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高考作文“專轉傳”,算強迫症幾級?

高考作文“專轉傳”,算強迫症幾級?

文章來源: 智識漂流 於 2025-06-09 20:27: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卡夫卡手稿也不“轉”啊,不也傳世了——哎呀媽呀,一用“專轉傳”話語,感覺說的真不是人話了。

上海高考作文把我整迷糊了。

專、轉、傳,這算是什麽邏輯下的分類呢?都帶“專”就行?真想給出題老師一磚!

一個朋友說這是“腦殘+強迫症”邏輯。

還有人解碼出新的暗語:

文人連個分類邏輯都沒有,以字形綁架為高級?真是丟人丟到高考上了。

1

這個“專、轉、傳”分類始自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胡曉明教授。

他用這三字概括文章類型,自以為是漢字思維的創新,但是,拜托了,這種詰屈聱牙的強迫症分類思維,真算得上是對語言自由的暴力規訓了。

胡曉明在文中稱,“專”就是專業、專家的文章。專家之文,有“冷板凳”與“熱炕頭”兩類,但文章並非隻能有這兩樣選項,排斥黑,不一定就是白,還有紅、黃、藍、綠等,世界是七彩的。這就要說到第二種文章的狀態:“轉”——“作者總是希望他們的文章能夠有更多的人讀到,並得到一種迅速的點讚,現世的聲譽回報,但專門經營此類,以傾動一時,驚聽回視,會很快變成隨風飄轉的、時代吸塵器裏麵的灰塵。越是躥紅的網文,可能越是速朽的渣文。”

按胡曉明的說法,從“專”到“轉”再到“傳”,三個字也是辯證的關係——專家之文,過於小圈子,過於封閉,就自然變換而為“轉”家之文,“轉”家之文,過於輕淺、過於流俗,過於牽就人情與時尚,就會自然生出一種要求,一種真正傳世之文。

大家看明白他想說什麽嗎?專業文章不能傳世,還是通俗文章不能?專、轉和傳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麽呢?

另外專業文章既然可以是七彩的,那不就包括通俗化的“轉”文了嗎?專和轉又是什麽邏輯關係?如果再把傳包括進來,那他媽真是狗屁不通了。

文學學者,能有點最基本的邏輯意識嗎?

其實哪有什麽正常邏輯,這就是在玩“專”字偏旁遊戲。

2

專業文章需“專”,通俗轉化需“轉”,傳世經典需“傳”,而所有路徑必須共享“專”的基因。

哈哈,三字強行統一“專”字偏旁,就像為不同靈魂的文章套上同款病服。

這種設計暴露了命題者的形式主義強迫症:試圖用視覺統一性掩蓋邏輯斷裂,用字形相似偽造理論自洽。

除此還有其他嗎?

這是虛假的三分法。

“專→轉→傳”的箭頭暗示文化進化論?但又說中途的“轉”流俗,那就不是進化了——另外,通俗的讀物,並不像你說的一定流俗的啊。

真是處處是bug啊。

再說了,專也可以直抵傳呀(如《時間簡史》),為何中間要加個“轉”?專和轉並不是對立的詞匯啊。

卡夫卡手稿也不“轉”啊,不也傳世了——哎呀媽呀,一用“專轉傳”話語,感覺說的真不是人話了。

這是最致命的。為了湊三個“專”字偏旁,讓人話變異了。

“專”字偏旁,在此成了思維裹腳布。這真是毫無營養的分類暴政。

傳世之作和“專”、“轉”有毛必然的邏輯?

魯迅寫《狂人日記》時想的是“救救孩子”,而非“專轉傳通關攻略”;曹雪芹著《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何曾計算過轉發轉化率?所有穿越時空的文本,隻因承載了人類精神的極限刻度,這哪是狗屁不通的專轉傳所能解釋的。

“專轉傳”的偏旁整飭,讓文學圈學術話語的形式貧困,暴露於天下。當高考命題沉迷於字形連連看,所謂的思想曠野,已被強迫症被修剪成了盆景。

真正的寫作,從不為偏旁折腰,隻向自由致敬。每個時代自有其文脈,何須“專”字偏旁強行續命?

專轉傳的笑話,有點像馬保國大師的“接化發”——看到他被一拳打翻真開心。文壇和中國功夫一樣,要把這硬造概念的裹腳布去除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伊朗官媒放話:美國公民、軍事人員都是攻擊目標
美軍出兵轟炸伊朗!紐時:中國「損失最慘重」
川普證實:美軍成功空襲「伊朗3處核設施」 
以色列秘密包圍地下碉堡?伊朗最高領袖藏身地爆光!
川普空襲伊朗核設施!打擊地、全球反應一次看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發表全國講話:美國已空襲伊朗核設施
3萬磅“巨型鑽地彈”引爆前已穿透61米深 衛星圖顯示…
川普將發表全國演說,稱「伊朗必須同意結束戰爭」
南加中餐館老板收留非法移民 反遭索賠80萬美元
中國美女藝術家遊伊朗當沙發客 男屋主半夜變臉要求…
盡管遭美國攻擊,伊朗誓言不會放棄核項目
川普派B-2幽靈戰機"連飛37小時"炸伊朗!造價21億
特朗普警告伊朗,若動武美國將壓倒性反擊
美國參戰"以伊戰爭"可能4劇本曝!新領袖恐更殘酷
BBC:美國對伊朗的打擊對特朗普來說充滿風險
伊朗最高領袖選定3名可能接班人,藏掩體隨時準備"殉道"
女網紅萬呎超級豪宅 3000萬跑車掛牆上 炫富下場慘
伊朗總統府:川普一個電話就能輕易重啟外交對話
伊朗遭美轟炸後"射30枚飛彈狂轟",以色列下令民眾躲避
特朗普:將與哈佛達成令人難以置信的曆史性協議
川普狂讚 小兒子巴倫加密貨幣大賺$4000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高考作文“專轉傳”,算強迫症幾級?

