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這些名字放到現在依然是某種傳奇符號。有人說那時候一抓一個頂如今十個,這種話固然誇張,但也說明,在那一代女星身上,有一種說不清的範兒。驚豔、獨特、讓人記住。可轉念想想,真沒法下定論,她們到底贏在顏值還是氣場?還是都沒贏,隻是不再有相似的土壤而已?
采訪間,王晶坐在椅子上。鏡頭懟得很緊,看不清他臉上的細節,但那點散漫帶點實在勁兒的語氣,網上很快傳開了。他說林青霞漂亮,但“有點男相”。這一句,像是無意中甩出的刀子,切開了很多人心裏對美的定義。王晶後麵說得更直白,他覺得林青霞的英氣讓她演俠女更有衝擊力。怎麽說呢?這樣的點評,帶著點冷靜的殘酷,又有一股子自信。
想一下上世紀七十年代《窗外》的故事。林青霞剛出道,導演一眼看中她,是因為在人群中那種格格不入的美。當時的小姑娘,回到家小心翼翼問父母,“拍戲的人是不是騙子?”家裏一屋子人笑得前仰後合,但這也太真實了。一個溫順膽怯的樣子,後來卻塑造出銀幕上含蓄又剛烈的俠女。到底是性格映照角色,還是角色改變性格,這點誰都說不清。
豔麗、膽怯、敏感、疏離……那種複雜混合才讓人著迷。可王晶絲毫不領情,他好像就不是那一口。漂漂亮亮的女星,在他眼裏卻像衣服吊在貨架,總覺得“還行”,但遠不到癡迷。
換張臉說說李嘉欣,公認大美人,很多人說她臉蛋出眾,眉宇算得上高級。王晶倒偏不這樣想。他嫌李嘉欣肩膀窄,衣服穿得沒味兒。身上肉少,顯得上半身太長。直接一句“不好看”,站在現在娛樂圈,大多數人追求的紙片人身材,都直接遭了王導冷遇。他的審美似乎還是老港圈那一套,講究女人的豐盈感。
李嘉欣倒大氣,麵對王晶,有點像路人甲一樣打趣自己。她開玩笑說“我知道你不喜歡我這種類型”。一句話,多少緩解了場子的尷尬。王晶的朋友麵前直接拆台,說白了不過是一種真實。他們並沒因這些意見爭吵,反倒合作過好幾次。難道真是“各花入各眼”?我不覺得,這是互相之間某種自知。一個敢講、一個能接,不多見。
緊接下來是王祖賢。腿長,是資本,也是爭議。王晶毛病多,他覺得王祖賢腿太粗,不是自己理想的那一掛。可在觀眾心裏,王祖賢的小倩,溫柔、孤高、帶點寒氣,幾乎是替代不了的存在。可偏偏王晶那句“腿太粗”,就像是在把一代女神現場拆解,完全不給幻想留餘地。
說到底,王晶如果心裏有座秤,時不時還晃一晃。他欣賞的類型偏偏不上台麵。真要說他喜歡什麽樣?答案藏在邱淑貞身上。邱淑貞塑造的美,更貼合王晶對女性的理想。一點靈動,一點活潑,還有點性感。紅衣配撲克的那年,角色不複雜,但印象極深。
邱淑貞的美從不穩定,總像是在變。賭神二裏是英姿,整蠱專家那股鬼馬勁兒。王晶最看重的,似乎是她能配合、能調整。不像林青霞那麽有自我,不像王祖賢氣質過於孤絕。可王晶最推崇的,看起來又像是個漏洞百出的標準。他自己其實沒意識到這一點,說邱淑貞百搭,卻也免不了偏好。
合作了近十年,王晶和邱淑貞簡直成了黃金搭檔。期間還因多給她拍鏡頭被人暴揍一頓,這種八卦傳得沸沸揚揚,但王晶一點都不收手。有時候明知道結果會招人眼紅,他卻擺明不在乎。這幾乎成了他的個性標簽。但覺得他就真喜歡邱淑貞吧,有時又覺得不像。也不過是階段的投射,畢竟王晶的風格一向多變。
邱淑貞退出圈子,大家都說可惜。其實呢,留不住的美人從來留不住。林青霞、張曼玉、李嘉欣那些,後來紛紛嫁作富太太。王祖賢徹底息影,偶爾有照片傳出,評論裏一水兒唏噓。隻有王晶還三天兩頭曝光,每次聊八卦都繞不開曾經的那些美女。看起來很意氣風發,實則有點落寞。
到底“美”該怎麽定義?王晶有王晶的標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幻想。以現在的眼光再審視九十年代港星,不同意王晶的人反而更多。那時候,鏡頭裏的人有棱角、有氣質,甚至看起來有些“缺陷”,但偏偏比起如今那些同質化濾鏡臉,更容易讓人記住。
也許審美從來就不通用。有人喜歡珠圓玉潤,自然豐腴;有人偏好骨感清瘦。王晶用舊眼光去選人,未必就是資格,更可能是一種鎖死。那些他冷淡評價過的美麗,一樣在世紀後成為經典。倒不是王晶“毒辣”——有時候也許不過是偏執。
奇怪的是,王晶越否定,觀眾越懷念。林青霞的俠氣美,是上一代銀幕俠女難以複製的身影。王祖賢的倩女幽魂,已經變成港片黃金時代的符號。李嘉欣的精致長相,帶著疏離感,在豪門太太的角色裏繼續延展。
導演本身並不製造美人,隻是給美人一個鏡頭。王晶看人苛刻,眼光偏門,這未必是缺點,可能恰恰成就了個中的“非典型美”。像他鍾意的邱淑貞,也沒擺脫觀眾的個人偏好。能紅十年,靠的不是導演的特權,而恰是市場的選擇。
也不是說王晶的“審美落伍”了,而是選擇的土壤變了。以前的香港,彌漫著快節奏、粗糲、多元的氣氛,明星五花八門,個性越明顯越好。現在呢,大眾想要標準答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審美歸屬感也永遠沒法統一。
可聞名一時的女神們,現在紛紛淡出。王晶說自己也要歇歇,碰到值得再投入。娛樂圈終究是浪打浪,誰都不能一直在風口。王晶之外,誰還在盯著過去?舊港片的影像,女星的合影,都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再說,“高級臉”還是“豔麗型”美人,到頭來不過一場風潮,審美是流動的。王晶相信自己的標準,也許他不是對的,但他也不一定錯。有人能被記住,未必因為美,可能隻是恰好趕上了那個時刻。其實誰也說不清。
剩下的,不過是網友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