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北京中考改革之後:一場升級的家校博弈

北京中考改革之後:一場升級的家校博弈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2025-07-26 10:45: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北京中考改革之後:一場升級的家校博弈

2025年6月25日,北京中考結束。在懷柔,考生開心地走出考場。(視覺中國/圖)

7月9日,2025年北京中考成績公布,標誌著這場關於升學的考試,開始從考學生變成考家長。

自這一天至7月13日誌願填報開始前,不少考生家長疲於“跑校”。

所謂“跑校”,是指中考成績公布後,學生及家長為提前占取學校實驗班的名額,去多個潛在目標學校谘詢的行為。

陳瑜是北京東城區的一位初三家長。回想起前幾天的“跑校”,她深感狼狽。天氣悶熱,太陽暴曬,一開始她還精心打扮,但騎車趕路,一會兒就渾身是汗、頭發變得淩亂,眼鏡也因汗水變得模糊不清。

有的學校在小巷子裏,她帶著孩子一路坐地鐵又轉公交到學校口,卻因為分數不夠被保安攔下,隻能灰溜溜打道回府。

陳瑜的兒子中考成績在北京東城區排名兩千多,她與兩所處於第二梯隊的高中簽約實驗班,但學校的分數線直到7月17日,也就是誌願填報截止日當天,依然在變動:一所在漲;另一所在降。

陳瑜的感受是很多“跑校”家長的共同感受:學校預估的錄取分數線一直處於變動中,於是,家長與學校的雙向選擇就演變成一場博弈。

一直在變的分數線、“跑校”現場的混亂以及學校的反反複複,都讓她倍感折磨。她清晰地記得,有位招生老師的原話是“這兩天不降價”,實驗班的招生名額仿佛成為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學校作為市場主導方在喊價。

“跑校”中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唯一能確定的是,分數即硬通貨。

7月9日下午,海澱區初三家長李藝發現某校的校門口有老師在“篩”成績單。高分的家長由老師伸手請入校,還有專門的引導。但僅僅差了一分的家長,就隻能在校門口曬著大太陽幹等。“無論家長是董事長還是什麽‘長’,那一刻都是平等的,能區分他們等級和待遇的,隻有孩子分數。”

爭奪實驗班

家長們為何如此熱衷“跑校”?

“就是希望孩子能盡早簽到學校承諾的實驗班。”李藝解釋。北京中考的統招錄取環節,是出分後填報誌願,按照學校的招生計劃,根據分數排名從前往後,遵循誌願進行錄取。雖然在誌願填報係統裏,考生能選報的實驗班是經過北京教委認證的,僅有個位數,但在實際中,無論是市重點、區重點,還是普通高中,都有實驗班。考生雖然也能直接在誌願係統裏麵填報某校實驗班,但這個錄取分數通常要高於家長“跑校”期間提前與學校交流簽約時的分數。

北京朝陽區某高中物理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每個學校好的師資是有限的,資源會向實驗班傾斜。因此,家長圈甚至流行一種觀點:與其去頭部高中的普通班,還不如去第二梯隊學校的實驗班,也就是俗話說的“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有的學校還會設置不同等級的實驗班類型。海澱考生家長鄒悅以她簽約的那所學校為例,實驗班分為三檔,第一檔實驗班僅有一個班,要求的分數也最高,而她兒子所簽約的實驗班處於第二檔,有三個班。

“跑校”留給這些家長們最大的印象是混亂。

鄒悅在7月9日,也就是拿到成績單的當天,就開始“跑校”。她的目標很清晰,兒子中考成績為476分,區排名三千多,因此她匹配了幾所處於第二梯隊的區重點高中。

預料到堵車,她專門打車前往。即便如此,在距離學校還有好幾百米就開始堵車。那天北京的天氣很悶熱,鄒悅的心裏也忍不住煩躁。

鄒悅抵達第一所學校後,現場已經熙熙攘攘,聚集了很多家長。這些家長根據分數會收到不同顏色的小條:484分以上是紅色;依次往下是橘色;鄒悅拿到的是藍色的小條。家長們依據小條顏色分組與老師交談。排隊半小時後,現場老師宣布478分以下的家長請回。

