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假裝上班”的女兒 ,被養老院父親識破

“假裝上班”的女兒 ,被養老院父親識破

文章來源: 極晝story 於 2025-11-17 23:49:3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假裝上班”的女兒 ,被養老院父親識破

九十二歲的父親大概是全養老院最讓人提心吊膽的老頭。在養老院住了兩年半,他拒絕大多數的照護和幫助,用一種戰鬥的姿態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獨立空間。這讓女兒陸源(化名)陷入焦慮的養老困境。

陸源是獨生女,人到中年,麵對的難題不止養老這一點。今年年初,做了二十多年建築師的她被裁員,隨著行業的下行失業了。而在將來,沒有兒女的她,需要麵對自己的養老問題。

這是她和父親的故事,在一個逐漸老齡化、獨身主義流行的社會裏,大概也會是越來越多人將要麵對的未來。

以下是陸源的講述,結合她在社交平台的記錄整理。



每天晚上六點到十點,我就會開始有點焦慮,怕養老院來消息。這段時間是我父親動作最多的時候,吃完飯要洗澡、上廁所、吃藥各種事兒,他閑不住,摸摸這兒弄弄那兒,拄著拐杖歪歪扭扭到處動,一直到十點上床睡覺,這一天過完才踏實。

這是最容易出事的時間點之一。今年他開始頻繁摔倒,連著幾次,最嚴重的一次是夏天,早上在衛生間,後腦勺左側裂著一道七八公分的口子,身上地上全是血,我嚇死了。他已經九十二歲了,你可能體會不到那種衰退,他的腰、腿、肌肉、腦組織全都萎縮,運動能力一下就全都下來了,走一下可能就歪一下,一個雞蛋半天剝不利落。

送去醫院處理傷口,做腦部CT,他不配合別人的攙架協助。大夫檢查,伸出指頭讓他辨認,他說“two,one”,最後說,“thank you very much”,他就是要拿捏住他的腔調。回到養老院,起身上廁所,我和護理長要扶他,他一聲大吼,把自己從沙發裏撐起來,顫顫巍巍地拄拐,走進廁所,尿在地上和褲子上。晚上開飯,我說把飯端到房間,斷然拒絕,就要拄拐走去食堂。



●父親在養老院摔傷後,堅持不用人照顧。

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見過許多壞脾氣的老人,一想到他還是提心吊膽。養老院有一套服務老人的流程,從吃飯、上廁所、洗澡,都是培訓過的,工作效率挺高的也不複雜,但他不配合,一定要按自己的秩序來。每天早上自己鋪床,自己洗衣服,洗澡堅決不要人陪著、協助,摔倒之後上廁所還要自己走,我說你不坐輪椅就叫(服務)鈴,那個鈴是堅決不打的。

那段時間我也提心吊膽的,老覺得他又要摔了。怎麽帶他去醫院,要不要叫幫手,叫的話會不會又要跟他“打”得一塌糊塗?這次磕了頭,沒有腦出血,但過兩天會不會腦出血了?腦子裏不停想這些,有點神經衰弱。隻能讓養老院的人每隔20分鍾去看他一眼,他發現了就會把人家轟走。

老頭幾乎全聾了,我隻能用小黑板寫字跟他交流,他慢慢看明白,“嘣”一句話回來還挺快,我就很吃虧,生氣然後再寫。我說,“您要是對養老院不滿意,那咱們就回家”,他搖頭,“不能讓你嫌棄我,萬一我真活到100歲呢”。在養老院已經住了兩年多,逢年過節、生日把他接回家,他覺得那就是一個儀式感,家裏的路徑他已經不熟悉了,去趟廁所都害怕。

當時決定送他進養老院,我們的選擇也不多,媽媽去世之後,家裏就父女兩個人。疫情之前,他還能去超市買東西,疫情開始就不行了,活動範圍一下變小,功能退化下來,那時候我在家辦公,在我眼皮底下就有兩次比較大的事故,一次沒扶住,摔到腰椎骨裂;還有一次也是摔倒,頭磕出一個大口子。

