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學者預測:“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將陷入緩慢衰退”

美學者預測:“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將陷入緩慢衰退”

文章來源: RFI華語 於 2025-05-10 08:28:4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將陷入緩慢衰退”--卡爾·明茲納的預測 https://t.co/kq43GOZb3T pic.twitter.com/7Fj06GMARV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May 10, 2025
在與美國的貿易戰正酣之際,中國毫不動搖地宣稱自己“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的這番話,順應了近幾個月流行的一種觀點:在美國內向收縮、似乎失去活力的同時,中國則在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等各方麵迅速崛起。相對地,包括中美法律學者章家敦在內的一些專家則認為,中國必然會麵臨經濟和政治的崩潰。另據紐約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法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卡爾·明茲納(Carl Minzner)對《快報》周刊觀點欄目記者Baptiste Gauthey提出了更為細致和中間的看法。他認為,現實介於衰落論和盲目樂觀之間的中間地帶。

法國周刊《快報》電子版在5月7日登出這篇對卡爾·明茲納的專訪。周刊記者在訪談內容展開前寫道,在其著作《時代的終結:中國威權主義複興如何破壞其崛起》(End of an Era,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Revival is Undermining Its Rise)中,明茲納指出,鄧小平自1970年代末開啟的改革開放時代的增長已經結束,如今中國進入了“反改革時代”,其特征是政治威權主義回歸、法治衰退和公民社會空間收緊。他認為,外界對特朗普時代美國的關注,反而成為習近平政權的意外禮物:“特朗普的種種偏激和越軌行為,在對比之下美化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開始讓西方忽視了中國威權主義的現實。”

《快報》:人們常說中國正處於繁榮期,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您的分析卻更為謹慎,反而認為中國增長正在失速……

卡爾·明茲納:1970年代末,毛澤東去世後,中國開啟了大規模的改革、自由化與開放。從那以後,中國經濟實現了驚人的增長,國際地位也不斷提升。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正延續著這段改革時期的軌跡。

但我並不完全認同這種看法。中國自毛澤東時代結束以來確實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大多數成就都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自2000年代初,中國麵臨的一些嚴重問題被過於低估了。我在研究中指出了這些問題,並認為它們正在惡化。

不過,我也不同意章家敦那種極端悲觀、災難性的觀點,即中國即將崩潰。我持更溫和的立場。我認為,過去十五年來中國所走的政治道路令人擔憂。習近平正在係統性地摧毀改革開放期間取得的所有進步。

有些專家強調,不應高估那段改革開放時期的成就……

說得很對。有些人認為,毛澤東去世後中國並沒有真正改變,依然是一個一黨製的共產黨國家。他們並非全錯,但我認為他們嚴重低估改革時代的影響。

要理解1978年轉折的深遠意義,必須回顧毛澤東時代的中國。1949年至1976年,中國極度貧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慘遭失敗,經濟後果災難性。舉例來說,當時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如阿富汗、印度或紮伊爾。

在意識形態上,中國與世界隔絕,西方資本主義和蘇聯“修正主義”社會主義都被視為敵對。中共甚至拋棄了數百年的傳統,隻為實現國家現代化。中國人幾乎與世隔絕,外部信息難以傳入。

政治上,毛時代的中國極度不穩定。毛澤東實行個人獨裁,個人崇拜在文革時期達到頂峰。他毫不猶豫地發起極端殘酷的政治清洗,政策方向經常隨毛個人意誌劇變。1978年的轉折,隻有放在與毛時代的巨大斷裂中才能理解。鄧小平執政後,中國釋放出明顯的變革信號。

體製本身真的變了嗎?

1978年後,中國在意識形態上大幅開放。鄧小平拋棄了社會主義正統,轉而采取務實路線。他賦予地方官員更大自由,允許他們引進國外理念、谘詢外國專家,甚至恢複前共產黨時代的思想。這種新的思想靈活性,與毛時代形成鮮明對比,使中國實現了快速擴張。

政治上,毛的個人集權被一黨製的製度化所取代。黨代會更為定期召開,決策也不再隻由最高層拍板,而是通過更符合法治的程序製定。經濟上,人民公社的終結和私有財產保護的加強,極大促進了經濟活力。此後中國實現了長達三十年、年均約10%的經濟增長!

