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皺葉菜“殺”回來了 “中產醜菜”賣爆了?

皺葉菜“殺”回來了 “中產醜菜”賣爆了?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於 2025-07-26 10:35:5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皺葉菜“殺”回來了。

前段時間,盒馬上架亞非皺葉青菜,售價高達10.8元/100g,折算下來一斤要54元。盒馬鮮生數據顯示,自上架以來,亞非皺葉青菜月環比銷售增長達到80%,最近一個月下單人數超1000人。

近日,京東七鮮也上線了皺葉菜,售價10.72元/100g,購買頁麵顯示已售400+。

皺葉菜“殺”回來了 “中產醜菜”賣爆了?

圖源:七鮮、盒馬截圖

這不是皺葉菜第一次出現了。

去年年底,巴奴火鍋推出了一道新菜,就是這款皺葉菜,因為其奇特的外表和不低的價格(8片皺葉菜,售價22元),還引來不少討論。

圖片

圖源:小紅書@畢家廚(已獲授權)

當時人們還很難在市場上買到皺葉菜,幾個月之後,巴奴悄然下架這款蔬菜。如今,皺葉菜重回大眾視野,售價依然不低。

這不禁讓人想到此前引起關注的另一種貴價蔬菜:板藍根青菜。今年春天,板藍根青菜作為“新成員”進入春菜家族,當時一斤板藍根青菜日常售價為16.5元/斤左右,高原板藍根青菜更貴,可達23元/斤。

從板藍根青菜到皺葉菜,為什麽“奇怪”的蔬菜越來越多了?這些菜都哪兒來的?

蔬菜越來越“奇怪”了?

和板藍根蔬菜一樣,在巴奴、盒馬等推出皺葉菜之前,很多人完全沒聽說過這種蔬菜。

不怪消費者“孤陋寡聞”,這兩種蔬菜本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實驗室蔬菜”。

板藍根青菜,登記品種名為“菘油1號”,由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菘藍(別名“板藍根”)和甘藍型油菜雜交而成。

它的誕生十分“巧合”。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葛賢宏參與了板藍根青菜的研發,他表示最初他們是想通過油菜與板藍根雜交,來提高油菜對菌核病的抗病性。菌核病被稱為油菜的“癌症”,而有研究顯示板藍根對這種病有抗性。

不過在研發過程中,團隊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反而是機緣巧合之下,研發、培育出了“菘油1號”。

2021年12月,板藍根青菜研究項目才通過湖北省科技廳驗收,但因為種植麵積有限、口感還需改善等,未能大規模上市,直到今年才大規模推向市場。

皺葉菜也是研發出的新品種,不過它並不是誕生於巧合,而是有意培育的結果。

巴奴、盒馬等售賣的皺葉菜都是武漢亞非種業有限公司的產品,這一切源於董事長賀亞菲在2005年關注到的一個現象:羽衣甘藍雖然有營養,但口感不佳,沙拉、榨汁等生食方式也不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於是賀亞菲決心培育出既能保留羽衣甘藍營養優勢,同時又符合中國人口感和烹飪習慣的新品種。

從2006年開始,到2020年皺葉菜培育成功,公司科研團隊用了十多年。不過,培育成功隻是第一步,要大麵積推向市場還需要時間。去年年底巴奴皺葉菜“試水”,到今年年初盒馬上新,皺葉菜這才被更多消費者認識。

不過,對於新品種來說,口感和供應問題是繞不過去的挑戰。

就板藍根青菜而言,它早期的口感並不算特別好。

盒馬蔬菜采購天述告訴有意思報告,兩年前他們發現這個品種時就曾引入,賣了一個月,反饋還不錯,但是那個時候板藍根青菜的口感沒有現在好。葛賢宏告訴有意思報告,後來他們在種植方式和采摘時機上進行了“升級”,板藍根青菜的口感才大大改善。

皺葉菜也麵臨類似的“窘境”。

巴奴相關負責人對有意思報告表示,他們在2024年上新皺葉菜,2025年3月左右又下架,主要就是因為采購端發現這款菜冬季時段口感好,但到了春季“菜容易老”。今年情況會有所改觀。“今年皺葉菜種植地發生了變化,選擇在晝夜溫差大的高山地區種植,品質突破了時間的限製。”

