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在不同行業展現出的技能水平和專業知識儲備,遠超其他國家。”總部位於加州的美國鞋企“Pashion
Footwear”創始人帕沃內(Haley Pavone)說。
據彭博社10日報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大棒”的重壓下,帕沃內曾嚐試在中國以外的國家生產,但事實證明此舉並不可行。因此,即便4月部分產品的關稅飆升至驚人的190%,她目前仍決定繼續與現有中國供應商合作。
報道稱,今年5月,當一張8萬美元的關稅單擺在桌上時,29歲的帕沃內做出了許多小企業主可能會做的選擇:凍結招聘計劃,並在在線結賬時加收費用以彌補成本。
“Pashion Footwear”從中國進口鞋子,但在一番嚐試後,它並沒有將生產遷出中國。
在特朗普重返白宮並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後,帕沃內考察了巴西、印度和越南的工廠。
但她很快遇到了問題:這些工廠都要求更高的最低訂單量,且員工缺乏培訓,尤其是在製作她那類可從平底鞋轉換為高跟鞋的特色鞋款時,即便能找到有熟練工人的工廠,他們仍需從中國進口關鍵零部件。
帕沃內讓越南一家工廠試產了一款係帶高跟鞋,卻發現他們“工藝粗糙”。而且若將訂單轉移到越南,前期成本至少需要5萬美元。
因此,即便4月部分產品的關稅飆升至驚人的190%,帕沃內仍決定繼續與現有供應商合作。
況且,美國對越南商品的關稅已接近對中國的水平,這使得企業從中國轉移生產的動力更弱了。
“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那裏的勞動力在這些不同行業中展現出的技能水平和專業知識儲備,遠超其他國家的工人。”帕沃內說。
報道指出,帕沃內的困境是全球範圍內依賴美國消費者和中國生產商的企業共同麵臨的問題。美國商業谘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企業從中國轉移產能的情況主要集中在紡織、電子、汽車和組裝行業,但即便是這些領域的企業,仍高度依賴中國企業提供的原材料。
包括克拉茨(Agatha
Kratz)在內的分析師在2025年的報告中寫道:“沒有哪個國家能大規模複製中國高度優化的生產生態係統,因此企業向其他生產中心轉移的速度仍然很慢。”
據報道,實際的產能轉移規模可能比公開數據顯示的還要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學者團隊最新研究顯示,若計入“最低限額”貨物(即價值低於800美元可免稅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的激增,以及中國商品經第三國轉口的情況,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降幅比想象中低四分之一——自2017年以來僅下降6個百分點,而非8個百分點。
近期的貿易數據也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大幅下降,而對東南亞的出口激增。與此同時,東南亞對美出口也以創紀錄的規模飆升,這表明美國市場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和零部件仍有巨大需求。
特朗普政府此前對中國產品征收的額外關稅高達145%,而“Pashion
Footwear”部分已被征收原有關稅的產品,稅率更是達到約190%。
帕沃內的鞋子零售價約為每雙200美元,款式涵蓋多個價格區間。雖然關稅正在侵蝕利潤,但帕沃內表示,目前公司仍有盈利。
對帕沃內而言,很難找到能與她在廣東東莞合作近十年的工廠相媲美的生產設施。東莞是全球紡織業的重鎮,帕沃內所需的塑料、金屬和麵料等零部件通過精密校準的供應鏈送達,且大多數原材料都在附近。她還可以小批量訂購以測試新設計,這意味著更低的財務風險。
目前,帕沃內仍在盤算公司的最佳發展路徑。
“情況很糟,非常糟。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展工作了,”帕沃內說,“這本該是輝煌的一年,如今卻變成了一場關乎公司生死存亡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