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看到林誌炫在《歌手
2025》爆冷墊底,是不是和我一樣感覺心裏空落落的?他可是三度參賽的實力唱將呀,這舞台經驗得多豐富,唱功更是沒得說。這次的《悟空》明明改編得很用心,偏音樂劇風格,整個舞台更像一場敘事,現場看應該很震撼才對呀。
這是觀眾審美出了問題嗎?還是音樂風格太小眾了呢?我覺得啊,可能是因為這種偏音樂劇的改編,對於大眾來說接受起來有點難度,而且音樂劇需要觀眾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情節和情感,現場觀看的人可能還沒完全進入狀態呢。不過林誌炫自己對表演挺滿意的,他對熱搜
“二手玫瑰快從林誌炫身上下來” 還作出回應,說有很多文化考量,那大家覺得他這樣的堅持是值得尊重還是有點 “自說自話” 呢?
音樂風格,誰來定義高低?
《歌手》舞台上音樂風格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單依純奪冠,大家都說是實至名歸,她的風格更主流、更易被大眾接受。那是不是就說明小眾的、有文化深度的音樂就沒市場呢?林誌炫的歌迷肯定不這麽想呀。每種音樂都有自己的天地,就像有人喜歡甜品,有人偏愛青菜,這哪能說誰好誰壞呢。

林誌炫的堅持,到底值不值?
林誌炫說隻要還能在《歌手》舞台上,就會接著用喜愛的形式呈現喜歡的歌。他這份熱愛很打動人,但這樣的堅持真的能被看見嗎?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實力被埋沒的例子還少嗎?

他的粉絲肯定覺得值,先不論成績,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音樂的享受。可是對於節目效果來說,是不是有點 “叫好不叫座” 呀?那是不是就說明音樂人的好壞不能隻靠舞台成績衡量呢?

我們觀眾是不是也應該去發現那些在角落裏認真唱歌的人呢?林誌炫的這份堅持,就像一束光照進音樂的深海,哪怕沒掀起巨大波浪,也照亮了一片世界。音樂的初心或許就在這份堅持裏,不是為了名次,而是為了愛。

單依純的奪冠是大眾認可,林誌炫的爆冷是小眾堅守。《歌手 2025》,讓我們看到音樂的千姿百態。正如那句金句所說:“音樂不是誰唱得最複雜的歌,而是誰能讓聽眾記得住旋律、記得住情感。” 希望以後的舞台能讓各種音樂都有綻放的土壤,讓每一份熱愛都不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