報的項目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年輕夫妻為要回爛尾房拍視頻,妻子穿短袖卻被罵擦邊
這家行業巨頭,一天損失1000億美金
在廣東特別是在廣州,100%的蚊子都出現了抗藥性
趙露思陷假助農風波,當地村幹部回應了!
拜登兒爆她靠"淫魔富商"認識川普,梅蘭妮亞求償10億




24小時討論排行

證實!川普關稅推升美國物價 迄今最明顯證據浮現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華盛頓鬧市突現聯邦檢查站 點燃民眾怒火 百人圍堵
在英國的香港少女一覺醒來 發現自己被中國懸賞通緝
美國的關稅政策讓多國受夠,"不買F-35了"
文駁斥十個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借口
經濟學人:習近平稀土戰術成迴力鏢 恐失壟斷王座
誰是羔羊? 90後維吾爾人談以前從沒想過的未來
對華政策前後矛盾,川普政府真的製定了對華戰略?
通縮壓力下:中國五星級酒店開始擺攤…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後果將非常嚴重”
美財長怒懟佩洛西“通過股票交易發橫財”
川普同意給向烏克蘭安全保障 周五不與普京談領土劃分
河南幹旱的7月,那些埋頭澆地的人
中國擬動員央企從房地產開發商手中收購未售出的房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最嚴紅線來了,國家要求“強製交社保”,什麽信號?

智穀趨勢 2025-08-07 18:08:53

社保“強製繳納令”來了?

最近,最高法發布了一則司法解釋,引發了轟動: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或者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承諾無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約定或者承諾無效。

簡單解釋一下,就是不管是用人單位故意不繳社保,還是有些勞動者為了多拿工資和用工單位達成不交“五險一金”約定,9月1日之後,任何“不繳社保”的約定**,**在法律上都是無效的。

這一招,堪稱釜底抽薪,讓“棄保”的機會成本大大提升。任何用人企業想逃避“繳社保”的責任,都可能“喜提被告”,甚至可能被追責、罰款。

最高法的表態,也道明了一個被我們忽略多年的事實:社會保險,是和納稅一樣的法定義務,它對於企業、對打工人,無處不在。

國家突然強調“社保紅線”,背後的信號非同尋常。《晚點LatePost》此期有一篇文章分析,2024年中國就業人員總數約7.34億,但根據統計公報中參保人數最低的失業險推算,中國擁有完整社保(即“五險”)的人數最多為2.46億,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33.5%。

“全民強製社保”的時代到來,將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其實,“五險一金”從誕生起就帶有強製性。

簡單回顧一下社保製度的曆史:

1993年,我國首次提出“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係”的目標,並明確“城鎮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金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1999年1月22日,《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生效,在職員工具備了向企業提出追索養老金、醫療保障及失業保險的權利;

_此後2008年修訂的《勞動法》,以及2011年施行的《社會保險法》都再次明確_用人單位必須對所有員工依法繳納社會保險。

我國的“五險一金”構成

社保的“強製約束力”,從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2019年開始,社保中“五險”的征收主體從社保局轉移到了稅務局。因此有人說社保是一種特殊的稅,不無道理。

總體而言,“五險一金”製度的建立是我國社會保障體係的進步,對於勞動者,是關係到終生福利的大事。

為何現實中,還有人不願意交社保,或者希望盡量少交?

原因,很複雜。

從“五險一金”的構成上看,養老保險是絕對的大頭,但這是一筆長期的投資,按照現行規定需要交滿15年才能退休後領取。而在2030年之後,這一年限將逐步提升到20年。

回報周期**如此漫長**,但個人的支出成本卻不是一筆小數目。

以北京為例,按最低繳費基準算,個人部分的社保繳納費用為716元/月,如果是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養老保險,沒有雇傭單位分攤,費用幾乎翻倍。一個月薪7000-8000的人,就需要拿出10-20%的收入來交社保,低收入者需要負擔的成本比例還要更高。

今年許多人呼籲的“為騎手交社保”,實際上存在很多不同的聲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丹丹,在針對外賣騎手的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

_23.5%_的騎手明確表示“不願參保”;

_38.9%_的騎手僅願拿出月收入的5%用於社保;

_不足10%_的騎手能接受現行個人繳費比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有超過2.4億靈活就業者,騎手們對於社保的疑慮有著相當龐大的群眾基礎。

很多遊離在“社保真空地帶”的都是年輕人,他們自認身強力壯、可以養活自己,至於老了有沒有後人種樹讓自己乘涼,還想不到這麽長遠。

尤其是,經濟遇冷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拿到到手現金,而非幾十年後的“預期收入”。活在當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因此有很多網友評論說:不是我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我。

過去,用人單位不為員工繳納社保也是違法的,但對於一些規模不大、利潤不高的作坊企業,小餐飲店、小零售店,社保征繳執行並沒那麽嚴格。

國家為什麽現在突然收緊紅線,強調“不繳納社保的約定無效”?

