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40集曆史大劇來了!胡歌陳道明主演 中國曆史劇有救了

40集曆史大劇來了!胡歌陳道明主演 中國曆史劇有救了

文章來源: 草本紀年 於 2025-07-24 10:34:5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40集曆史大劇來了!胡歌陳道明主演 中國曆史劇有救了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大明王朝1566》,深感小閣老的“不易”。

兩京一十三省的重擔,不是誰,都能擔起來的。

圖片

張誌堅老師的演技,真的妙到毫巔。

和朋友聊起曆史劇,經常會感歎,為什麽這些年的曆史劇,不僅質量不行,並且產量下降的也厲害?

圖片

這話不假,仔細想想,自有其必然。

一般來說,曆史劇格調偏嚴肅、宏大,過審本就不易。

再加上不好做植入,於是就成了“製作周期長、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率卻低”的項目。

圖片

這樣的境況下,投資人要是一窩蜂的撲上去,倒是不合情理了。

也許有朋友會說,不對啊,曆史劇要是拍的好,那肯定有人買賬啊,大爆出圈賺得盆滿缽滿,也是有可能的。

圖片

對此,我的看法是,有可能,但其幾率微乎其微。

就像我一開篇提到的《大明王朝1566》,目前豆瓣評分9.8,是國產劇第一高分,甚至超過了央視版的四大名著。

圖片

說《大明》是國產第一曆史劇,不算誇張吧?

但就是這麽一部神劇,當初湖南衛視花重金拿下,放在了晚間黃金檔播出,收視率卻極為慘淡。

殘酷的事實就是,觀眾不買賬,神仙來了都沒用。

圖片

另外相反的一個例子,則是古偶劇。

一年產量不計其數,製作精良的不多,大多數就是流水線批量生產的“工業糖精”。

有不少撲街的,但在年輕觀眾群體中大火的,也不在少數。

因此投資人們趨之若鶩,紛紛奔向這個香餑餑,因為市場已經告訴了他們,到底投資什麽,才最容易賺錢。

圖片

可是話又說回來,事情難做,也總要有人做。

曆史劇不好賺錢,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以賺錢為唯一標杆。

今年最讓我興奮的作品,無疑是40集的曆史大劇《風禾盡起張居正》。

圖片

張居正是什麽人,了解曆史的、不了解曆史的朋友,大概都是知道的,但要說些具體的,可能許多朋友,就說不上來了。

咱就先就著本劇的故事,順帶簡單介紹一下張居正其人。

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位居高拱之下,在隆慶重病時,二人矛盾爆發,展開首輔爭奪戰。

隆慶駕崩,年僅十歲的太子登基,是為萬曆皇帝,張居正正式成為首輔,之後便大刀闊斧展開萬曆改革。

圖片

張居正用“考成法”整頓官僚製度,大大提高官員的實幹精神和國家組織力,用清丈政策緩解人民的賦稅重壓。

當改革的一切鋪墊做好時,父親忽然去世,但張居正決定不按製度守父孝,繼續留在首輔位置上推進改革,其苦心無人理解。

萬曆對張居正逐漸生出叛逆和懷恨,當張居正溘然長逝之後,萬曆對張家展開了清算,徹底否認了他的貢獻。

圖片

公道自在人心,張居正以一己之力,力除國家積弊,被後人譽為“救時宰相”。

關於張居正其人,就個體來講,先是兩個標簽。

其一,就是“神童”。

張居正少年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誌,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改名為“居正”。

圖片

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

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隻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圖片

其二,就是曆史著名的“張居正改革”。

他主導的“萬曆新政”,覆蓋了政治、軍事、經濟等多個層麵。

從曆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

圖片

其中一條鞭法是介於“兩稅法”與攤丁入畝之間的賦役製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賦役製度的演變中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總的來說,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

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麵。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裏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