鄒悅不死心,想著來都來了,無論如何也要爭取登記一下。在她的爭取下,她又拿到一張長七八厘米、寬1.5厘米的白紙條,又等候一個多小時,她才獲得與招生老師交流的機會,最終在表格上登記了信息。

總體上看,鄒悅發現很多事情都由學校臨時決定,缺乏確切標準。比如,有的家長並未按照紙條對應的顏色等候,反倒能提前與老師對話;也有家長被卡在校門外,連進校爭取的機會都沒有;有的家長即使分數低於預估分,隻要登記了,如果學校後續降分,說不定也會聯係家長……

陳瑜對“跑校”現場的混亂也記憶猶新。

在其中一所學校,現場僅有兩位老師,分別在兩間教室,教室裏幾乎圍滿了家長,環境嘈雜不堪,“想跟老師說話,得擠到前麵去大聲喊。”

“跑校”是形式,簽約才是重頭戲。

學校會與分數達到實驗班預估線的家長簽約,但不同學校的簽約形式不同,有的是入校登記後電話通知,也有簽訂單方協議。這份協議意味著,考生和家長在填報誌願時,要將簽約學校放在第一誌願。因此還有一些高中索性要求家長,在7月13日那天去學校當場填誌願。

事實上,這類簽約,不管是口頭或書麵約定,都不具備法律效力,雙方都有毀約的自由與可能。

李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簽約不允許拍照錄音錄像,協議隻有一份,留在學校,家長手中空無一物,“學校說要相信他們的信譽”。

不少學校都將簽約與實驗班名額捆綁。

李藝女兒中考分數超過490分,全區排名前4%。7月12日,李藝丈夫去了他們家附近一所區重點高中打探消息。該校屬於第二梯隊,實際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李藝丈夫在現場詢問老師:他們這個成績如果不簽約,統招入校能否被分至實驗班?

老師的回複很明確:不能保證。因為沒有簽約,哪怕考了500分,也不能保證進實驗班,實驗班名額滿了就是滿了。

他們得到的訊號就是:如果想進實驗班,簽約格外重要,否則高出多少分都沒優勢。

李藝說,家長焦慮的不是分數比自己孩子低的進了實驗班,而是自己孩子分數明明更高,卻隻能被分至普通班。另一方麵,鄒悅發現,出於“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心理,很多原本可以衝擊頭部學校的高分段考生,卻退而求其次報了第二梯隊學校的實驗班。

“現在人家高攀不起,第二天變成你高攀不起”

“學校招生就像是房地產銷售,我們碰巧趕上那一波開盤價比較高。”李藝說。

她們一家在7月9日出分的當天下午就跑了海澱區第一梯隊的四所高中。行程之所以如此緊密,是因為出分當天下午被視為“跑校”的“黃金時間”,“學校如果開放就要去看看,否則錯過關鍵信息,可能追悔莫及。”

鄒悅說,由於“跑校”時誌願填報工作都未開始,學校隻能預估實驗班的分數線。而學校預估的情況取決於學校前期掌握的學生分數情況。“雖然會有閾值,但上下五分的波動也較為正常。”

北京某中考機構老師馬德輝已經從事這一行十幾年,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年有某個學校現場發號簽約,不同時段對應的分數就有所區別——最初簽約是一個分數,簽著簽著發現名額快滿了,再發新號就隻能漲分。馬德輝解釋,學校也是被迫,來的家長太多,高分學生紮堆,招生名額快簽完的情況下隻能漲分,“總不能放著高分的不簽,來簽低分的,這不合邏輯”。

這無疑增加了家長們的焦慮。一些原本達到最初的簽約線而來得稍微晚的家長因此喪失簽約機會。“早到分低,晚去分高,家長怎麽能不著急呢?”

