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魯豫的反轉,早有預兆

魯豫的反轉,早有預兆

文章來源: 最人物 於 2025-07-29 01:32:2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魯豫的反轉,早有預兆

2024年9月,電影《出走的決心》魯豫觀影團現場,魯豫身穿白襯衫、牛仔褲,用哽咽的聲音說道“女人不僅僅是一種性別,她是一種處境”,說畢,現場響起掌聲。

這樣的瞬間,構成近幾年,魯豫在公眾印象中的“全新部分”。

作為國民度極高的女性主持人,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裏,魯豫頻繁出現在中文互聯網上。播客、視頻、脫口秀、觀影會······她開始嚐試與過去極為不同、甚至自我暴露的表達。

在接受「穀雨實驗室」采訪時魯豫直言,她最近兩年的表達遠超過去30年的總量。

人生行至第55個春秋,魯豫發現她沒什麽不敢說的,而她似乎也該說些什麽了。





魯豫變了。

2022年《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總決賽,魯豫作為常駐嘉賓首次亮相脫口秀舞台。

“尬聊女王”和“脫口秀”八竿子打不著的組合,卻在隨後幾場表演迎來反轉,觀眾們讚歎魯豫簡直是“互聯網嘴替”。

最初人們無法想象那個被貼上“低情商”,靠一句“真的嗎?我不信”被全網追著罵的魯豫,不僅共情能力極強,還能提出非常專業的建議,甚至能整段背誦脫口秀演員喬治·卡林的貫口。



魯豫引導嘉賓回答的經典提問方式

幹一行成一行,已經成為魯豫的職業習慣。但真正讓她口碑反轉的是,魯豫似乎是當下這個時代鮮有的既能共情普通女性處境又有話語權的女性主義者。

作為一名公眾人物,魯豫在脫口秀的舞台上數次為女性發聲。

在複活環節,魯豫毫不掩飾自己的“偏見”,堅定地複活了顏怡顏悅,隻是因為“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脫口秀演員”;

在女性脫口秀演員提及月經羞恥時,魯豫會講“月經並不羞恥,公共場合應該向有需要的女性免費提供衛生巾。”

在性別對立愈發嚴重的當下,魯豫卻對在台上笑談帥哥可以做“二手交易”的欣雨說“你今天幹了件特別好的事······冒犯和感覺被冒犯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各自都拓展那個邊界”。



魯豫發表“月經羞恥”觀點

在很多女性議題上,魯豫一邊善於講“正確的廢話”,一邊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一位精英女性,沒有站在高位的傲慢,滿是對普通女性處境的理解,她對竇文濤說,這是我們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

事實上,在以往的職業生涯中,魯豫總是善於隱藏自己。

上學時,魯豫所接受的教育是“你們要報道新聞,而不是成為新聞”。記者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是一件“可怕且值得羞恥的事”,主持人的聲音要被隱去,需要藏在麥克風的後麵。

心理谘詢師武誌紅在接受完魯豫的采訪後評價她,“這些年藏自己藏得很成功”。就連魯豫自己都曾對好友竇文濤感慨,“做了32年的節目,但是我有二十多年都是不表達的”。



魯豫和好友竇文濤

在他人眼中,魯豫的形象是被“包裹”著的,理性、克製、幾乎看不到任何情緒,即便麵對的是老友。

轉變發生在2022年的冬天。

那時,魯豫的父親剛剛去世,她罕見地暫停了全部工作,這幾乎是20多年職業生涯沒有過的事。

沒人知道一向克製情緒的魯豫有沒有哭,在播客《展開講講》裏魯豫曾剖析自己的情感,“我是一個在任何時候哭都不是我表達情緒的第一選擇”,她形容自己麵對痛苦情感時是“靜水深流”,有“漫長滯後”的人。

但魯豫確實變了,父親去世後,身邊的人看到了不一樣的魯豫,她變得輕盈、變得放鬆、“情緒開關有些鬆動了”。

最典型的是在《出走的決心》點映現場,在談及女性處境時魯豫罕見地哽咽了,《魯豫有約》製片人小滸在接受《人物》采訪時提及這段經曆,“但也是她麵對公眾最高程度的情緒表達”了 。

