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遍地開花的俄羅斯商品館如今正在逐漸退潮。
從遍地開花到急速退潮
多地俄羅斯商品館閉店
今年以來,多地俄羅斯商品館迎來閉店潮。來自長沙、成都、杭州、廣州、重慶、蘇州等多地的消費者向記者反饋,家附近開的各類俄羅斯商品館接連閉店。
“去年12月剛開業那會兒,店裏擠得連轉身都困難,收銀台前的隊伍一直排到店門外,等結賬至少要半小時。但春節過後,明顯感覺顧客一天比一天少,到三月份已經門可羅雀,上周經過時發現已經關門了。”一位長沙消費者向記者描述道。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多位受訪消費者均表示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見證了俄羅斯商品館從走紅到衰落。
藍鯨記者了解到,相關門店的經營時長大多不超過半年,一些門店甚至不到3個月便已閉店。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一些仍在維持營業的門店也處境艱難瀕臨閉店。
藍鯨記者走訪多家俄貨館發現,大部分門店都掛著打折標語,即使在客流最旺的晚高峰,店內也隻能看到零星幾個客人,客流量也大不如前。
據門店員工透露:“過年的時候生意特別好,現在天氣熱了,生意不如從前,一天營業額做個一兩千。我們8月份還會翻新一下,到時候生意可能會好一些。”
此外,還有俄貨館打出了“全場3折、清倉甩賣、虧本處理”的標語,門店內貨架上的商品寥寥無幾,大部分區域已經清空。
“現在這個風口已經過去了,客流量銳減。目前我店裏的貨都是買一送一處理,但還是很難賣。後麵肯定也不再進貨了,好在我存貨不多,等清完這波庫存我就準備轉型做其他生意。”安徽某俄羅斯商品館老板老季向記者坦言。
有人半年虧損百萬
在營門店日入不到2000元
去年年底,以熊為標誌、藍白色為主色調、俄羅斯產品為賣點的“俄羅斯商品館”席卷全國各大城市。
彼時,多個俄羅斯商品館連鎖品牌在國內展開加盟招商,其中包括俄比熊、俄滿多、俄克士、俄貨優選、UNAVITA等。他們不光分布在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一二線城市,也在市縣地區快速下沉擴張。
此類門店以原裝進口為核心賣點,主營休閑零食、麵包餅幹、奶製品、套娃、生活日化等俄羅斯特色產品。店內隨處可見“戰鬥民族”“硬核好物”“烏拉”等標語,“俄羅斯味”十足。
短短半年時間,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紅店,正如潮水般退去。
老季告訴記者:“我們店是去年12月初開的,前三個月日均營業額能達到7萬,巔峰時期月營業額高達60萬,而現在一天都不到2000元。算上人工、水電、裝修,總體是虧損的。”
至於具體虧損金額,老季並沒有透露,但另有加盟商告訴記者,去年年底投資的店,短短半年時間便虧損超過百萬。
俄羅斯商品館的經營危機始於今年年初。據老季回憶,當時網絡上突然湧現大量仿冒俄羅斯商品的負麵討論,導致銷量直線下滑。雖然部分俄羅斯商品確實存在口味過甜、不符合中國消費者偏好的問題,但最致命的是輿論風向的突然轉變。
老季還稱:“小城市的店鋪受影響相對較小,大城市的店鋪受到衝擊更為嚴重。這也是俄羅斯商品館在一二線城市會迎來閉店潮的原因之一。”
為什麽俄貨館開不下去了?
俄羅斯商品館大麵積退潮,核心問題在於初期經營過程中存在大量貨不對版的情況。部分門店打著俄羅斯的名頭,銷售的不少商品卻產自黑龍江等地。
2024年12月,藍鯨記者在《俄羅斯商品館虛實調查:大列巴東北產,毛利最高可達60%,有品牌計劃五年開店1000家》一文中揭秘了俄羅斯商品館的商品構成,其中俄羅斯進口和國產商品占比大概在80%、20%。火腿、麵包、部分奶粉等是東北生產,其他均為原裝進口。
以多家俄羅斯商品館暢銷的憶喀秋莎牛筋腸盤腸為例,雖然包裝上有大量俄文,但它們的商品條碼以69開頭(一般指中國大陸出廠),實際生產商位於黑龍江省綏芬河市。
彼時,招商人員還稱:“開一家俄貨超市不含房租的啟動資金大概在40-50萬左右,整體的利潤率在40-60%。100平左右的門店基本上可以做到平均日營業額1萬左右。快的話三個月、慢的話五六個月就能回本。”
部分商家通過俄式風格的裝修和包裝,將普通國產商品宣傳為稀缺進口貨高價銷售。這種容易誤導消費者的營銷方式也加速了市場熱度的消退。
1月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範圍內再次對“俄羅斯商品館”門店展開檢查,共檢查相關門店或展位47家,已立案6起。
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
1月17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布提醒,目前俄羅斯國家館在中國的官方地址僅限於在俄羅斯出口中心支持下開設的場館。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稱,一些商店打著俄羅斯產品的幌子銷售假冒產品或非我國生產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不符合質量的要求,與俄羅斯生產的同類產品不同,但在包裝上卻使用俄文來模仿俄羅斯原產地。我們呼籲買家在購買產品時多加留意,檢查產品的生產地和有效期,以免買到失望的產品。
藍鯨記者今日走訪發現,在監管部門整改過後,大部分在營的俄貨店已較為規範,貨架上清晰標注著產地來源。
隨著俄貨店的不斷退潮,曾經的加盟商們被迫轉行做起了別的生意。就連一些連鎖品牌甚至也放棄了俄羅斯商品的路線。例如連鎖品牌UNAVITA,其官方賬號去年年底還在推送俄羅斯商品的相關內容,但從今年2月就開始轉做全球商品類目。
但仍有一部分品牌在市場中堅持,一位俄貨連鎖品牌的招商人員告訴記者:“直到現在我仍然認為俄羅斯商品館是藍海項目。今年年初行業確實遭遇了斷崖式下滑,但這恰恰是布局的最佳時機,因為該關掉的都關掉了,市場競爭不像年初那麽大。我預計8月中旬後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消費熱潮,我們品牌本月已新開了四五家門店,下月計劃再開7家,今年預計將擴張到百家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