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文章來源: 騰訊新聞《潛望》 於 2025-07-21 07:42: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騰訊新聞《潛望》

作者 | 陸遠

編輯 | 劉鵬

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出發,驅車一路向西,穿過新英格蘭地區標誌性的紅磚小鎮和蜿蜒的林蔭大道,大約半小時的車程,便抵達了曆史名城康科德(Concord)。

這裏並非尋常的富裕郊區,而是美國精神的搖籃之一。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正是在此地的北橋打響。而一百多年後,它又成為了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運動的思想中心。

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和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等思想家,倡導個人直覺、精神解放與回歸自然。梭羅更是身體力行,在鎮旁的瓦爾登湖畔獨居兩年,寫下了不朽名著《瓦爾登湖》。

康科德學院(Concord Academy)就坐落在這座小鎮的心髒地帶,與這些偉大的靈魂共享著同一片天空和土地。這所學校的校園距離梭羅隱居的瓦爾登湖僅幾英裏之遙,其自由、獨立、鼓勵批判性思考的校風,被認為是超驗主義精神在現代教育中的延續。

康科德學院作為全美最頂尖的私立寄宿學校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常春藤盟校搖籃”。根據其最新的招生數據,每年超過30%的畢業生能夠進入常春藤盟校及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同等級別的頂尖大學。

這所學校的校友錄星光熠熠,囊括了從肯尼迪總統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Caroline Kennedy)到約旦王後努爾(Queen Noor of Jordan)等眾多政商名流及皇室成員。想要獲得這樣一張通往世界權力中心的門票,代價自然是高昂的。其2024-2025學年的寄宿生學費已超過7萬美元,即便對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而言,也堪稱高不可攀。

在這座擁有百年曆史、浸潤著思想光輝的校園裏,中國女商人杜建英(Jane Du)的三個孩子——Jacky、Jessie、Jerry,先後度過了他們的青蔥歲月。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對於這個精英社區而言,杜建英不僅僅是一位富有的學生家長,她深度融入了這所學校的權力核心,是其校董會中頗具影響力的成員,也是學校“百年校慶活動”的聯席主席,這個身份通常意味著超乎尋常的財力貢獻和人脈資源。她在美國的形象,是一位熱衷教育、慷慨的慈善家,一位致力於用創新理念培養下一代世界公民的遠見者。

然而,這份在美國精英圈層精心構建的平靜與聲望,卻被一場遠在萬裏之外的香港訴訟案徹底撕裂。一紙訴狀,將她從低調的幕後推至刺眼的聚光燈下,揭開了她人生的另一麵:一個與中國飲料帝國“娃哈哈”及其創始人宗慶後有著長達三十年複雜糾葛的“內當家”,以及一場震動亞洲的百億級遺產爭奪戰的核心人物。

這起訴訟不僅將重塑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未來,也迫使外界重新審視這位橫跨中美的女性,其雙麵人生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野心、情感與財富密碼。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要理解杜建英的美國故事,必須先回到她的起點——杭州,以及那個由宗慶後一手打造的娃哈哈帝國。

杜建英的官方履曆上,通常將她的娃哈哈生涯描述為“近20年的高管經曆”。但“高管”二字,遠不足以概括她在這家民營企業巨頭中的真實地位。1991年,在娃哈哈成立初期,杜建英便加入公司。她並非尋常的職業經理人,而是與宗慶後並肩作戰的核心創業元老。在娃哈哈內部,她長期擔任集團黨委書記,這是一個在任何中國大型企業中都極具分量的職位,意味著她不僅深度參與企業經營,更在組織人事和企業文化上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據多位娃哈哈的老員工回憶,如果說宗慶後是娃哈哈帝國的“皇帝”,是對外征伐、開拓疆土的絕對權威,那麽杜建英就是執掌內宮、調和關係的“內當家”。她深度參與了上世紀90年代娃哈哈從一個校辦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造、引入外部(甚至有爭議的)資本、以及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式建立生產基地的所有關鍵決策。

尤其是在本世紀初那場著名的“達娃之爭”中,當娃哈哈與法國達能集團因股權問題爆發激烈衝突時,杜建英作為核心決策層成員,始終堅定地站在宗慶後一邊,參與了多輪複雜的談判與博弈。她的角色,是宗慶後最信任的戰友和最後的防線。

這種信任關係,最終延伸至了財富的深度捆綁。天眼查等公開商業信息平台的數據顯示,杜建英與宗慶後共同持股的公司多達十數家,業務盤根錯節。一個反複出現的股權結構是:宗慶後持股60%,杜建英持股40%。這種高度綁定的合夥人關係,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極為罕見,它超越了簡單的雇傭或夥伴關係,更像一個事實上的“財富共同體”。