由於預估分數線的波動,學校方麵就會有反複。

鄒悅回憶,有所學校最初要求的簽約分數是472分,簽完後又在7月12日下午通知家長這個分數不能保證進實驗班,相當於單方麵毀約。

結果,第二天,校方又通知472分段的家長可以進實驗班了。

這也使得有些原本下定決心來這所學校的家長很失望,甚至有種被愚弄的感覺。“家長肯定會對這種朝三暮四的行為不滿,但在沒有其他更好辦法時,隻能被迫接受。”鄒悅說。

但學校有時也“被迫”接受家長的“毀約”。

李藝他們在7月13日並未去最初簽約的學校填誌願,也未將簽約學校放在第一誌願。他們最終決定直接走統招錄取,填報了最想去的那所學校。

這種波動也映射到招生老師的態度裏。

鄒悅發現,由於預估分數線起起伏伏,招生老師也從最初的傲慢,到後來逐漸熱情。

最初在某所學校谘詢時,明明坐在老師麵前的人是她,而老師的眼神直接飄到她身後的家長。老師之所以交流意願不高,是因為當天認為她家孩子的分數不夠。但緊接著,第二天下午,鄒悅又接到老師電話,分數又夠學校的實驗班了。

“現在你認為人家高攀不起,第二天變成你高攀不起。”鄒悅說,市場的變化其實基於7月13日的誌願填報情況,如果填報情況沒有學校預料的那樣樂觀,可能就會降低預估分數線,再向家長打電話挨個確認。

陳瑜為了簽下某所學校的實驗班,來來回回往返四次。7月9日下午,她入校谘詢時,由於分數並未達到學校預估線,老師僅讓她登記,回家等通知。次日,她聽說有同分的學生已簽約實驗班,又去學校詢問,得到的回複是:孩子的文化課分數不如那位學生高,依然無法簽約。

直到7月12日,她接到校方電話,可以簽約。等她到校後,老師指著成績單說,由於數學還差一分,隻能簽補充協議。所謂“補充協議”,是指有80%的概率可以進入實驗班,也有可能被調劑至普通班。當時手裏還有其他“牌”的陳瑜拒絕承擔這20%的風險。

直到誌願填報係統開放當天,也就是7月13日,校方告訴她可以簽約實驗班,但要在上午十點半之前到校。

陳瑜考慮再三,選擇趕往學校,終於完成簽約。

圖片

2025年6月24日,北京市中考拉開帷幕,匯文中學南校區考點外等候的家長。(視覺中國/圖)

“摸著石頭過河”

實際上,“跑校”之於北京中考不是什麽新鮮事物,但考生家長的這個夏天卻過得格外焦灼,主要是因為中考總分和招生政策的變化。

這是北京在2023年宣布改革後的第一屆中考。由於化學生物地理曆史四門成績不算入成績,總分由670分變為510分,這直接使得往年各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失去了參照性。

此外,雖然北京的普高招生名額增加了3000人,但留給統招的名額卻在減少,從而競爭加劇。

“今年的集團校直升計劃相比前幾年有較大幅度增加。”中國教育在線執行總編任蕾指出。之前的集團直升是在中考前公布名單,考生的中考成績會計入區排名;但在2025年,這群考生在初三下學期就確定升入集團校高中部,因此也稱為“0.5+3”模式。也因此,他們的中考成績不再計入各區排名中,這也是導致今年的區排名缺少參照係的一個因素。

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2025年全市集團直升招生人數高達6386人,而在2024年僅有2432人。相比之下,分母的波動卻並不大——2025年,北京中考人數為11.05萬人,隻比2024年多了1000人。

與集團直升類似的還有麵向全區招生的“1+3”項目,學生在初二結束後進入試驗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學習。這部分學生的數量在2025年也略有增長。

與此同時,優質高中將部分招生計劃定向分配給初中校的“校額到校”計劃覆蓋麵也在不斷擴大。任蕾解釋,“校額到校”之前主要針對各區的普通初中校,但今年所有初中校包括優質校均有指標分配。

根據公開數據,北京2025年“校額到校”的招生總人數達21885人,比2024年增加了3388個名額。其中,名額增加最多的西城區達到了1730人。

前述朝陽區高中物理老師指出,總分及招生政策的雙重變動使得今年學校和家長對於分數所處的實際位次都有些模糊,家長在“跑校”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報考目標,學校也在根據實時情況調整自己的分數線,這也是導致學校和家長簽約後雙方又出現毀約的原因。

此外,北京市中考分數“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形分布依然沒有改變,這意味著,有大量高分段的學生在爭奪那有限的優質高中實驗班席位。

北京中考招生原則上不能跨區,因此分數隻在區內排名,沒有全市排名。以西城和朝陽為例,根據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城區考生總人數為11500人,450-499分人數為6161人,該分段人數占比高達53.6%;朝陽區考生總人數為10729人,450-499分的人數為5180人,占比也達到了48.3%。