改革時代的終結和衰退的開始是什麽時候?

很難精確界定,因為這是漸進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是關鍵轉折點。當時中國和前蘇聯等國內部都存在強烈的民主訴求。中國政府選擇鎮壓,斷絕了政治自由化的可能。

2000年代初,情況出現明顯變化。中國領導層擔心“顏色革命”在東歐和中亞蔓延,於是加強了國內安全措施:外企受到更多監管,經濟權力回歸國企……此時,改革時代實際上結束。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徹底埋葬了改革開放。

是否高估了習近平的作用?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習近平在中國近年變化中的責任程度,是區域專家爭論的焦點。我不同意認為習近平是中國當前經濟困境唯一責任人的觀點。例如房地產泡沫破裂,早在2012年之前就已埋下隱患。此外,還有一些結構性趨勢,東亞其他國家也麵臨類似問題。

但也不能低估他的責任。2012年,很多人曾寄望於轉型:習近平比前任更年輕,女兒曾在哈佛留學……他們以為過去幾十年改革的成果不可能被逆轉。事實證明這是巨大的誤判:習近平展現出極高的政治手腕,中國也由此徹底進入“反改革”時代。

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麵?

改革時代的中國比現在更為開放和靈活。十五年前,中共雖是一黨製,但治理方式更具彈性。許多公益律師利用現有法律體係揭露地方腐敗,存在一定程度的獨立媒體,也有學者能就部分議題發表意見。

但隨著改革的終結,“安全化”進程加速。政府認為律師是威脅,有的被吊銷執照、逮捕或流亡。獨立媒體被封殺,學者因被視為“外來思想”的傳遞者而被噤聲。社會逐漸封閉,公共空間大幅收緊,大多數中國人甚至自覺自願地自我審查。

這種“安全化”氛圍也影響到國家機器。改革年代,文革的記憶猶新,80-90年代的精英們深知缺乏內部討論的危害,鼓勵一定程度的內部辯論。如今,權力高度集中於習近平一人,討論空間被徹底凍結。比如疫情期間的“清零政策”,即便許多人明知其效果有限,仍因無人敢反對習近平而形成共識。

僅用十年時間,習近平就鞏固了對中國政治體係的控製,通過大規模“反腐運動”清除異己,並修改憲法,為長期執政鋪平道路。權力再度高度集中,完全圍繞個人展開。在意識形態上,政權試圖通過動員傳統文化和民族主義來填補空虛,對抗西方價值觀。

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對經濟放緩極為焦慮,越來越懷疑自己能否達到父輩的生活水平。這標誌著習近平上台時所承諾的“中國夢”已不可能了。

您如何看待中國政權未來幾年的演變?

有幾種可能。最不可能的是:中國民主化和自由化,這一觀點在美國流行了二十年。我已完全不再相信了。過去十年,中國當局係統性地瓦解了所有可能推動變革的社會力量:律師、工會分子、記者、學者和主張改革的政治人物。

第二種是政權突然崩潰,比如章家敦的觀點。但除非發生極端事件,比如戰爭慘敗或中共高層出現劇變,否則我看不到中國會突然崩潰。習近平對黨和國家機器的控製極為牢固。即便經濟放緩讓許多中國人憂慮,他們依然傾向於與過去或其他國家對比,認為現在比1960年代或其他國家好得多。就算經濟大幅惡化,我也不認為會導致政權垮台。

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情形是漸進式的衰退。隨著治理難題不斷加劇,國家不得不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和精力去應對各種問題。與其說會有一場大危機引發革命,不如說政權會因自身僵化和低效而陷入緩慢衰退。

