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上海動物園的大象一家十幾口,打架上了熱搜?

上海動物園的大象一家十幾口,打架上了熱搜?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於 2025-07-04 08:51:5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一則上海野生動物園疑似“大象霸淩”的視頻引發關注。部分網友表示,該現象已經發生有兩三年時間,並通過社交媒體呼籲園方關注。

6月25日,上海野生動物園通過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已對相關非洲象采取了保護措施,對公象進行了臨時幹預,對母象進行了體檢,包括采血檢測和行為狀態觀察等內容,目前母象健康狀態正常。

隨後,上海野生動物園進一步表示,園內目前擁有10餘頭非洲象,根據大象生理期情緒狀況及社群行為規律,已完善非洲象社群飼養方案,動態調整展出個體,未來將加強現場監控,發現異常行為將迅速進行幹預。

事實上,圈養大象飼養難度極高是國際動物園業內普遍遇到的問題。無論是非洲象還是亞洲象,因其體型大、性格敏感、社群化高等特點,對於館舍和飼養要求都非常高,非常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上的多重問題。

甚至部分動物園明確表示,在園內硬件條件無法達到的情況下,不再圈養大象供遊客欣賞。

上海野生動物園發布通告圖/上海野生動物園官方網站

大象打架,是空間不夠大?

6月25日,一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上海野生動物園相關視頻的遊客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稱,自己是在2年前發現上海野生動物園內的大象存在打鬥現象的。

“有一頭大象比較瘦,被其他大象推搡甚至出現摔倒的情況。”該遊客表示,當將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後,部分網友留言稱他們也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目睹過相關場景。

當日,中國新聞周刊曾致電上海野生動物園,園內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稱,園內非洲象的確存在發情期打鬥的情況,但並不存在某一頭大象長期被“霸淩”。

6月26日,上海野生動物園再次發文回應園內非洲象熱議話題稱,網傳“非洲象有個體長期被欺負的情況”不存在,2024年網傳視頻中非洲象打架視頻,係公象“傑克”和公象“笨笨”因發情期產生的領地和交配權的爭鬥,今年網傳的大象打架視頻,則是公象“傑克”和母象“丹妮”因發情期不同步而產生的爭鬥。

上海野生動物園介紹稱,在動物行為學概念中,不存在“霸淩”一詞,用其描述動物行為是不科學的。非洲象作為群居動物,在社群中有一定的等級地位。在日常飼養中有時會表現出一定的爭鬥,這是為了爭奪領地、在象群中的地位和交配權等而表現的自然行為。

非洲象發情期不固定,本次爭鬥是因大象發情期不同步而造成情緒不穩定。當時,我園已及時進行人為幹預,並根據大象生理期情緒狀況及社群行為規律,動態調整展出個體,安全和諧展示象群。

上海野生動物園非洲象展區圖/上海野生動物園官方網站

網絡熱議中,有聲音認為,上海野生動物園之所以出現大象打鬥的情況,或因場館的基礎條件不足以支撐如此眾多數量的非洲象生活。

雖然上海野生動物園未在聲明中準確表達園內如今究竟有多少頭非洲象,但是在部分動物園從業者看來,從目前我國動物園的體量和硬件條件來看,絕大部分動物園都不支持飼養數量眾多的大象。

我國西部某動物園園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於動物園來說,接手野生動物的時候往往都是在動物的幼年時期。在那個時期,幼年動物對於場館麵積的需求量有限,動物園往往會忽略未來動物成長之後所需要的空間。

而大象幾乎是動物園所有動物中,最需要館舍具備足夠大麵積的動物,足夠大的空間,是它們生活過程中有較為舒適體驗的基礎。

“在大象的發情期,發生關於領地和配偶的打鬥是很正常的,在野外的環境中,落敗的一方可以尋求逃走或躲避,但是在動物園的圈養範圍內,弱勢的一方卻因場地的情況無法進行逃匿,這對於部分大象來說,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部分心理的問題。”

該動物園園長表示,在動物園常規的操作中,動物發生打鬥後,飼養員會將打鬥的雙方驅離開,並且將強勢或弱勢的一方單獨飼養來避免打鬥升級而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但是對於大象這種高智商、心理極其敏感的動物,被隔離的一方同樣會產生心理問題,這種潛在的心理問題或伴隨它一生,對日後的飼養仍然會造成持續影響。”

大象,動物園裏最難養的動物?

