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學家正逐步揭示寵物昵稱如何深掘人類語言中的音韻玄機、情感密碼,乃至言語演化的本源。|攝影:JANE THOMPSON

你的狗狗叫什麽名字?不是他們在獸醫記錄單上的名字,而是當他們偷襪子或者頭歪的恰到好處時的名字。
一位Reddit用戶分享道,自家狗狗的名字從“大臭臭”一路演變,經曆了“臭臭小可愛”、“哞哞眨眨”,最終定格為“呆萌眨眨”。
這些充滿童趣的昵稱看似無厘頭,但語言學家指出其背後暗含著人類建立情感紐帶、表達愛意和語言遊戲的行為模式。隨著寵物從戶外工作轉變為室內伴侶,我們與它們交流的方式——以及談論它們的方式——也隨之改變。

諸如奧茲•羅克西(如圖)這類名字,常遵循兒向語言模式——重複、節奏感與誇張元音——這些特征有助於強化社會聯結與情感依戀。

寵物昵稱是一種語言遊戲形式
科學文獻表明,昵稱是人類表達愛意和建立情感連結的有力方式。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社會語言學教授辛西婭•戈登指出:“為狗狗取名也可視其為一種創造性的語言遊戲。遊戲能增進人際凝聚力,而給狗狗取名正是讓它們融入歡樂氛圍、感受情感連結的方式。”
她自己的寵物狗原名艾奇,其昵稱經曆了“狗臉”、“狗兒”、“大駝鹿狗”、“噗噗”、“小噗噗”、“噗噗先生”直至終版“噗噗閣下”的蛻變。盡管寵物們可能對自己日益荒誕的稱號渾然不覺,但它們仍會對你歡快的語調作出反應。戈登強調:"它們對副語言特征(即語言之外的部分)非常敏感。"
對於大腦節律的研究也支持這一點。人類在與寵物交談時會本能地放慢速度並誇大音調,與狗喜歡的較慢的三角帶語音相匹配,使“Snoofioso”比扁平的“Snoof”更有效。


露娜的尖耳朵(右)與莫莉•吉拉的莫西幹發型(左)等鮮明特征常催生更繁複的昵稱。研究表明視覺特質能激發語言創造力,促使主人創造押韻或荒誕的名字,以此強化寵物作為獨特社交夥伴的角色。


研究指出,狗狗歪頭或呆萌表情等行為會觸發愛意昵稱的創造,主人會本能地用充滿遊戲精神的聲韻語言予以回應。

為什麽我們給寵物起愚蠢的昵稱
199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昵稱創造過程“體現了人類通過聲音模式實驗創造新詞的巨大樂趣”。這些模式包括頭韻、元韻——節奏相近的兩個音節中出現相似元音,以及押韻。除純語音遊戲外,昵稱還通過雙關或概念並置等方式進行語義層麵的創新。
雖然昵稱對我們而言極具私密性,但有證據證實人們可能遵循著潛在的語言規則。該研究的作者指出這類語言遊戲的模式令人聯想到童謠、嬰兒語及童年語言遊戲——那段純粹為語言本身而快樂的時光。
論文著重分析了南非校園中流行的“豬拉丁語”命名遊戲,其韻律演變與寵物名的進化軌跡驚人相似:“戴維德→帕維德→裏克棍棍帕維德;琳迪→品迪→瑞克斯汀克斯汀迪”。
研究者認為此類語言遊戲暗藏“聲音象征主義的遺痕”——人類天生傾向於將特定聲音與意義關聯。
戈登教授指出,正如“基基/布巴”思維實驗所揭示的,我們常將某些音素與特定特質關聯:“‘i’音,如sniff象征纖小,‘oo’音暗示笨重敦實,所以我的狗叫噗噗閣下”。
幽默是另一種昵稱演變的核心驅動力,尤其是童年時期偏好的滑稽類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語言學教授南希•貝爾舉例道:“屎尿屁類梗永遠流行,比如‘臭臭’”。
她回憶自家老狗丁克貝爾的昵稱變遷:“從丁克、丁克爾、丁克塗鴉,最後變成‘臭臭塗鴉’——對百萬歲老狗來說這名字簡直不能更貼切”(另一位Reddit網友承認自家吉娃娃博美犬官方名“Pepper”(胡椒)最終淪為了“PeePoo”(尿尿),“因為好笑”)。
不僅寵物,孩童與愛侶也會積累昵稱。烏普薩拉大學方言研究所檔案研究員卡塔琳娜•萊布林提到瑞典諺語“Kärt barn har många namn”(受寵的孩子名字多)。
區別在於孩子到一定年齡會反抗前衛實驗性或令人尷尬的別名,而寵物“無法抗議我們的命名創造……這反而讓我們更大膽,”萊布林解釋道。

