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葉德豪
7月20日是川普(Donald Trump)就職滿半年之日。川普以他一貫的“謙虛”作風為自己這半年作了一個小總結:“六個月時間,能夠讓一個大國徹底重生,並不算長。一年前,我們的國家已經死掉了,差不多沒有複活的希望。今天美利堅合眾國則是全世界任何地方『最火熱』(hottest)和最受尊重的國家。”
比《紙牌屋》更精彩
某程度上,川普此言非虛。過去半年,主要的國際政治新聞幾乎每一宗都跟川普有關,從俄烏戰爭到中東局勢,從關稅戰到本周即將舉行的中歐峰會,從日本剛剛舉行了的參議院選舉到剛果民主共和國(DRC)跟盧旺達日前簽署的和平協議,全部都同美國有關,若非有川普政府直接參與,就是以川普的對外政策為背景。

7月20日,川普宣布美國是“全世界任何地方『最火熱』(hottest)和最受尊重的國家”。(Truth Social截圖)
川普的國內政治也極具國際新聞性,從明顯違憲下令銷撤“出生公民權”,到通過“大而美”(BBB)減稅赤字預算法案;從高調出兵到洛杉磯壓製反驅逐移民示威,到7月以來的淫媒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風波;從馬斯克(Elon Musk)促成的“政府效率部”(DOGE)粗暴解僱公務員、馬斯克本人多次跟不同內閣官員爆發罵戰,再到川普“送走”馬斯克(Elon Musk)之後的兩人網上罵戰--川普治下的華府已經變成了全世界都在日日追看的政治真人秀,劇情比多年前的熱門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精彩得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確實是“最火熱”的國家。
像黑幫大佬一樣受“尊重”
至於“受尊重”?
川普得到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半開玩笑”的叫“Daddy”;

2025年6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和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發表演說。(Reuters)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打“王室牌”把結兼“硬吞”美國10%關稅;
曾誓言要推動歐洲獨立於美國之外的德國新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如今竟被比喻為川普2.0版本的安倍晉三;
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兩個國際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國家都正式提名川普獲取諾貝爾和平獎,多位非洲國家領袖都直接或間接表示他們認為川普應該獲得和平獎;

2025年6月5日,美國華盛頓,圖為川普在白宮門口迎接來訪的默茨。(Reuters)
全世界都因為川普“無中生有”的關稅威脅而啟動了同美國的貿易談判,像墨西哥、加拿大、英國、越南、印尼等國都已經作出了讓步,一盤散沙的其他國家似乎都抱著“輸少當贏”的心態--就連被川普明確幹預內政而威脅50%關稅、對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巴西,也一邊由總統盧拉嘴硬說給南方國家聽,另一邊則表明願意在貿易問題上尋求“雙方接受”的解決方法......
雖然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公布的民調,大部份受訪國家對於美國的好感度都有雙位數字百分比的大幅度下滑,而對中國的好感度卻有顯著上升,但尊重跟好感並不等同--除了自身具備關鍵供應鏈談判實力的中國之外,幾乎全世界都像尊重一個黑幫大佬一般“尊重”川普治下的美國。就連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麵對川普的50日內停火次級關稅威脅,過了一周也未有親身強硬回應。
因此,至少從川普的角度來看,美國確實變成了全世界“最火熱”“最受尊重”的國家。

高收入國家的中(藍色)美好感度對比。(Pew)
國會共和黨、民主黨都投降了?
川普2.0和1.0最大的差別在於,川普此刻已經大權在掌,白宮及政府內部、共和黨掌控的國會,以及保守派佔絕大多數的最高法院,都幾乎沒有任何反對其施政方向的意願和動力。
在政府內部,稍微表達了一些個人意誌的人物都迅速被掃地出門。上任剛滿百日卻因被指同以色列過從甚密而被炒的原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z)就是最佳例子。其他例子還包括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過百名僱員,以至聯邦檢控部門中不配合川普政策的人物,如拒絕簽字放過涉貪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的幾位檢控官等。
完全投誠川普的政客,例如曾被川普以其身材較矮而嘲為“little Marco”的魯比奧(Marco Rubio),如今就仕途光明,成為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以來首個兼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的人物。

