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百萬富翁行列的普通美國人數量:激增
財富中文網
2025-08-06 02:33:21
海蒂·巴利兒時目睹過家人用食品券購買雜貨的場景。上大學時,又曾因無力負擔學費而輟學。二十多歲時,本已艱難度日的她又遭遇減薪,年收入降至僅3.4萬美元。但今年夏天,41歲的她終於實現了多年夙願——成為百萬富翁。
如今,躋身百萬富翁行列的普通美國人數量激增,這一階層曾是名人富豪和企業高管的專屬。但隨著百萬富翁隊伍的擴大,其身份象征意義正在發生變化,人們對“富豪”的定義也已今非昔比。
加利福尼亞州埃爾塞貢多財富管理機構Running Point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資官邁克爾·阿什利·舒爾曼指出:“過去,人們想到百萬富翁,腦海裏浮現的是《大富翁》遊戲裏戴著大禮帽的‘錢袋子叔叔’形象。如今,這一稱號已不再是出入豪門盛宴的通行證,而是成了平民富裕階層的代名詞,雖然財務安全,但離私人飛機還差兩個零。”
在通貨膨脹、房價飆升的推動下,加之普通投資者數十年如一日持續投資股市獲得的豐厚回報,數百萬美國人邁入百萬富翁行列。瑞銀集團(UBS)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已有約十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躋身百萬富翁俱樂部(指資產達到7位數),並且去年每天都會新增約1000名百萬富翁。
根據《2025年瑞銀全球財富報告》(2025 UBS Global Wealth
Report),自2000年以來,“平民百萬富翁”(EMILLIs)群體大幅擴大。報告指出,“財富大轉移”和房價飆升是推動這一趨勢的主要因素。
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美國國稅局(IRS)統計顯示,30年前,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淨資產的美國人有160萬。而據瑞銀依據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全球各國央行的數據估計,去年美國這一數字已達到2380萬——增長了接近15倍。
在百萬富翁群體不斷擴大的同時,貧富差距也日漸明顯。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國最富有10%人口掌握著三分之二的家庭財富,其人均財富平均達到810萬美元。而底層50%的人口僅擁有3%的財富,名下平均資產僅為6萬美元。
美聯儲數據還揭示了種族間財富差異,在美國,亞裔群體的財富中位數已超越白人群體,而黑人和西班牙裔群體的淨資產水平則相對較低。
“不如想象中那般光鮮亮麗”
巴利做記者時,由於報社終止了養老金計劃,她獲得一筆約5000美元的一次性補償。在同事勸說下,她將這筆錢投入退休賬戶,自此便養成了定期儲蓄的習慣。這些投資雖然在大衰退初期有所下跌,但最終實現增值。漸漸地,她發現儲蓄能給自己帶來心靈慰藉,每當工作不順時,她就會回家查一下賬戶餘額,以此為自己解壓。
上個月,在又一次經曆這樣的日子後,她意識到那個量變到質變的時刻到了。
她問丈夫:“你知道嗎?咱倆現在也是百萬富翁了。”
“幹得漂亮,親愛的,”她丈夫平靜地答道,語氣波瀾不驚。
這件事並未立刻改變她的生活方式。和許多百萬富翁一樣,她的財富主要沉澱在長期投資組合與房產之中,而非容易變現的流動資產。如今她依然住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那棟樸實無華的老房子裏,照樣將半數工資存入儲蓄賬戶,還會把外賣附贈的餐巾紙塞滿家用紙巾盒,甚至堅持用超市購物袋當垃圾袋。
不過巴利也坦言,擁有這麽一大筆兒時不敢想象的財富仍讓她感覺充滿力量。
“但百萬富翁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光鮮亮麗,” 她說。
財富的多少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對千元戶而言,百萬美元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在億萬富豪眼中,這不過是賬戶餘額中的一點零錢。不過無論采用哪種視角,要想達到三十年前的購買力,我們手裏持有的美元現金都要翻倍才行。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測算,1995年100萬美元淨資產的購買力與2025年約210萬美元的購買力相當。
過時的夢想
對某些人而言,7位數的淨資產,已成為與6位數年薪同樣過時的目標。盡管如此,“百萬富翁”這個稱謂仍充斥在從政治到流行音樂的各個領域,成為財富的代名詞。
“這個數字確實好看,但在財富積累的漫長征途中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節點”,41歲的丹·尤登說,這位來自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的信息技術從業者,上月剛跨過百萬美元的財富門檻,“不過跨過這個門檻後你肯定能稍微鬆口氣。”
根據瑞銀集團的研究,美國的百萬富翁絕對數量在全球遙遙領先,但若以人口比例衡量,瑞士和盧森堡的百萬富翁密度更高。
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肯尼思·卡羅指出,當代百萬富翁群體呈現出三大共性特征:絕大多數持有股票與房產,生活普遍恪守量入為出原則,且尤為重視教育傳承與子女理財責任培養。
卡羅說:“成為百萬富翁的夢想正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
吉姆•王現年45歲,來自馬裏蘭州富爾頓,曾為軟件工程師,現轉行金融博主,在談及自己的財富觀時,他說,即便達到百萬資產對他和妻子而言不算什麽大事,但作為曾在冬季的寒夜裏靠關暖氣省錢的移民後代,這一成就仍頗具分量。
雖然少時憧憬的私人飛機未在資產越過百萬門檻時如期而至,但這筆財富仍給他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即使做著普通工作,也完全有可能坐擁百萬資產”, 他篤定道,“隻需做到勤勉不懈、持之以恒即可。”
FIRE運動
受益於穩健的金融市場,以及覆蓋廣泛、費率低廉、投資方便的指數基金,許多人在既無巨額薪酬、也未繼承家產的情況下迅速完成財富積累,成功躋身百萬富翁行列。
其中就包括在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簡稱FIRE,意為“財務獨立、提早退休”)運動中崛起的年輕百萬富翁群體。
48歲的傑森·布雷克來自印第安納州費希爾市,作為FIRE運動的忠實擁躉,其在九年前進入“百萬美元”俱樂部。達成這一目標後,他立即辭去了自己的汽車營銷工作,辭職前他的年薪隻有約6萬美元,卻設法存下了自己70%的收入。
現在,布雷克與妻子每年都會花數月時間四處旅行。盡管已經退休,他們仍通過嚴格預算持續擴大自己的財富,身處美國本土時,他們會將月支出嚴格控製在1500美元以內,旅行期間也僅會增加數百美元消費。
實現財富目標後,二人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沒有雇傭家政打理草坪,沒有開通網飛或亞馬遜視頻會員,也不使用外賣服務。他們會在出行時選擇經濟艙,座駕仍是2005年的豐田轎車。
“百萬資產已不再是通往奢華生活的金鑰匙”,布雷克說,“其給我們帶來的是自由與內心的平靜。我們雖然買不起遊艇,卻獲得了寶貴的時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