一半左右的考生成績都集中於高分段,一些細分分數段甚至出現了“一分一操場”的情況。比如,西城區有3256人集中在465-485分數段,每個分數的同分人數都超過100人。

“有時差一分,就上不了這個檔次的學校。”李藝說,能特別淡定的家長隻有兩類,一類是500分以上的,還有一類是分數很低的,區排名後20%的估計也不用“跑校”。

“跑校的焦慮是學校、機構和家長三方合謀促成。”李藝反思,家長其實也難辭其咎,但在升學群裏,有家長一會兒在群裏說A學校簽了多少,B學校又簽了多少,即使是較為淡定的家長,也容易被擾亂心思。

那位物理老師解釋,“跑校”實際上是家長和學校的雙向選擇,不同的家長到同一所學校去,相當於學校也在跑,家長能看到很多學校的情況,學校也能順勢看到很多考生的情況,是公平的雙向選擇,在此過程中相互競優,都想“摸高”。

但一個區內的好生源數量是有限的。

有招生老師向陳瑜抱怨:“學校想招高分學生提升排名,如果學校踏踏實實招生,反而招不到好學生,哪怕師資並不差,也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分數上不去,老師留不住,學校慢慢就不行了。”

鎖死誌願

像李藝這樣選擇衝高的家長還是少數,大部分簽約家長會在13日去簽約學校填誌願。

在學校,通常由老師幫家長填誌願,家長隻需提供考試號和密碼,第一誌願填的是簽約學校。

有的學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會采取更為極端的措施。填完誌願後,老師會在家長知情的情況下更改密碼,同時將係統綁定的手機號換成老師的,這樣填完後家長就不能再更改。“也不算強製,就像談戀愛,你情我願,不願意可以不簽。”馬德輝說。

在馬德輝的觀察裏,學校目前在填報誌願時的幹預程度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完全不幹預,以家長的意願為主;第二類要求到校填報,並更改密碼;第三類要求家長填完後將截圖發到學校郵箱。

對於學校對家長填誌願的強幹預,那位朝陽區高中物理老師解釋,這也是學校的不得已之舉。學校和家長的簽約其實沒有法律效力,在7月13日至17日誌願填報期間,學校無法保證已簽約的家長不反悔更改誌願,隻能出此下策。“學校不能指望家長有契約精神,家長會以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來決策,這也無可厚非。”

明年夏天的情況會有所改善嗎?不少初二的家長在社交平台發出詢問。

該高中物理老師覺得,經過第一年的試探,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有更多準備,起碼有今年的分數線可參考。

在更大範圍內看,他觀察到,現行種種政策也在弱化中考一錘定音的局麵。2025年,有11萬人參加了北京中考,但其中“校額到校”的招生名額就占據了1/5左右。而根據預測,今後參加“1+3”項目與集團直升的人數還將不斷增加。

他以自己所在學校為例,之前選擇“1+3”項目的學生僅有個位數,但今年初二下學期快結束時,學校非常正式組織了全年級的家長會,專門講解這一項目。相應的,已經有更多家長開始谘詢“1+3”項目和集團直升計劃。“所有這些,都是盡量不讓一次考試就決定學生未來的命運,為他們創造更加多元的升學途徑。”他說。

眼下,李藝一家還在煎熬中等待7月30日的中招錄取放榜。由於走統招路線,他們極有可能被分配至普通班,如果想進實驗班,還要參加分班考。而這一切,還隻是三年後高考的序曲。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外星人?女子家門口拍到詭異生物 百萬網友炸鍋了
搬離加州後,很多人選擇在這裏定居
美國AI霸權路線曝光 三科技巨頭成最大贏家
H1B抽簽或將退出曆史舞台 一個時代終結…
川普出手 隻用這招“一劍封喉” 就讓兩國同意停火




