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張紀中撞車後淡定報上名號,結果被回懟:不認識你

張紀中撞車後淡定報上名號,結果被回懟:不認識你

文章來源: 李洪夥 於 2025-05-07 22:47:0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5月7日,一條看似尋常的交通事故悄悄爬上了熱搜,但主角一出場,頓時自帶流量:#張紀中開車撞到路人#。

關鍵這位“肇事司機”不僅沒有逃逸,反而很誠懇地說了一句:“我不會跑,我是張紀中。”

這一句仿佛電視劇裏走錯片場的台詞,一下子把“車禍”變成了“話題”。更有趣的是,對方媽媽竟然回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不認識張紀中。”

一代武俠劇大導,麵對素人這句話時,怕是心裏比車禍現場還堵得慌。

根據網友描述,事情發生在杭州。張紀中在送孩子上學途中與網友母親發生碰撞,事故不大,責任明確——交警判定他全責。

但這個“全責”的畫風卻和以往不太一樣:現場沒有爭執,張紀中反而坐在花壇邊,一邊等交警,一邊拉著對方家長聊天,話題從“我真不是肇事逃逸”聊到了“我有四個娃,小的才六個月”。

而我們也忽然意識到:那個拍《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的大導,如今正在以一個“老父親”的姿態,在街頭為送娃、為養娃、為拍短視頻操碎了心。

這起事故沒出大事,卻意外成了一個“社會小觀察”:74歲老頭開車送6個月大的孩子上學,這事本身就很有信息量。

一個普通人74歲大概已經含飴弄孫,但張紀中不僅“弄孫”,還是“親爹”。他的孩子分別是10歲、7歲、3歲和剛出生6個月,一家六口排排站,頗有點“現代版張三豐”的味道。

也許他當年拍武俠劇時沒想過,自己老來真正的“江湖”不是“華山論劍”,而是“早高峰送娃”。

當然,這種老來得子的“另類熱血”,在社交媒體時代也得到了延伸。他不隻養娃,還拍短視頻講育兒、秀日常,時不時曬娃、秀恩愛。

從打光、構圖、文案都能看出,這位老導演雖然從江湖退場,但絕沒從內容舞台退場。

讓人感慨的是,這位曾打造過“金庸劇宇宙”的導演,這幾年已經在不少年輕觀眾心中“掉幀”。畢竟,他的最後一個主流熱劇作品,距今已有十多年。對很多00後來說,他的名字並不如“於正”“郭敬明”來得熟。

當年的“胡軍版喬峰”“李亞鵬版令狐衝”“黃曉明版楊過”,是80、90後的青春濾鏡,但如今的短視頻用戶,看著他“蹲在花壇邊等待交警”,可能隻會說一句:“哦,是位老爺爺。”

但也正因如此,這次小事故反而讓這個“曾經的大人物”回到大家麵前,而且是以最生活化、最人情味的方式。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導演,而是一個普通的杭州父親,在車禍後禮貌地道歉、留下電話,還自嘲地說出那句:“我不會跑,我是張紀中。”

比起那種“公關聲明式”的冷漠態度,這樣的真誠和坦然,多少讓人有點好感。

其實,這不是張紀中第一次因為“老當益壯”上熱搜。

從再婚到頻繁高齡生娃,從拍短視頻到帶娃直播,這位昔日的大導演,活成了現實版“歲月不敗老男人”。有人質疑他“太高調”“秀恩愛過頭”,也有人羨慕他“70多了還能衝鋒陷陣”。

他自己的回應也相當“坦蕩”:他需要養家、養孩子,不拍戲,就拍短視頻賺錢。

一句“拍短視頻養四個娃”,既無奈又實在,簡直像一位武林退役老將,把寶劍換成了奶瓶,把攝影棚變成了客廳,把導演本領用在了記錄家庭瑣事上。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美化一個交通事故。責任歸屬明確,張紀中全責,這是法律層麵的事,沒什麽好洗白。

但在網絡時代,一次小插曲也能成為人物的“第二畫像”。張紀中這次撞人沒躲、沒推、沒怒,而是留下了坦然、真誠、略帶疲憊又很接地氣的一個“張紀中”。

我們看慣了娛樂圈的翻車、塌房、甩鍋,反而對這樣的“老實人設”有點陌生又珍惜。

他沒用“我是導演”壓人,而是用“我得送孩子上學”的理由打動人。他不是帶著光環出現的張紀中,而是那個騎士退休後還得送娃補課的“張爸爸”。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版N號房?爆十萬人電報群 涉偷拍性侵 90萬受害者
中共中央軍委要“全麵肅清流毒”,誰的流毒?
美媒:在美國之外,一個新的全球貿易環境正在形成
LA撞人事件:肇事司機有悠久犯罪曆史 仍可在大街上犯罪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印度為何深感憂慮
加入日本國籍的原中國人,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美國務院:一名美籍專利與商標局職員被中國禁止離境
高考錄取風向又變了,名校被踩在腳下摩擦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以軍子彈“傾瀉而下”,領食物饑民慘曆“致命一天”
拜登兒子"狂飆髒話"怒轟喬治克隆尼,記恨老爸被逼退選
氣候變化壓力增加,人類是否應該減少吃米?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圍魏救趙”
承認竊取美國核彈機密 中國裔研究員麵臨10年重刑
戴項煉"瞬間吸入MRI機器"亡!家屬曝他慘卡1hr才脫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張紀中撞車後淡定報上名號,結果被回懟:不認識你