疫情結束,我得出門上班了。我是建築師,這幾年行業衰退,情況很差,正好當時的團隊還有崗位讓我去上班,就不能失去了。父親的情況也不可能讓他在家自己待著。

我們想過要不找保姆來,但他是一個高自尊的老人,“我以後要是真的動不了了,不想讓女的幫我上廁所洗澡,養老院至少有男護工吧”。我找了家附近的養老院,騙他說每個月的費用比他退休金低,老頭算是點頭接受了。

其實挺於心不忍的,這麽大歲數離開家到養老院,而且以他的個性脾氣,跟別人都相處不了,不像別的老人在養老院能聊個天做個伴,但到那個份上咬咬牙去就去了。過完2023年春節,就像搬家一樣,準備了所有的衣服、日常洗漱的東西,照片啊、書什麽的(都沒帶),他眼睛看不了了。



●父親在養老院



住進養老院,他的時間完全靜止了。以前他是閑不住的,每天把自己弄得特別充實,做飯、看好多電視新聞,我下班回家跟我講,今天天底下發生了多少大事。

養老院的生活周而複始,除了身體功能越來越弱之外,沒有任何變化。他每天守著電視看新聞,耳朵是聾的,就看那些標題,人一個個的出來進去。其實養老院有很多活動,組織老人看節目,打牌、合唱、寫字畫畫,對麵就是公園,可以推著輪椅去轉。

他不參與。就像年輕時候跟家裏親戚在一起一樣,所有的歡聲笑語都不參與。他一直是我們家一個挺另類的存在。一個南方人到北方的家庭裏,又特別不隨和。工作幾十年,也沒有親近的朋友。我媽幾十年的慢性病,退休之後,他就把所有精力投注在照顧她身上。

現在進了養老院也是,他是抽離的,那不是他的世界。有一次養老院組織了生日會邀請他,會場的老人都戴了生日帽,護理員想給他也戴一頂,他突然就急了,“不戴了!不戴了!這是‘高帽子’,法西斯的東西!”所有人都要聽他講完,活動不能繼續。

護理長很為難地跟我講,我挺過意不去的。我知道他是受過迫害、戴過“高帽子”的,他的多疑、孤僻、憤怒這些問題都跟經曆相關,但我沒法跟養老院做這樣的解釋。我心疼他也安慰不了,他其實挺孤獨的。

後來的集體活動就再也沒有請過他,這就是他在養老院的社交局麵,沒有朋友。他唯一關心的就是國家大事。這個養老院,沒人聽他對世界大事的研判。我每周末去探望他,他就會等我過來分享這些,伊以衝突、大閱兵、特朗普、關稅甚至AI,隨口哼出約翰·列儂的歌,為了證明自己頭腦清晰,他說會拚寫世界主要國家的地名、密西西比河、地中海和尼羅河。最後說,“不過這些對我已經沒有用了”。

他見多識廣,父輩是中國第一代氣象學家。小時候遇到戰爭,跟著家人逃難,年輕的時候野心勃勃,關心社會活動、家國天下,那是他人生的高光。後來被打成右派,被鬥爭,受了很大打擊。進工廠工作,同事都是技術工人,和他沒有共同語言,在家裏也是,他就這樣孤僻了一輩子。心裏的驕傲一直記著,他告訴自己不能忘了英語、不能忘了俄語。

這些經曆是他八十多歲時,開始跟我講的,他以前從來沒有跟別人、包括我母親提過。他似乎想讓我知道他所有的事兒。逢年過節,他會和過去的老同學通電話。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耳朵聽不見,也要把自己的生活近況跟對方嘩啦說一大堆。我感覺他怕自己再不說,就隻能咽在肚子裏了。

說實話我挺感動的。那時候母親去世,我不得不和他一起生活,八十多了不放心把他一個人放在那裏,沒得選擇。我們沒有好好溝通過,小時候我不喜歡我爸,也覺得他是個怪人,願意跟那些更合群的人在一起。