2019年,杜建英從娃哈哈集團“退休”,但這種捆綁並未就此終結。她所創立的“三捷投資集團”(3Js Investment Group),其英文名“3Js”被普遍認為是代表她三個孩子的名字(Jacky, Jessie, Jerry)。

這家注冊於2010年的公司,由杜建英持股99.8%,而剩下0.2%的股份,則由宗慶後的親妹妹宗蕊持有。這種安排,無疑再次印證了杜建英與宗氏家族之間非同尋常的親密關係。三捷投資的版圖迅速擴張,從長城人壽保險到寧波的新材料科技,再到與娃哈哈產業鏈相關的多個項目,杜建英的商業帝國在她離開娃哈哈後,依然在高速運轉。



在美國打造新世界

當杜建英在中國逐漸從娃哈哈的台前隱退時,她在美國的“第二人生”卻正變得日益清晰和高調。她的重心,似乎從商業帝國的日常管理,轉向了為子女以及更多孩子鋪設一條通往世界頂尖精英階層的道路。

將三個孩子先後送入康科德學院,僅僅是第一步。杜建英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成為一名普通的學生家長。她迅速成為了學校最活躍的捐贈人之一。在美國私立教育體係中,捐贈的額度直接與話語權掛鉤。憑借雄厚的財力,她成功進入了康科德學院的校董會。



(杜建英在康科德學院官網的校董介紹頁麵)

成為校董,意味著她從學校的“客戶”變成了“主人”之一,能夠直接參與學校的戰略發展、財務預算、校長任免等最高級別的決策。而擔任“百年校慶活動”的聯席主席,更是將她推向了該校權力與榮譽的頂峰。這個角色需要領導一個龐大的籌款委員會,麵向全球的傑出校友和富裕家庭募集巨額資金,以確保學校在下一個百年的領先地位。這不僅證明了她的財力,更彰顯了她在這個頂級精英社區中的組織能力和被認可度。她通過這種方式,為自己和子女在美國上層社會構建了強大的人脈網絡。



(康科德學院的主樓)

如果說在康科德學院的活動是“融入”,那麽聯合創辦新英格蘭創新學院(New England Innovation Academy, NEIA),則是杜建英試圖輸出自己價值觀的“創造”。

NEIA坐落於馬薩諸塞州的馬爾伯勒市,距離康科德不遠。學校的聯合創始人名單上,除了杜建英,還有美國資深外交官、曾擔任聯合國馬其頓問題特使的馬修·尼米茲(Matthew K. Nimetz)等顯赫人物。這所麵向6至12年級學生的學校,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預科學校,而是標榜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Human-Centered Design)。學校官網宣稱,其目標是“培養能夠塑造世界的充滿同情心、勇敢的創新者和學習者”。



(新英格蘭創新學院校園)

這所學校可以說是杜建英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高昂的學費(寄宿生每年近7萬美元)確保了其精英定位和頂尖的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杜建英對未來教育的思考。她似乎在嚐試構建一個“教育烏托邦”,在這裏,學生們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同理心、創造力與企業家精神。

然而,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份訴狀,將杜建英在美國精心構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形象,與一場赤裸裸的財富戰爭緊密聯係在了一起。

訴狀的原告方,正是她在美國撫育成人的三個子女:宗繼昌(Jacky)、宗婕莉(Jessie)和宗繼盛(Jerry)。被告方,則是娃哈哈帝國的新任“女王”——宗馥莉。

訴訟內容如同一顆重磅炸彈令外界震驚:

資產凍結令:要求法院凍結宗馥莉個人名下高達18億美元(約合140億港元)的資產。

信托權益:聲稱他們三人對一個價值21億美元的宗氏家族離岸信托擁有合法權益。

股權繼承:要求法院確認他們對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生前持有的29.4%集團股份擁有合法繼承權。

這起訴訟揭開了一個長達三十年的秘密:原告三人被指是宗慶後與杜建英的非婚生子女。這個未經證實的傳聞,為這場純粹的商業訴訟增添了濃重的“豪門恩怨”色彩。

這場風暴也將杜建英置於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她既是原告方的母親,也是被告方父親曾經最親密的夥伴。無論她是否直接參與訴訟,她都無法置身事外。她在娃哈哈的漫長歲月,她與宗慶後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她名下三捷投資與娃哈哈千絲萬縷的商業聯係,都將成為法庭上被反複檢視的焦點。



“講述真實的故事”

