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1日),在康乃馨的芬芳中,我們迎來了母親節。在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命的初次啼哭、家屬區的焦灼等待、醫護者的托舉守護,都在詮釋著“母親”二字......
一位新媽媽的誕生
產婦程旭正在分娩/記者拍攝
在北京婦產醫院的分娩室裏,胎心監護儀發出的胎兒心跳信號聲有力而規律,傳遞著新生命的律動。5月8日下午兩點半,這裏正在進行著一場緊張的分娩,產婦程旭正在產床上經曆著宮縮帶來的劇烈疼痛。
程旭今年30歲,這是她第一次經曆分娩。她個頭不大,懷孕前的體重隻有八十多斤,懷孕後才逐漸達到一百斤,偏瘦的體型加上劇烈的疼痛讓她體力透支。十幾分鍾過去後,分娩進展不大。
程旭:“我使的勁兒對嗎?”
助產士:“使的勁還是沒使上,太小了。”
程旭:“我領悟不到。”
助產士:“你可以的,你做得挺好的啊!”
導樂人員為程旭擦拭汗水/記者拍攝
助產士一邊鼓勵著產婦,一邊指導她正確的發力方式。期間,程旭切換了多種分娩姿勢、經曆了多次宮縮陣痛,時間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半小時。
“吸氣,再來!拚命使勁兒,持續用!”每一次發力時,她白皙的臉漲得通紅,額頭上的青筋凸起,小小的身軀迸發出巨大的力量,汗水逐漸打濕衣領。數不清經過多少次的發力後,終於能夠看到胎兒的頭了。助產士鼓勵著程旭,“這勁兒使得特別好!很快就能生了,再堅持一會兒忍一忍好不好?看到頭部一大塊了!”
程旭發力時攥緊產床把手/記者拍攝
聽到這句話的程旭,疲憊的雙眼逐漸變得有神,強撐著自己振作起來。一陣劇烈的宮縮襲來,她緊閉雙眼、眉頭緊鎖,雙手握住把手,攥得手指發白,卯足一口氣後均勻持續地發力……終於,“腦袋出來了”。隨後胎兒身體逐漸露出,直到完全娩出。程旭長呼一口氣,一聲嘹亮的啼哭響徹整個產房。
助產士:15點32分22秒!生了啊!別哭別哭,穩定你的情緒!
程旭:這麽粉呢?你咋這麽醜呢?
助產士:不醜,多漂亮!是個兒子,恭喜你!
程旭:比我想象中要快,我覺得我太牛了!
程旭的笑容和新生兒的啼哭相重疊/記者拍攝
剛出生的嬰兒伏在媽媽身上,逐漸停止了啼哭,安靜地睡去。此時的程旭卻打起精神一直看向寶寶,生產的疲勞仿佛被她拋之腦後,她也在不知不覺間紅了眼眶......回想生產剛開始時,因為不會發力,她擔心寶寶在肚子裏的時間太長,十分著急,當時隻想著快點結束。
生產前,程旭在網上搜各種相關攻略,但實際上這個過程比她想象中更疼、更辛苦。“和寶寶見麵之前也沒有特激動,當時看到寶寶有一點想哭。還挺神奇的,就像大家說的那種,一下子母愛泛濫的感覺。”
新生兒伏在媽媽胸口安靜睡去/記者拍攝
產房外的等待
產房內的產婦順利分娩,產房外的家屬卻還在焦急地等待。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90分鍾無間斷皮膚接觸之後,測量出新生兒的體重、身長,護士帶著好消息推開了分娩室的大門。“程旭的家屬,您進來跟您報個喜。程旭是15點32分生的男寶寶,體重是3480克,身長50厘米。大人孩子都挺好的,小寶寶長得也挺好看的,恭喜啊!”