他似乎能感受到我對他的不理解,開始反反複複講過去的經曆。我才知道為什麽他是現在的他。我感覺到他的內心有一個世界。

後來進了養老院,和老同學的電話不打了,過去還在反複講,講得更頻繁了。人生的起落和社會的動蕩碰撞在一起,一個人的一輩子就這麽被修理出來,我理解了他為什麽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好像生出一種責任,我必須要當他的soulmate(靈魂伴侶),不然就沒有別人能理解他。

那段時間,我的焦慮也需要一個出口,就開始在社交平台上寫他在養老院的生活、他過去的故事。有時候晚上11點在養老院跟他拉扯完,不睡覺,就開始寫那天的事兒,寫完就覺得我心裏那口氣出了,自己才能休息。

我也不打算去改變他了,對他來說自尊高於一切,甚至比命都重要,那就滿足他的第一需求。

我越來越愛看他,像在看我自己一樣。有時候他摔在地上,別人過來攙一下、大驚小怪要照顧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坐在地上是什麽反應?我跟他的反應是一樣的,會覺得特別沮喪、難過,怎麽這麽不行,需要這麽多人來幫我。

後來接到養老院電話又摔倒,我就先通過照片和視頻看一下,評估一下嚴不嚴重。如果還ok,我就先工作。對養老院的要求也是,不跟你們追責,隻是要求隔二十分鍾看他一眼。以免他覺得日常規律被打破,心情不好。

今年7月,他的一個工友去世了。他觸動了一下,“老冉比我大一歲,是我的老朋友,他這人不錯”。實際上,這位同事是他當年的對頭,能叫上名字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有一個名字在他生活中出現,他願意說那是他的老朋友。

曾經認識的、熟悉的人,一個個都走了。後來我就不敢說了,年初大伯母的去世也沒告訴他。他不止一次說,我就是一個深海區的人了,一直在倒計時,走到人生最深處回不去了,隻能等著落幕的時間。



●父親在養老院



對於照顧家裏的老人,我以前一度是逃避的。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工具化的女兒,和父母的年齡差距很大,他們生我的時候四十多歲了。我從小一直被周圍人灌輸,父母生你就是為了給他們養老送終,就算結婚也不能離家遠了,不然怎麽照顧父母?

我很堅持,一定要從家裏搬走,我母親對我的控製欲比較強,從小綁架到大,“我們住院你還給同學過生日?”從家搬出去的時候,她指責我“自私、冷酷”。到她快臨終的一段時間,我想過要不要搬回去住,很猶豫,沒有勇氣搬回去。我努力建立起來邊界感,不想回去麵對“我是為了伺候你們而來的”這件事。

我現在四十多歲,沒有家庭和孩子,和原生家庭也有關係。我很擔心,我跟我的下一代也不自覺形成這種關係,ta對我是有某種責任的,我不想這種情況發生。一直有恐懼,各種拖延,後來母親去世,我就沒有壓力,不再考慮這些了。

我父親在口頭上不會給我這樣的壓力。在情感上我挺感激他的,讓我形成獨立的意願,不會用他的意願要求我做到什麽。一開始和他一起生活是沒有選擇,後來經曆了事業的起落,當我覺得自己挺失落的時候,能和誰親近?隻能和他親近。

其實我在情感上也很依賴他。他剛去養老院的時候,說實話我是有一點空虛的,家裏又變成我一個人了。雖然這個年代去養老院沒什麽,但有時候也沒法完全不被觀念束縛,負罪感多少有一點。

表姐跟我說,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職業女兒,你就是他的一個責任人,不要有太多的情緒代入,一旦掉入那種養老照料的情緒黑洞是非常可怕的。但我一直很上頭、挺消耗的。照料這件事很大程度上已經托付給養老院了,看著他發脾氣、趾高氣昂的時候,我都覺得他很無助,我也不能跟他共情的話,真的太可憐。

