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確認倫敦框架細節,美媒:取得“重大突破”

中美確認倫敦框架細節,美媒:取得“重大突破”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7日就中美倫敦框架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近日,經批準,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製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係列限製性措施。對此,國際媒體認為,中美兩國掃清了貿易摩擦中一個關鍵障礙。美國彭博社則相對謹慎地表示,雖然這顯示出持續數月的貿易不確定性和混亂之後雙方可能取得的進展,但也凸顯美中之間達成最終、確定性貿易協議的道路依然漫長。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方的做法是對中美達成的共識和承諾的具體落實。這既符合中國自身相關的管理法規,也是在既有承諾基礎上的積極行動,體現了將共識轉化為現實舉措的努力。另一方麵,7月9日是美國對歐盟等多個貿易夥伴暫停征收所謂“對等關稅”90天的截止期限。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6日表示,歐盟已準備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但“所有選項仍擺在桌麵上”。她強調,歐盟將“在必要時捍衛歐洲的利益”。

美媒稱取得“重大突破”

據商務部網站27日消息,有記者問:近日,美方有關官員和媒體稱,中美已就落實日內瓦共識的框架達成了補充諒解,中國將加快向美國出口稀土,美方相應取消對華有關限製措施。請問商務部對此有何評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答稱,在中美兩國元首共識指引下,雙方經貿團隊於6月9日至10日在倫敦舉行經貿會談,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框架達成原則一致。倫敦會談後,中美雙方團隊保持著密切溝通。近日,經批準,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製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係列限製性措施。期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要求,進一步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製作用,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這是美中兩國圍繞美國獲取關鍵材料問題談判數周以來取得的重大突破。“雖然我們需要考慮細節,但如果該協議能為美中貿易帶來更多確定性、可預測性和公平性,那對兩國人民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Sean Stein)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法新社稱,中美雙方在5月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後同意暫時降低雙邊高額關稅。中國還承諾放鬆一些非關稅反製措施。在6月於倫敦舉行的中美經貿磋商機製首次會議後,雙方最終就推進日內瓦共識的框架達成一致。CNN稱,當時美國表示該框架需要得到美中兩國領導人的批準。香港《南華早報》稱,倫敦會談是在中美兩國領導人通話之後進行的,這次通話打破了僵局。

一名白宮官員26日告訴法新社,美國政府與中方已就落實日內瓦共識的框架達成了補充諒解。當天稍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次活動中表示,華盛頓“剛剛”與中國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但未提供更多細節。彭博社援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話說,中國“將向我們提供稀土”,一旦交付,“我們將取消反製措施”。

CNN報道稱,中國近幾周多次表示正在“加快”審批“合規”稀土出口許可證。但分析人士預計,中國的兩用出口限製仍然禁止向軍事供應商發貨。

歐盟:也在為無法達成滿意協議做準備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倫敦會談的結果實際上是對中美雙方誠信的一次檢驗。能否真正做到相向而行,關鍵在於雙方在達成共識、作出承諾之後,是否能夠切實履行。如果能夠順利推進,將為中美後續的談判和進一步的相向而行奠定良好基礎,也有助於雙方建立起更穩固的互信機製。

周密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相比中方,美方似乎尚未將共識轉化為實質行動。除了延續原有的一些限製性措施外,美方還持續釋放一些不利於中美經貿合作與互信的信號,這對兩國企業和市場都會造成不小的幹擾。如果要推動雙方共識進一步落地,美方就必須拿出實際行動。

德國《股東》雜誌27日稱,與中國的進展顯然隻是特朗普政府更廣泛貿易行動的開始,未來幾周將檢驗美方能否在不引發新貿易衝突的情況下實施其雄心勃勃的議程。焦點現在轉向7月9日。盧特尼克26日對彭博社暗示,白宮即將與10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

綜合路透社、英國《衛報》等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結束後表示,歐盟已收到美國就進一步關稅談判提交的“最新文件”,並正在進行評估。“我們今天的信息很明確,已準備好與美國達成協議。”她說,“同時,我們也在為可能無法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做準備。”

德國總理默茨敦促歐盟與美國達成一項“快速而簡單”的貿易協議,而不是“緩慢而複雜”的協議。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也支持快速達成協議,但表示法國不會接受不公平的條款。如果美國維持10%的基準關稅稅率,那麽歐洲的回應也必須產生同等的影響。“我們的善意不應被視為軟弱。”馬克龍表示。

特朗普此前威脅說,除非雙方達成協議,否則將從7月9日起對所有歐盟商品征收50%的關稅。目前,美國對大多數歐盟商品征收10%的進口關稅,對歐盟汽車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稅率為25%,鋼鐵和鋁的稅率為50%。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簽署一項明顯有利於美國的協議在政治上頗具難度,一些人已敦促歐盟在最後期限前采取更強硬的談判姿態。不過,據法國《世界報》透露,歐盟方麵已向美方提交一項妥協性提案,內容包括部分關稅減讓、標準調整,以及增加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等措施。

“關稅不起作用”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和美國26日啟動新一輪雙邊貿易談判,旨在於7月9日前加快達成一項互惠協議。但路透社援引印度知情官員的話報道稱,印美貿易談判因在汽車零部件、鋼鐵和農產品進口關稅問題上存在分歧而陷入僵局,兩國在最後期限之前達成協議的希望破滅。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也在華盛頓,尋求與美方進行新一輪會談。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27日表示:“日美目前正在討論美國的一係列關稅措施,我們將繼續盡最大努力,將此作為首要任務。”

白宮暗示可能延長最後期限。據法新社報道,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26日表示,7月9日這個關於貿易談判的截止日並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截止日期“可能會推遲,但這取決於總統的決定”。美國財長貝森特27日進一步對福克斯商業新聞網站表示,華盛頓可能在9月前與十幾個貿易夥伴達成關鍵關稅協議。

“關稅不起作用。”歐洲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策略師彼得·希夫26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稱,“特朗普想減少貿易逆差並擴大美國出口市場,但結果適得其反。”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美國人口普查局26日報告稱,該國5月貿易逆差約為966億美元,較4月增長11.1%。其中出口額降至1792億美元,較4月下降約5%,進口額減少約1億美元。《金融時報》引述經濟學家的話表示,這是揭示貿易扭曲的最新數據之一,這種扭曲是由美國總統對貿易夥伴征收關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