圖片

於是,張居正的最終結局,也就不那麽難理解了。

本劇改編自熊召政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張居正》,從故事的時間線上來看,可以看作是《大明王朝1566》的續篇。

圖片

該劇的導演和編劇,分別是業內知名的汪俊和常江。

前者擅長都市題材,但曆史方麵,也交出了《蒼穹之昴》這樣的佳作。

而編劇常江,《軍師聯盟》係列讓她聲名大噪,最值得一說的是,在曆史劇編劇方麵,女性編劇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圖片

或許她沒有劉和平的頂級水準,但也完全稱得上是優秀水準。

演員方麵,更是讓人無比期待。

胡歌將出演張居正,剛傳出消息時,網友的反應,有支持也有反對。

但在我看來,是非常合適的。

因為故事一開始,就是張居正和高拱爭權,從年齡上胡歌是適合的。

圖片

另外一點就是,張太嶽形象方麵,最著名的一點,就是“帥”。

圖片

而胡歌在《琅琊榜》等古裝劇中的扮相,早已經為自己做了證明,他演張居正,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一個重磅的演員,則是陳道明。

圖片

他不僅是本劇的主演之一,還是本劇的監製,有陳道明老師在,《風禾盡起張居正》就又多了一絲曆史的厚重感。

其實關於本劇,傳言很多。

圖片

從最早的時候,有說是《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的導演胡玫,將執導該劇。

而近期還有傳出頂流肖戰,以及實力派馮遠征也將加盟該劇,但消息並沒有得到證實,還需要繼續觀察驗證。

圖片

咱們不妨拭目以待,期待這部大劇早日上線。

你怎麽看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致命的出差:一起車禍“撞碎”四個家庭
前男友把她賣給了十萬人:起底跨境偷拍群的肮髒交易
世衛組織發警報!一文讀懂這個席卷歐洲的新疫情
有兩家良心媒體已經把“溺亡”改為“遇難”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海關突發提醒:綠卡持有者未隨身攜帶是犯法!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墜入岩漿
特朗普突然拉馬斯克一把:想讓他的公司蓬勃發展
梅根親寫回憶錄揭露凱特 戴安娜的悲劇或將重演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特朗普對奧巴馬:有多少恨,可以胡來
美司法部2號人物、特朗普前律師會見愛潑斯坦同夥
特朗普試圖向馬斯克示好求和?馬斯克不買賬!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 以國不滿
馬克龍稱法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駐以大使公開嘲笑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歐承諾合作減緩氣候變暖
三年多來首次,烏克蘭為何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40集曆史大劇來了!胡歌陳道明主演 中國曆史劇有救了

草本紀年 2025-07-24 10:34:59
40集曆史大劇來了!胡歌陳道明主演 中國曆史劇有救了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大明王朝1566》,深感小閣老的“不易”。

兩京一十三省的重擔,不是誰,都能擔起來的。

圖片

張誌堅老師的演技,真的妙到毫巔。

和朋友聊起曆史劇,經常會感歎,為什麽這些年的曆史劇,不僅質量不行,並且產量下降的也厲害?

圖片

這話不假,仔細想想,自有其必然。

一般來說,曆史劇格調偏嚴肅、宏大,過審本就不易。

再加上不好做植入,於是就成了“製作周期長、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率卻低”的項目。

圖片

這樣的境況下,投資人要是一窩蜂的撲上去,倒是不合情理了。

也許有朋友會說,不對啊,曆史劇要是拍的好,那肯定有人買賬啊,大爆出圈賺得盆滿缽滿,也是有可能的。

圖片

對此,我的看法是,有可能,但其幾率微乎其微。

就像我一開篇提到的《大明王朝1566》,目前豆瓣評分9.8,是國產劇第一高分,甚至超過了央視版的四大名著。

圖片

說《大明》是國產第一曆史劇,不算誇張吧?