我開始聽不了別人說,這老頭太古怪、執拗了,怎麽這麽難相處,就像聽別人說我一樣。我反觀自己,越來越像他。我是在社會的上升期長過來的,年輕時候一點人情世故不需要懂,因為社會發展就這麽好。現在,像我們做建築師的頂峰過了掉得非常快,“跪”下來就再也抬不起來了,要再幹一個什麽事兒很難,被使喚,還要擔很大風險。

生活有了起落,就看懂了這麽多年他那種倔強堅持的東西,是頂著什麽樣的壓力過來的。身邊的朋友一波波換掉了,我開始篩查自己能留下什麽,發現那種固執、倔強和他是一樣的。原來我想逃,更掩飾自己,現在我得麵對這些事兒。

今年年初,我在的單位要散了,內卷了很多年,我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我也不想再投簡曆了,這麽多年一直在幹一個職業,知道是什麽狀態,這個年齡很難再有崗位。有最高職業資格的同行去賣保險養家糊口,也有人什麽都不幹了躺平,我還在掙紮,接一些項目自己做,用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多的事兒,擔更多責任。

我就假裝天天上班,還是周末看他,不能平時出現。但是這麽細小的事,我父親還是能猜出來。他老看新聞,就知道我們這行業不行了,有兩次摔倒,一個電話我十分鍾就到了,我單位離養老院是很遠的。“你肯定沒上班”,互相掰扯的時候他說,我也不敢承認。他本來就擔心我養老有問題,現在又掙不到錢了,不就更加(麻煩)嗎?

他是一個特別悲觀的人,以前經常說,“以後你怎麽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我說,沒有那麽嚴重,您年輕的時候,想象過現在的生活是這樣的嗎?等我幾十年老了之後,想象不出生活變成什麽樣,先不操那麽遠的心了,會有其他辦法。其實我自己也會擔心。他覺得對我形成壓力的時候,就會收一下。



●父親在養老院堅持自己洗澡上廁所。

我在養老院屬於關注度非常高的那部分家屬,隨傳隨到。跟護工聊,其實好多老人送到養老院之後家屬不太管,摔一下、感冒發燒都不來。養老院重不重視老人,跟家屬關注度還是很有關係的。護工每天都會給我發照片和視頻,因為知道我盯著。沒發我可能會反問,今兒沒事兒吧?

這麽關注可能是投射到自己身上,我也會想我到老了怎麽辦?我現在還是一個年富力強、社交能力正常的人,如果所有的社會身份都去掉之後,如果我也是一個這麽怪、孤僻又執拗的人,我希望周圍的人怎麽對我呢?

我和他討論過身後事,他說一切從簡。因為他經曆過我媽媽臨終進ICU的情況,真到了那樣的階段,他不進ICU。我是一個什麽都提前做好準備的人。在母親去世之後,我就已經給他備好了,養老的財務計劃、他的保險保障到位,還有壽衣、照片,不想真的事到臨頭手忙腳亂。

對於自己的未來,我現在能準備的就是存錢,做好生前預囑,對進醫院之後的事兒做一些囑托。除此之外,各種擔心是解決不了的,比如得了阿爾茲海默症怎麽辦?沒有兒女,認知喪失怎麽辦?可能年紀再大一點,我會想看看周圍有什麽方法。以後像我們這種情況隻會越來越多,這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由之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加州華人觀浪悲劇:女兒被浪卷走 父營救卻不幸去世
中國房價10月再崩 民眾:房子變錢難如登天
華裔80後女競選洛杉磯市長:免費公交+全民住房+消除貧困
鐵娘子前總理被判死刑 鎮壓學生起義血洗1400人命
零元購衝入加州珠寶店打砸搶 店主毫不猶豫開槍…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對日本報複行動升級,意圖起到震懾作用
解放軍發片:來吧!槍已上膛 劍已出鞘 時刻準備打勝仗
中日會晤:中方官員雙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頭聽訓…
粉川普卻被逼到關門?華人老字號的“美國夢噩夢”
日本71歲女兒殺死102歲母親震驚全國 稱“我太累了”
“中國發布旅行警告後,有些人不聽話!”
取消日韓學曆,這不是在報複日本
前財長辭職:向愛潑斯坦請教追求中國美女教授
川普後院失火,還有餘力外顧嗎?
AI泡沫破裂"所有公司"都難逃一劫!Google執行長示警
高市早苗致中日外交風波:旅遊警示會給日本帶來甚麽?
美韓裔教授“智能病毒”提煉法 中國稀土長城恐破功
全美瘋傳 特朗普和克林頓有私情?愛潑斯坦弟弟否認
日本外交部官員急赴中國協商 希望“平息事態”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楊振寧先生想說什麽?
俞敏洪連發10條南極遊視頻 郵輪曝光 約148萬/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假裝上班”的女兒 ,被養老院父親識破