賀亞菲也表示,目前皺葉菜的主要產區還是武漢,但內蒙古、山西、雲南等地已經有種植,後期還計劃在寧夏等高原地區種植。

至於供應,和市場緊密相關。一來,新蔬菜品種的市場規模和種植麵積都不算特別大,這導致這些新蔬菜價格都相對較貴。

以北京地區為例,七鮮、盒馬皺葉菜均為10.8元左右100g,在三源裏食材全城送、新鮮到家等也可以買到皺葉菜,一份150g的皺葉菜要14.9元甚至27元。在湘了個西民間菜·湘菜,一份外送的清炒高山皺葉菜原價為35元。

圖片

圖源:美團截圖

二來,對於新品種,如何進行有效品種保護,保證消費者買到的都是“正品”、優質蔬菜,也是一個難關。

目前,板藍根青菜和亞非皺葉菜都在申請新品種保護權。如今,市麵上生產皺葉菜的企業有多家,但各家質量不一。

圖片

亞非皺葉菜|圖源:受訪者提供

消費者要想買到“正版”的、稱心的蔬菜,還需要自己多加辨別。

新奇蔬菜從哪兒來?

那麽,從實驗室、種植地,再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這些新奇的蔬菜是怎麽做到的?

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品牌和平台端來看,發掘、上架新商品是它們的“常規操作”。

巴奴和盒馬相關負責人均告訴有意思報告,好吃、有特點(差異化)、健康是他們選擇蔬菜的“三大要求”。最近走紅的板藍根青菜和皺葉菜,恰好滿足前述條件,比如板藍根青菜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98.4mg/100g,皺葉菜的維生素C含量更是高達152mg/100g。

實際上,除了板藍根青菜皺葉菜,各大品牌和平台還上新了許多其他蔬菜。

今年的春菜季,盒馬就上新了40多款春菜,如金雀花、枸杞頭等以前較少人知道的蔬菜。天述告訴有意思報告,過去9年間,盒馬不僅在全國搭建供應鏈,以便於運輸“嬌氣”的蔬菜,同時也在挖掘小眾、新奇的新品,包括持續關注國產“實驗室蔬菜”的開發進度,並將已經成熟的商品搬上貨架。

叮咚買菜同樣有春菜係列,整個春季上架80餘款春菜。近期,叮咚買菜還獨家推出了“戈壁菜”係列,蘭州百合、民勤沙蔥、榆中蓮花菜等“小眾蔬菜”紛紛亮相。

而各大平台爭先上新,離不開消費端的“反饋”。

現在,人們對吃越來越講究了,健康、好吃隻是基本要求。據《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在消費過程中,有44.1%的人會格外為情緒價值買單,在購買食品飲料時,21.1%的人會將“新品/新口味嚐鮮“作為主要考慮因素。

而以板藍根青菜、皺葉菜為代表的小眾蔬菜,不僅能因其“小眾”屬性提供情緒價值,還健康、美味,自然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今年春菜的銷量也側麵證實了這一點。根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春菜,小眾蔬菜頗受歡迎,在上海,除了香椿頭、馬蘭頭、枸杞頭這些上海人最愛的“春蔬三頭”銷量不俗,藠頭、鮮蕨菜、黃瓜花等特色小眾菜品也很受歡迎。

艾媒谘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有意思報告表示,一是新奇的消費體驗有吸引力,二是這些小眾蔬菜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口感也不錯,食用方法多樣,受消費者歡迎並不奇怪。

再加上育種公司、機構等的研發推動——有新品,才有上新,這些高品質的實驗室蔬菜才能走向消費者。

不過,葛賢宏告訴有意思報告,雖然蔬菜也是需要研發的,但是研發新品種隻是一個比較小的方向,育種的目標更多是在已有品種上進行“升級迭代”,如提高抗病性、抗蟲性等。

新品種蔬菜出現,目前還是一個比較小概率的事,且吃且珍惜。

能火多久?

火不火,看跟誰比。

盒馬數據顯示,亞非皺葉青菜月1000+人下單,單看銷量確實不錯,但作為對比,盒馬日日鮮生菜月回頭客就1萬多人,上海青月回頭客2萬多人,快菜、西蘭花、大娃娃菜等,銷量均遠超亞非皺葉青菜。

這一情況和地區、蔬菜種植麵積、蔬菜知名度、價格等多個因素有關。

就種植麵積來說,小眾蔬菜往往意味著種植麵積不會太大。賀亞菲表示:“目前皺葉菜的種植麵積有五千畝,計劃將種植規模擴大到一萬畝左右。挑戰在於種子不夠,而且對於新品種蔬菜,它的生長習性等都還需要再摸索,種植難度比較大。”