在杜建英聯合創辦的NEIA官網上,一張她年輕時紮著辮子、笑容青澀的黑白照片旁,杜建英回答了“想對15歲的自己說什麽”這個問題:

“我高中時熱愛文學,但我害怕去追求那樣的職業。回首過去,我會告訴自己:‘去當個作家吧,講述那些真實的故事(Tell the real stuff)。’”



(杜建英在新英格蘭創新學院官網上的個人介紹頁麵)

這段頗具文藝氣息的感言,放在今天的背景下讀來,充滿了命運的諷刺與張力。

或許,杜建英最終沒有成為一名傳統意義上執筆的作家。但在過去的三十年裏,她一直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一部雙線並行的“作品”。

一條線在中國,在娃哈哈帝國的深宮內院,她扮演著權力、謀略與財富的角色;另一條線在美國,在新英格蘭的寧靜小鎮,她扮演著教育、慈善與新精英的角色。這兩條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共同構成了她複雜而成功的雙麵人生。

她或許曾以為,這兩條線可以永遠保持距離,互不幹擾。然而,隨著宗慶後的離世和財富帝國的重新洗牌,那個被隱藏的“真實故事”終於無法再被包裹。

如今,她的人生故事正以一種她青年時代絕對無法想象的方式被“講述”出來——不是通過文學作品,而是通過冰冷的法律文件、聳動的媒體頭條和無休止的公眾審視。那個關於她與宗慶後之間“真實”的關係,關於三個孩子“真實”的身份,以及關於百億財富“真實”的歸屬,正在成為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非虛構”巨著。

她未能成為講述故事的作家,卻最終成為了故事本身。這部交織著財富、野心、秘密與親情的“真實故事”,其最終結局,無人能夠預料。

查看評論(20)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產信仰崩塌,山姆的這顆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31歲男星殺害16歲女友遭槍決 成中國首位被判死藝人
看Coldplay偷情!女HR恐被逐出「150億豪門」
阿拉斯加航空「客機全停飛」,原因曝光
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艾倫:我因特朗普搬到了英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眾院通過法案 禁國防部展示台灣納入中國地圖
川普撤銷對加州高鐵40億撥款 17年花130億建了個啥?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啟動最大水壩建設 市場歡呼 下遊數百萬人受影響
解密“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為何是人類曆史最大工程
LA網紅醬香餅攤主被捕 疑被“女徒弟”舉報 綠卡無望
川普為何解禁英偉達對中芯片?美媒揭:鷹派失利
紐約華女坐街邊突遭從背後撞飛 肇事者4月剛奪一命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川普迎來“重大時刻”,全世界哭笑不得
奧巴馬被指密謀推翻2016大選 川普發AI視頻抓其歸案
川普半年 美國版“一黨專政”和“定於一尊”都實現了
普京特朗普將在北京會晤?克裏姆林宮回應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宗慶後事件鍾睒睒口碑翻盤,這幾年他經曆了什麽?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騰訊新聞《潛望》 2025-07-21 07:42:52



騰訊新聞《潛望》

作者 | 陸遠

編輯 | 劉鵬

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出發,驅車一路向西,穿過新英格蘭地區標誌性的紅磚小鎮和蜿蜒的林蔭大道,大約半小時的車程,便抵達了曆史名城康科德(Concord)。

這裏並非尋常的富裕郊區,而是美國精神的搖籃之一。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正是在此地的北橋打響。而一百多年後,它又成為了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運動的思想中心。

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和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等思想家,倡導個人直覺、精神解放與回歸自然。梭羅更是身體力行,在鎮旁的瓦爾登湖畔獨居兩年,寫下了不朽名著《瓦爾登湖》。

康科德學院(Concord Academy)就坐落在這座小鎮的心髒地帶,與這些偉大的靈魂共享著同一片天空和土地。這所學校的校園距離梭羅隱居的瓦爾登湖僅幾英裏之遙,其自由、獨立、鼓勵批判性思考的校風,被認為是超驗主義精神在現代教育中的延續。

康科德學院作為全美最頂尖的私立寄宿學校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常春藤盟校搖籃”。根據其最新的招生數據,每年超過30%的畢業生能夠進入常春藤盟校及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同等級別的頂尖大學。

這所學校的校友錄星光熠熠,囊括了從肯尼迪總統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Caroline Kennedy)到約旦王後努爾(Queen Noor of Jordan)等眾多政商名流及皇室成員。想要獲得這樣一張通往世界權力中心的門票,代價自然是高昂的。其2024-2025學年的寄宿生學費已超過7萬美元,即便對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而言,也堪稱高不可攀。