李洪夥 2025-05-07 22:47:04

5月7日,一條看似尋常的交通事故悄悄爬上了熱搜,但主角一出場,頓時自帶流量:#張紀中開車撞到路人#。

關鍵這位“肇事司機”不僅沒有逃逸,反而很誠懇地說了一句:“我不會跑,我是張紀中。”

這一句仿佛電視劇裏走錯片場的台詞,一下子把“車禍”變成了“話題”。更有趣的是,對方媽媽竟然回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不認識張紀中。”

一代武俠劇大導,麵對素人這句話時,怕是心裏比車禍現場還堵得慌。

根據網友描述,事情發生在杭州。張紀中在送孩子上學途中與網友母親發生碰撞,事故不大,責任明確——交警判定他全責。

但這個“全責”的畫風卻和以往不太一樣:現場沒有爭執,張紀中反而坐在花壇邊,一邊等交警,一邊拉著對方家長聊天,話題從“我真不是肇事逃逸”聊到了“我有四個娃,小的才六個月”。

而我們也忽然意識到:那個拍《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的大導,如今正在以一個“老父親”的姿態,在街頭為送娃、為養娃、為拍短視頻操碎了心。

這起事故沒出大事,卻意外成了一個“社會小觀察”:74歲老頭開車送6個月大的孩子上學,這事本身就很有信息量。

一個普通人74歲大概已經含飴弄孫,但張紀中不僅“弄孫”,還是“親爹”。他的孩子分別是10歲、7歲、3歲和剛出生6個月,一家六口排排站,頗有點“現代版張三豐”的味道。

也許他當年拍武俠劇時沒想過,自己老來真正的“江湖”不是“華山論劍”,而是“早高峰送娃”。

當然,這種老來得子的“另類熱血”,在社交媒體時代也得到了延伸。他不隻養娃,還拍短視頻講育兒、秀日常,時不時曬娃、秀恩愛。

從打光、構圖、文案都能看出,這位老導演雖然從江湖退場,但絕沒從內容舞台退場。

讓人感慨的是,這位曾打造過“金庸劇宇宙”的導演,這幾年已經在不少年輕觀眾心中“掉幀”。畢竟,他的最後一個主流熱劇作品,距今已有十多年。對很多00後來說,他的名字並不如“於正”“郭敬明”來得熟。

當年的“胡軍版喬峰”“李亞鵬版令狐衝”“黃曉明版楊過”,是80、90後的青春濾鏡,但如今的短視頻用戶,看著他“蹲在花壇邊等待交警”,可能隻會說一句:“哦,是位老爺爺。”

但也正因如此,這次小事故反而讓這個“曾經的大人物”回到大家麵前,而且是以最生活化、最人情味的方式。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導演,而是一個普通的杭州父親,在車禍後禮貌地道歉、留下電話,還自嘲地說出那句:“我不會跑,我是張紀中。”

比起那種“公關聲明式”的冷漠態度,這樣的真誠和坦然,多少讓人有點好感。

其實,這不是張紀中第一次因為“老當益壯”上熱搜。

從再婚到頻繁高齡生娃,從拍短視頻到帶娃直播,這位昔日的大導演,活成了現實版“歲月不敗老男人”。有人質疑他“太高調”“秀恩愛過頭”,也有人羨慕他“70多了還能衝鋒陷陣”。

他自己的回應也相當“坦蕩”:他需要養家、養孩子,不拍戲,就拍短視頻賺錢。

一句“拍短視頻養四個娃”,既無奈又實在,簡直像一位武林退役老將,把寶劍換成了奶瓶,把攝影棚變成了客廳,把導演本領用在了記錄家庭瑣事上。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美化一個交通事故。責任歸屬明確,張紀中全責,這是法律層麵的事,沒什麽好洗白。

但在網絡時代,一次小插曲也能成為人物的“第二畫像”。張紀中這次撞人沒躲、沒推、沒怒,而是留下了坦然、真誠、略帶疲憊又很接地氣的一個“張紀中”。

我們看慣了娛樂圈的翻車、塌房、甩鍋,反而對這樣的“老實人設”有點陌生又珍惜。

他沒用“我是導演”壓人,而是用“我得送孩子上學”的理由打動人。他不是帶著光環出現的張紀中,而是那個騎士退休後還得送娃補課的“張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