中國新聞周刊采訪國內多家動物園有過飼養大象經曆的飼養員,幾乎所有大象飼養員在談論飼養大象的過程中都用到了“難養”這個詞。

南方某動物園大象飼養員阿牛(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大象的飼養難度可以通過“大”和“聰明”兩個方麵體現。

阿牛介紹稱,由於大象的體型極大,這就給飼養員日常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困難,無論是正常的喂食、打掃籠舍、檢查身體、治療疾病,需要投入的體力和精力都是其他動物的好幾倍。飼養員麵對的安全風險也較其他體型小的動物更大。

“開個玩笑說,大象的性格就好像我們常說超級敏感的天蠍座。搞不清楚怎麽就不高興了,不高興還不好哄。過了好久,當時那個它覺得別扭的事它還記得,飼養員都忘了,保不齊就又給它勾出來了,它就又不高興了。”阿牛說。

北方某動物園大象飼養員老田(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相比起在動物園出生的小象,從其他國家引進的成年大象的情緒波動會更大一些。

部分動物園存在一些年齡很大的成年大象,其中有一些在幼年時期有過馬戲團或相關不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都會讓它們對人類保持戒備。“大象是高智商動物,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很需要同伴,並且非常看重家族關係。在幼年時被迫和家族分離,或許會留下終生的創傷,這些創傷後續依靠我們飼養員是無法解決的。”老田說。

馬尼拉動物園飼養的大象圖/中新社記者 張明攝

此外,由於受到館舍硬件條件不足的影響,大象活動空間不夠,還會出現體重超標的情況。體重超標,會對其肌肉骨骼係統產生影響,導致關節出現一些問題,最終影響其行動。

南方某動物園園長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稱,大象和北極熊幾乎是國際動物園業內公認的最難在圈養條件下養好的動物,這兩種動物都具備需要硬件條件高、需要飼養技術優秀,並且單價極為昂貴的特點。

該動物園園長表示,雖然難度很高,但是部分動物園還是對“擁有大象”這件事有執念,對於普通遊客而言,大象是一種“奇觀”,動物園又是一個提供觀賞“奇觀”的場所,所以部分動物園在建設初期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擁有大象。

養不好,可以不養嗎?

在前述受訪南方某動物園園長看來,養不好的動物絕對可以不養。這同樣是新時期動物園需要表達的對於自然的一種態度。

事實上,世界上最好的動物園之一的倫敦動物園早先就明確表示,由於園內無法提供大象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永遠放棄圈養大象。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日本大阪天王寺動物園於2018年園內最後一頭母象博子去世後,便不再圈養大象展示。動物園保留了博子生前的館舍,作為科普教育場景供遊客參觀。在天王寺動物園門前,用中日英三種語言寫著“天王寺動物園內沒有大象”。

和倫敦、大阪近似,巴黎、西雅圖、法蘭克福等動物園都表示因無法提供其舒適的生存空間,不再通過圈養形式飼養大象。同樣的原因,柏林、新加坡等動物園也先後表示,園內不會再飼養北極熊。

北極熊克努特去世後,柏林動物園宣布不再飼養北極熊 圖/視覺中國

讓動物在動物園中“孤獨”且“痛苦”地生存並不是動物園的本意。

對此,前述受訪南方某動物園園長表示,目前國內動物園也逐漸有了相關的意識,在部分動物的飼養上達成了廣泛共識,該園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除了無法提供其應有的飼養條件的動物應該慎重飼養之外,那些無法在動物園中繁殖的“孤品”動物也需要思考要不要繼續引進和飼養。

在該動物園園長看來,放手不去養,對於動物和遊客來說都是好事。動物們避免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痛苦地生活,而遊客也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動物最接近自然狀態的展示。

采訪中,有一位飼養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大家去動物園總是想看大象、老虎、獅子、長頸鹿等動物,每個動物園也都為擁有這些動物而驕傲,但事實上我們國家本來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大國,很多地區有非常大量的本土特色的動物,在不同的地區對當地動物進行展示,其實是非常好的選擇。

“這些地區特有的動物,在當地飼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麽不在本土動物區多下些功夫?動物園需要明白,有些動物養不好,是可以不養的。”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遍佈世界 為何僅這國華人完全同化?連中國名都不要
12萬日本女人戰敗後被遺棄在中國 她們最後去哪了?
韓國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出庭受審,念了句中國古詩
川普砍大學經費 知名癌症專家離美回中國
沃爾瑪公主身家千億:不上班、沒小孩、隻燒錢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後果將非常嚴重”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中國“機器狼群”現身高原 為攻台巷戰量身打造?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芯片賣中國抽成15% 貝森特:川普的點子 用來還國債
核戰爆發會死多少人?驚人模擬:美中俄歐幾乎全滅
華爾街日報:美中AI大戰 戰場轉到開源AI模型
對華政策前後矛盾,川普政府真的製定了對華戰略?
曝光:美國在AI芯片暗裝追蹤器 追查非法轉運中國
川普家族狂攬45億 背後神秘平台操盤手竟是趙長鵬?
拜登女兒提出離婚 結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長15歲
拜登女兒官宣結束13年無娃婚姻 分手詞被指尖刻
誰是羔羊? 90後維吾爾人談以前從沒想過的未來
拜登兒爆她靠"淫魔富商"認識川普,梅蘭妮亞求償10億
被史泰龍大讚“第二個華盛頓” 川普終於給他頒了個獎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上海動物園的大象一家十幾口,打架上了熱搜?

