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政治報”5月10日報道,本周,特朗普總統與加拿大總理卡尼就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州的問題進行了激烈交鋒,生動展現了特朗普試圖改變世界地圖的強硬要求如何塑造並複雜化其外交政策。
這些舉動已引起盟友警覺,導致白宮與新聞記者團就地圖上的標注問題發生爭執。但特朗普對地圖的執念與修改欲望,早在他首次擔任總統之前就已根深蒂固。這源於其商業生涯中通過獲取地產與冠名權積累權力的經曆。

“我骨子裏是個房地產開發商,”特朗普周二在橢圓辦公室會晤卡尼時談及吞並加拿大的設想,“當你去掉那條人為劃定的邊界……看著合為一體後的壯麗版圖時,我這個極具藝術細胞的人就會心潮澎湃。”
2022年,特朗普告訴記者:“我癡迷地圖。我總是說:‘看看(格陵蘭島)有多大。如此廣袤,它應該是美國的一部分。’”
這位總統揚言美國要“得到”格陵蘭島,將加拿大變成“第51個州”,“奪回”巴拿馬運河,並“擁有”加沙地帶。更因執意將存在數百年的“墨西哥灣”改稱“美國灣”,與墨西哥關係緊張並引發白宮記者團震蕩。在與伊朗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之際,他正考慮在下周訪問中東期間將波斯灣更名為“阿拉伯灣”。
紐約錫拉丘茲大學地理學教授卡爾·奧芬表示,這是與地圖史同樣悠久的政治伎倆:“地圖與政治自誕生起就密不可分,命名即宣稱主權。”
這種命名遊戲正在引發真實的地緣政治震蕩。它成為加拿大選舉的核心問題,在格陵蘭島引發了抗議,還讓白宮新聞記者團陷入混亂。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威脅要起訴穀歌,因為其遵從了“美國灣”的名稱變更。伊朗外交部長警告,如果特朗普推進“阿拉伯灣”的更名計劃,將招致“全體伊朗人的怒火”。
多年來,地圖一直是特朗普的政治傳播核心。在他的兩屆非連任任期內,他都借助將美國染成深紅的郡縣選舉地圖來強化勝選的合法性——盡管這些地圖刻意忽略紅郡人口遠少於藍郡的事實(2016年他輸掉了普選票)。
贏得連任後,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體發布政治地圖,包括標注“美國灣”以及美國與加拿大合並的地圖。隨著他的擴張主義衝動變得愈發露骨,他開始套用房地產話術:將飽受18個月戰火摧殘的加沙地帶稱為“海景地產”和“大型開發項目”,並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人工智能生成的“特朗普加沙”宣傳視頻,活脫脫開發商路演材料。
當特朗普周二邀請卡尼到橢圓形辦公室時,這位新當選的總理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關於“第51個州”的言論。“房地產界有句老話:有些資產永不出售。”卡尼說。這話向他的國內聽眾傳遞了一種挑釁的信息。特朗普則回敬:“永遠不要說永不。”
特朗普抱怨加拿大在經濟上“剝削”美國,聲稱合並對雙方有利。他和副總統萬斯表示,美國在格陵蘭島有安全利益,在資源豐富的北極地區也有更廣泛的戰略利益,那裏的冰層融化正在開辟新的貿易通道。
但總統對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迷戀或許部分源於地圖視覺衝擊。加拿大是世界上麵積第二大的國家,格陵蘭為最大島嶼。威斯康星大學歐克萊爾分校地理和人類學係主任瑞安.韋歇爾特指出,墨卡托投影法會放大高緯度地區尺寸。
“若想奪取某地,就先讓它看起來足夠大,”韋歇爾特說,“這是政治地圖學的經典策略——通過投影選擇強化觀點。”
白宮通訊主任史蒂文.張在給媒體的一份聲明中稱讚特朗普“對地理和曆史有深刻的理解”,並補充說“本屆政府秉持美國例外論”。
今年3月,第二夫人烏莎·萬斯前往格陵蘭首府觀賞狗拉雪橇比賽,但丹麥和格陵蘭官員猛烈批評此次訪問是特朗普吞並言論的升級,導致該計劃被迫取消。
“我們永遠、永遠不會成為任何人可以購買的財產,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信息,需要大家理解。”格陵蘭島總理尼爾森上個月說,這預示了卡尼的回應。
“美國灣”命名風波中,白宮因美聯社堅持使用傳統稱謂而將其記者排除在部分活動外,最終被法官勒令恢複其采訪權。
在與伊朗進行核談判之際,特朗普周三告訴記者,他將在下周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期間“做出決定”,嚐試將波斯灣改名“阿拉伯灣”,這些國家都使用“阿拉伯灣”來描述這條距離美國海岸線7000英裏的水道。“我不想傷害任何人的感情,”特朗普說,“雖然不確定是否會傷人。”
伊朗迅速予以回擊。該國外長阿拉格齊表示,更名將是一個“目光短淺的舉動”,“隻會招致全體伊朗人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