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悼念“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遭痛斥 究竟是怎麽回事?

悼念“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遭痛斥 究竟是怎麽回事?

文章來源: 胡錫進觀察 於 2025-06-29 09:02:4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兩天互聯網上寫蔡瀾的文章很多,去世後無論被讚被罵,最不在乎的人可能就是蔡瀾了,所以那些文字對他本人沒什麽意義。

悼念“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遭痛斥 究竟是怎麽回事?

▲6月27日,微博賬號@蔡瀾 發文稱,蔡瀾先生已於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於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

其實那些對蔡瀾進行深度評價的文章,大多都“借題發揮”了。它們觸及了香港這個英國前殖民地的文化生態,借蔡瀾評香港文化,以及它對中國內地的影響。我覺得其中一些對殖民地文化內在扭曲以及“精神天花板”的分析,應當說有其道理,邏輯上也是自洽的。

然而我同時覺得,對蔡瀾一方麵不應朝著“香港四大才子”的方向使勁拔高,另一方麵也不應對他刻意貶低。對他這個香港文化名人如果朝一個方向評價得太極端了,雖然文章可以自圓其說,但會脫離真實,成為把蔡瀾當由頭的價值觀宣示和叫板,難免離原本的素材跑題太遠。

有幾個基本事實還是值得確認的。一是蔡瀾的確挺有才的,盡管“香港四大才子”這個標簽本身就有些誇張,但是他能出那麽多作品,跨越了多個領域,而且在香港文化市場上很成功,做到就很不容易。可以說,市場對他的個人才氣做了驗證。

蔡瀾的確算不上什麽大師,個人履曆中也曾有拿不上台麵的東西,比如早年拍三級片。但是不能否認,他這一生中對香港文化的繁榮整體上是一個積極的角色,也是一個活躍元素,他為香港在華語文化圈裏一度站到很高位置上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蔡瀾早年在邵氏電影公司工作,監製了很多電影作品。

第二,為了論證蔡瀾總體上“品位不高”,一些作者強調了香港殖民文化的局限性,意思是包括金庸等其他幾位“才子”其實水平一般,概因這種局限性。香港地域狹小,又受殖民統治多年,文化屬性上有些中不中西不西,這一指出有一些道理。

但我們同樣要客觀看,香港流行文化在八九十年代對內地產生了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對內地走出文革時代的文化荒蕪和僵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於開拓內地文化工作者的視野,學習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元素構建提供了大量參考線索,也提供了一些有示範價值的案例。後來隨著大陸迅速發展,香港在文化上的參考價值逐漸降低,直到華語世界的文化創新中心基本離開香港,香港的一些藝人紛紛到內地發展,或者融入到內地的文化市場框架中。經曆了這個變遷,內地文化自信大幅提升,創造力今非昔比。

然而即使這樣,不能對香港曾經發揮的作用以及那波影響中的活躍力量反過來進行蔑視,否定他們的集體價值和延續力更強的一些個體價值。我們應當更公允地評價香港所謂“才子”“天王”等在幾十年大交融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黃霑、倪匡和蔡瀾。

第三,蔡瀾主張“人生沒什麽好比的,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體驗者。人生沒有真正的完美,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這場人生你就已經贏了一大半”。這樣的價值觀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及“橫渠四句”所宣揚的價值觀當然不同,顯得不夠積極。

但同樣要看到,蔡瀾的宣揚在社會流傳過程中從未與“遊戲人生”“躺平”這樣的真正消極主義為伍,也沒有被後者當成旗幟或者武器大肆利用。他的話更多是被人們在過度緊張和麵對失敗想不開時用來自我勸慰,幫著自我解脫。因此他的許多“消極言論”對人們實際起了積極作用。我們的世界本來就是充滿矛盾的,儒道兩種價值觀在從不同方向幫助實現國人的精神平衡。蔡瀾是名人,有錢,他最後看輕名利,勸慰人們各得其樂,其作用即使是複雜的,但肯定不應被武斷做負麵的定性。



▲蔡瀾的作品。

除了上麵這些,老胡想說,蔡瀾西歸後,引起了這麽多評論和爭議,這反映了現實中人們存在的精神矛盾和困惑,每一種主張都有他們的現實淵源。但是我想提醒的是,不要拿蔡瀾過度借題發揮,這種發揮走向極化時,出現一定的荒謬就是難免的。蔡瀾經曆了香港繁榮而矛盾的時代,他本身是複雜的,但他配得上是香港那個時代文化的符號之一。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劉國梁女兒在美國奪得高爾夫冠軍 全英文致謝父母
姐弟戀?鄧文迪布雷迪結伴出席老貝婚禮 網上炸鍋
遊客在黃石拍到罕見一幕 野牛遭活活燙死 30秒喪命
華裔教授自殺 家屬控告西北大學歧視並導致悲劇發生
中國眼下的失業潮,遠比想象中的嚴重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發重要文章:麵對圍堵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BBC:特朗普預算案或令近1200萬人喪失醫保
“三巨頭”史無前例同框?習邀川普普京看9.3大閱兵
再批“大而美”法案,馬斯克又提建新政黨
被川普罵“共產主義者” 曼達尼:世上不該有億萬富豪
遊本昌入黨 申請書寫了21頁 回應“92歲為何還入黨”
司法部將“取消國籍”列優先事項 曾冒領白卡或丟國籍
陸配網紅被驅逐回大陸 遇水浸維權接恐嚇電話嚇得發抖
關稅又一次讓步 川普不得不對中國低頭的四點原因
中國共產黨人數突破1億 比伊朗土耳其德國人口都多
雷根中心民調:70%美受訪者「挺出兵」協防台灣
傳播淫穢?中國拘捕數十名小說作家 許多是年輕女性
“馬斯克已爭取到足夠支持者 能對川普構成實際威脅”
俄集結5萬軍隊 以三比一的人力優勢試圖奪取蘇梅
中美確認貿易框架細節 北京將加快向美出口關鍵礦產
關稅戰+“大而美”法案 一通亂拳一片狼籍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悼念“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遭痛斥 究竟是怎麽回事?

