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也開始搞“世襲製”了?
前兩天,被稱為“英皇最重要的女人”的霍汶希迎來了自己53歲的生日,並且上了個熱搜。這位“香港最後一位金牌經紀人”曾一手栽培出Twins、容祖兒、古巨基、林峯、陳偉霆等知名藝人。

不過,這次讓她上熱搜的卻不是這些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她的女兒,14歲的Hanni。
熱搜下,有人誇讚Hanni遺傳了媽媽的美貌,氣質佳像舒淇;有人又開始好奇孩子的爸爸是誰;也有人質疑這是霍汶希在為送女兒進娛樂圈鋪路,又一個星二代要帶資出道,明星已成世襲製。


明星要成世襲製?有這麽誇張嗎?出道的星二代也沒這麽多呀,今年不就是——
小沈陽女兒沈佳潤NINA發專輯《Never Afraid》在韓國出道,“美美桑內”出圈了一波;
李小璐女兒甜馨簽約樂華發行單曲;
黃磊女兒黃多多參演導演程耳的電影《人·魚》;
鍾鎮濤女兒鍾懿出道上了音綜《閃光的夏天第二季》;
劉燁的兒子劉諾一參演中法合拍電影《熊貓月亮》;
……

誒?等下!2025剛過去一半多,這麽多星二代已經出道?明星真要成世襲製了?

當下星二代的“進圈”方式往往有三種。第一種是“養成係”,他們從小靠綜藝曝光,以生活狀態為自身核心“賣點”,在公共視野中一路被關注著長大,意料之中“順理成章”地絲滑入圈。
代表人物多是親子綜藝出身:甜馨、黃多多、諾一……他們從小自帶流量,但也意味著審判環繞四周。

王詩齡曬生活被批“炫富”,甜馨總被父母的事情影響,天天(張悅軒)早戀被曝光引起輿論,黃多多更是不止一次地因染發、打耳洞、著裝問題受到網友的抨擊,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是流量的一體兩麵,他們主動曝光在綜藝裏,被看著長大,一舉一動都能引發熱搜效應,但大家也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對他們的人生“指手畫腳”。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話題,被流量喂養,也因流量困擾。
第二種是“乍現式”。他們小時候不在公眾視線內,長大後父母突然發力,資源托舉,從作品和“誰誰的孩子”兩個維度為人所知。
例如,陳飛宇雖然在10歲時出演了爸爸陳凱歌執導的《趙氏孤兒》,但正式以演員身份活躍於娛樂圈始於2017年主演的青春電影《秘果》。出道即主演,令人羨慕。

吳剛的兒子吳羽卿(後改名嶽陽)在《狂飆》裏出演高曉晨,被觀眾吐槽最出戲的演技,求求吳剛把他拉回家培訓。

閆妮的女兒鄒元清也處在尷尬的處境,作品不少但效果不佳,認可不多。被“閆妮女兒”的標簽籠罩。

第三種是“小火慢燉型”。他們從小表現出較為不錯的表演能力,開始演戲積累作品和認可,演員身份和星二代標簽相輔相成,能力不被身份蓋住。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梅婷的女兒曾慕梅。她在《好東西》出演“小孩”王茉莉,自然生動地拿捏了“正直勇敢有閱讀量”的小孩姐,驚豔了很多人。

直到梅婷帶著老公和兒子在線下支持,許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梅婷的女兒,怪不得這麽眼熟,怪不得演得這麽好。
董璿的女兒小酒窩也是類似的培養模式,從小在劇組演戲,九歲就能在《拆·案》裏一秒落淚,可愛與演技並存。



明星家長們為了把孩子送進娛樂圈實在是費了不少力氣。
小沈陽在個人演唱會上安排女兒沈佳潤作為神秘嘉賓壓軸出場,引發鋪天蓋地的質疑;

鍾鎮濤女兒鍾懿出道時,助威團直接請來了張學友、關之琳、梁家輝等大咖,將老爸的人脈用到極致;

佟知霏八歲時佟大為就帶她走紅毯,後來還拜師中戲名師劉天池,通過藝術展積累人脈。最近還在《我的後半生》中客串,雖然說戲份不多,但因其出色的長相被貼上了小王祖賢的標簽。

然而,明星家長越努力,部分觀眾越生氣。核心為三個字——憑什麽?實力與資源的嚴重不匹配是觀眾反感的核心,俗稱“才不配位”。
有網友直白表達:“辛苦一天,不想回家打開電視還要看到資本家的醜孩子”。央視網也發表評論指出:觀眾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資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資源咖”。
星二代們憑借父母的人脈輕鬆獲得頂級資源,卻往往無法交出合格的表演。當真正的實力派演員被邊緣化,這些德不配位的星二代卻占據著舞台中央,觀眾的不滿情緒自然水漲船高。
也有人對此表示不必擔心,星二代入場是“水麵之上的潛規則”。明星存在的基礎是受到觀眾關注與認可,而長相、演技、能力是肉眼可觀測的,哪怕父母資源給得再多,市場得不到好反饋,渾水摸魚沒實力的還是會被淘汰的。

資源是起點,而非終點,明星父母也是父母,想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機會也可以理解。
可關鍵就在於,明星父母隨手提供的“機會”“起點”,正是普通人夢寐以求而求不得的。隻是因為出身,哪怕能力一般甚至很差都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機會。一部不行就第二部,部部不行那就上綜藝。入場成本低,試錯成本更低。總之,他們總是有“出路”。

資源通過血液世襲,集中在小部分人手裏,普通人向上流通的渠道收窄。沒錯,是金子總會發光,但金子若被無盡石頭掩埋,又要多久才能被看見?星二代瘋狂入場引發的負麵情緒,本質是大眾對於行業公平競爭失衡的思考與擔憂。
在流量至上的時代,真正的價值終將回歸實力本身。星二代們若想擺脫“資源咖”的標簽,唯有拿出過硬的作品和專業的素養。

而對於我們觀眾來說,支持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無論他們是誰的孩子——才是對優質內容最好的投票。
畢竟,娛樂圈不需要世襲貴族,而需要真正熱愛藝術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