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電影《脫韁者也》入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去年他在《邊水往事》裏演技就有人議論。

朱亞文和郭麒麟兩個人的路走得不一樣了。

朱亞文從前演《闖關東》的朱傳武,《紅高粱》裏的餘占鼇,人們說他是“行走的荷爾蒙“。這個名號在他身上貼了好久。

後來他的事業慢慢不順了。
2019年他去first青年影展說脫口秀。他講了一句話:“連說相聲的都來了,我為什麽不能來?“

他臉上沒笑,這話聽起來不好笑。
他說的是台下的郭麒麟。郭麒麟站起來想回應,想讓氣氛不那麽尷尬。朱亞文繼續說下去,說他怕德雲社這個“門派“,還把於謙說成郭麒麟的父親。

朱亞文還說到郭德綱的電影評分,叫郭德綱“家父“。大家都愣住了。。。。。。“家父“是自己的父親,他要說的應該是“令尊“吧?

朱亞文在台上說個不停,台下的郭麒麟成了人們看的中心。

郭麒麟臉上有點不自在,但還笑著說:“導演們,看看這樣的演員能演好人物嗎?“然後對著導演席說:“各位導演,我這表現能不能演戲,您說了算。“

這兩句話讓他從難堪中走了出來。

這事在網上傳開了。網友指責朱亞文不尊重人,情商低!“行走的荷爾蒙“這個形象沒了,新的標簽是“低情商“、“刻薄“。

後來朱亞文不再總是演男主角了。
今年的《人生若如初見》和《長安的荔枝》裏,他的角色不是中心人物。觀眾對他的表演有意見,說他油膩。

《長安的荔枝》中他演杜甫。
觀眾覺得他表演痕跡重,搖頭晃腦,表情誇張。有人說他演的像李白,不像杜甫。送別李善德那場戲,看起來像喝多了,沒有文人的樣子。
郭麒麟身上有個標簽——“郭德綱之子“。這個身份是好處,也是包袱。
德雲社裏,郭德綱對他要求嚴格。其他人背十段相聲,他要背二十段。在台上說錯一點,當眾就被訓斥。
郭麒麟自己也努力。他從200斤減下來,現在看起來精神了。
他相聲說得有名氣了,也有人說他“拚爹“、“有黑幕“。
他沒怎麽回這些話。
他去了影視圈,想在那邊證明自己。
2019年,他在《慶餘年》裏演範思轍。這個角色是他自己去要的,郭德綱不知道。他把說相聲的感覺用在演戲上,那個地主家的傻兒形象,演得很生動。打算盤那段,話說得快又清楚,很多人說好。
這個角色讓他在演藝圈有了位置。
後來他演的戲多了。《贅婿》裏,他演的寧毅帶著京味兒的幽默,那部劇觀眾不少。《平凡之路》裏,他演一個學曆不高的職場新人,電梯裏那個縮著身子的樣子,打工的人看了有同感。
今年,他主演的《脫韁者也》進了上影節。這是他第二次和曹保平導演一起工作。這部電影可能會讓他演員的身份更穩固。
關於他的傳言,質疑聲,一直都有。他態度低調。用作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