父親的離世是魯豫打開自己的開關,而在麵對年輕女孩們的時候,她也感受到自己應該說些什麽,脫口秀女性演員們告訴魯豫,“你在那兒我們會敢說”。

是時候了,魯豫也如此對自己說道。



2022年,魯豫開了一檔名為《岩中花述》的播客節目,延續以往的職業生涯,魯豫將播客定位為“智性女性的精神衣櫥”,通過節目魯豫與七堇年、馬伊琍、邵藝輝、侃侃等各行各業女性對談。

這些在各個領域裏閃閃發光的女性故事,看似與普通女性如此不同,但卻被聽眾譽為“最好的華語女性播客”。

魯豫也曾擔心,精英女性的人生經驗或許無法為普通女性提供真正的啟發,即便如此她認為“她們的故事仍舊值得被傾聽”,她認為聽眾在某種程度不是反抗精英敘事,而是反抗莫名的壓力。



《岩中花述》第五季第八期“要活得很久,我做了這個決定”,魯豫與張春的對談是最受歡迎的一期節目,播放量高達99萬+,也是在這期節目中,魯豫罕見地講述了自己在浴缸摔倒的經曆。

在做《魯豫有約》的20多年裏,魯豫時常有孤立無援的感覺,而在與女性的談話中,魯豫感覺原來兩個女性“可以彼此托住對方”。

和張春的對談,讓魯豫看到了張春身上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麵對這樣真誠的受訪者,她也開始習慣以真誠回報。

在做播客的過程中,魯豫發現“原來她們需要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我一直都有”,《岩中花述》讓魯豫在過往沒有機會在節目中表達的東西說了出來。

積攢多年的表達欲終於爆發。



1977年,7歲的魯豫坐上了一趟改變她人生方向的列車——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綠皮火車。

此前,魯豫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上海,去北京,是為了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但魯豫理解不了為什麽要離開上海,臨行的夜晚魯豫大哭大鬧,把爸爸收拾好的行李扔了一地。哭著哭著她坐上了火車,看著窗外閃過的農田和樹木,魯豫心中升騰出一種感覺,作為小孩兒沒有權利掌握命運。

在那一刻,魯豫決定“我的人生必須自己做主”。

在女性主義不知為何物的時代,魯豫便知道女孩跟男孩沒什麽不同。爺爺奶奶的偏愛和尊重,讓她可以忽略掉性別和關於女孩特有的規訓,魯豫意識到“身為女孩兒也沒什麽不可以做到”,但她將這種想法隱藏起來,因為“沒有必要樹立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直到多年後,女性意識被認為是正確的,魯豫“有一種解放的感覺”,關於女性的一切是可以被言說的。



童年時期的魯豫

如果說,上海的生活培養了魯豫大膽自信的性格,和父母在北京的生活則給了魯豫自由生長的底氣。

到北京後,魯豫搬進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台的家屬樓,那是父母的工作單位。在那個年代特有的筒子樓裏住滿了各種語言學家,德語、朝鮮語、馬來語、阿拉伯語,魯豫的父親是斯瓦西裏語,母親則是孟加拉語。

在濃厚的語言氛圍裏,魯豫在小學時就清楚地知道長大後自己是要從事語言相關工作後,她甚至決定報考父母的母校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少年魯豫

父母幾乎不幹涉魯豫的想法,初高中的誌願表都是她自己填好,隻需要遞給爸爸簽字,知會父母一聲;而學校的教育也接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語文課文沒有標準答案,校服是學生自己設計的款式。

在這樣的教育下,魯豫意識到“活得不一樣”是沒有問題的,直到多年以後,魯豫才明白,原來她曾擁有的自由,是“非常態”的。

1992年,22歲的魯豫參加北京申奧英語演講比賽,從小浸染在語言環境裏的魯豫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就拿下了大學英語專業組冠軍。

在比賽錄製現場,魯豫第一次見到“專業團隊”工作的場景。

現場有各種各樣的機器,地上布滿了電線,人來人往中,每個人各司其職,為了同一個目標做努力,魯豫覺得“這個環境好酷”。



魯豫在央視實習

這場比賽幫魯豫打開了央視的大門。

魯豫被破格邀請參加央視文藝部主持人大選,她被要求采訪張曉海導演,從小就膽大自信的魯豫絲毫沒被央視的光環嚇到,反而將央視導演們問懵了。

“為什麽文藝部的導演都留大胡子?你、趙安、張子揚”。

“你們三個人是中央台最年輕有為的導演,你們之間的競爭厲害嗎?”