24小時討論排行

英防長:若台灣爆發戰事 英國已準備好在亞太區作戰
真正奇怪的是,釋永信為何現在才被查?
參議員提法案:任何人隻要在美國居住7年就發綠卡!
大罷免失敗 給民進黨上了一堂民主課
投資萬億的雅江工程開工 網民十問習近平
史無前例!美歐貿易協議 總價達$1.35萬億
特朗普:克林頓去過那個小島28次 我從來沒去過
醫學生飛機上救人,被質疑沒有行醫資格
關稅收入超$3000億,特朗普放話給美國人發紅包!
美歐15%關稅條件曝光!馮德萊恩:已是最佳結果
釋永信出事 有言論認為與方濟各會麵 踩國家紅線
川普加碼?歐盟對美投資5000億被改6000億,手寫字跡曝光
流亡政府:藏族歌手在中國被捕 疑因讚頌達賴喇嘛
中國大學文憑貶值,但學費飆漲
6大學生溺亡的140分鍾:從墜落到被救出 期間發生了啥?
沉默的屠殺 中國竟讓致命攻擊案在新聞中消失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北京中考改革之後:一場升級的家校博弈

南方周末 2025-07-26 10:45:22
北京中考改革之後:一場升級的家校博弈

2025年6月25日,北京中考結束。在懷柔,考生開心地走出考場。(視覺中國/圖)

7月9日,2025年北京中考成績公布,標誌著這場關於升學的考試,開始從考學生變成考家長。

自這一天至7月13日誌願填報開始前,不少考生家長疲於“跑校”。

所謂“跑校”,是指中考成績公布後,學生及家長為提前占取學校實驗班的名額,去多個潛在目標學校谘詢的行為。

陳瑜是北京東城區的一位初三家長。回想起前幾天的“跑校”,她深感狼狽。天氣悶熱,太陽暴曬,一開始她還精心打扮,但騎車趕路,一會兒就渾身是汗、頭發變得淩亂,眼鏡也因汗水變得模糊不清。

有的學校在小巷子裏,她帶著孩子一路坐地鐵又轉公交到學校口,卻因為分數不夠被保安攔下,隻能灰溜溜打道回府。

陳瑜的兒子中考成績在北京東城區排名兩千多,她與兩所處於第二梯隊的高中簽約實驗班,但學校的分數線直到7月17日,也就是誌願填報截止日當天,依然在變動:一所在漲;另一所在降。

陳瑜的感受是很多“跑校”家長的共同感受:學校預估的錄取分數線一直處於變動中,於是,家長與學校的雙向選擇就演變成一場博弈。

一直在變的分數線、“跑校”現場的混亂以及學校的反反複複,都讓她倍感折磨。她清晰地記得,有位招生老師的原話是“這兩天不降價”,實驗班的招生名額仿佛成為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學校作為市場主導方在喊價。

“跑校”中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唯一能確定的是,分數即硬通貨。

7月9日下午,海澱區初三家長李藝發現某校的校門口有老師在“篩”成績單。高分的家長由老師伸手請入校,還有專門的引導。但僅僅差了一分的家長,就隻能在校門口曬著大太陽幹等。“無論家長是董事長還是什麽‘長’,那一刻都是平等的,能區分他們等級和待遇的,隻有孩子分數。”

爭奪實驗班

家長們為何如此熱衷“跑校”?

“就是希望孩子能盡早簽到學校承諾的實驗班。”李藝解釋。北京中考的統招錄取環節,是出分後填報誌願,按照學校的招生計劃,根據分數排名從前往後,遵循誌願進行錄取。雖然在誌願填報係統裏,考生能選報的實驗班是經過北京教委認證的,僅有個位數,但在實際中,無論是市重點、區重點,還是普通高中,都有實驗班。考生雖然也能直接在誌願係統裏麵填報某校實驗班,但這個錄取分數通常要高於家長“跑校”期間提前與學校交流簽約時的分數。

北京朝陽區某高中物理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每個學校好的師資是有限的,資源會向實驗班傾斜。因此,家長圈甚至流行一種觀點:與其去頭部高中的普通班,還不如去第二梯隊學校的實驗班,也就是俗話說的“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有的學校還會設置不同等級的實驗班類型。海澱考生家長鄒悅以她簽約的那所學校為例,實驗班分為三檔,第一檔實驗班僅有一個班,要求的分數也最高,而她兒子所簽約的實驗班處於第二檔,有三個班。