北京宣稱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

特朗普的極端和越軌行為,在對比之下美化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讓西方忽視了中國威權主義的現實。美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讓許多國家感到擔憂,不僅僅是中國。在加拿大,最近幾個月全國凝聚力增強,部分原因就是對鄰國美國局勢的擔憂。

在中國,特朗普的反複無常和好鬥為中國提供了絕佳的宣傳工具。對習近平來說,這簡直是天賜良機。在經濟放緩、政權脆弱的背景下,他正好可以用“外部敵人”來轉移國內矛盾,把中國麵臨的困難歸咎於外國,尤其是美國,從而為自己的政策開脫,並強化民族主義敘事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間接有利於中國政權。

歐洲有人認為歐盟可能不得不向中國靠攏……

我首先希望法國繼續捍衛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這些價值美國曾身為長期代表。我希望法國、歐洲、加拿大、日本以及所有認同這些價值觀的民主國家,在未來幾年裏,即便麵對特朗普的“特殊時期”,也能高舉自由主義旗幟。

至於您的問題,在美國被視為不可靠的背景下,習近平自然將目光投向歐洲。經濟上,中國顯然希望加強與歐盟的貿易聯係。自美國加征關稅、貿易戰升級以來,中國一直在尋找新的出口市場。製造業,尤其是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等領域產能過剩,歐洲在發展綠色能源領域進度迅速,這對中國來說自是機遇。

查看評論(39)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對中重大退讓!因中國在2問題上未有任何承諾
薄瓜瓜歌頌母親是“當代竇娥” 網友翻出黑曆史秒破防
現場細節:財長貝森特用糖來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川普簽史上最具影響力行政令 美國人不再為他國買單!
印巴空戰 中製導彈無損落地 印度撿到軍情大禮包

24小時討論排行

貿易談判北京沒跪?網友:美國征的還是比中國多
貝森特:不脫鉤 但戰略品必需脫鉤 鋼鐵芯片鏈更去中國化
一批南非白人難民抵美國 川普政府高官機場迎接
中美聯合聲明發布 “豐碩”成果可能隻在股市?
緊跟川普準沒錯?他兩度高喊買股 標普大漲了…
中媒:中國麵子裏子全拿下 應當感謝“特朗普同誌”
中國男曬日本護照喊“打入敵人內部” 遭日網友檢舉急刪文
李承鵬:寫在5.12的愛國帖(未刪節版)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談判結果
美中90天真能談出結果 平息貿易戰?專家:別過度樂觀
貿易戰重大進展!央視播《紐約我愛你》引熱議
川普:周末或與習近平通話 與中國實現了完全重置
中國網紅改編印度神曲“剛買的飛機被打啦”火爆全球
又是他們!華人區遭入室盜竊 華人夫婦痛失傳家寶
中國方代表何立峰起底 習近平伴郎 跟黃仁勳講台語
卡塔爾將贈送豪華飛機 特朗普:拒絕是“愚蠢的”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學者預測:“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將陷入緩慢衰退”

RFI華語 2025-05-10 08:28:48



“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將陷入緩慢衰退”--卡爾·明茲納的預測 https://t.co/kq43GOZb3T pic.twitter.com/7Fj06GMARV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May 10, 2025
在與美國的貿易戰正酣之際,中國毫不動搖地宣稱自己“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的這番話,順應了近幾個月流行的一種觀點:在美國內向收縮、似乎失去活力的同時,中國則在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等各方麵迅速崛起。相對地,包括中美法律學者章家敦在內的一些專家則認為,中國必然會麵臨經濟和政治的崩潰。另據紐約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法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卡爾·明茲納(Carl Minzner)對《快報》周刊觀點欄目記者Baptiste Gauthey提出了更為細致和中間的看法。他認為,現實介於衰落論和盲目樂觀之間的中間地帶。