中國新聞周刊 2025-07-04 08:51:51

近日,一則上海野生動物園疑似“大象霸淩”的視頻引發關注。部分網友表示,該現象已經發生有兩三年時間,並通過社交媒體呼籲園方關注。

6月25日,上海野生動物園通過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已對相關非洲象采取了保護措施,對公象進行了臨時幹預,對母象進行了體檢,包括采血檢測和行為狀態觀察等內容,目前母象健康狀態正常。

隨後,上海野生動物園進一步表示,園內目前擁有10餘頭非洲象,根據大象生理期情緒狀況及社群行為規律,已完善非洲象社群飼養方案,動態調整展出個體,未來將加強現場監控,發現異常行為將迅速進行幹預。

事實上,圈養大象飼養難度極高是國際動物園業內普遍遇到的問題。無論是非洲象還是亞洲象,因其體型大、性格敏感、社群化高等特點,對於館舍和飼養要求都非常高,非常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上的多重問題。

甚至部分動物園明確表示,在園內硬件條件無法達到的情況下,不再圈養大象供遊客欣賞。

上海野生動物園發布通告圖/上海野生動物園官方網站

大象打架,是空間不夠大?

6月25日,一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上海野生動物園相關視頻的遊客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稱,自己是在2年前發現上海野生動物園內的大象存在打鬥現象的。

“有一頭大象比較瘦,被其他大象推搡甚至出現摔倒的情況。”該遊客表示,當將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後,部分網友留言稱他們也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目睹過相關場景。

當日,中國新聞周刊曾致電上海野生動物園,園內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稱,園內非洲象的確存在發情期打鬥的情況,但並不存在某一頭大象長期被“霸淩”。

6月26日,上海野生動物園再次發文回應園內非洲象熱議話題稱,網傳“非洲象有個體長期被欺負的情況”不存在,2024年網傳視頻中非洲象打架視頻,係公象“傑克”和公象“笨笨”因發情期產生的領地和交配權的爭鬥,今年網傳的大象打架視頻,則是公象“傑克”和母象“丹妮”因發情期不同步而產生的爭鬥。

上海野生動物園介紹稱,在動物行為學概念中,不存在“霸淩”一詞,用其描述動物行為是不科學的。非洲象作為群居動物,在社群中有一定的等級地位。在日常飼養中有時會表現出一定的爭鬥,這是為了爭奪領地、在象群中的地位和交配權等而表現的自然行為。

非洲象發情期不固定,本次爭鬥是因大象發情期不同步而造成情緒不穩定。當時,我園已及時進行人為幹預,並根據大象生理期情緒狀況及社群行為規律,動態調整展出個體,安全和諧展示象群。

上海野生動物園非洲象展區圖/上海野生動物園官方網站

網絡熱議中,有聲音認為,上海野生動物園之所以出現大象打鬥的情況,或因場館的基礎條件不足以支撐如此眾多數量的非洲象生活。

雖然上海野生動物園未在聲明中準確表達園內如今究竟有多少頭非洲象,但是在部分動物園從業者看來,從目前我國動物園的體量和硬件條件來看,絕大部分動物園都不支持飼養數量眾多的大象。

我國西部某動物園園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於動物園來說,接手野生動物的時候往往都是在動物的幼年時期。在那個時期,幼年動物對於場館麵積的需求量有限,動物園往往會忽略未來動物成長之後所需要的空間。

而大象幾乎是動物園所有動物中,最需要館舍具備足夠大麵積的動物,足夠大的空間,是它們生活過程中有較為舒適體驗的基礎。

“在大象的發情期,發生關於領地和配偶的打鬥是很正常的,在野外的環境中,落敗的一方可以尋求逃走或躲避,但是在動物園的圈養範圍內,弱勢的一方卻因場地的情況無法進行逃匿,這對於部分大象來說,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部分心理的問題。”

該動物園園長表示,在動物園常規的操作中,動物發生打鬥後,飼養員會將打鬥的雙方驅離開,並且將強勢或弱勢的一方單獨飼養來避免打鬥升級而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但是對於大象這種高智商、心理極其敏感的動物,被隔離的一方同樣會產生心理問題,這種潛在的心理問題或伴隨它一生,對日後的飼養仍然會造成持續影響。”

大象,動物園裏最難養的動物?