一個初出茅廬、沒什麽采訪經驗的小丫頭,竟然提出這樣尖銳犀利的問題,半睡半醒的張曉海一下子精神了。

在大學讀國際新聞專業時,老師就曾批駁“下基層”這個詞,老師說媒體是和公眾平視的,“我是不接受我是仰視的,也不接受完全迎合,平視是我一直以來的基調”。

平視,意味著不俯視“底層”,不仰視“高層”。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價值觀曾深埋魯豫心中,她才能問出那樣令央視導演耳目一新的問題。

馬未都也曾在《圓桌派》評價魯豫“不循規蹈矩”“很鬆弛”。



魯豫主持《藝苑風景線》節目

很快,憑借犀利的采訪和身上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魯豫進入央視工作,主持《藝苑風景線》節目。

兩個禮拜一期節目,一期30分鍾,對於記憶力超強的魯豫來說,這份工作幾乎沒有挑戰性,她覺得自己有很多的力氣和欲望,沒處安放。

1994年,24歲的魯豫憑借《藝苑風景線》獲得了“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這一年,魯豫還和前輩趙忠祥搭檔主持母校40周年校慶。



魯豫與趙忠祥搭檔主持廣院40周年校慶

從拿到第一份工資起,魯豫意識到社會時鍾在自己身上不再起作用。

沒有人可以限製她的選擇。



當所有談話場裏都以男性為主導時,女性是傾聽者、附和者,是點綴,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魯豫也曾扮演這樣的角色。

近兩年,魯豫開始審視自己,她開始在男性談話的場合裏有意識地讓自己多說一些。

但一位女性想真正坐上牌桌,而不僅僅是自我表達時,這條路就顯得尤為艱難。在接受《是個人物》采訪時魯豫說“要更努力,遠離所有讓自己有可能失去獨立性的,那些場合和人,而且如果你獲得這個機會很艱難的話,要珍惜這個機會”。

這不是一位精英女性的傲慢,而是魯豫的來時路。



1996年,還在央視的魯豫收到鳳凰衛視的邀請,幾乎沒有思考,魯豫就離開了北京前往香港。

初到香港,魯豫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等欄目,除了按部就班地上班,魯豫便和許戈輝、竇文濤在香港的街頭閑逛。

那是媒體的黃金時代,也是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曆史的湧動讓魯豫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

竇文濤能感受到魯豫和許戈輝內心有隱隱的失落感,那種想幹些事兒的騷動。



許戈輝、竇文濤、魯豫三人合影

這一年,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決定讓已經成為鳳凰衛視“當家花旦”的魯豫嚐試主持早間新聞《鳳凰早班車》。

魯豫猶豫了。

傳統播報新聞的方式對魯豫來說太常規,無法隨意發揮,於是魯豫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不念稿,二是要把報紙上的資訊融合進節目中。

麵對魯豫的要求,劉長樂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主持《鳳凰早班車》那段時間,魯豫每天要淩晨4點起床,到台裏後她一邊做妝造,一邊捧著一疊報紙,在清晨最容易犯困的時間讀完香港當天的所有晨報。

清晨七點節目開始錄製,魯豫開機就能播報。



主持《鳳凰早班車》時的魯豫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海嘯淹沒俄港口小鎮!空拍畫麵曝光
武漢大學圖書館誣告事件,放大了這個時代的悲哀
釋永信翻車,讓多少美國人信仰崩塌?
首波海嘯抵夏威夷!機場停飛,加油站塞爆,避難所全開放
演唱會偷情事件男主起訴Coldplay,稱視頻毀了他的生活