“跑校”留給這些家長們最大的印象是混亂。

鄒悅在7月9日,也就是拿到成績單的當天,就開始“跑校”。她的目標很清晰,兒子中考成績為476分,區排名三千多,因此她匹配了幾所處於第二梯隊的區重點高中。

預料到堵車,她專門打車前往。即便如此,在距離學校還有好幾百米就開始堵車。那天北京的天氣很悶熱,鄒悅的心裏也忍不住煩躁。

鄒悅抵達第一所學校後,現場已經熙熙攘攘,聚集了很多家長。這些家長根據分數會收到不同顏色的小條:484分以上是紅色;依次往下是橘色;鄒悅拿到的是藍色的小條。家長們依據小條顏色分組與老師交談。排隊半小時後,現場老師宣布478分以下的家長請回。

鄒悅不死心,想著來都來了,無論如何也要爭取登記一下。在她的爭取下,她又拿到一張長七八厘米、寬1.5厘米的白紙條,又等候一個多小時,她才獲得與招生老師交流的機會,最終在表格上登記了信息。

總體上看,鄒悅發現很多事情都由學校臨時決定,缺乏確切標準。比如,有的家長並未按照紙條對應的顏色等候,反倒能提前與老師對話;也有家長被卡在校門外,連進校爭取的機會都沒有;有的家長即使分數低於預估分,隻要登記了,如果學校後續降分,說不定也會聯係家長……

陳瑜對“跑校”現場的混亂也記憶猶新。

在其中一所學校,現場僅有兩位老師,分別在兩間教室,教室裏幾乎圍滿了家長,環境嘈雜不堪,“想跟老師說話,得擠到前麵去大聲喊。”

“跑校”是形式,簽約才是重頭戲。

學校會與分數達到實驗班預估線的家長簽約,但不同學校的簽約形式不同,有的是入校登記後電話通知,也有簽訂單方協議。這份協議意味著,考生和家長在填報誌願時,要將簽約學校放在第一誌願。因此還有一些高中索性要求家長,在7月13日那天去學校當場填誌願。

事實上,這類簽約,不管是口頭或書麵約定,都不具備法律效力,雙方都有毀約的自由與可能。

李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簽約不允許拍照錄音錄像,協議隻有一份,留在學校,家長手中空無一物,“學校說要相信他們的信譽”。

不少學校都將簽約與實驗班名額捆綁。

李藝女兒中考分數超過490分,全區排名前4%。7月12日,李藝丈夫去了他們家附近一所區重點高中打探消息。該校屬於第二梯隊,實際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李藝丈夫在現場詢問老師:他們這個成績如果不簽約,統招入校能否被分至實驗班?

老師的回複很明確:不能保證。因為沒有簽約,哪怕考了500分,也不能保證進實驗班,實驗班名額滿了就是滿了。

他們得到的訊號就是:如果想進實驗班,簽約格外重要,否則高出多少分都沒優勢。

李藝說,家長焦慮的不是分數比自己孩子低的進了實驗班,而是自己孩子分數明明更高,卻隻能被分至普通班。另一方麵,鄒悅發現,出於“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心理,很多原本可以衝擊頭部學校的高分段考生,卻退而求其次報了第二梯隊學校的實驗班。

“現在人家高攀不起,第二天變成你高攀不起”

“學校招生就像是房地產銷售,我們碰巧趕上那一波開盤價比較高。”李藝說。

她們一家在7月9日出分的當天下午就跑了海澱區第一梯隊的四所高中。行程之所以如此緊密,是因為出分當天下午被視為“跑校”的“黃金時間”,“學校如果開放就要去看看,否則錯過關鍵信息,可能追悔莫及。”

鄒悅說,由於“跑校”時誌願填報工作都未開始,學校隻能預估實驗班的分數線。而學校預估的情況取決於學校前期掌握的學生分數情況。“雖然會有閾值,但上下五分的波動也較為正常。”

北京某中考機構老師馬德輝已經從事這一行十幾年,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年有某個學校現場發號簽約,不同時段對應的分數就有所區別——最初簽約是一個分數,簽著簽著發現名額快滿了,再發新號就隻能漲分。馬德輝解釋,學校也是被迫,來的家長太多,高分學生紮堆,招生名額快簽完的情況下隻能漲分,“總不能放著高分的不簽,來簽低分的,這不合邏輯”。

這無疑增加了家長們的焦慮。一些原本達到最初的簽約線而來得稍微晚的家長因此喪失簽約機會。“早到分低,晚去分高,家長怎麽能不著急呢?”