在這座擁有百年曆史、浸潤著思想光輝的校園裏,中國女商人杜建英(Jane Du)的三個孩子——Jacky、Jessie、Jerry,先後度過了他們的青蔥歲月。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對於這個精英社區而言,杜建英不僅僅是一位富有的學生家長,她深度融入了這所學校的權力核心,是其校董會中頗具影響力的成員,也是學校“百年校慶活動”的聯席主席,這個身份通常意味著超乎尋常的財力貢獻和人脈資源。她在美國的形象,是一位熱衷教育、慷慨的慈善家,一位致力於用創新理念培養下一代世界公民的遠見者。

然而,這份在美國精英圈層精心構建的平靜與聲望,卻被一場遠在萬裏之外的香港訴訟案徹底撕裂。一紙訴狀,將她從低調的幕後推至刺眼的聚光燈下,揭開了她人生的另一麵:一個與中國飲料帝國“娃哈哈”及其創始人宗慶後有著長達三十年複雜糾葛的“內當家”,以及一場震動亞洲的百億級遺產爭奪戰的核心人物。

這起訴訟不僅將重塑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未來,也迫使外界重新審視這位橫跨中美的女性,其雙麵人生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野心、情感與財富密碼。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要理解杜建英的美國故事,必須先回到她的起點——杭州,以及那個由宗慶後一手打造的娃哈哈帝國。

杜建英的官方履曆上,通常將她的娃哈哈生涯描述為“近20年的高管經曆”。但“高管”二字,遠不足以概括她在這家民營企業巨頭中的真實地位。1991年,在娃哈哈成立初期,杜建英便加入公司。她並非尋常的職業經理人,而是與宗慶後並肩作戰的核心創業元老。在娃哈哈內部,她長期擔任集團黨委書記,這是一個在任何中國大型企業中都極具分量的職位,意味著她不僅深度參與企業經營,更在組織人事和企業文化上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據多位娃哈哈的老員工回憶,如果說宗慶後是娃哈哈帝國的“皇帝”,是對外征伐、開拓疆土的絕對權威,那麽杜建英就是執掌內宮、調和關係的“內當家”。她深度參與了上世紀90年代娃哈哈從一個校辦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造、引入外部(甚至有爭議的)資本、以及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式建立生產基地的所有關鍵決策。

尤其是在本世紀初那場著名的“達娃之爭”中,當娃哈哈與法國達能集團因股權問題爆發激烈衝突時,杜建英作為核心決策層成員,始終堅定地站在宗慶後一邊,參與了多輪複雜的談判與博弈。她的角色,是宗慶後最信任的戰友和最後的防線。

這種信任關係,最終延伸至了財富的深度捆綁。天眼查等公開商業信息平台的數據顯示,杜建英與宗慶後共同持股的公司多達十數家,業務盤根錯節。一個反複出現的股權結構是:宗慶後持股60%,杜建英持股40%。這種高度綁定的合夥人關係,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極為罕見,它超越了簡單的雇傭或夥伴關係,更像一個事實上的“財富共同體”。

2019年,杜建英從娃哈哈集團“退休”,但這種捆綁並未就此終結。她所創立的“三捷投資集團”(3Js Investment Group),其英文名“3Js”被普遍認為是代表她三個孩子的名字(Jacky, Jessie, Jerry)。

這家注冊於2010年的公司,由杜建英持股99.8%,而剩下0.2%的股份,則由宗慶後的親妹妹宗蕊持有。這種安排,無疑再次印證了杜建英與宗氏家族之間非同尋常的親密關係。三捷投資的版圖迅速擴張,從長城人壽保險到寧波的新材料科技,再到與娃哈哈產業鏈相關的多個項目,杜建英的商業帝國在她離開娃哈哈後,依然在高速運轉。



在美國打造新世界

當杜建英在中國逐漸從娃哈哈的台前隱退時,她在美國的“第二人生”卻正變得日益清晰和高調。她的重心,似乎從商業帝國的日常管理,轉向了為子女以及更多孩子鋪設一條通往世界頂尖精英階層的道路。

將三個孩子先後送入康科德學院,僅僅是第一步。杜建英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成為一名普通的學生家長。她迅速成為了學校最活躍的捐贈人之一。在美國私立教育體係中,捐贈的額度直接與話語權掛鉤。憑借雄厚的財力,她成功進入了康科德學院的校董會。



(杜建英在康科德學院官網的校董介紹頁麵)