24小時討論排行

女子北京地鐵怒斥沒人讓座 一口一個"在美國"引眾怒
特朗普正在贏得貿易戰?這對美國經濟意味著什麽
淫魔女友:不豁免就不開口 川普:克林頓去過28次
民調:特朗普支持率下跌,創第二任期以來最低水平
貝森特:若中國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可能麵臨高額關稅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要對普京下狠手了?
加沙: 專家警告稱最嚴重的飢荒正在上演
辣眼!釋永信親吻李湘畫麵曝光 曝在鄭州養女大學生
全球豪賭固態電池,中國能否勝出?
北京洪災現場:仍有村民被困,多人稱未收到洪水預警
川普宣布對印度征25%關稅 並對購買俄能源實施懲罰
足壇反腐案18人全部獲刑:陳戌源無期 李鐵20年
美國政治生態演變 當特朗普的權撞疼了馬斯克的錢
揭秘“$5500億美國投資” 為何日本覺得“很劃算”
川普愛上在白宮幹保潔的我!中國狗血短劇橫掃美國
BBC:特朗普關稅戰可能讓美國人為這六樣東西多花錢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魯豫的反轉,早有預兆

最人物 2025-07-29 01:32:20
魯豫的反轉,早有預兆

2024年9月,電影《出走的決心》魯豫觀影團現場,魯豫身穿白襯衫、牛仔褲,用哽咽的聲音說道“女人不僅僅是一種性別,她是一種處境”,說畢,現場響起掌聲。

這樣的瞬間,構成近幾年,魯豫在公眾印象中的“全新部分”。

作為國民度極高的女性主持人,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裏,魯豫頻繁出現在中文互聯網上。播客、視頻、脫口秀、觀影會······她開始嚐試與過去極為不同、甚至自我暴露的表達。

在接受「穀雨實驗室」采訪時魯豫直言,她最近兩年的表達遠超過去30年的總量。

人生行至第55個春秋,魯豫發現她沒什麽不敢說的,而她似乎也該說些什麽了。





魯豫變了。

2022年《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總決賽,魯豫作為常駐嘉賓首次亮相脫口秀舞台。

“尬聊女王”和“脫口秀”八竿子打不著的組合,卻在隨後幾場表演迎來反轉,觀眾們讚歎魯豫簡直是“互聯網嘴替”。

最初人們無法想象那個被貼上“低情商”,靠一句“真的嗎?我不信”被全網追著罵的魯豫,不僅共情能力極強,還能提出非常專業的建議,甚至能整段背誦脫口秀演員喬治·卡林的貫口。



魯豫引導嘉賓回答的經典提問方式

幹一行成一行,已經成為魯豫的職業習慣。但真正讓她口碑反轉的是,魯豫似乎是當下這個時代鮮有的既能共情普通女性處境又有話語權的女性主義者。

作為一名公眾人物,魯豫在脫口秀的舞台上數次為女性發聲。

在複活環節,魯豫毫不掩飾自己的“偏見”,堅定地複活了顏怡顏悅,隻是因為“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脫口秀演員”;

在女性脫口秀演員提及月經羞恥時,魯豫會講“月經並不羞恥,公共場合應該向有需要的女性免費提供衛生巾。”

在性別對立愈發嚴重的當下,魯豫卻對在台上笑談帥哥可以做“二手交易”的欣雨說“你今天幹了件特別好的事······冒犯和感覺被冒犯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各自都拓展那個邊界”。



魯豫發表“月經羞恥”觀點

在很多女性議題上,魯豫一邊善於講“正確的廢話”,一邊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一位精英女性,沒有站在高位的傲慢,滿是對普通女性處境的理解,她對竇文濤說,這是我們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

事實上,在以往的職業生涯中,魯豫總是善於隱藏自己。

上學時,魯豫所接受的教育是“你們要報道新聞,而不是成為新聞”。記者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是一件“可怕且值得羞恥的事”,主持人的聲音要被隱去,需要藏在麥克風的後麵。

心理谘詢師武誌紅在接受完魯豫的采訪後評價她,“這些年藏自己藏得很成功”。就連魯豫自己都曾對好友竇文濤感慨,“做了32年的節目,但是我有二十多年都是不表達的”。



魯豫和好友竇文濤

在他人眼中,魯豫的形象是被“包裹”著的,理性、克製、幾乎看不到任何情緒,即便麵對的是老友。

轉變發生在2022年的冬天。

那時,魯豫的父親剛剛去世,她罕見地暫停了全部工作,這幾乎是20多年職業生涯沒有過的事。

沒人知道一向克製情緒的魯豫有沒有哭,在播客《展開講講》裏魯豫曾剖析自己的情感,“我是一個在任何時候哭都不是我表達情緒的第一選擇”,她形容自己麵對痛苦情感時是“靜水深流”,有“漫長滯後”的人。