極晝story 2025-11-17 23:49:33



“假裝上班”的女兒 ,被養老院父親識破

九十二歲的父親大概是全養老院最讓人提心吊膽的老頭。在養老院住了兩年半,他拒絕大多數的照護和幫助,用一種戰鬥的姿態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獨立空間。這讓女兒陸源(化名)陷入焦慮的養老困境。

陸源是獨生女,人到中年,麵對的難題不止養老這一點。今年年初,做了二十多年建築師的她被裁員,隨著行業的下行失業了。而在將來,沒有兒女的她,需要麵對自己的養老問題。

這是她和父親的故事,在一個逐漸老齡化、獨身主義流行的社會裏,大概也會是越來越多人將要麵對的未來。

以下是陸源的講述,結合她在社交平台的記錄整理。



每天晚上六點到十點,我就會開始有點焦慮,怕養老院來消息。這段時間是我父親動作最多的時候,吃完飯要洗澡、上廁所、吃藥各種事兒,他閑不住,摸摸這兒弄弄那兒,拄著拐杖歪歪扭扭到處動,一直到十點上床睡覺,這一天過完才踏實。

這是最容易出事的時間點之一。今年他開始頻繁摔倒,連著幾次,最嚴重的一次是夏天,早上在衛生間,後腦勺左側裂著一道七八公分的口子,身上地上全是血,我嚇死了。他已經九十二歲了,你可能體會不到那種衰退,他的腰、腿、肌肉、腦組織全都萎縮,運動能力一下就全都下來了,走一下可能就歪一下,一個雞蛋半天剝不利落。

送去醫院處理傷口,做腦部CT,他不配合別人的攙架協助。大夫檢查,伸出指頭讓他辨認,他說“two,one”,最後說,“thank you very much”,他就是要拿捏住他的腔調。回到養老院,起身上廁所,我和護理長要扶他,他一聲大吼,把自己從沙發裏撐起來,顫顫巍巍地拄拐,走進廁所,尿在地上和褲子上。晚上開飯,我說把飯端到房間,斷然拒絕,就要拄拐走去食堂。



●父親在養老院摔傷後,堅持不用人照顧。

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見過許多壞脾氣的老人,一想到他還是提心吊膽。養老院有一套服務老人的流程,從吃飯、上廁所、洗澡,都是培訓過的,工作效率挺高的也不複雜,但他不配合,一定要按自己的秩序來。每天早上自己鋪床,自己洗衣服,洗澡堅決不要人陪著、協助,摔倒之後上廁所還要自己走,我說你不坐輪椅就叫(服務)鈴,那個鈴是堅決不打的。

那段時間我也提心吊膽的,老覺得他又要摔了。怎麽帶他去醫院,要不要叫幫手,叫的話會不會又要跟他“打”得一塌糊塗?這次磕了頭,沒有腦出血,但過兩天會不會腦出血了?腦子裏不停想這些,有點神經衰弱。隻能讓養老院的人每隔20分鍾去看他一眼,他發現了就會把人家轟走。