這可能和當前社保收支緊平衡有關。根據2024年的預算報告:

_202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18944.7億元,增長5.2%;預算支出106061.28億元;_當年收支結餘12883.42億元。

看起來,去年的社保基金還有很大的富餘。但考慮到2024年我國各級財政對社保基金的財政補貼高達2.6萬億,近年來還在快速上漲。真實的社保基金**壓力,可想而知**。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國的社保一直以來都是“現收現付製”,當前工作的人所繳納的社保,其實是付給了現在享受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本質上,社保就是一個關於分配的數學題。有人曾經作出測算,如果以中國的平均壽命78歲,男女平均退休年齡56.25歲來算,那麽達成“現收現付”的條件至少是:

1個人領社保的同時,1.67個人在工作。

而當前,中國正迎來一波史上最大的“退休潮”。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以來,中國先後經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嬰兒潮”。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1962年開始的這個波峰。

隨著更多的“60後”步入老年,接下來每年都有超過2000萬人退休;但與此同時,我國每年新增的潛在勞動力供給大概為1700萬-1800萬。

換句話說,我國每年都會減少300-500萬勞動年齡人口。

退休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倒掛,將是社保體係未來幾十年麵臨的嚴峻問題。

從目前來看,國家已經著手從幾個方麵去填補社保擴容後的資金缺口:

1.加大財政補貼。2025年財政赤字規模達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但隨著各級財政“過緊日子”,用財政補貼社保缺口,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2.社保轉移支付。簡單來說,就是從廣東、江蘇等東部發達省份調配資金,去補貼其它地區。2024年,我國的社保調劑資金總額達2840億元。其中,廣東的統籌調劑資金曆年來都是最多,民間流傳著:

廣東養活了大半個中國的老人。

3.各種方式“開源節流”。最近有一些動向值得關注,6月24日,《國務院關於 2024 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公布。其中指出:

13省將406.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等,挪用於“三保”支出、償還政府債務等。

通過加強審計防止資金浪費挪用,還不足以填補未來的收支缺口。

接下來嚴查企業欠繳社保行為、盡可能擴大社保繳納人群的基本麵,或許是重要方向。

“強製社保”時代到來,會給我們的社會經濟帶來什麽影響?

從短期來看,很多企業將麵臨一波合規成本的上漲。這不僅會影響到餐飲等中小微企業的利潤,也會對勞動者們的收入產生波動。

許多人沒意識到:社保,本就是自己收入的組成部分。老板雇傭一名打工人時,心理上是有一個整體的成本預算的,它包括:

工資+“五險一金”支出+其它成本

這個用工成本,是由市場決定的,並不會因為政策的變化而憑空增加或減少。如果必須繳納社保,那麽企業必然將這一部分的成本,轉嫁到勞動者的工資上。

當前許多利潤極為微薄的行業(外賣行業利潤率僅為3%),吸納了相當多的就業人口。“強製社保”導致的用人成本上升,會不會導致用人單位重新權衡效益,轉而去推動“機器換人”?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外賣可以無人機配送、機器人配送。

而從長遠而來,當前的社保製度也需要更完善,以增加吸引力。

比如醫保的跨省報銷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工作流動性很高,換城市早成了常態。但換個城市看病的時候,醫保卡不能用,賬戶也不能轉,相當於“交的是全國的錢,卻隻能報銷本地的賬”;

再比如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麵,目前兩種體係的差距仍然很明顯,也存在繳納和領取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度:

_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人每月3825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每人每月_246元。

考慮到不少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人都出身農村,很多人交社保意願不高,就是擔心自己的父母難以受益。

總體來說,中國的社保體係在往普惠化的方向發展。想要拉動內需,以更大的力度刺激消費,就必須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麵和保障度。這也是今年以來高層“投資於人”的政策取向體現。

而對於個人來說,交社保不隻是“法定義務”,更是一筆對未來的投資。即使你隻想“活在當下”,每年隻有幾百塊錢的醫療保險還是要交,關鍵時刻可以救急、救命。

有網友說:“買社保相當於多養一個兒子。隻需要養15年,不用輔導作業、不用買房買車,等你老了每個月準點給你錢花,沒有抱怨也沒有牢騷。”

這也許是普通人隻要付出就肯定有回報的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