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阿嬌(鍾欣潼)的生活 vlog,忽然發現這個唱著 “莫斯科沒有眼淚” 的女孩,已經悄悄走到了 44
歲。鏡頭裏的她站在北京 200 平的房子裏,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地板上,身後是空曠的客廳,手裏卻舉著剛到的外賣 ——
三個菜加一份甜品,賬單赫然顯示 700 多元。
“一個人吃飯也要有儀式感呀。”
她對著鏡頭笑,梨渦依舊像二十年前那樣甜,可眼角的細紋藏不住時光的痕跡。點開她的生活日常,才發現這位曾經站在華語樂壇頂端的女星,如今過著一種矛盾又真實的生活:住著能俯瞰半個京城的大
house,卻總在深夜點一大桌吃不完的外賣;把家裏塞滿粉色玩偶和香薰蠟燭,卻在采訪裏坦言 “想有個孩子,好像越來越難了”。
阿嬌的北京住所曝光時,很多人驚訝於它的
“不明星”。沒有誇張的水晶燈,沒有擺滿奢侈品的衣帽間,客廳裏最顯眼的是鋪著卡通地毯的懶人沙發,陽台上擺著十幾盆綠植,連冰箱上都貼滿了粉絲送的便利貼。
“其實我很宅的,”
她在視頻裏展示廚房,開放式設計的操作台上擺著嶄新的咖啡機,烤箱裏卻落了層薄灰,“工作忙的時候,一天隻能睡四五個小時,回家就想躺平。”
點外賣成了她的日常,有時是北京老字號的烤鴨,有時是粵式茶餐廳的燒臘,偶爾也會嘴饞點份四川火鍋,一個人對著咕嘟冒泡的鍋底慢慢涮菜。
有次她曬出外賣訂單,728 元的消費單裏,光是一份佛跳牆就占了大半。評論區有人說
“明星真有錢”,可熟悉她的粉絲都知道,這不過是獨居者的小倔強 ——
總覺得多點幾個菜,家裏能熱鬧點。就像她會在玄關擺兩雙拖鞋,沙發上放兩個抱枕,好像這樣就有人隨時會來做客。
“我以前總覺得,30 歲前一定要結婚。”
阿嬌在一檔訪談裏輕聲說。鏡頭切到十年前,她穿著婚紗的樣子還曆曆在目,可兩段婚姻最終都沒能走到最後。如今 44
歲的她,把人生目標悄悄改成了 “希望能有個孩子”。
去年她去做體檢,醫生說 “自然受孕的概率在降低”,她對著鏡頭紅了眼眶:“有時候看到阿 Sa 帶侄子玩,就特別羨慕。”
她開始早睡早起,堅持每天健身,甚至跟著營養師調理身體,手機備忘錄裏記滿了 “排卵期計算”“葉酸補充量”。
粉絲總勸她 “順其自然”,可誰都知道,這個在舞台上唱著 “戀愛大過天” 的女孩,骨子裏始終渴望一個家。她會在 vlog
裏學做嬰兒輔食,會對著玩具店的小衣服傻笑,甚至在朋友的孩子生日時,包的紅包比孩子父母還厚。
有人說阿嬌的生活太孤獨,可走近了才發現,她把獨居過成了自己的節奏。早上七點準時起床,喝杯溫水後去陽台練瑜伽,陽光穿過她的發梢,落在瑜伽墊上的投影像朵盛開的花;下午會泡在書房看劇本,累了就逗逗寄養在她家的布偶貓;晚上偶爾開直播和粉絲聊天,教大家怎麽用最少的化妝品畫出偽素顏。
她的家裏藏著很多孩子氣的細節:衣帽間掛著 Twins 時期的打歌服,書架上擺著全套的《哈利波特》,連廁所的香薰都是草莓味的。有次阿
Sa 來做客,對著滿牆的玩偶笑她 “還是個小女孩”,她卻認真地說:“這些都是我的家人呀。”
看阿嬌的 vlog 時,總會想起身邊那些 40 +
的姐姐們。她們有的在寫字樓裏做高管,有的在菜市場為家人挑菜,有的像阿嬌一樣獨居,卻都在認真地和生活過招。曾經以為 40
歲是道坎,後來才明白,這不過是人生換了種活法 —— 不再執著於別人的眼光,更在意自己舒不舒服。
阿嬌依然會在深夜點 700 元的外賣,也會在體檢單出來後偷偷掉眼淚,但她學會了在鏡頭前笑著說:“沒關係呀,慢慢來。”
就像她在歌裏唱的:“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但總會有彩虹。”
或許我們都該學著和她一樣,接受生活的不完美。200
平的房子也好,出租屋的小單間也罷,能把日子過得有盼頭,就是最好的人生。願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
無論是一頓熱乎的家常菜,還是一個溫暖的擁抱,該來的總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