但魯豫確實變了,父親去世後,身邊的人看到了不一樣的魯豫,她變得輕盈、變得放鬆、“情緒開關有些鬆動了”。

最典型的是在《出走的決心》點映現場,在談及女性處境時魯豫罕見地哽咽了,《魯豫有約》製片人小滸在接受《人物》采訪時提及這段經曆,“但也是她麵對公眾最高程度的情緒表達”了 。

父親的離世是魯豫打開自己的開關,而在麵對年輕女孩們的時候,她也感受到自己應該說些什麽,脫口秀女性演員們告訴魯豫,“你在那兒我們會敢說”。

是時候了,魯豫也如此對自己說道。



2022年,魯豫開了一檔名為《岩中花述》的播客節目,延續以往的職業生涯,魯豫將播客定位為“智性女性的精神衣櫥”,通過節目魯豫與七堇年、馬伊琍、邵藝輝、侃侃等各行各業女性對談。

這些在各個領域裏閃閃發光的女性故事,看似與普通女性如此不同,但卻被聽眾譽為“最好的華語女性播客”。

魯豫也曾擔心,精英女性的人生經驗或許無法為普通女性提供真正的啟發,即便如此她認為“她們的故事仍舊值得被傾聽”,她認為聽眾在某種程度不是反抗精英敘事,而是反抗莫名的壓力。



《岩中花述》第五季第八期“要活得很久,我做了這個決定”,魯豫與張春的對談是最受歡迎的一期節目,播放量高達99萬+,也是在這期節目中,魯豫罕見地講述了自己在浴缸摔倒的經曆。

在做《魯豫有約》的20多年裏,魯豫時常有孤立無援的感覺,而在與女性的談話中,魯豫感覺原來兩個女性“可以彼此托住對方”。

和張春的對談,讓魯豫看到了張春身上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麵對這樣真誠的受訪者,她也開始習慣以真誠回報。

在做播客的過程中,魯豫發現“原來她們需要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我一直都有”,《岩中花述》讓魯豫在過往沒有機會在節目中表達的東西說了出來。

積攢多年的表達欲終於爆發。



1977年,7歲的魯豫坐上了一趟改變她人生方向的列車——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綠皮火車。

此前,魯豫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上海,去北京,是為了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但魯豫理解不了為什麽要離開上海,臨行的夜晚魯豫大哭大鬧,把爸爸收拾好的行李扔了一地。哭著哭著她坐上了火車,看著窗外閃過的農田和樹木,魯豫心中升騰出一種感覺,作為小孩兒沒有權利掌握命運。

在那一刻,魯豫決定“我的人生必須自己做主”。

在女性主義不知為何物的時代,魯豫便知道女孩跟男孩沒什麽不同。爺爺奶奶的偏愛和尊重,讓她可以忽略掉性別和關於女孩特有的規訓,魯豫意識到“身為女孩兒也沒什麽不可以做到”,但她將這種想法隱藏起來,因為“沒有必要樹立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直到多年後,女性意識被認為是正確的,魯豫“有一種解放的感覺”,關於女性的一切是可以被言說的。



童年時期的魯豫

如果說,上海的生活培養了魯豫大膽自信的性格,和父母在北京的生活則給了魯豫自由生長的底氣。

到北京後,魯豫搬進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台的家屬樓,那是父母的工作單位。在那個年代特有的筒子樓裏住滿了各種語言學家,德語、朝鮮語、馬來語、阿拉伯語,魯豫的父親是斯瓦西裏語,母親則是孟加拉語。

在濃厚的語言氛圍裏,魯豫在小學時就清楚地知道長大後自己是要從事語言相關工作後,她甚至決定報考父母的母校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少年魯豫

父母幾乎不幹涉魯豫的想法,初高中的誌願表都是她自己填好,隻需要遞給爸爸簽字,知會父母一聲;而學校的教育也接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語文課文沒有標準答案,校服是學生自己設計的款式。