老頭幾乎全聾了,我隻能用小黑板寫字跟他交流,他慢慢看明白,“嘣”一句話回來還挺快,我就很吃虧,生氣然後再寫。我說,“您要是對養老院不滿意,那咱們就回家”,他搖頭,“不能讓你嫌棄我,萬一我真活到100歲呢”。在養老院已經住了兩年多,逢年過節、生日把他接回家,他覺得那就是一個儀式感,家裏的路徑他已經不熟悉了,去趟廁所都害怕。

當時決定送他進養老院,我們的選擇也不多,媽媽去世之後,家裏就父女兩個人。疫情之前,他還能去超市買東西,疫情開始就不行了,活動範圍一下變小,功能退化下來,那時候我在家辦公,在我眼皮底下就有兩次比較大的事故,一次沒扶住,摔到腰椎骨裂;還有一次也是摔倒,頭磕出一個大口子。

疫情結束,我得出門上班了。我是建築師,這幾年行業衰退,情況很差,正好當時的團隊還有崗位讓我去上班,就不能失去了。父親的情況也不可能讓他在家自己待著。

我們想過要不找保姆來,但他是一個高自尊的老人,“我以後要是真的動不了了,不想讓女的幫我上廁所洗澡,養老院至少有男護工吧”。我找了家附近的養老院,騙他說每個月的費用比他退休金低,老頭算是點頭接受了。

其實挺於心不忍的,這麽大歲數離開家到養老院,而且以他的個性脾氣,跟別人都相處不了,不像別的老人在養老院能聊個天做個伴,但到那個份上咬咬牙去就去了。過完2023年春節,就像搬家一樣,準備了所有的衣服、日常洗漱的東西,照片啊、書什麽的(都沒帶),他眼睛看不了了。



●父親在養老院



住進養老院,他的時間完全靜止了。以前他是閑不住的,每天把自己弄得特別充實,做飯、看好多電視新聞,我下班回家跟我講,今天天底下發生了多少大事。

養老院的生活周而複始,除了身體功能越來越弱之外,沒有任何變化。他每天守著電視看新聞,耳朵是聾的,就看那些標題,人一個個的出來進去。其實養老院有很多活動,組織老人看節目,打牌、合唱、寫字畫畫,對麵就是公園,可以推著輪椅去轉。

他不參與。就像年輕時候跟家裏親戚在一起一樣,所有的歡聲笑語都不參與。他一直是我們家一個挺另類的存在。一個南方人到北方的家庭裏,又特別不隨和。工作幾十年,也沒有親近的朋友。我媽幾十年的慢性病,退休之後,他就把所有精力投注在照顧她身上。

現在進了養老院也是,他是抽離的,那不是他的世界。有一次養老院組織了生日會邀請他,會場的老人都戴了生日帽,護理員想給他也戴一頂,他突然就急了,“不戴了!不戴了!這是‘高帽子’,法西斯的東西!”所有人都要聽他講完,活動不能繼續。

護理長很為難地跟我講,我挺過意不去的。我知道他是受過迫害、戴過“高帽子”的,他的多疑、孤僻、憤怒這些問題都跟經曆相關,但我沒法跟養老院做這樣的解釋。我心疼他也安慰不了,他其實挺孤獨的。

後來的集體活動就再也沒有請過他,這就是他在養老院的社交局麵,沒有朋友。他唯一關心的就是國家大事。這個養老院,沒人聽他對世界大事的研判。我每周末去探望他,他就會等我過來分享這些,伊以衝突、大閱兵、特朗普、關稅甚至AI,隨口哼出約翰·列儂的歌,為了證明自己頭腦清晰,他說會拚寫世界主要國家的地名、密西西比河、地中海和尼羅河。最後說,“不過這些對我已經沒有用了”。

他見多識廣,父輩是中國第一代氣象學家。小時候遇到戰爭,跟著家人逃難,年輕的時候野心勃勃,關心社會活動、家國天下,那是他人生的高光。後來被打成右派,被鬥爭,受了很大打擊。進工廠工作,同事都是技術工人,和他沒有共同語言,在家裏也是,他就這樣孤僻了一輩子。心裏的驕傲一直記著,他告訴自己不能忘了英語、不能忘了俄語。

