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奇襲俄羅斯 重塑戰略局麵 北約與中國皆獲利

烏克蘭奇襲俄羅斯 重塑戰略局麵 北約與中國皆獲利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衛星照片確認俄羅斯大量戰略轟炸機被摧毀,燒成一片廢鐵。(圖/pravda)



近期,烏克蘭以無人機襲擊俄羅斯戰略空軍,極大的削弱俄羅斯的遠程核打擊能力,此舉可能重塑了全球戰略格局,歐洲和亞洲的都會減少來自俄羅斯的核威脅。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據烏克蘭的說法,無人機的打擊,造成41架俄羅斯大型軍機被破壞,其中Tu-95和Tu-22M3這2種戰略轟炸機至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數量被摧毀或無法運作,如果將俄羅斯長期以來的低妥善率考慮進去,俄羅斯的戰略轟炸部隊可能皆已無法出動。

不誇張的說,這是北約與美國從未想過的戰果。甚至重塑了戰略格局,減少了北約麵臨的直接核威脅,並改變了亞洲的權力平衡。由於能夠實施遠程核打擊的現役平台減少,俄羅斯的核威懾目前隻剩陸基核武與戰略核子潛艇。

對北約來說,這帶來了喘息的空間。高優先目標數量大幅下降,從而釋放了資源,並有可能提高整個歐洲的戰備水準。

至於在亞洲,中國將是獲益者之一。莫斯科遠程武器庫的減少,縮小了他們與北京的實力差距,至少現在成為了大致的均勢。分析家認為,假設發生直接對抗,俄羅斯現在可能還略弱於中國。

克裏姆林宮尚未正式承認損失的程度,但俄羅斯軍事基礎設施已出現緊張。即使是前一段提到的核子潛艇,俄羅斯也不見得有把握。列裝於“北風之神”核潛艇的R-30“布拉瓦”(Bulava)潛射彈道導彈,目前仍存在技術問題,它的幾次射射都出現技術故障,隻會使情況更加複雜。

腐敗、生產延誤以及數十年的老舊平台,都導致俄羅斯的核武運載能力逐漸削弱。儘管俄羅斯保留了大量彈頭和陸基導彈,但是戰略轟炸機一向是最具彈性的戰略武器,它除了投射核武以外,也是傳統武器的載台,如今的損失,縮小了俄羅斯的武力選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