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這個故事之前先問問大家:你外出旅遊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麽讓自己後怕的事?
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故事,發生在今年埃及的紅海,主角是一個名叫弗蘭克的小夥子,他和家人在那裏開心度假,他打算撿個漂亮的貝殼留作旅行紀念,還握在手中拍了很多照片。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無辜”的舉動已經把他送上了鬼門關。
這個色彩斑斕的“貝殼”,其實是一種隱藏在海洋中的劇毒致命殺手——芋螺(cone
snail),其毒性堪稱大自然的“秘密武器”,足以在幾分鍾至幾小時內殺死一個成年人。
更可怕的是,這種劇毒目前沒有解藥,如果中毒,醫生僅能控製疼痛,但可能很難改變中毒者的結局……
故事發生在埃及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弗蘭克和家人正享受潛水時光,突然被一個色彩極其豔麗的貝殼吸引住了。
這個貝殼隻有幾厘米長,外殼上有迷人的棕色和白色條紋,形狀像個倒錐,精致得像大自然的藝術品。弗蘭克興奮極了,心想:
“太罕見了,帶回去給孩子們肯定會喜歡!”
於是他興高采烈地拿起貝殼,握在手裏,還忍不住擺弄了幾下,拍了好幾張照片,想留作紀念。就在他低頭欣賞時,貝殼裏突然似乎“動了一下”。
弗蘭克後來回憶:“我一開始隻覺得它很沉,裏麵好像有動靜,可能是活物。但我沒多想,就拿在手裏擺弄,心想怎麽也要拍幾張照片吧。”
或許是出於善意,他最終沒把這個“小可愛”帶回家,而是將它放生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的“善良”救了他一命!
這是因為,他手中的並非普通的貝殼,而是一個偽裝的致命捕食者——
一隻紡織芋螺,這種看似無害的生物體內含有的毒性,足以“秒殺”一個成年人。
幾個月後,弗蘭克在網上偶然發現了一張非常相似的芋螺的照片,看到其紋理非常獨特,才想起自己手裏拿著的可能就是這種東西……我天,我還活著真是太幸運了!?”
得知自己幾乎死裏逃生後,小哥立刻在“外國貼吧”Reddit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分享了這段令人後怕有有點哭笑不得的經曆。網友們看到立刻不!淡!定!了!
Reddit大量網友很快指出,這確實是一隻有毒的芋螺,具體來說,是一隻紡織芋螺。
這些動物大多生活在印度洋,紅海是其入口之一。 非營利性環保組織太平洋水族館稱紡織芋螺是“地球上最毒的生物之一”。
“你知不知道,你躲過了核彈襲擊!”
“如果看到錐體類殼子,就請別碰它!”
“你真是很幸運,但也瘋了……”
另一位網友指出了一個常見但致命的錯誤:“我聽說大多數因‘紡織錐體’而死亡的人,都是因為把殼裝進口袋帶回家。你真是太走運了。”
一位海洋動物專家表示,鑒於這隻芋螺很可能還活著,而且還在Frank手中,他絕對是躲過了一劫!數百名Reddit網友也同意這一觀點。
(好多專家啊!)
現在該科普一下了!
芋螺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海洋的軟體動物,外殼精美,常被誤認為是無害的裝飾品。但別被它的外表迷惑,它是一種凶猛的捕食者,號稱海洋中的“隱形殺手”。
芋螺是肉食性動物,靠毒性捕食,也用毒自衛。它的“武器”是一根類似魚叉的毒刺,裏麵含有複雜的神經毒素,叫做“芋螺毒素”(conotoxin)。這種毒素能迅速幹擾神經信號,導致肌肉麻痹、心跳停止,甚至死亡。
無獨有偶,之前有一位澳洲小哥,在昆士蘭沙灘度假的時候,也差點被這個小東西“要了命”。
目前尚無已知的解毒劑,因此預防是避免致命後果的唯一可靠方法。
對於弗蘭克在紅海的發現,評論員和專家都一致認為,潛水員最好的做法就是永遠不要觸碰任何東西。
其他人則強調了海洋保護的重要性,警告人們不要打擾海洋生物。“為了你自己和海洋生物的安全,你不應該在海裏撿任何東西。”
這件事的餘波還在發酵;
弗蘭克的經曆傳開後,他把那隻“致命貝殼”的照片發到社交媒體,帖子迅速被轉發上萬次!
弗蘭克承認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風險。謝天謝地,他毫發無損,但他的故事現在成了其他潛水員和浮潛者的警示~
海洋專家強調,在探索未知水域之前進行相關教育至關重要。
許多危險的海洋生物,例如紡織芋螺、藍環章魚和石魚,都能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如果沒有適當的知識,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可能無意中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