法國周刊《快報》電子版在5月7日登出這篇對卡爾·明茲納的專訪。周刊記者在訪談內容展開前寫道,在其著作《時代的終結:中國威權主義複興如何破壞其崛起》(End of an Era,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Revival is Undermining Its Rise)中,明茲納指出,鄧小平自1970年代末開啟的改革開放時代的增長已經結束,如今中國進入了“反改革時代”,其特征是政治威權主義回歸、法治衰退和公民社會空間收緊。他認為,外界對特朗普時代美國的關注,反而成為習近平政權的意外禮物:“特朗普的種種偏激和越軌行為,在對比之下美化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開始讓西方忽視了中國威權主義的現實。”

《快報》:人們常說中國正處於繁榮期,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您的分析卻更為謹慎,反而認為中國增長正在失速……

卡爾·明茲納:1970年代末,毛澤東去世後,中國開啟了大規模的改革、自由化與開放。從那以後,中國經濟實現了驚人的增長,國際地位也不斷提升。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正延續著這段改革時期的軌跡。

但我並不完全認同這種看法。中國自毛澤東時代結束以來確實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大多數成就都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自2000年代初,中國麵臨的一些嚴重問題被過於低估了。我在研究中指出了這些問題,並認為它們正在惡化。

不過,我也不同意章家敦那種極端悲觀、災難性的觀點,即中國即將崩潰。我持更溫和的立場。我認為,過去十五年來中國所走的政治道路令人擔憂。習近平正在係統性地摧毀改革開放期間取得的所有進步。

有些專家強調,不應高估那段改革開放時期的成就……

說得很對。有些人認為,毛澤東去世後中國並沒有真正改變,依然是一個一黨製的共產黨國家。他們並非全錯,但我認為他們嚴重低估改革時代的影響。

要理解1978年轉折的深遠意義,必須回顧毛澤東時代的中國。1949年至1976年,中國極度貧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慘遭失敗,經濟後果災難性。舉例來說,當時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如阿富汗、印度或紮伊爾。

在意識形態上,中國與世界隔絕,西方資本主義和蘇聯“修正主義”社會主義都被視為敵對。中共甚至拋棄了數百年的傳統,隻為實現國家現代化。中國人幾乎與世隔絕,外部信息難以傳入。

政治上,毛時代的中國極度不穩定。毛澤東實行個人獨裁,個人崇拜在文革時期達到頂峰。他毫不猶豫地發起極端殘酷的政治清洗,政策方向經常隨毛個人意誌劇變。1978年的轉折,隻有放在與毛時代的巨大斷裂中才能理解。鄧小平執政後,中國釋放出明顯的變革信號。

體製本身真的變了嗎?

1978年後,中國在意識形態上大幅開放。鄧小平拋棄了社會主義正統,轉而采取務實路線。他賦予地方官員更大自由,允許他們引進國外理念、谘詢外國專家,甚至恢複前共產黨時代的思想。這種新的思想靈活性,與毛時代形成鮮明對比,使中國實現了快速擴張。

政治上,毛的個人集權被一黨製的製度化所取代。黨代會更為定期召開,決策也不再隻由最高層拍板,而是通過更符合法治的程序製定。經濟上,人民公社的終結和私有財產保護的加強,極大促進了經濟活力。此後中國實現了長達三十年、年均約10%的經濟增長!

改革時代的終結和衰退的開始是什麽時候?

很難精確界定,因為這是漸進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是關鍵轉折點。當時中國和前蘇聯等國內部都存在強烈的民主訴求。中國政府選擇鎮壓,斷絕了政治自由化的可能。

2000年代初,情況出現明顯變化。中國領導層擔心“顏色革命”在東歐和中亞蔓延,於是加強了國內安全措施:外企受到更多監管,經濟權力回歸國企……此時,改革時代實際上結束。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徹底埋葬了改革開放。

是否高估了習近平的作用?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習近平在中國近年變化中的責任程度,是區域專家爭論的焦點。我不同意認為習近平是中國當前經濟困境唯一責任人的觀點。例如房地產泡沫破裂,早在2012年之前就已埋下隱患。此外,還有一些結構性趨勢,東亞其他國家也麵臨類似問題。

但也不能低估他的責任。2012年,很多人曾寄望於轉型:習近平比前任更年輕,女兒曾在哈佛留學……他們以為過去幾十年改革的成果不可能被逆轉。事實證明這是巨大的誤判:習近平展現出極高的政治手腕,中國也由此徹底進入“反改革”時代。

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麵?