程旭的丈夫葛迪聽到護士報喜後如釋重負,愁容逐漸舒展開,拿出手機雙手顫抖著記下新生兒的出生信息。
葛迪在手機上記下新生兒出生信息/記者拍攝
程旭與葛迪在大學時相戀,如今已一起走過12年。在產房外等待的十多個小時裏,他著急得不行。“她本人沒啥事吧?挺好是吧?那就行!因為她太瘦,我怕她遭罪。”
從程旭開始宮縮時,葛迪就陪伴在她身邊,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三個晚上,他幾乎沒有合眼。“第一次當父親了,我現在就特別想看看這孩子,隻要他健康就行。”
程旭和新生兒被推出產房/記者拍攝
隨著程旭和新生兒被推出產房,家屬們快步上前、圍到床邊,程旭的媽媽張廣麗看著女兒,激動地鼓勵著她,“大閨女真厲害”。等待在產房外的幾個小時裏,張廣麗的心情五味雜陳,“又著急又緊張,還心疼”。
每當聽見產房裏傳出的叫聲,雖然她不知道是不是女兒在叫,但眼淚無法抑製。“可能當媽的對閨女的那種心疼,沒法用語言來形容。我也跟她說過,這個過程誰也替不了你,你就自己忍一下、要挺住,她說行。現在一切平安落地了,心也踏實了。”
產房門外不斷張望的產婦家屬/記者拍攝
母親與新生兒的平安,讓一個家庭的擔憂瞬間變成欣喜。然而與此同時,產房外還有許多產婦家屬正在焦急等待著,趙麗麗便是其中一位,她的妹妹已經進入了產房。
一個月前她從遼寧鐵嶺趕來北京,陪伴妹妹度過孕期的最後一個月。“我代替我媽媽來的,我媽媽70歲了,年齡大了來不了。現場和她有血緣關係的,除了她肚子裏的寶寶,就隻有我了,可以給她打打氣加加油。”
產房外的趙麗麗和家人打電話/記者拍攝
趙麗麗的妹妹原本計劃4月20日休產假,結果4月10日提前開始休。那個階段的妹妹十分焦慮,因為她想給寶寶多掙點生活費,但不上班就沒有收入了。有時候妹妹會跟姐姐說,覺得自己現在一點都不好看,照鏡子都不願意瞅自己。“我就會安慰她,我把她打扮得可好看了,紮個這樣的辮子。我說,小妹你知道嗎,其實你現在是世界上最美、最偉大的女人。”趙麗麗說。
趙麗麗給妹妹紮的辮子/記者拍攝
趙麗麗給妹妹做的愛心果切/記者拍攝
趙麗麗身旁放著一束碩大鮮豔的向日葵花束,她準備在妹妹出來的第一刻送給她,讓她看到花。卡片上寫著她對妹妹的祝福語:“太陽花是希望的象征,也是你堅強意誌的寫照。在你迎接新生兒到來的時刻送上最真摯的祝福,願你擁有美好的親子時光,寶寶健康成長!”
