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關日前宣布鬆綁日本海產進口限製,可能與北京政局變動有關。圖為習近平5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後鼓掌。(美聯社)
中國於2023年8月以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排海為理由,全麵停止進口日本海產。封禁快2年後,中國海關今年6月底宣布“有條件恢複”日本海產進口。日經亞洲評論指出,中國對日海產政策變化,與鞏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政權的“環保派”官員出現人事異動有關,且這份中國海關鬆綁日海產禁令的公告可能並非由習近平主導,而是中國國務院的總理李強。
日經亞洲10日評論指出,中國海關6月29日晚間宣布,將允許來自日本47都道府縣中的37個地區的海產重新出口到中國。不過,針對福島、宮城、茨城、千葉、新潟、栃木、埼玉、群馬、長野和東京等10個都縣的進口禁令仍然維持。
中國對日海產政策 背後藏“環保派”崛起與政局轉變
事實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政府不管是下海產禁令,還是鬆綁進口限製,這些變化都與北京政局動態息息相關,而近年迅速崛起,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的“環保派”官員,正是其中的關鍵所在。環保派成員通常會從維護習近平集權的角度出發,做出相應決策。習近平政府長期倡導“重視環境”這個政治口號。因此,眾多與環境相關人士在2022年10月的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提拔進入中共權力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等黨內核心職位。
中國於2023年8月以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為由,禁止進口日本海產。大約一年後,中日2024年9達成共識放寬禁令,但北京卻在此時保持低調與沉默。直到8個月後,日本首相石破茂政府宣布,中國已同意啟動恢複日本海產的相關程序。之後,中國海關2025年6月29日晚間宣布,“有條件恢複”日本部分地區海產進口,不過巧妙的是,不隻公布的時間選在周日深夜,而且鬆綁禁令是毫無預告地立即生效。
習近平親信李幹傑 一路崛起至黨內高層推動日海產禁令
而這些變動的時間點,在中國政治上具有深遠意義。2024年夏天,中國經濟困境日益加劇,習近平多年來積累的個人崇拜也開始出現些微鬆動的跡象;2024年11月,習近平的親信之一,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上將主任苗華,因涉嫌嚴重違紀突然被免職,且該整肅行動涉及多為習近平提拔的高階將領。評論指出,中國從2024年9月到2025年5月間的態度轉變,可能與國內環保派內部變動有關。目前的關注焦點是環保派核心人物李幹傑的人事變動。
現年60歲的李幹傑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也是習近平的親信。他曾就讀於習近平母校清華大學,主修物理,並具備環境與核安全專業背景。李幹傑曾在中央政府機構“國家核安全局”擔任要職,之後又擔任環境保護部及其後繼機構生態環境部的部長。在擔任山東省委書記後,他被調任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負責黨內人士工作,並一直擔任該職務直到今年4月。
外界普遍認為,李幹傑不管是檯前還是幕後,都曾參與推動全麵禁止日本海產進口的決策。一位熟悉中國政治內幕的消息人士曾指出,禁令“不會輕易解除”,因為許多被提拔至習近平政府要職的環保派成員都“牽涉其中”,其對政策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李幹傑被下放到統戰部 鬆綁日海產禁令恐非習主導
然而,李幹傑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到今年4月時,卻與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的石泰峰對調職務,這一舉動令外界大感意外。因為在中共黨內體係中,掌管組織部的地位普遍被視為高於處理對台政策的統戰部。就在李幹傑被調職後不到2個月,中國5月底就同意啟動恢複進口日本海產的相關程序。緊接著,中國海關6月29日正式宣布鬆綁日本海產進口的這個時機,正好是在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前一天,這場會議被認為是2個多月來的首次政治局會議。
據報導,政治局自4月以來僅舉行過2次會議,分別是在4月25日和6月30日。中共高層可能因某些原因跳過了5月的會議。因此,中國海關在6月29日發布部分解除進口禁令的公告,很可能並未事先經過政治局會議的批準,而習近平是政治局的領導者。若真如此,這項宣布就有可能是由中國國務院主導推動的,而國務院目前由國務院總理李強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