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歐承諾合作減緩氣候變暖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2024年,中國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全球三大氣候汙染製造者中的兩個——中國和歐盟——周四承諾合作減緩全球變暖。雙方一同表示,《巴黎協定》這一各國應對全球變暖的公約為“國際氣候合作的基石”。
雙方沒有點名提及美國,但這並無必要。
同樣是全球氣候汙染三巨頭之一的美國已表示將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政府還撤銷了旨在推動美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政府資助項目。
中歐聯合聲明開篇稱:“在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保持政策連續性與穩定性、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努力至關重要。”
在應對排放增長問題上,中國和歐盟並非在所有方麵都意見一致。歐洲官員過去曾毫不掩飾地指責中國對煤炭的廣泛使用——中國的煤炭消耗量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歐洲官員還批評中國向全球市場“傾銷”廉價電動汽車。
中國則批評歐盟新出台的基於溫室氣體排放的邊境稅,認為這增加了中國產品(尤其是鋼鐵)在歐洲的銷售成本。北京和布魯塞爾在地緣政治方麵也存在重大分歧,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但中國製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長期政策,旨在主導向全球銷售清潔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新一代電池和電動汽車。這份聯合承諾的重要意義在於,它代表著雙方試圖緩和圍繞這些產品貿易方麵的緊張局勢,尤其是中國電動汽車對歐洲的出口。
“在美國缺乏有力氣候行動的情況下,歐盟和中國仍認識到必須共同努力應對這一共同的生存威脅,”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表示。他說,在全球氣候政策“存在深刻分歧”的背景下,這份聯合聲明“帶來了一絲有限但有意義的慰藉”。
多年來,在中國政府對私營企業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如今在清潔能源技術的製造和銷售方麵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2024年,中國國內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數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其電動汽車在從米蘭到孟買的展廳中銷售,並且正在全球各地建立電動汽車組裝廠,包括泰國、土耳其和巴西。中國一些最大的清潔能源製造工廠設在了沙特阿拉伯——一個石油國家。
在線出版物《碳簡報》(Carbon
Brief)周四發布的一項分析稱,僅2024年,中國出口的清潔能源產品就有望減少全球1%的排放量。
在中國生產這些清潔能源產品本身就是一種汙染行為,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工廠嚴重依賴煤電。研究人員估計,2024年為出口而生產這些設備的工廠所產生的排放量相當於1.1億噸二氧化碳。而且中國仍在繼續建設燃煤電廠。
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後,這種物質就像一層毯子,將太陽的熱量困在裏麵。
周四的聯合聲明中,中國和歐盟承諾在11月於巴西舉行的“締約方大會”的國際氣候談判前,提交新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到2040年將氣候汙染較1990年水平減少90%。這一目標尚未得到歐洲議會的批準。中國尚未公布更新後的目標。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會派遣代表參加在巴西舉行的氣候談判。
聲明沒有提及中國和歐洲的新目標是否與科學界公認的、為避免氣候變化最嚴重影響所必需的目標一致。後者認為需要把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高控製在“遠低於2攝氏度”的水平。
“此時此刻達成並發布聯合聲明意義重大,”歐洲研究與倡導組織E3G關注氣候外交的凱西·布朗表示。“在全球氣候雄心日漸減弱之際,它及時發出了氣候領導力重振的信號,這是目前亟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