胡錫進觀察 2025-06-29 09:02:48



這兩天互聯網上寫蔡瀾的文章很多,去世後無論被讚被罵,最不在乎的人可能就是蔡瀾了,所以那些文字對他本人沒什麽意義。

悼念“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遭痛斥 究竟是怎麽回事?

▲6月27日,微博賬號@蔡瀾 發文稱,蔡瀾先生已於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於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

其實那些對蔡瀾進行深度評價的文章,大多都“借題發揮”了。它們觸及了香港這個英國前殖民地的文化生態,借蔡瀾評香港文化,以及它對中國內地的影響。我覺得其中一些對殖民地文化內在扭曲以及“精神天花板”的分析,應當說有其道理,邏輯上也是自洽的。

然而我同時覺得,對蔡瀾一方麵不應朝著“香港四大才子”的方向使勁拔高,另一方麵也不應對他刻意貶低。對他這個香港文化名人如果朝一個方向評價得太極端了,雖然文章可以自圓其說,但會脫離真實,成為把蔡瀾當由頭的價值觀宣示和叫板,難免離原本的素材跑題太遠。

有幾個基本事實還是值得確認的。一是蔡瀾的確挺有才的,盡管“香港四大才子”這個標簽本身就有些誇張,但是他能出那麽多作品,跨越了多個領域,而且在香港文化市場上很成功,做到就很不容易。可以說,市場對他的個人才氣做了驗證。

蔡瀾的確算不上什麽大師,個人履曆中也曾有拿不上台麵的東西,比如早年拍三級片。但是不能否認,他這一生中對香港文化的繁榮整體上是一個積極的角色,也是一個活躍元素,他為香港在華語文化圈裏一度站到很高位置上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蔡瀾早年在邵氏電影公司工作,監製了很多電影作品。

第二,為了論證蔡瀾總體上“品位不高”,一些作者強調了香港殖民文化的局限性,意思是包括金庸等其他幾位“才子”其實水平一般,概因這種局限性。香港地域狹小,又受殖民統治多年,文化屬性上有些中不中西不西,這一指出有一些道理。

但我們同樣要客觀看,香港流行文化在八九十年代對內地產生了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對內地走出文革時代的文化荒蕪和僵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於開拓內地文化工作者的視野,學習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元素構建提供了大量參考線索,也提供了一些有示範價值的案例。後來隨著大陸迅速發展,香港在文化上的參考價值逐漸降低,直到華語世界的文化創新中心基本離開香港,香港的一些藝人紛紛到內地發展,或者融入到內地的文化市場框架中。經曆了這個變遷,內地文化自信大幅提升,創造力今非昔比。

然而即使這樣,不能對香港曾經發揮的作用以及那波影響中的活躍力量反過來進行蔑視,否定他們的集體價值和延續力更強的一些個體價值。我們應當更公允地評價香港所謂“才子”“天王”等在幾十年大交融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黃霑、倪匡和蔡瀾。

第三,蔡瀾主張“人生沒什麽好比的,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體驗者。人生沒有真正的完美,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這場人生你就已經贏了一大半”。這樣的價值觀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及“橫渠四句”所宣揚的價值觀當然不同,顯得不夠積極。

但同樣要看到,蔡瀾的宣揚在社會流傳過程中從未與“遊戲人生”“躺平”這樣的真正消極主義為伍,也沒有被後者當成旗幟或者武器大肆利用。他的話更多是被人們在過度緊張和麵對失敗想不開時用來自我勸慰,幫著自我解脫。因此他的許多“消極言論”對人們實際起了積極作用。我們的世界本來就是充滿矛盾的,儒道兩種價值觀在從不同方向幫助實現國人的精神平衡。蔡瀾是名人,有錢,他最後看輕名利,勸慰人們各得其樂,其作用即使是複雜的,但肯定不應被武斷做負麵的定性。



▲蔡瀾的作品。

除了上麵這些,老胡想說,蔡瀾西歸後,引起了這麽多評論和爭議,這反映了現實中人們存在的精神矛盾和困惑,每一種主張都有他們的現實淵源。但是我想提醒的是,不要拿蔡瀾過度借題發揮,這種發揮走向極化時,出現一定的荒謬就是難免的。蔡瀾經曆了香港繁榮而矛盾的時代,他本身是複雜的,但他配得上是香港那個時代文化的符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