而種植麵積有限,往往意味著產量有限,銷售到全國,層層環節都會增加成本,最終售價也難以太低。

與此同時,這些新奇蔬菜的口感也褒貶不一。

此前板藍根青菜引發關注時,就有網友表示“口感一般”,此次皺葉菜幹脆被網友形容為“像吃綠化帶”。武漢亞非種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很多人不太會處理皺葉菜,隻是把它簡單翻炒幾下或燙幾秒就起鍋,但“它膳食纖維含量高,經絡豐富,需要多烹飪一會兒,比如做菜前焯水1~2分鍾或燙火鍋時煮1~2分鍾,口感才比較好”。

圖片

圖源:小紅書@ 鵝記黃燜雞,已獲授權

種種因素疊加下,這些小眾的新奇蔬菜,想要真正火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隨著這些小眾蔬菜的口感、營養價值等被挖掘,還是有機會繼續走下去的,但未來會不會降溫,和市場供給飽和度等有關。”張毅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小眾蔬菜能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價值的需求,也能提供新奇的消費體驗和口感,商超也需要這樣的新鮮品種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過每種蔬菜都有生長的獨特性和局限性,也有自身獨特的口感風味,不同城市、區域的人群對此的適應性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目前,皺葉菜已經“進軍”現製飲品界,書亦燒仙草近期推出的皺葉甘藍果蔬杯,用的就是亞非皺葉菜。

也或許有一天,這些小眾蔬菜會不再小眾,像羽衣甘藍一樣,從少有人吃,變成“普通蔬菜”。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外星人?女子家門口拍到詭異生物 百萬網友炸鍋了
搬離加州後,很多人選擇在這裏定居
美國AI霸權路線曝光 三科技巨頭成最大贏家
H1B抽簽或將退出曆史舞台 一個時代終結…
川普出手 隻用這招“一劍封喉” 就讓兩國同意停火




24小時討論排行

英防長:若台灣爆發戰事 英國已準備好在亞太區作戰
真正奇怪的是,釋永信為何現在才被查?
參議員提法案:任何人隻要在美國居住7年就發綠卡!
大罷免失敗 給民進黨上了一堂民主課
投資萬億的雅江工程開工 網民十問習近平
史無前例!美歐貿易協議 總價達$1.35萬億
醫學生飛機上救人,被質疑沒有行醫資格
特朗普:克林頓去過那個小島28次 我從來沒去過
關稅收入超$3000億,特朗普放話給美國人發紅包!
釋永信出事 有言論認為與方濟各會麵 踩國家紅線
美歐15%關稅條件曝光!馮德萊恩:已是最佳結果
流亡政府:藏族歌手在中國被捕 疑因讚頌達賴喇嘛
川普加碼?歐盟對美投資5000億被改6000億,手寫字跡曝光
中國大學文憑貶值,但學費飆漲
6大學生溺亡的140分鍾:從墜落到被救出 期間發生了啥?
盧比奧:萬斯是2028年美國總統“絕佳候選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皺葉菜“殺”回來了 “中產醜菜”賣爆了?

中國新聞周刊 2025-07-26 10:35:56

皺葉菜“殺”回來了。

前段時間,盒馬上架亞非皺葉青菜,售價高達10.8元/100g,折算下來一斤要54元。盒馬鮮生數據顯示,自上架以來,亞非皺葉青菜月環比銷售增長達到80%,最近一個月下單人數超1000人。

近日,京東七鮮也上線了皺葉菜,售價10.72元/100g,購買頁麵顯示已售400+。

皺葉菜“殺”回來了 “中產醜菜”賣爆了?

圖源:七鮮、盒馬截圖

這不是皺葉菜第一次出現了。

去年年底,巴奴火鍋推出了一道新菜,就是這款皺葉菜,因為其奇特的外表和不低的價格(8片皺葉菜,售價22元),還引來不少討論。

圖片

圖源:小紅書@畢家廚(已獲授權)

當時人們還很難在市場上買到皺葉菜,幾個月之後,巴奴悄然下架這款蔬菜。如今,皺葉菜重回大眾視野,售價依然不低。

這不禁讓人想到此前引起關注的另一種貴價蔬菜:板藍根青菜。今年春天,板藍根青菜作為“新成員”進入春菜家族,當時一斤板藍根青菜日常售價為16.5元/斤左右,高原板藍根青菜更貴,可達23元/斤。

從板藍根青菜到皺葉菜,為什麽“奇怪”的蔬菜越來越多了?這些菜都哪兒來的?