成為校董,意味著她從學校的“客戶”變成了“主人”之一,能夠直接參與學校的戰略發展、財務預算、校長任免等最高級別的決策。而擔任“百年校慶活動”的聯席主席,更是將她推向了該校權力與榮譽的頂峰。這個角色需要領導一個龐大的籌款委員會,麵向全球的傑出校友和富裕家庭募集巨額資金,以確保學校在下一個百年的領先地位。這不僅證明了她的財力,更彰顯了她在這個頂級精英社區中的組織能力和被認可度。她通過這種方式,為自己和子女在美國上層社會構建了強大的人脈網絡。



(康科德學院的主樓)

如果說在康科德學院的活動是“融入”,那麽聯合創辦新英格蘭創新學院(New England Innovation Academy, NEIA),則是杜建英試圖輸出自己價值觀的“創造”。

NEIA坐落於馬薩諸塞州的馬爾伯勒市,距離康科德不遠。學校的聯合創始人名單上,除了杜建英,還有美國資深外交官、曾擔任聯合國馬其頓問題特使的馬修·尼米茲(Matthew K. Nimetz)等顯赫人物。這所麵向6至12年級學生的學校,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預科學校,而是標榜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Human-Centered Design)。學校官網宣稱,其目標是“培養能夠塑造世界的充滿同情心、勇敢的創新者和學習者”。



(新英格蘭創新學院校園)

這所學校可以說是杜建英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高昂的學費(寄宿生每年近7萬美元)確保了其精英定位和頂尖的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杜建英對未來教育的思考。她似乎在嚐試構建一個“教育烏托邦”,在這裏,學生們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同理心、創造力與企業家精神。

然而,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份訴狀,將杜建英在美國精心構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形象,與一場赤裸裸的財富戰爭緊密聯係在了一起。

訴狀的原告方,正是她在美國撫育成人的三個子女:宗繼昌(Jacky)、宗婕莉(Jessie)和宗繼盛(Jerry)。被告方,則是娃哈哈帝國的新任“女王”——宗馥莉。

訴訟內容如同一顆重磅炸彈令外界震驚:

資產凍結令:要求法院凍結宗馥莉個人名下高達18億美元(約合140億港元)的資產。

信托權益:聲稱他們三人對一個價值21億美元的宗氏家族離岸信托擁有合法權益。

股權繼承:要求法院確認他們對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生前持有的29.4%集團股份擁有合法繼承權。

這起訴訟揭開了一個長達三十年的秘密:原告三人被指是宗慶後與杜建英的非婚生子女。這個未經證實的傳聞,為這場純粹的商業訴訟增添了濃重的“豪門恩怨”色彩。

這場風暴也將杜建英置於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她既是原告方的母親,也是被告方父親曾經最親密的夥伴。無論她是否直接參與訴訟,她都無法置身事外。她在娃哈哈的漫長歲月,她與宗慶後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她名下三捷投資與娃哈哈千絲萬縷的商業聯係,都將成為法庭上被反複檢視的焦點。



“講述真實的故事”

在杜建英聯合創辦的NEIA官網上,一張她年輕時紮著辮子、笑容青澀的黑白照片旁,杜建英回答了“想對15歲的自己說什麽”這個問題:

“我高中時熱愛文學,但我害怕去追求那樣的職業。回首過去,我會告訴自己:‘去當個作家吧,講述那些真實的故事(Tell the real stuff)。’”



(杜建英在新英格蘭創新學院官網上的個人介紹頁麵)

這段頗具文藝氣息的感言,放在今天的背景下讀來,充滿了命運的諷刺與張力。

或許,杜建英最終沒有成為一名傳統意義上執筆的作家。但在過去的三十年裏,她一直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一部雙線並行的“作品”。

一條線在中國,在娃哈哈帝國的深宮內院,她扮演著權力、謀略與財富的角色;另一條線在美國,在新英格蘭的寧靜小鎮,她扮演著教育、慈善與新精英的角色。這兩條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共同構成了她複雜而成功的雙麵人生。

她或許曾以為,這兩條線可以永遠保持距離,互不幹擾。然而,隨著宗慶後的離世和財富帝國的重新洗牌,那個被隱藏的“真實故事”終於無法再被包裹。

如今,她的人生故事正以一種她青年時代絕對無法想象的方式被“講述”出來——不是通過文學作品,而是通過冰冷的法律文件、聳動的媒體頭條和無休止的公眾審視。那個關於她與宗慶後之間“真實”的關係,關於三個孩子“真實”的身份,以及關於百億財富“真實”的歸屬,正在成為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非虛構”巨著。

她未能成為講述故事的作家,卻最終成為了故事本身。這部交織著財富、野心、秘密與親情的“真實故事”,其最終結局,無人能夠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