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籲“同誌”稱呼回歸主流 掀海內外各界議論紛紛

官媒籲“同誌”稱呼回歸主流 掀海內外各界議論紛紛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世紀的共產主義革命期間,中共將“同誌”用於稱呼黨內成員和革命戰友。(圖擷取自社群平台“X”,本報合成)

近年中國共產黨政府嚴厲打壓性少數族群(LGBTQ+)群體,在文學創作、電視影劇、社群網絡、學校教科書等領域,會出現刻意醜化、歧視,甚至將其逮捕並重判入獄。日前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刊文呼籲,應讓“同誌”一詞“重回主流”,以利社會風氣重歸淳樸,消息一出,引發中國各界議論。



綜合中媒報導,《人民日報》在本月7日刊登一篇文章,開頭直言中國人曾廣泛地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同誌”一詞,因其是一種“一視同仁”的稱呼,且“也有誌同道合之感”,而聽者“坦然、舒泰”。然而,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導致稱呼變得日益多元,像是先生小姐、帥哥美女、老板、師傅、老師等。

文章聲稱,這些稱呼剛開始會讓人感到新鮮,久而久之便會膩味,甚至批評“小姐”這個稱呼會讓人感到“輕薄”(中國“小姐”一詞泛指從事陪酒、酒店公關等特殊行業女子),“美女”一詞也逐漸失去讚美之意,成了泛稱或濫用。對此,文章提及在中國“民風純樸”且“人人平等”的時代,“同誌”這個稱呼是多麽地得體有禮。

文章強調,“稱呼既關乎交往中的禮儀,也關涉社會風氣的誠實或輕浮。近年來有不少聲音呼籲『同誌』稱呼重歸主流,這也是社會風氣重歸淳樸的表現,我舉雙手歡迎。稱呼中的真情實感,值得追求、頌揚。”該文發布後,迅速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並出現“#人民日報呼籲同誌稱呼重歸主流”討論串,累積閱讀量逾6300萬次。



從微博討論串顯示,多數中國網友非常讚同文章內容,還認為“同誌”一詞這些年來遭到某些別有用心、身心有病的“特定群體”汙名化。不過已移民海外的中國網友,則對此痛批,“文革餘孽”、“道不同,何來同誌?”、“發工資的時候沒見是同誌”、“習近平同誌呼籲全社會大搞基”、“在同誌稱呼流行的時代,等級卻是最森嚴的”。

另據《BBC》中文網介紹,目前“同誌”一詞在中文圈,主要是作為同性戀者的代稱,然而中國LGBTQ+群體長期麵臨政治敏感和社會歧視,因此有網友質疑《人民日報》發布這篇文章,是否在剝奪這一詞語為特定群體身份所提供的日常語言緩衝。《BBC》也還補充,“同誌”出自古代漢語,原意為“誌同道合的人”。

《BBC》指出,20世紀的共產主義革命期間,中共將“同誌”用於稱呼黨內成員和革命戰友;在毛澤東時期,“同誌”成為中國社會中最普遍和正式的稱呼之一,其不分性別、年齡和職務,代替了“先生”、“小姐”等稱謂;直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同誌”在民間的使用減少,主要被用於官方文件、新聞報導和工作發言。

直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同誌”在民間的使用減少,主要被用於官方文件、新聞報導和工作發言。(圖擷取自社群平台“X”,本報合成)

另據《BBC》中文網介紹,目前“同誌”一詞在中文圈,主要是作為同性戀者的代稱,然而中國LGBTQ+群體長期麵臨政治敏感和社會歧視。(圖擷取自社群平台“X”,本報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