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正在北京舉行。
7月17日,第三屆鏈博會先進製造主題活動中,美國英偉達(NVIDIA)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勳,與浙江之江實驗室主任、阿裏雲創始人王堅進行了一場“爐邊談話”。
黃仁勳1963年生於中國台灣台南,9歲隨父母移民美國,於1993年創立英偉達。2006年,該公司推出並行計算平台和編程模型CUDA,通過GPU實現多個領域的高效計算,為後來的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動力。他於2024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王堅1962年10月生於浙江杭州,他是雲計算技術專家,主要從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化研究,首創“以數據為中心”的分布式雲計算體係架構,率先提出采用計算作為公共服務的產業模式。他於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首位具有民營企業背景的院士。

十多年前,兩位“技術大佬”相識於北京中關村。
再次相遇,兩人談話的主題從“圖形處理器GPU”延伸到了人工智能。
“如果回到20年前,人們談論更多的是計算機,很少有人談論算力。與其說計算機在改變世界,還不如說是算力在改變世界。”王堅認為,算力是一切的基礎架構,而人工智能又將算力帶到了新境界。
“我嫉妒年輕一代,現在出生的這一代人會成為人工智能的原住民,他們將會和人工智能一起成長,人工智能就像他們的夥伴一樣,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終生陪伴。”作為“60後”,黃仁勳遺憾地表示,他也希望自己小時候能有個人工智能,幫助他記住兒時的事情,記錄完整的人生旅程。
他強調,所有人都應當盡可能快地開始接觸和使用AI,但不能因為AI能夠解決問題就完全依賴AI,不再學習。
黃仁勳表示,人工智能會決定我們下一個世紀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非常期待與王堅在10年之後再次“圍爐談話”,看看到時他們還會聊到什麽新的變化。
“我們已經在規劃十年以後的一個框架了,接下來會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很多的成就要達成,你和我接下來二十年還要辛勤工作呢。”黃仁勳說。
談話結束離場時,黃仁勳和王堅被媒體團團圍住。
在被問及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中最讓其感興趣的地方時,黃仁勳回答說,是速度。
“我多次說過,中國有大量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這與中國對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長期且濃厚的興趣有關。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結合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有大量優秀的研究人員,比如王堅等人,他們非常優秀,為當下的競爭做好了充分準備。”黃仁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