這些經曆是他八十多歲時,開始跟我講的,他以前從來沒有跟別人、包括我母親提過。他似乎想讓我知道他所有的事兒。逢年過節,他會和過去的老同學通電話。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耳朵聽不見,也要把自己的生活近況跟對方嘩啦說一大堆。我感覺他怕自己再不說,就隻能咽在肚子裏了。

說實話我挺感動的。那時候母親去世,我不得不和他一起生活,八十多了不放心把他一個人放在那裏,沒得選擇。我們沒有好好溝通過,小時候我不喜歡我爸,也覺得他是個怪人,願意跟那些更合群的人在一起。

他似乎能感受到我對他的不理解,開始反反複複講過去的經曆。我才知道為什麽他是現在的他。我感覺到他的內心有一個世界。

後來進了養老院,和老同學的電話不打了,過去還在反複講,講得更頻繁了。人生的起落和社會的動蕩碰撞在一起,一個人的一輩子就這麽被修理出來,我理解了他為什麽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好像生出一種責任,我必須要當他的soulmate(靈魂伴侶),不然就沒有別人能理解他。

那段時間,我的焦慮也需要一個出口,就開始在社交平台上寫他在養老院的生活、他過去的故事。有時候晚上11點在養老院跟他拉扯完,不睡覺,就開始寫那天的事兒,寫完就覺得我心裏那口氣出了,自己才能休息。

我也不打算去改變他了,對他來說自尊高於一切,甚至比命都重要,那就滿足他的第一需求。

我越來越愛看他,像在看我自己一樣。有時候他摔在地上,別人過來攙一下、大驚小怪要照顧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坐在地上是什麽反應?我跟他的反應是一樣的,會覺得特別沮喪、難過,怎麽這麽不行,需要這麽多人來幫我。

後來接到養老院電話又摔倒,我就先通過照片和視頻看一下,評估一下嚴不嚴重。如果還ok,我就先工作。對養老院的要求也是,不跟你們追責,隻是要求隔二十分鍾看他一眼。以免他覺得日常規律被打破,心情不好。

今年7月,他的一個工友去世了。他觸動了一下,“老冉比我大一歲,是我的老朋友,他這人不錯”。實際上,這位同事是他當年的對頭,能叫上名字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有一個名字在他生活中出現,他願意說那是他的老朋友。

曾經認識的、熟悉的人,一個個都走了。後來我就不敢說了,年初大伯母的去世也沒告訴他。他不止一次說,我就是一個深海區的人了,一直在倒計時,走到人生最深處回不去了,隻能等著落幕的時間。



●父親在養老院



對於照顧家裏的老人,我以前一度是逃避的。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工具化的女兒,和父母的年齡差距很大,他們生我的時候四十多歲了。我從小一直被周圍人灌輸,父母生你就是為了給他們養老送終,就算結婚也不能離家遠了,不然怎麽照顧父母?

我很堅持,一定要從家裏搬走,我母親對我的控製欲比較強,從小綁架到大,“我們住院你還給同學過生日?”從家搬出去的時候,她指責我“自私、冷酷”。到她快臨終的一段時間,我想過要不要搬回去住,很猶豫,沒有勇氣搬回去。我努力建立起來邊界感,不想回去麵對“我是為了伺候你們而來的”這件事。

我現在四十多歲,沒有家庭和孩子,和原生家庭也有關係。我很擔心,我跟我的下一代也不自覺形成這種關係,ta對我是有某種責任的,我不想這種情況發生。一直有恐懼,各種拖延,後來母親去世,我就沒有壓力,不再考慮這些了。

我父親在口頭上不會給我這樣的壓力。在情感上我挺感激他的,讓我形成獨立的意願,不會用他的意願要求我做到什麽。一開始和他一起生活是沒有選擇,後來經曆了事業的起落,當我覺得自己挺失落的時候,能和誰親近?隻能和他親近。