蔬菜越來越“奇怪”了?

和板藍根蔬菜一樣,在巴奴、盒馬等推出皺葉菜之前,很多人完全沒聽說過這種蔬菜。

不怪消費者“孤陋寡聞”,這兩種蔬菜本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實驗室蔬菜”。

板藍根青菜,登記品種名為“菘油1號”,由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菘藍(別名“板藍根”)和甘藍型油菜雜交而成。

它的誕生十分“巧合”。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葛賢宏參與了板藍根青菜的研發,他表示最初他們是想通過油菜與板藍根雜交,來提高油菜對菌核病的抗病性。菌核病被稱為油菜的“癌症”,而有研究顯示板藍根對這種病有抗性。

不過在研發過程中,團隊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反而是機緣巧合之下,研發、培育出了“菘油1號”。

2021年12月,板藍根青菜研究項目才通過湖北省科技廳驗收,但因為種植麵積有限、口感還需改善等,未能大規模上市,直到今年才大規模推向市場。

皺葉菜也是研發出的新品種,不過它並不是誕生於巧合,而是有意培育的結果。

巴奴、盒馬等售賣的皺葉菜都是武漢亞非種業有限公司的產品,這一切源於董事長賀亞菲在2005年關注到的一個現象:羽衣甘藍雖然有營養,但口感不佳,沙拉、榨汁等生食方式也不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於是賀亞菲決心培育出既能保留羽衣甘藍營養優勢,同時又符合中國人口感和烹飪習慣的新品種。

從2006年開始,到2020年皺葉菜培育成功,公司科研團隊用了十多年。不過,培育成功隻是第一步,要大麵積推向市場還需要時間。去年年底巴奴皺葉菜“試水”,到今年年初盒馬上新,皺葉菜這才被更多消費者認識。

不過,對於新品種來說,口感和供應問題是繞不過去的挑戰。

就板藍根青菜而言,它早期的口感並不算特別好。

盒馬蔬菜采購天述告訴有意思報告,兩年前他們發現這個品種時就曾引入,賣了一個月,反饋還不錯,但是那個時候板藍根青菜的口感沒有現在好。葛賢宏告訴有意思報告,後來他們在種植方式和采摘時機上進行了“升級”,板藍根青菜的口感才大大改善。

皺葉菜也麵臨類似的“窘境”。

巴奴相關負責人對有意思報告表示,他們在2024年上新皺葉菜,2025年3月左右又下架,主要就是因為采購端發現這款菜冬季時段口感好,但到了春季“菜容易老”。今年情況會有所改觀。“今年皺葉菜種植地發生了變化,選擇在晝夜溫差大的高山地區種植,品質突破了時間的限製。”

賀亞菲也表示,目前皺葉菜的主要產區還是武漢,但內蒙古、山西、雲南等地已經有種植,後期還計劃在寧夏等高原地區種植。

至於供應,和市場緊密相關。一來,新蔬菜品種的市場規模和種植麵積都不算特別大,這導致這些新蔬菜價格都相對較貴。

以北京地區為例,七鮮、盒馬皺葉菜均為10.8元左右100g,在三源裏食材全城送、新鮮到家等也可以買到皺葉菜,一份150g的皺葉菜要14.9元甚至27元。在湘了個西民間菜·湘菜,一份外送的清炒高山皺葉菜原價為35元。

圖片

圖源:美團截圖

二來,對於新品種,如何進行有效品種保護,保證消費者買到的都是“正品”、優質蔬菜,也是一個難關。

目前,板藍根青菜和亞非皺葉菜都在申請新品種保護權。如今,市麵上生產皺葉菜的企業有多家,但各家質量不一。

圖片

亞非皺葉菜|圖源:受訪者提供

消費者要想買到“正版”的、稱心的蔬菜,還需要自己多加辨別。

新奇蔬菜從哪兒來?

那麽,從實驗室、種植地,再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這些新奇的蔬菜是怎麽做到的?

