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遭受攻擊可能使俄國失去另一個重要的中東盟友,卻可能同時讓莫斯科獲得重建國際地位的機會。(美聯社)
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爆發熱戰,除了使原本緊張的區域情勢進一步複雜化,也可能對地緣政治板塊產生影響,其中,外界鹹認對中東地區抱有矛盾情感的俄國,雖然將因此失去在中東地區重要的戰略夥伴,但包括油價上漲,以及國際注意力從俄烏戰爭轉移等,短期內仍會因為該區域動亂而受益,不過長期而言,俄國恐將因為坐視盟友遭受打擊,使其國際聲望受挫。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克裏姆林宮對於中東地區長期以來都具有矛盾的情感,一方麵俄國在該區域的盟友,包括之前的敘利亞阿塞德(Bashar
Assad)政權,以及目前伊朗德黑蘭的政權,在區域都握有一定程度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然而另一方麵,俄國身為全球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國家之一,若中東地區出現動盪,將使俄國因為能源貿易而獲得重大利益。
因此,目前正在上演的以色列與伊朗之戰,恰恰使莫斯科麵臨了這樣的尷尬局麵,與克裏姆林宮關係匪淺的伊朗,除了是俄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夥伴,也同樣對西方陣營抱持敵意,更是俄軍在烏克蘭前線所使用的“見證者”(Shahed)無人機產地,因此伊朗蒙受打擊,對於俄國在政治上以及在俄烏戰場上,都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俄國卻可能因此在原油與天然氣的交易獲利。
報導指出,雖然“見證者”無人機產線大部分已轉移至俄國境內,然而在烏克蘭無人機持續深入俄境進行打擊的情況下,生產效率恐將大幅下降,使伊朗仍然扮演要角,但克裏姆林宮卻因為無法或不願介入這項戰事,正感到由於屈辱而生的痛楚。
報導認為,俄國雖發出措辭強硬的聲明,譴責以色列的“非法”攻擊行徑,但其與伊朗之間的所謂聯盟關係,卻未曾涉及任何安全承諾,克裏姆林宮也並未向伊朗提供任何軍事上的援助,因此一旦德黑蘭政權無法撐過這一波威脅而垮台,伊朗就將加入伊拉克、利比亞以及敘利亞阿塞德政權的行列,成為俄國曾經擁有但已失去的中東盟邦或附庸國家。
即便如此,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卻又意外創造了俄國重獲國際地位的機會,身為唯一和包括伊朗、以色列甚至美國有直接聯繫的主要國家領導人,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正謹慎地傳達出願意居中斡旋的立場,從而凸顯莫斯科能夠在中東地區穿針引線的重要地位。
近期普京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通話時,傳達在伊朗核議題上,美俄始終是盟友的立場,且川普在通話之後,表示願意考慮由俄方進行協調的選項,因此在短期內,俄國可能因為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而獲益,但長期而言,莫斯科的盟友仍然有所減少,且俄國未向包括敘利亞、伊朗伸出援手的行為,也將動搖其在國際之間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