索戈佩坎的繁複名字映射著更廣趨勢:當代寵物名日益模仿人類姓名的韻律與複雜性。語言學家稱,這些音節豐富的創造多源自被稱為“家庭私語”的家族言語模式。

不同語言用不同形式塑造寵物名字
英語寵物名可能特別容易變異。意大利語等語言擁有豐富的“指小後綴”體係,如-ino、-etto、-uccio,既能表微小又可示親昵。英語則主要依賴“-y/-ie”後綴,如walkies散步趣、shoesies鞋鞋,表現力相對有限。
近期研究發現,意大利寵物主使用指小後綴的頻率顯著更高。研究者據此推測,英語使用者可能需要另尋方式來表達情感共鳴。
“因為意大利語自帶豐富的萌化變形機製,使用者無需像英語那樣依賴任意性改動就能輕鬆創造親昵變體,”該研究首席作者、比薩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isa)英語語言學副教授埃莉薩•馬蒂耶洛指出,“這確實使意大利寵物名的演變更具規律性。”

品種差異、毛發質感與體型特征常對主人如何改造名字產生影響——通過韻律節奏、押韻模式或質感聯想,構築寵物獨特的命名軌跡。

寵物名字代表了部分主人家族的私密語言
在人類曆史長河中,動物長期承擔實用功能——其名稱便是明證。研究寵物命名史的萊布林指出,狗名多與守衛、狩獵或牧羊相關。貓若得名,往往是"喵喵"這類擬聲詞。
但隨著伴侶動物角色的進化,人類的稱呼方式也隨之改變。19世紀中葉的城鎮化浪潮將犬類引入室內,催生了小型犬種的培育。如今寵物已成為家庭核心成員,近三十年來其名字也日益人化。
戈登教授認為,荒誕的寵物命名實則是“家庭私語”的延伸——這種家庭成員間的私密術語在外人聽來猶如天書。“它常自然形成於兒童發音錯誤引發的趣味,比如全家從此把ketchup(番茄醬)念成keppage(番茄醬醬)。”
語言是標識群體歸屬的強大工具,寵物能成為家族記憶與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喬治城大學語言學教授黛博拉•坦南研究發現,人們常借寵物“代言”——在人際對話中賦予它們聲音。

博斯科•丁克爾的圓瞪眼神或許是其名字的靈感來源。研究者發現麵部表情會觸發高頻元音化昵稱——這屬於人類本能調整語言以傳遞關懷與聯結的宏觀模式。

坦南歸納出寵物代言的多種動機,包括借寵物之口緩衝對家人的批評。典型案例中,母親模仿愛犬泰特和裏基的尖細嗓音婉轉責備兒子:“我們雖然搗蛋,但比不上傑森更搗蛋,他才是最搗蛋的!”
坦南發現寵物對話常成為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媒介。貝爾教授對此深表認同:“寵物命名本質是社交行為。”她講述疫情期間獨力照料幼犬的經曆:“頭三年它隻叫米奇或米克。”再婚後,夫妻倆迅速為它創造了“扭扭仔”“扭扭男孩”“小蟲”等新名字。
說到底,寵物昵稱不僅是可愛的符號,更是封存時光的語言琥珀——承載著在場者的羈絆、彼此的對話方式,以及圍繞愛意構建的私密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