在這樣的教育下,魯豫意識到“活得不一樣”是沒有問題的,直到多年以後,魯豫才明白,原來她曾擁有的自由,是“非常態”的。

1992年,22歲的魯豫參加北京申奧英語演講比賽,從小浸染在語言環境裏的魯豫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就拿下了大學英語專業組冠軍。

在比賽錄製現場,魯豫第一次見到“專業團隊”工作的場景。

現場有各種各樣的機器,地上布滿了電線,人來人往中,每個人各司其職,為了同一個目標做努力,魯豫覺得“這個環境好酷”。



魯豫在央視實習

這場比賽幫魯豫打開了央視的大門。

魯豫被破格邀請參加央視文藝部主持人大選,她被要求采訪張曉海導演,從小就膽大自信的魯豫絲毫沒被央視的光環嚇到,反而將央視導演們問懵了。

“為什麽文藝部的導演都留大胡子?你、趙安、張子揚”。

“你們三個人是中央台最年輕有為的導演,你們之間的競爭厲害嗎?”

一個初出茅廬、沒什麽采訪經驗的小丫頭,竟然提出這樣尖銳犀利的問題,半睡半醒的張曉海一下子精神了。

在大學讀國際新聞專業時,老師就曾批駁“下基層”這個詞,老師說媒體是和公眾平視的,“我是不接受我是仰視的,也不接受完全迎合,平視是我一直以來的基調”。

平視,意味著不俯視“底層”,不仰視“高層”。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價值觀曾深埋魯豫心中,她才能問出那樣令央視導演耳目一新的問題。

馬未都也曾在《圓桌派》評價魯豫“不循規蹈矩”“很鬆弛”。



魯豫主持《藝苑風景線》節目

很快,憑借犀利的采訪和身上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魯豫進入央視工作,主持《藝苑風景線》節目。

兩個禮拜一期節目,一期30分鍾,對於記憶力超強的魯豫來說,這份工作幾乎沒有挑戰性,她覺得自己有很多的力氣和欲望,沒處安放。

1994年,24歲的魯豫憑借《藝苑風景線》獲得了“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這一年,魯豫還和前輩趙忠祥搭檔主持母校40周年校慶。



魯豫與趙忠祥搭檔主持廣院40周年校慶

從拿到第一份工資起,魯豫意識到社會時鍾在自己身上不再起作用。

沒有人可以限製她的選擇。



當所有談話場裏都以男性為主導時,女性是傾聽者、附和者,是點綴,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魯豫也曾扮演這樣的角色。

近兩年,魯豫開始審視自己,她開始在男性談話的場合裏有意識地讓自己多說一些。

但一位女性想真正坐上牌桌,而不僅僅是自我表達時,這條路就顯得尤為艱難。在接受《是個人物》采訪時魯豫說“要更努力,遠離所有讓自己有可能失去獨立性的,那些場合和人,而且如果你獲得這個機會很艱難的話,要珍惜這個機會”。

這不是一位精英女性的傲慢,而是魯豫的來時路。



1996年,還在央視的魯豫收到鳳凰衛視的邀請,幾乎沒有思考,魯豫就離開了北京前往香港。

初到香港,魯豫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等欄目,除了按部就班地上班,魯豫便和許戈輝、竇文濤在香港的街頭閑逛。

那是媒體的黃金時代,也是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曆史的湧動讓魯豫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

竇文濤能感受到魯豫和許戈輝內心有隱隱的失落感,那種想幹些事兒的騷動。



許戈輝、竇文濤、魯豫三人合影

這一年,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決定讓已經成為鳳凰衛視“當家花旦”的魯豫嚐試主持早間新聞《鳳凰早班車》。

魯豫猶豫了。

傳統播報新聞的方式對魯豫來說太常規,無法隨意發揮,於是魯豫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不念稿,二是要把報紙上的資訊融合進節目中。

麵對魯豫的要求,劉長樂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主持《鳳凰早班車》那段時間,魯豫每天要淩晨4點起床,到台裏後她一邊做妝造,一邊捧著一疊報紙,在清晨最容易犯困的時間讀完香港當天的所有晨報。

清晨七點節目開始錄製,魯豫開機就能播報。



主持《鳳凰早班車》時的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