由於預估分數線的波動,學校方麵就會有反複。

鄒悅回憶,有所學校最初要求的簽約分數是472分,簽完後又在7月12日下午通知家長這個分數不能保證進實驗班,相當於單方麵毀約。

結果,第二天,校方又通知472分段的家長可以進實驗班了。

這也使得有些原本下定決心來這所學校的家長很失望,甚至有種被愚弄的感覺。“家長肯定會對這種朝三暮四的行為不滿,但在沒有其他更好辦法時,隻能被迫接受。”鄒悅說。

但學校有時也“被迫”接受家長的“毀約”。

李藝他們在7月13日並未去最初簽約的學校填誌願,也未將簽約學校放在第一誌願。他們最終決定直接走統招錄取,填報了最想去的那所學校。

這種波動也映射到招生老師的態度裏。

鄒悅發現,由於預估分數線起起伏伏,招生老師也從最初的傲慢,到後來逐漸熱情。

最初在某所學校谘詢時,明明坐在老師麵前的人是她,而老師的眼神直接飄到她身後的家長。老師之所以交流意願不高,是因為當天認為她家孩子的分數不夠。但緊接著,第二天下午,鄒悅又接到老師電話,分數又夠學校的實驗班了。

“現在你認為人家高攀不起,第二天變成你高攀不起。”鄒悅說,市場的變化其實基於7月13日的誌願填報情況,如果填報情況沒有學校預料的那樣樂觀,可能就會降低預估分數線,再向家長打電話挨個確認。

陳瑜為了簽下某所學校的實驗班,來來回回往返四次。7月9日下午,她入校谘詢時,由於分數並未達到學校預估線,老師僅讓她登記,回家等通知。次日,她聽說有同分的學生已簽約實驗班,又去學校詢問,得到的回複是:孩子的文化課分數不如那位學生高,依然無法簽約。

直到7月12日,她接到校方電話,可以簽約。等她到校後,老師指著成績單說,由於數學還差一分,隻能簽補充協議。所謂“補充協議”,是指有80%的概率可以進入實驗班,也有可能被調劑至普通班。當時手裏還有其他“牌”的陳瑜拒絕承擔這20%的風險。

直到誌願填報係統開放當天,也就是7月13日,校方告訴她可以簽約實驗班,但要在上午十點半之前到校。

陳瑜考慮再三,選擇趕往學校,終於完成簽約。

圖片

2025年6月24日,北京市中考拉開帷幕,匯文中學南校區考點外等候的家長。(視覺中國/圖)

“摸著石頭過河”

實際上,“跑校”之於北京中考不是什麽新鮮事物,但考生家長的這個夏天卻過得格外焦灼,主要是因為中考總分和招生政策的變化。

這是北京在2023年宣布改革後的第一屆中考。由於化學生物地理曆史四門成績不算入成績,總分由670分變為510分,這直接使得往年各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失去了參照性。

此外,雖然北京的普高招生名額增加了3000人,但留給統招的名額卻在減少,從而競爭加劇。

“今年的集團校直升計劃相比前幾年有較大幅度增加。”中國教育在線執行總編任蕾指出。之前的集團直升是在中考前公布名單,考生的中考成績會計入區排名;但在2025年,這群考生在初三下學期就確定升入集團校高中部,因此也稱為“0.5+3”模式。也因此,他們的中考成績不再計入各區排名中,這也是導致今年的區排名缺少參照係的一個因素。

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2025年全市集團直升招生人數高達6386人,而在2024年僅有2432人。相比之下,分母的波動卻並不大——2025年,北京中考人數為11.05萬人,隻比2024年多了1000人。

與集團直升類似的還有麵向全區招生的“1+3”項目,學生在初二結束後進入試驗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學習。這部分學生的數量在2025年也略有增長。

與此同時,優質高中將部分招生計劃定向分配給初中校的“校額到校”計劃覆蓋麵也在不斷擴大。任蕾解釋,“校額到校”之前主要針對各區的普通初中校,但今年所有初中校包括優質校均有指標分配。