智識漂流 2025-06-09 20:27:53


卡夫卡手稿也不“轉”啊,不也傳世了——哎呀媽呀,一用“專轉傳”話語,感覺說的真不是人話了。

上海高考作文把我整迷糊了。

專、轉、傳,這算是什麽邏輯下的分類呢?都帶“專”就行?真想給出題老師一磚!

一個朋友說這是“腦殘+強迫症”邏輯。

還有人解碼出新的暗語:

文人連個分類邏輯都沒有,以字形綁架為高級?真是丟人丟到高考上了。

1

這個“專、轉、傳”分類始自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胡曉明教授。

他用這三字概括文章類型,自以為是漢字思維的創新,但是,拜托了,這種詰屈聱牙的強迫症分類思維,真算得上是對語言自由的暴力規訓了。

胡曉明在文中稱,“專”就是專業、專家的文章。專家之文,有“冷板凳”與“熱炕頭”兩類,但文章並非隻能有這兩樣選項,排斥黑,不一定就是白,還有紅、黃、藍、綠等,世界是七彩的。這就要說到第二種文章的狀態:“轉”——“作者總是希望他們的文章能夠有更多的人讀到,並得到一種迅速的點讚,現世的聲譽回報,但專門經營此類,以傾動一時,驚聽回視,會很快變成隨風飄轉的、時代吸塵器裏麵的灰塵。越是躥紅的網文,可能越是速朽的渣文。”

按胡曉明的說法,從“專”到“轉”再到“傳”,三個字也是辯證的關係——專家之文,過於小圈子,過於封閉,就自然變換而為“轉”家之文,“轉”家之文,過於輕淺、過於流俗,過於牽就人情與時尚,就會自然生出一種要求,一種真正傳世之文。

大家看明白他想說什麽嗎?專業文章不能傳世,還是通俗文章不能?專、轉和傳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麽呢?

另外專業文章既然可以是七彩的,那不就包括通俗化的“轉”文了嗎?專和轉又是什麽邏輯關係?如果再把傳包括進來,那他媽真是狗屁不通了。

文學學者,能有點最基本的邏輯意識嗎?

其實哪有什麽正常邏輯,這就是在玩“專”字偏旁遊戲。

2

專業文章需“專”,通俗轉化需“轉”,傳世經典需“傳”,而所有路徑必須共享“專”的基因。

哈哈,三字強行統一“專”字偏旁,就像為不同靈魂的文章套上同款病服。

這種設計暴露了命題者的形式主義強迫症:試圖用視覺統一性掩蓋邏輯斷裂,用字形相似偽造理論自洽。

除此還有其他嗎?

這是虛假的三分法。

“專→轉→傳”的箭頭暗示文化進化論?但又說中途的“轉”流俗,那就不是進化了——另外,通俗的讀物,並不像你說的一定流俗的啊。

真是處處是bug啊。

再說了,專也可以直抵傳呀(如《時間簡史》),為何中間要加個“轉”?專和轉並不是對立的詞匯啊。

卡夫卡手稿也不“轉”啊,不也傳世了——哎呀媽呀,一用“專轉傳”話語,感覺說的真不是人話了。

這是最致命的。為了湊三個“專”字偏旁,讓人話變異了。

“專”字偏旁,在此成了思維裹腳布。這真是毫無營養的分類暴政。

傳世之作和“專”、“轉”有毛必然的邏輯?

魯迅寫《狂人日記》時想的是“救救孩子”,而非“專轉傳通關攻略”;曹雪芹著《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何曾計算過轉發轉化率?所有穿越時空的文本,隻因承載了人類精神的極限刻度,這哪是狗屁不通的專轉傳所能解釋的。

“專轉傳”的偏旁整飭,讓文學圈學術話語的形式貧困,暴露於天下。當高考命題沉迷於字形連連看,所謂的思想曠野,已被強迫症被修剪成了盆景。

真正的寫作,從不為偏旁折腰,隻向自由致敬。每個時代自有其文脈,何須“專”字偏旁強行續命?

專轉傳的笑話,有點像馬保國大師的“接化發”——看到他被一拳打翻真開心。文壇和中國功夫一樣,要把這硬造概念的裹腳布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