改革時代的中國比現在更為開放和靈活。十五年前,中共雖是一黨製,但治理方式更具彈性。許多公益律師利用現有法律體係揭露地方腐敗,存在一定程度的獨立媒體,也有學者能就部分議題發表意見。

但隨著改革的終結,“安全化”進程加速。政府認為律師是威脅,有的被吊銷執照、逮捕或流亡。獨立媒體被封殺,學者因被視為“外來思想”的傳遞者而被噤聲。社會逐漸封閉,公共空間大幅收緊,大多數中國人甚至自覺自願地自我審查。

這種“安全化”氛圍也影響到國家機器。改革年代,文革的記憶猶新,80-90年代的精英們深知缺乏內部討論的危害,鼓勵一定程度的內部辯論。如今,權力高度集中於習近平一人,討論空間被徹底凍結。比如疫情期間的“清零政策”,即便許多人明知其效果有限,仍因無人敢反對習近平而形成共識。

僅用十年時間,習近平就鞏固了對中國政治體係的控製,通過大規模“反腐運動”清除異己,並修改憲法,為長期執政鋪平道路。權力再度高度集中,完全圍繞個人展開。在意識形態上,政權試圖通過動員傳統文化和民族主義來填補空虛,對抗西方價值觀。

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對經濟放緩極為焦慮,越來越懷疑自己能否達到父輩的生活水平。這標誌著習近平上台時所承諾的“中國夢”已不可能了。

您如何看待中國政權未來幾年的演變?

有幾種可能。最不可能的是:中國民主化和自由化,這一觀點在美國流行了二十年。我已完全不再相信了。過去十年,中國當局係統性地瓦解了所有可能推動變革的社會力量:律師、工會分子、記者、學者和主張改革的政治人物。

第二種是政權突然崩潰,比如章家敦的觀點。但除非發生極端事件,比如戰爭慘敗或中共高層出現劇變,否則我看不到中國會突然崩潰。習近平對黨和國家機器的控製極為牢固。即便經濟放緩讓許多中國人憂慮,他們依然傾向於與過去或其他國家對比,認為現在比1960年代或其他國家好得多。就算經濟大幅惡化,我也不認為會導致政權垮台。

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情形是漸進式的衰退。隨著治理難題不斷加劇,國家不得不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和精力去應對各種問題。與其說會有一場大危機引發革命,不如說政權會因自身僵化和低效而陷入緩慢衰退。

北京宣稱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

特朗普的極端和越軌行為,在對比之下美化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讓西方忽視了中國威權主義的現實。美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讓許多國家感到擔憂,不僅僅是中國。在加拿大,最近幾個月全國凝聚力增強,部分原因就是對鄰國美國局勢的擔憂。

在中國,特朗普的反複無常和好鬥為中國提供了絕佳的宣傳工具。對習近平來說,這簡直是天賜良機。在經濟放緩、政權脆弱的背景下,他正好可以用“外部敵人”來轉移國內矛盾,把中國麵臨的困難歸咎於外國,尤其是美國,從而為自己的政策開脫,並強化民族主義敘事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間接有利於中國政權。

歐洲有人認為歐盟可能不得不向中國靠攏……

我首先希望法國繼續捍衛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這些價值美國曾身為長期代表。我希望法國、歐洲、加拿大、日本以及所有認同這些價值觀的民主國家,在未來幾年裏,即便麵對特朗普的“特殊時期”,也能高舉自由主義旗幟。

至於您的問題,在美國被視為不可靠的背景下,習近平自然將目光投向歐洲。經濟上,中國顯然希望加強與歐盟的貿易聯係。自美國加征關稅、貿易戰升級以來,中國一直在尋找新的出口市場。製造業,尤其是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等領域產能過剩,歐洲在發展綠色能源領域進度迅速,這對中國來說自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