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微軟以郵件確認再度裁員約九千人。此次裁員波及了Xbox及去年以687億美元現金收購的動視暴雪等工作室,成為了近18個月以來的最大規模縮減。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位Xbox製作人居然建議失業的同事“向ChatGPT尋求情感支持”,引來一片罵聲。
這場巨大的,充滿了罵聲的裁員活動,是微軟在創建遊戲帝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坎。隨著整合失衡,AI巨額投入,成本膨脹,微軟正在麵臨最痛的一刀。
裁員裁員,裁的是誰?
在這場裁員風波中,備受關注的自然是微軟下屬的各種工作室。
開發《盜賊之海》的工作室RARE團隊裁減數十人,於2019年宣布的計劃遊戲《Everwild(永恒荒野)》被取消。
與《使命召喚》係列相關聯的多個工作室如Infinity Ward 、Treyarch 、Sledgehammer 等工作室被縮減。
《光環(Halo)》的開發工作室Halo Studios,《極限競速》的開發工作室Turn 10 Studios均被確認有不等規模的裁員。
在一係列遊戲工作室中,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微軟的得力幹將The Initiative。其成員包括了前水晶動力工作室大佬Darrell Gallagher,前頑皮狗設計師Robert Ryan、《戰神》製作人Brian Westergaard、《荒野大鏢客:救贖2》編劇Christian Cantamessa、《戰神》的3名卡設計師Ian Miller、Ray Yeomans和Kai Zheng、《Apex英雄》的高級設計師Sean Slayback。
其餘員工來自不同遊戲公司,包括重生娛樂、水晶動力、頑皮狗、Bungie的開發人員,以及來自娛樂行業和其他領域的人才。該工作室已經創立七年以研發《完美黑暗(Perfect Dark)》,但也在前段時間被完全關停。
在遊戲工作室方麵,被裁的並不隻是無關緊要的小項目——從頂級的原創工作室,到微軟的旗艦係列遊戲的維護團隊,都不同大小地受到了裁員風波的影響。
而在裁員的槍口對準各大工作室時,更大麵積的裁員其實發生在非遊戲職能的部門上。
僅在微軟本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微軟就送出了約830份解聘合同。而在五月中旬,微軟就已經在該州裁去了1985名員工。這其中受到影響最嚴重的職位為軟件工程師。
而營銷/銷售部門也並未幸免於難。據官方透露,本次規模高達數千人的裁員中,絕大部分都在銷售部門。在裁員之前,微軟的首席銷售官Judson Althoff直接選擇在家中休假8周,在九月份再重返團隊工作崗位。公司發言人介紹,休假是按照公司的內部時間表來安排的,確實可以反映出公司在銷售部門的巨大變動。
除此之外,微軟在管理層還裁掉了多名產品經理、技術項目經理等人員。
遊戲之外的職能也在不斷出血,許多崗位在無聲地消失。
為什麽微軟要在此刻“大開殺戒”?
根據微軟的官方博客以及投資者會上公開的信息,其2025財年AI基建資本支出預算已經來到了約800億美元。路透社直言,微軟希望在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的情況下控製成本。
這一決策與美國的政策推行息息相關。
早在2025年1月,白宮就先後簽署了兩道行政令——《推進美國AI基礎設施領導力令》與《消除AI創新的體製障礙令》,將“前沿模型留在美國本土”與“為企業減負”列為國家目標。
在近幾年間,NSF(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DOE(美國能源部)、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累計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專項經費,用於前沿算法、可信AI等方麵的研究。
微軟作為美國國防部相關方麵的中標商之一,一直在拿到上麵下發的任務訂單。在2024年末的單筆訂單就能達到6.95億美元。無論商業利益的角度還是迎合政府政策的角度去考慮,微軟在此時毫不猶豫地將精力投入在AI相關技術的研發上是一種必然。
而在這種情況下,被裁掉的4%的員工便成為了微軟在AI方麵巨額投入的犧牲品。
與此同時,Game Pass這種訂閱製度為微軟帶來的收益也達不到預期。其從2024年2月的3400萬到2025年6月的3800萬,一年多訂閱數量僅增加400w,難以達到預期收益。
在七月初,據windows的員工透露,Microsoft的首席財務官Amy Hood向Xbox提出了完全不符合實際的財務要求,這種行為將繼續傷害該部門,而這還沒有完全結束。
因此,除了順應外部條件,微軟同樣也在向內施壓。對於財政方麵的要求顯然超過了一切。而Xbox的財政收入顯然不讓人滿意,除了Game Pass的業務以外,與其相關的遊戲部門也遭到裁員,這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內容。
而目前3A作品不掙錢也確實成為了常態,根據CMA的官方披露,頂級的FPS/RPG單品的開發成本與營銷成本高於三億美元已經成為了常態。其中包括了《使命召喚》單作的開發預算。
微軟裁員還有出自對公司內部結構調整的原因。Xbox 內容及工作室總裁 Matt Booty 在內部信裏稱裁員的核心是“移除重疊崗位、關閉一間工作室,以聚焦優先級更高的作品”。顯然,一些開發周期過長,開發成本過高,回本預期長的作品不在其考慮範圍之內。前麵的The Initiative被直接關停就緣自於此。
九千多個家庭怎麽辦
微軟宣布大裁員次日,美國通信工人協會(CWA)總裁發表言論稱:“我們對 Microsoft 決定在公司繁榮之際再裁員數千名工人深感失望,包括工會代表的 CWA 成員,我們將與公司就這些裁員進行談判,CWA 地區副總裁 Mike Davis 和 Derrick Osobase 將繼續直接參與確保我們的會員在整個過程中得到支持和有尊嚴的對待。”
按照CWA的說法,遊戲行業的工人近段時間一直在麵臨裁員的威脅。近幾個月以來,EA、Sony等無數家公司都在裁員,這些裁員通常是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宣布的,這使得創造對公司成功負責的產品的工人爭先恐後地生存,而高管和投資者則從創紀錄的利潤中獲益。
CWA希望能夠確保工會成員在整個裁員風波中得到支持和有尊嚴地對待。