中國新聞周刊采訪國內多家動物園有過飼養大象經曆的飼養員,幾乎所有大象飼養員在談論飼養大象的過程中都用到了“難養”這個詞。

南方某動物園大象飼養員阿牛(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大象的飼養難度可以通過“大”和“聰明”兩個方麵體現。

阿牛介紹稱,由於大象的體型極大,這就給飼養員日常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困難,無論是正常的喂食、打掃籠舍、檢查身體、治療疾病,需要投入的體力和精力都是其他動物的好幾倍。飼養員麵對的安全風險也較其他體型小的動物更大。

“開個玩笑說,大象的性格就好像我們常說超級敏感的天蠍座。搞不清楚怎麽就不高興了,不高興還不好哄。過了好久,當時那個它覺得別扭的事它還記得,飼養員都忘了,保不齊就又給它勾出來了,它就又不高興了。”阿牛說。

北方某動物園大象飼養員老田(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相比起在動物園出生的小象,從其他國家引進的成年大象的情緒波動會更大一些。

部分動物園存在一些年齡很大的成年大象,其中有一些在幼年時期有過馬戲團或相關不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都會讓它們對人類保持戒備。“大象是高智商動物,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很需要同伴,並且非常看重家族關係。在幼年時被迫和家族分離,或許會留下終生的創傷,這些創傷後續依靠我們飼養員是無法解決的。”老田說。

馬尼拉動物園飼養的大象圖/中新社記者 張明攝

此外,由於受到館舍硬件條件不足的影響,大象活動空間不夠,還會出現體重超標的情況。體重超標,會對其肌肉骨骼係統產生影響,導致關節出現一些問題,最終影響其行動。

南方某動物園園長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稱,大象和北極熊幾乎是國際動物園業內公認的最難在圈養條件下養好的動物,這兩種動物都具備需要硬件條件高、需要飼養技術優秀,並且單價極為昂貴的特點。

該動物園園長表示,雖然難度很高,但是部分動物園還是對“擁有大象”這件事有執念,對於普通遊客而言,大象是一種“奇觀”,動物園又是一個提供觀賞“奇觀”的場所,所以部分動物園在建設初期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擁有大象。

養不好,可以不養嗎?

在前述受訪南方某動物園園長看來,養不好的動物絕對可以不養。這同樣是新時期動物園需要表達的對於自然的一種態度。

事實上,世界上最好的動物園之一的倫敦動物園早先就明確表示,由於園內無法提供大象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永遠放棄圈養大象。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日本大阪天王寺動物園於2018年園內最後一頭母象博子去世後,便不再圈養大象展示。動物園保留了博子生前的館舍,作為科普教育場景供遊客參觀。在天王寺動物園門前,用中日英三種語言寫著“天王寺動物園內沒有大象”。

和倫敦、大阪近似,巴黎、西雅圖、法蘭克福等動物園都表示因無法提供其舒適的生存空間,不再通過圈養形式飼養大象。同樣的原因,柏林、新加坡等動物園也先後表示,園內不會再飼養北極熊。

北極熊克努特去世後,柏林動物園宣布不再飼養北極熊 圖/視覺中國

讓動物在動物園中“孤獨”且“痛苦”地生存並不是動物園的本意。

對此,前述受訪南方某動物園園長表示,目前國內動物園也逐漸有了相關的意識,在部分動物的飼養上達成了廣泛共識,該園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除了無法提供其應有的飼養條件的動物應該慎重飼養之外,那些無法在動物園中繁殖的“孤品”動物也需要思考要不要繼續引進和飼養。

在該動物園園長看來,放手不去養,對於動物和遊客來說都是好事。動物們避免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痛苦地生活,而遊客也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動物最接近自然狀態的展示。

采訪中,有一位飼養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大家去動物園總是想看大象、老虎、獅子、長頸鹿等動物,每個動物園也都為擁有這些動物而驕傲,但事實上我們國家本來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大國,很多地區有非常大量的本土特色的動物,在不同的地區對當地動物進行展示,其實是非常好的選擇。

“這些地區特有的動物,在當地飼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麽不在本土動物區多下些功夫?動物園需要明白,有些動物養不好,是可以不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