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路透社)
川普近日提出將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公開上市,意圖結束長達17年的政府託管,稱此舉不僅能挹注公共財政挹注數千億美元,還可提高房屋擁有率。然而,該計劃潛藏風險也引發市場高度關切,《每日電訊報》14日刊出一篇專文,稱此舉恐重演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抵押貸款崩盤。
房利美與房地美是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兩大支柱,債務合計約7兆美元,占全美住宅房貸市場7成。2008年金融危機後,兩家政府讚助企業(GSE)由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接管,政府提供顯性擔保維護市場流動性。如今,川普想透過上市讓兩者重返市場,IPO規模可望媲美石油大廠沙烏地阿美的256億美元紀錄。
雖然帶有“聯邦”,但房利美與房地美不屬政府機構,而是受聯邦政府讚助的私人企業。兩者專門從次級市場向銀行購買滿足特定條件的的住房抵押貸款,再將貸款合併發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出售給投資人。
川普於5月21日與27日分別透過社群平台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表現良好、時機恰到好處”,並承諾保留“隱性政府擔保”。分析師警告,若取消現行擔保機製,可能導致抵押貸款利率上升超過1個百分點,進而使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突破7.7%,重回2023年高點。民主黨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15人致函FHFA局長,直指倉促行動“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
更具爭議的是私人股東利益的安排。財政部目前持有79.9%普通股與總額3,480億美元的特別股,遠高於兩家企業1,610億美元的淨資產。若為釋利私人股東而減記政府債權,恐將讓納稅人蒙受重大損失。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Bill Ackman)與鮑爾森(John Paulson)早已重押房利美與房地美,川普的相關言論更曾導致兩家公司股價單日暴漲逾4成。
儘管政府支持企業改革為市場派長年訴求,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克萊因(Aaron Klein)提醒,此舉若在正確時機推出,就能讓房利美與房地美擺脫政府規避風險的條款,改善首購族的房貸可及性;但若倉促推動,反而可能成為一次“掠奪性的重組”,把納稅人的資產轉移給投機勢力。
截至目前,FHFA並未明確表示是否解除託管。局長僅向媒體證實,正在研究“保留託管下的公開上市”可行性。這或許能暫時緩解擔保與市場風險的矛盾,但也將限製GSE未來在房市的成長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