而Xbox發行部門製作人Matt Turnbull更是向大家展示了什麽是災難級的公關,其在社媒發表言論建議同事“使用ChatGPT撫平失業情緒”這無疑是火上澆油,Matt直接被罵道刪帖道歉。


而在reddite上關於微軟裁員通告的帖子也衝上了熱門,有路人玩家回帖稱上周被承諾加薪,而隨後就被微軟解雇。民眾顯然對9000人的失業及遊戲工作室的動蕩感到悲傷。

微軟的股價卻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了資本獨有的黑色幽默。在裁掉九千多人之後,微軟的股價僅在當日下跌了0.2%,隨後幾日股價又穩定在497美元上下,市值直逼2.8萬億美元。
員工與玩家的輿論風波似乎並未在華爾街引發恐慌,對於投資人來說,“裁掉4%的員工以應對800億美元的AI資本投入”是一種正麵的節流信號。資本在這場悲劇中占據了上風,而9000多個家庭在為他們的利益買單。
化繁為精,還是犧牲質量?
伴隨著裁員,多個已經立項的大型遊戲被取消掉。雖然在短期之內Xbox還能吃一吃《使命召喚》一類老牌IP的運營老本,但是新品推出的速率應該會驟降。個人猜測玩家未來兩三年於Game Pass上看到的大作數量會遠低於前一代主機運營期。
由於Game Pass不賺錢砍掉了Game Pass,而玩家由於其產能低下而取消訂閱,怎麽看都是一個惡性循環的事情,短期內應該還看不到影響,還得讓子彈飛一會。
而微軟做出的應對是運用AI自動化,微軟現任CEO、董事長Satya Nadella 4 月底公開稱公司已有 20%~30 % 代碼由 Copilot 生成,如果這些工作能有效縮短開發周期,確實能夠使公司的流程更加精簡,然而AI目前在美國的各個工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製,也會帶來有關版權歸屬、質量難以控製的問題。
據來自Rare的老開發者坦言——如果設計師隻在AI生成的骨架上填色,你很難期待他誕生下一個《荒野大鏢客》。
目前來看,裁員事件對於遊戲行業算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結語
7 月 25 日的財報將給出裁員後第一份成績單,年底 Xbox線下發布會也將揭曉 Xbox 接下來的運營方向。
屆時,我們才能真正衡量這場“化繁為精”的手術,是拋棄冗餘後的輕裝上陣,還是另一段長期失血的開始。或許,決定答案的並非 800 億美元的 AI 預算,而是微軟是否還願意為那些高風險、高成本、不可複製的創意,留下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