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國大學熱門科係的英文專業,如今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寒冬。根據微信公眾號“書單SHUDAN”近日報導,受“雙減”政策、中小學英語時數減少、AI興起、畢業生過剩等因素影響,中國多所大專學校近兩年來陸續裁撤英文專業。
報導指出,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關於擬撤銷“英語”等6個本科專業的公示》,一度登上熱搜,成了第一個裁撤英文專業的頂尖大學。近兩年來,湖南、福建、河南、湖北等地院校也都在撤銷英文專業。
報導引述河北某獨立學院英文教師王芸指出,該校早年英文專業招生火爆,每年可開設8到10個班,但2024年僅招收6個。她坦言,獨立學院和公立學校不一樣,完全跟著市場走,而上級明顯覺得英文專業不吃香了。不僅大學,在小紅書上,中小學英文老師被裁員、英文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貼文比比皆是。
文章分析,英文專業這波裁撤潮,跟大環境脫不開關係。大陸2021年出台了“雙減”政策,導致很多校外培訓機構關門。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截至2022年9月,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縮比達到95.6%,線上機構則是87.1%。其中數量最多的英語培訓機構受到的影響最大。
另外,2022年修定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英文在中小學課程中的課時比例下降至6到8%,在所有學科中排名倒數第三。而英文地位的下降,首先影響的就是英文老師這份職業。根據中國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2023年的數據,英專生主要就業去向中,教育行業占比達39.8%。
報導也指出,英文專業被裁撤與畢業生過剩脫不了關係。據陽光高考網的數據顯示,大陸多達994所大學院校設有英文專業,占院校總數近八成,其畢業生規模每年超10萬,嚴重過剩。
技術層麵上,AI與翻譯工具的迅猛發展也對英文專業構成衝擊。許多工作原本依賴語言能力,如筆譯、同傳、商務翻譯,已被AI部分取代,企業招聘傾向於既具語言能力又具專業技能的複合型人才,使得僅具語言優勢的英專生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