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品牌和平台端來看,發掘、上架新商品是它們的“常規操作”。

巴奴和盒馬相關負責人均告訴有意思報告,好吃、有特點(差異化)、健康是他們選擇蔬菜的“三大要求”。最近走紅的板藍根青菜和皺葉菜,恰好滿足前述條件,比如板藍根青菜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98.4mg/100g,皺葉菜的維生素C含量更是高達152mg/100g。

實際上,除了板藍根青菜皺葉菜,各大品牌和平台還上新了許多其他蔬菜。

今年的春菜季,盒馬就上新了40多款春菜,如金雀花、枸杞頭等以前較少人知道的蔬菜。天述告訴有意思報告,過去9年間,盒馬不僅在全國搭建供應鏈,以便於運輸“嬌氣”的蔬菜,同時也在挖掘小眾、新奇的新品,包括持續關注國產“實驗室蔬菜”的開發進度,並將已經成熟的商品搬上貨架。

叮咚買菜同樣有春菜係列,整個春季上架80餘款春菜。近期,叮咚買菜還獨家推出了“戈壁菜”係列,蘭州百合、民勤沙蔥、榆中蓮花菜等“小眾蔬菜”紛紛亮相。

而各大平台爭先上新,離不開消費端的“反饋”。

現在,人們對吃越來越講究了,健康、好吃隻是基本要求。據《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在消費過程中,有44.1%的人會格外為情緒價值買單,在購買食品飲料時,21.1%的人會將“新品/新口味嚐鮮“作為主要考慮因素。

而以板藍根青菜、皺葉菜為代表的小眾蔬菜,不僅能因其“小眾”屬性提供情緒價值,還健康、美味,自然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今年春菜的銷量也側麵證實了這一點。根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春菜,小眾蔬菜頗受歡迎,在上海,除了香椿頭、馬蘭頭、枸杞頭這些上海人最愛的“春蔬三頭”銷量不俗,藠頭、鮮蕨菜、黃瓜花等特色小眾菜品也很受歡迎。

艾媒谘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有意思報告表示,一是新奇的消費體驗有吸引力,二是這些小眾蔬菜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口感也不錯,食用方法多樣,受消費者歡迎並不奇怪。

再加上育種公司、機構等的研發推動——有新品,才有上新,這些高品質的實驗室蔬菜才能走向消費者。

不過,葛賢宏告訴有意思報告,雖然蔬菜也是需要研發的,但是研發新品種隻是一個比較小的方向,育種的目標更多是在已有品種上進行“升級迭代”,如提高抗病性、抗蟲性等。

新品種蔬菜出現,目前還是一個比較小概率的事,且吃且珍惜。

能火多久?

火不火,看跟誰比。

盒馬數據顯示,亞非皺葉青菜月1000+人下單,單看銷量確實不錯,但作為對比,盒馬日日鮮生菜月回頭客就1萬多人,上海青月回頭客2萬多人,快菜、西蘭花、大娃娃菜等,銷量均遠超亞非皺葉青菜。

這一情況和地區、蔬菜種植麵積、蔬菜知名度、價格等多個因素有關。

就種植麵積來說,小眾蔬菜往往意味著種植麵積不會太大。賀亞菲表示:“目前皺葉菜的種植麵積有五千畝,計劃將種植規模擴大到一萬畝左右。挑戰在於種子不夠,而且對於新品種蔬菜,它的生長習性等都還需要再摸索,種植難度比較大。”

而種植麵積有限,往往意味著產量有限,銷售到全國,層層環節都會增加成本,最終售價也難以太低。

與此同時,這些新奇蔬菜的口感也褒貶不一。

此前板藍根青菜引發關注時,就有網友表示“口感一般”,此次皺葉菜幹脆被網友形容為“像吃綠化帶”。武漢亞非種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很多人不太會處理皺葉菜,隻是把它簡單翻炒幾下或燙幾秒就起鍋,但“它膳食纖維含量高,經絡豐富,需要多烹飪一會兒,比如做菜前焯水1~2分鍾或燙火鍋時煮1~2分鍾,口感才比較好”。

圖片

圖源:小紅書@ 鵝記黃燜雞,已獲授權

種種因素疊加下,這些小眾的新奇蔬菜,想要真正火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隨著這些小眾蔬菜的口感、營養價值等被挖掘,還是有機會繼續走下去的,但未來會不會降溫,和市場供給飽和度等有關。”張毅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小眾蔬菜能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價值的需求,也能提供新奇的消費體驗和口感,商超也需要這樣的新鮮品種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過每種蔬菜都有生長的獨特性和局限性,也有自身獨特的口感風味,不同城市、區域的人群對此的適應性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目前,皺葉菜已經“進軍”現製飲品界,書亦燒仙草近期推出的皺葉甘藍果蔬杯,用的就是亞非皺葉菜。

也或許有一天,這些小眾蔬菜會不再小眾,像羽衣甘藍一樣,從少有人吃,變成“普通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