其實我在情感上也很依賴他。他剛去養老院的時候,說實話我是有一點空虛的,家裏又變成我一個人了。雖然這個年代去養老院沒什麽,但有時候也沒法完全不被觀念束縛,負罪感多少有一點。

表姐跟我說,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職業女兒,你就是他的一個責任人,不要有太多的情緒代入,一旦掉入那種養老照料的情緒黑洞是非常可怕的。但我一直很上頭、挺消耗的。照料這件事很大程度上已經托付給養老院了,看著他發脾氣、趾高氣昂的時候,我都覺得他很無助,我也不能跟他共情的話,真的太可憐。

我開始聽不了別人說,這老頭太古怪、執拗了,怎麽這麽難相處,就像聽別人說我一樣。我反觀自己,越來越像他。我是在社會的上升期長過來的,年輕時候一點人情世故不需要懂,因為社會發展就這麽好。現在,像我們做建築師的頂峰過了掉得非常快,“跪”下來就再也抬不起來了,要再幹一個什麽事兒很難,被使喚,還要擔很大風險。

生活有了起落,就看懂了這麽多年他那種倔強堅持的東西,是頂著什麽樣的壓力過來的。身邊的朋友一波波換掉了,我開始篩查自己能留下什麽,發現那種固執、倔強和他是一樣的。原來我想逃,更掩飾自己,現在我得麵對這些事兒。

今年年初,我在的單位要散了,內卷了很多年,我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我也不想再投簡曆了,這麽多年一直在幹一個職業,知道是什麽狀態,這個年齡很難再有崗位。有最高職業資格的同行去賣保險養家糊口,也有人什麽都不幹了躺平,我還在掙紮,接一些項目自己做,用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多的事兒,擔更多責任。

我就假裝天天上班,還是周末看他,不能平時出現。但是這麽細小的事,我父親還是能猜出來。他老看新聞,就知道我們這行業不行了,有兩次摔倒,一個電話我十分鍾就到了,我單位離養老院是很遠的。“你肯定沒上班”,互相掰扯的時候他說,我也不敢承認。他本來就擔心我養老有問題,現在又掙不到錢了,不就更加(麻煩)嗎?

他是一個特別悲觀的人,以前經常說,“以後你怎麽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我說,沒有那麽嚴重,您年輕的時候,想象過現在的生活是這樣的嗎?等我幾十年老了之後,想象不出生活變成什麽樣,先不操那麽遠的心了,會有其他辦法。其實我自己也會擔心。他覺得對我形成壓力的時候,就會收一下。



●父親在養老院堅持自己洗澡上廁所。

我在養老院屬於關注度非常高的那部分家屬,隨傳隨到。跟護工聊,其實好多老人送到養老院之後家屬不太管,摔一下、感冒發燒都不來。養老院重不重視老人,跟家屬關注度還是很有關係的。護工每天都會給我發照片和視頻,因為知道我盯著。沒發我可能會反問,今兒沒事兒吧?

這麽關注可能是投射到自己身上,我也會想我到老了怎麽辦?我現在還是一個年富力強、社交能力正常的人,如果所有的社會身份都去掉之後,如果我也是一個這麽怪、孤僻又執拗的人,我希望周圍的人怎麽對我呢?

我和他討論過身後事,他說一切從簡。因為他經曆過我媽媽臨終進ICU的情況,真到了那樣的階段,他不進ICU。我是一個什麽都提前做好準備的人。在母親去世之後,我就已經給他備好了,養老的財務計劃、他的保險保障到位,還有壽衣、照片,不想真的事到臨頭手忙腳亂。

對於自己的未來,我現在能準備的就是存錢,做好生前預囑,對進醫院之後的事兒做一些囑托。除此之外,各種擔心是解決不了的,比如得了阿爾茲海默症怎麽辦?沒有兒女,認知喪失怎麽辦?可能年紀再大一點,我會想看看周圍有什麽方法。以後像我們這種情況隻會越來越多,這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