但就是這麽一部神劇,當初湖南衛視花重金拿下,放在了晚間黃金檔播出,收視率卻極為慘淡。

殘酷的事實就是,觀眾不買賬,神仙來了都沒用。

圖片

另外相反的一個例子,則是古偶劇。

一年產量不計其數,製作精良的不多,大多數就是流水線批量生產的“工業糖精”。

有不少撲街的,但在年輕觀眾群體中大火的,也不在少數。

因此投資人們趨之若鶩,紛紛奔向這個香餑餑,因為市場已經告訴了他們,到底投資什麽,才最容易賺錢。

圖片

可是話又說回來,事情難做,也總要有人做。

曆史劇不好賺錢,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以賺錢為唯一標杆。

今年最讓我興奮的作品,無疑是40集的曆史大劇《風禾盡起張居正》。

圖片

張居正是什麽人,了解曆史的、不了解曆史的朋友,大概都是知道的,但要說些具體的,可能許多朋友,就說不上來了。

咱就先就著本劇的故事,順帶簡單介紹一下張居正其人。

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位居高拱之下,在隆慶重病時,二人矛盾爆發,展開首輔爭奪戰。

隆慶駕崩,年僅十歲的太子登基,是為萬曆皇帝,張居正正式成為首輔,之後便大刀闊斧展開萬曆改革。

圖片

張居正用“考成法”整頓官僚製度,大大提高官員的實幹精神和國家組織力,用清丈政策緩解人民的賦稅重壓。

當改革的一切鋪墊做好時,父親忽然去世,但張居正決定不按製度守父孝,繼續留在首輔位置上推進改革,其苦心無人理解。

萬曆對張居正逐漸生出叛逆和懷恨,當張居正溘然長逝之後,萬曆對張家展開了清算,徹底否認了他的貢獻。

圖片

公道自在人心,張居正以一己之力,力除國家積弊,被後人譽為“救時宰相”。

關於張居正其人,就個體來講,先是兩個標簽。

其一,就是“神童”。

張居正少年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誌,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改名為“居正”。

圖片

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

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隻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圖片

其二,就是曆史著名的“張居正改革”。

他主導的“萬曆新政”,覆蓋了政治、軍事、經濟等多個層麵。

從曆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

圖片

其中一條鞭法是介於“兩稅法”與攤丁入畝之間的賦役製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賦役製度的演變中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總的來說,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

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麵。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裏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

圖片

於是,張居正的最終結局,也就不那麽難理解了。

本劇改編自熊召政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張居正》,從故事的時間線上來看,可以看作是《大明王朝1566》的續篇。

圖片

該劇的導演和編劇,分別是業內知名的汪俊和常江。

前者擅長都市題材,但曆史方麵,也交出了《蒼穹之昴》這樣的佳作。

而編劇常江,《軍師聯盟》係列讓她聲名大噪,最值得一說的是,在曆史劇編劇方麵,女性編劇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圖片

或許她沒有劉和平的頂級水準,但也完全稱得上是優秀水準。

演員方麵,更是讓人無比期待。

胡歌將出演張居正,剛傳出消息時,網友的反應,有支持也有反對。

但在我看來,是非常合適的。

因為故事一開始,就是張居正和高拱爭權,從年齡上胡歌是適合的。

圖片

另外一點就是,張太嶽形象方麵,最著名的一點,就是“帥”。

圖片

而胡歌在《琅琊榜》等古裝劇中的扮相,早已經為自己做了證明,他演張居正,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一個重磅的演員,則是陳道明。

圖片

他不僅是本劇的主演之一,還是本劇的監製,有陳道明老師在,《風禾盡起張居正》就又多了一絲曆史的厚重感。

其實關於本劇,傳言很多。

圖片

從最早的時候,有說是《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的導演胡玫,將執導該劇。

而近期還有傳出頂流肖戰,以及實力派馮遠征也將加盟該劇,但消息並沒有得到證實,還需要繼續觀察驗證。

圖片

咱們不妨拭目以待,期待這部大劇早日上線。

你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