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正在改變供應鏈和外交關係。”據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20日報道,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設定的關稅談判截止日期臨近,美國的許多貿易夥伴試圖發展可以繞開美國市場的貿易關係,一個美國之外的“全球貿易環境”正在逐漸形成。
報道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讓商界領袖感到不安。英國凱投宏觀的數據顯示,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係列針對特定行業和產品的關稅政策後,美國對進口商品的平均稅率已從1月的略高於2%提高到15%左右,這是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如果一些國家未能在8月1日的期限前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稅率還可能進一步提高。盡管美國新關稅的規模尚未確定,但外界普遍預測,關稅稅率將比過去幾十年高得多。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使許多美國企業遭受損失。美國食品巨頭康尼格拉的高管本月告訴投資者,對鍍錫鋼板的關稅導致生產成本上漲,該公司計劃提高罐頭食品的價格。體育用品巨頭耐克正在審查其運營,尋求節省開支,並計劃在今秋實行一次“有針對性的漲價”。
關稅還迫使工業品分銷行業巨頭法思諾拆分進口貨物,分批分別發往加拿大和美國。與以往統一的北美供貨方式相比,這種做法形成了“成本更高的供應鏈”。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 視覺中國
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副總幹事艾倫·沃爾夫(Alan Wolff)表示:“美國不再被認為是世界貿易體係的領導者,它已經退出。它會做它想做的事,達成自己的交易,卻不考慮過去的義務。這是一種根本性的變化。”
《華盛頓郵報》指出,關稅已成為特朗普“標誌性的政策工具”,它正在重塑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阻止美聯儲降息,並擾亂加拿大等國家的政治局勢。關稅政策還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例如美國現在更依賴俄羅斯的尿素,這是小麥、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常用的肥料。
特朗普政府正在為關稅政策辯解,拒絕承認關稅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麵影響。美國勞工部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升0.3%,同比上升2.7%。由於通脹膨脹率的增長低於市場預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勝利”。
但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指出,現在評估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還為時過早,在特朗普威脅加征更多關稅後,許多公司都選擇在提高關稅的期限到來之前囤積貨物,他們可能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才會耗盡這些庫存。
雖然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關稅促進製造業回流,但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前總統拜登執政時期大幅增長的新建工廠投資,在過去半年裏已有五個月出現下降。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也略有下滑,而產出增長不到2%。
在特朗普“不可預測的要求”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正試圖發展可以繞開美國市場的貿易關係,其中也包括美國的歐洲盟友。
質檢與合規服務提供商啟邁QIMA的首席執行官塞巴斯蒂安·布雷托(Sebastien Breteau)表示,中國工廠正在加強與歐洲客戶的聯係。他透露,今年第二季度,歐洲企業對潛在中國供應商進行審計或檢查的需求增長了5%,來自美國買家的訂單則下降了24%。
與此同時,歐洲國家試圖加強與其他市場的聯係,以彌補與美國貿易下滑帶來的損失。今年4月,歐盟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啟動了自由貿易協定談判。7月2日,阿根廷外交部發布公報,宣布阿根廷、巴西等南方共同市場創始締約國與瑞士、挪威等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國完成自貿協定談判,將在未來數月內簽署協定。
布雷托直言:“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一個全球貿易環境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