2025年7月10日,馬來西亞吉隆坡,圖為魯比奧出席東盟外長會期間會見傳媒。(Reuters)
對於國會,川普採取近乎無視的態度,幾乎所有政策都用行政命令推行,其行政命令數量遠超以往各屆總統。在迴避不了國會的撥款問題上,共和黨議員最多隻敢“小罵大幫忙”:例如共和黨溫和派參議員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就先反對而後支持“大而美”法案,自己剛投票通過法案之後竟然要求眾議院幫忙修改法案內容。
由於共和黨在國會隻有微弱多數,而川普又堅持己見,因此幾乎所有較重要的法案都是靠這種“嘴上反對、手上支持”的議員促成通過。

2001至2025年各屆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數量(首日、首100日、首年)。(Ballotpedia)
而國會的共和黨更被迫向白宮交出作為國會權力核心的“荷包管理權”:對於白宮要求國會收回其3月才剛撥款的一些政府開支(集中海外援助和被認為是左翼的公共廣播),國會7月18日通過了25年來未見的“撤銷撥款法案”(Rescissions Act),給白宮開了價值90億美元的削減開支“半空白支票”--法案削減開支的細節多處留白任川普發揮。
共和黨參議員威克(Roger Wicker)公開質疑此舉有可能違撥款權屬於國會的憲法條款。另一共和黨參議員朗茲(Mike Rounds)亦表示撤銷撥款將會影響到其選區中完全不涉政治的原往民電台廣播。但最後他們還是投票支持了白宮的撤銷撥款法案--白宮方麵已經表明希望未來會繼續用這種“撤銷撥款法案”來推翻其他國會已撥出的支出。

圖為2025年7月2日,美國眾議院審議“大而美”法案前,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傑弗裏斯(Hakeem Jeffries)在國會大廈的台階上發表講話。(Reuters)
由於川普依然得到共和黨多數民意支持,共和黨政客擔心黨內挑戰多於民主黨和中間派的民意不滿,因此大家都臣服在川普之下。
不過,由於川普去年大選連普選總票數也首次高於民主黨,今天還在震驚狀態中的民主黨建製也是處於“半投降”的狀態。早在3月,民主黨就幫助了川普政府通過臨時撥款法案來避免政府停擺,將唯一可以牽製川普政府的手牌主動交出。
法院是唯下剩下來可以限製總統權力的機構。
“影子判決”的密技
然而,在保守派大法官掌握6對3多數的形勢之下,最高法院特別尊重總統的行政權力。
過去半年大部份針對白宮權力的申索都由川普一方獲勝,15宗有關總統權力的案件中,13宗都得到了對川普有利的判決:法院容許川普用對付敵國奸細、曾在二戰用來將日裔美國人送進集中營的《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來驅逐非法移民;不經國會許可大規模炒掉聯邦機構僱員;禁止跨性別人士參軍;臨時給總統權力炒掉獨立機構首長(如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NLRB);允許把非法移民送往第三國(如拉丁裔送往南蘇丹)……

美國最高法院外觀。(Reuters)
在明顯違憲的“出生公民權”限製上麵,川普也透過法律機巧贏了一仗--最高法院為下級聯邦法院的全國禁製令作出限製,理論上有可能造成在甲州出生的人有公民權,但在另一州出生的人就沒有公民權待遇的荒謬情況。(按:有後續的集體訴訟正在挑戰川普的決定。)
川普政府看準了最高法院保守派多數的潛在政治偏好,經常要求法院作出緊急判決,當中不必經過庭審,法院多數法官的判決書也不必提出任何法律理據。在偏好尊重行政權力的保守派多數手中,這就構成了川普依靠6位保守派法官站隊而近乎必勝的局麵。這種簡短判決被稱為“影子判決”(shadow docket)。

推翻有85年曆史對於總統解僱(國會立法成立的)獨立機構首長的案例的“影子判決”多數判詞隻得兩頁。(美國最高法院)
相較之下,在經過庭審、有仔細法律理據支持的判決當中,9位法官一致意見的比例依然有42%,跟過去20年的平均值隻差2.5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過去六個月,美國不隻已經迅速變成了一個“一黨專政”的國家,而且還成為了“定於川普一尊”的國家。當然,在美國的民主體製中,這種情況還是能夠隨民情轉變而扭轉過來。不過,隻要多數共和黨人依然支持川普,要扭轉這種定於一尊的局麵確實困難。
可是,權力和責任是成正比的。過去六個月執政的成敗,可說是川普一個人的成敗。那麽,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定川普上任半年的功過呢?(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