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導,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今年早些時候貿易關係惡化,凍結在華投資的美國公司比例創曆史新高。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周三發布的報告顯示,在3月至5月接受調查的公司中,不到一半表示計劃在2025年投資中國,這一比例低於去年的80%,創下該組織自2006年開始調查類似問題以來的新低。受地緣政治和貿易戰影響 在華美企新投資計劃創曆史新低 https://t.co/2LZL3jq3iW pic.twitter.com/vePvoAbfeJ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17, 2025
盡管這項年度調查是在美中官員上月倫敦會談後緊張局勢緩和之前進行的,但信心的急劇下降凸顯了美中貿易戰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投資的破壞性影響。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商業谘詢服務副總裁凱爾·沙利文(Kyle Sullivan)在一次簡報會上表示,企業正處於“觀望模式”,並指“它們正在應對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
這項調查涵蓋了總部位於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超過40%的受訪者代表去年在中國至少創造10億美元收入的公司。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公司在中國製造業投入巨資,充分利用了中國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日益富裕的消費者。但貿易壁壘的不斷上升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促使這些美企重新評估它們的在華存在。
盡管中國仍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製造業和創新中心,但75%的受訪者表示,由於它們經常依賴美國的投入,中國的報複性關稅是最擔心的成本問題。創紀錄的是,27%的受訪公司表示,已將部分業務遷出或計劃遷出中國,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雙方同意批準關鍵技術出口後,美中關係有所緩和,6月份中國對美出口降幅有所收窄。盡管如此,官方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了24%,而同期中國整體出口增長了6%以上。
這項調查還揭示了美國企業如何應對關稅。雖然最常見的做法是從其他市場采購,但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與供應商重新協商價格,而類似比例的企業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下遊客戶。
這項調查的其他主要發現還包括:32%的公司表示過去三年在中國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近70%的公司擔心未來五年市場份額會下降;約40%的公司表示美國出口管製政策帶來了負麵影響,包括銷售額下降、客戶關係破裂以及在華聲譽受損;報告產能過剩影響的公司比例在過去一年上升至42%,高於去年的25% ;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中國的產業政策幫助了此前缺乏競爭力的中企,近60%的受訪者表示,這些政策引導中國消費者購買國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