根據公開數據,北京2025年“校額到校”的招生總人數達21885人,比2024年增加了3388個名額。其中,名額增加最多的西城區達到了1730人。

前述朝陽區高中物理老師指出,總分及招生政策的雙重變動使得今年學校和家長對於分數所處的實際位次都有些模糊,家長在“跑校”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報考目標,學校也在根據實時情況調整自己的分數線,這也是導致學校和家長簽約後雙方又出現毀約的原因。

此外,北京市中考分數“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形分布依然沒有改變,這意味著,有大量高分段的學生在爭奪那有限的優質高中實驗班席位。

北京中考招生原則上不能跨區,因此分數隻在區內排名,沒有全市排名。以西城和朝陽為例,根據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城區考生總人數為11500人,450-499分人數為6161人,該分段人數占比高達53.6%;朝陽區考生總人數為10729人,450-499分的人數為5180人,占比也達到了48.3%。

一半左右的考生成績都集中於高分段,一些細分分數段甚至出現了“一分一操場”的情況。比如,西城區有3256人集中在465-485分數段,每個分數的同分人數都超過100人。

“有時差一分,就上不了這個檔次的學校。”李藝說,能特別淡定的家長隻有兩類,一類是500分以上的,還有一類是分數很低的,區排名後20%的估計也不用“跑校”。

“跑校的焦慮是學校、機構和家長三方合謀促成。”李藝反思,家長其實也難辭其咎,但在升學群裏,有家長一會兒在群裏說A學校簽了多少,B學校又簽了多少,即使是較為淡定的家長,也容易被擾亂心思。

那位物理老師解釋,“跑校”實際上是家長和學校的雙向選擇,不同的家長到同一所學校去,相當於學校也在跑,家長能看到很多學校的情況,學校也能順勢看到很多考生的情況,是公平的雙向選擇,在此過程中相互競優,都想“摸高”。

但一個區內的好生源數量是有限的。

有招生老師向陳瑜抱怨:“學校想招高分學生提升排名,如果學校踏踏實實招生,反而招不到好學生,哪怕師資並不差,也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分數上不去,老師留不住,學校慢慢就不行了。”

鎖死誌願

像李藝這樣選擇衝高的家長還是少數,大部分簽約家長會在13日去簽約學校填誌願。

在學校,通常由老師幫家長填誌願,家長隻需提供考試號和密碼,第一誌願填的是簽約學校。

有的學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會采取更為極端的措施。填完誌願後,老師會在家長知情的情況下更改密碼,同時將係統綁定的手機號換成老師的,這樣填完後家長就不能再更改。“也不算強製,就像談戀愛,你情我願,不願意可以不簽。”馬德輝說。

在馬德輝的觀察裏,學校目前在填報誌願時的幹預程度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完全不幹預,以家長的意願為主;第二類要求到校填報,並更改密碼;第三類要求家長填完後將截圖發到學校郵箱。

對於學校對家長填誌願的強幹預,那位朝陽區高中物理老師解釋,這也是學校的不得已之舉。學校和家長的簽約其實沒有法律效力,在7月13日至17日誌願填報期間,學校無法保證已簽約的家長不反悔更改誌願,隻能出此下策。“學校不能指望家長有契約精神,家長會以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來決策,這也無可厚非。”

明年夏天的情況會有所改善嗎?不少初二的家長在社交平台發出詢問。

該高中物理老師覺得,經過第一年的試探,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有更多準備,起碼有今年的分數線可參考。

在更大範圍內看,他觀察到,現行種種政策也在弱化中考一錘定音的局麵。2025年,有11萬人參加了北京中考,但其中“校額到校”的招生名額就占據了1/5左右。而根據預測,今後參加“1+3”項目與集團直升的人數還將不斷增加。

他以自己所在學校為例,之前選擇“1+3”項目的學生僅有個位數,但今年初二下學期快結束時,學校非常正式組織了全年級的家長會,專門講解這一項目。相應的,已經有更多家長開始谘詢“1+3”項目和集團直升計劃。“所有這些,都是盡量不讓一次考試就決定學生未來的命運,為他們創造更加多元的升學途徑。”他說。

眼下,李藝一家還在煎熬中等待7月30日的中招錄取放榜。由於走統招路線,他們極有可能被分配至普通班,如果想進實驗班,還要參加分班考。而這一切,還隻是三年後高考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