趙麗麗準備好的向日葵花束/受訪者提供
守護者們的共同托舉
產房外的家屬們“度秒如年”,產房裏的一場場分娩還在緊張地進行著。助產士閆思思正為一位小時候做過心髒手術的產婦接生,她密切監測著母子的生命體征。“她在第二產程需要我們觀察的會更多一些,包括她的基礎生命體征,還有她的自訴,比如有沒有心慌、胸悶以及其他的不適。”助產士一旦發現問題,會及時跟醫生進行溝通,保證母嬰的安全。
在住院部的病房裏,生產結束的產婦和新生兒依偎在一起。產科副主任醫師石俊霞正在為一位產婦做檢查,了解她的恢複情況和哺乳進展。石俊霞於2015年成為產科醫生,至今已見證了上萬名新生兒的到來,也見證了無數女性成為媽媽。
石俊霞(右)查看產婦恢複情況/記者拍攝
3月26日石俊霞值班時,一位進行了剖宮產手術的孕婦讓她印刻深刻。這位媽媽做了試管嬰兒,為了讓胎兒生長到一個能存活的孕周,在床上躺了很長時間,“恨不得小便都在床上解決”。不能活動就會腰疼、腿疼,很不舒服,這位媽媽做了相當大的犧牲。
石俊霞見到的她,也一直處於躺著的狀態,直到3月底4月初的某一天,“她沒有人攙扶著走到這兒,來跟我打聲招呼,說石大夫你看我下地了。我終於見到她長得多高,看到她下地的樣子。”這位媽媽特別激動,石俊霞的內心也非常高興。
石俊霞為產婦感到高興/記者拍攝
多年來,石俊霞接診過許多情況特殊的孕婦,其中高齡媽媽不在少數,她們的生育過程充滿未知的風險,石俊霞陪著她們,一步一步闖過一關又一關。
前段時間,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孕媽媽,生老三。她從最開始就在闖關,先是擔心存在染色體方麵的問題,做了羊水穿刺、又不斷做超聲,發現終於沒事了。後期又出現臍血流異常、羊水過多等情況,她反複地出入院。“但最後也是一直扛到了足月,順產生下寶寶。中間她還一直堅持在工作,你說她要分多少腦子去做事情。”石俊霞感慨到,每一個母親,她其實都很有女性的力量。
石俊霞詢問孕婦情況/記者拍攝
助產士玉娟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無數新生兒經過她的雙手來到這個世界,她幾乎每天都在見證新生命的到來。最近,她幫助了一位曾遭遇重大車禍的產婦完成分娩。車禍造成的腿部的外傷,導致分娩時腿部打開受限,但產婦說肯定能配合。“而且她說她因為腰椎受傷了,沒有打分娩鎮痛,她就一直忍著,我也給她用了一些物理的止痛方法。”
雖然她的產程進展實際上沒有那麽快,但她沒有說過有多麽疼、忍不了之類的話。最後,分娩的過程還挺順利,玉娟說,“我說必須得給你點讚。”
玉娟記錄記錄工作交接信息/記者拍攝
分娩是結束,也是開始
在住院部六樓病區,新手媽媽甄文靜曆經了順產轉剖宮產的艱辛過程。身體有所恢複後,家人們來接她出院,而她的孩子還不能同她一起回家。孩子出生一天後,由於個別指標異常被送去了新生兒病房。
甄文靜的家屬們接她出院回家/記者拍攝
甄文靜說,一開始寶寶生下來時,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覺,覺得自己對他好像沒有太大的感情。而當被聽到他有危險時,瞬間就覺得他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醫生推走他那一刻,我就有點就受不了了,挺沉重的、挺擔心的。所以,母親的這個角色真是一點一點就被觸發了。可能你認為你對他沒有感情,但實際上你已經離不開他了,而不是他離不開你。”
助產士將新生兒腳印蓋在紀念卡片上/記者拍攝
新生兒降生後,助產士將他們的腳印蓋在一張寫滿祝福的粉色卡片上,醫護人員將這份祝福送給新手媽媽。這份出生紀念代表著產婦們順利度過了生產的最後一關,然而,這卻是她們成為母親的第一關。生完的一瞬間非常輕鬆,之後產婦們就會著急地問“他哭了嗎?”、“手指頭腳趾頭是不是都齊全?”......媽媽們又開始擔心這些。
產房大門上的祝福標語/記者拍攝
玉娟說,當了媽媽後可能就會不自覺地去想,要陪他去學習,培養他的習慣、三觀......生產完成時可能還沒有想到,下一階段已經開始了。“其實孩子在肚子裏的時候,是最輕鬆的階段,養育的這個過程真的是馬拉鬆,分娩隻是剛剛開始。”
產婦看向新生兒腳印/記者拍攝
對於每位媽媽來說,“母親”二字可能是一輩子的職業,漫長而有力量。醫生石俊霞說,你細看每一個媽媽,都是非常有力量的,“她的力量可能不是外顯的,但她托舉著她的孩子們,讓一代更比一代強。”
記 者 | 毛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