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恒大(03333.HK),作為高周轉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房企之一,其清盤程序正於近期進入新階段。
5月2日,中國恒大發布有關清盤的進一步消息,
中國香港高等法院已於4月17日就中國恒大集團清盤程序作出關鍵裁決,明確僅法定債權人可參與或成為清盤監督機構,經濟權益持有者被排除在外。法院同時支持清盤人排除股東參與決策,恒大股票將繼續停牌。
今年3月10日,中國恒大曾公告指出,2月27日舉行的押後聆訊上,法院經聽取分別代表清盤人、破產管理署署長及一名最終持有人作出的陳詞後押後判決,並將於稍後作出裁決。有關法院的裁決結果將於適當時候另行公布。
5月2日,中國恒大的最新消息顯示,4月17日,法院已就該申請作出裁決並給予指示,相關詳情公布在網站上。查閱網站發現,根據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陳琳達(音譯)的裁決,明確恒大清盤程序中的監察委員會(COI)成員資格被嚴格限定為“持有法定債權的債權人”,直接否定了債券“最終持有人”(即通過全球票據持有經濟權益的投資者)的參與權。法院強調,清盤程序須基於法律權利而非經濟權益,以避免“程序混亂及濫權風險”。
與此同時,由於恒大資不抵債,股東無剩餘資產分配權,被排除出參與COI成員資格。法院特別指出,控股股東可能涉及“曆史不當行為”,需防範其幹擾清算。
實際上,自2024年1月29日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頒布清盤令,正式進入清盤程序以來,其清盤進程一直備受關注。從當初暴雷到如今嚴重的資不抵債、股東全部出局,整個清盤過程相當艱難。
此前,中國恒大在季度更新公告中表示,盡管清盤人已從公司資產獲取少量價值的回收,該公司的流動資金及其他內部資源仍然有限。而對於中國恒大的廣大債權人來說,如今能撈回來一點資產,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整體來看,恒大債務規模高達2.4萬億元,而總資產僅1.74萬億元,這一數字鴻溝意味著債權人的回血之路注定艱難。清盤人追討的不僅是恒大資產,更是許家印及其關聯人士的“非法所得”。例如,恒大前總裁夏海鈞、前CFO潘大榮等高管被追討的股息及酬金就達60億美元。
許家印
作為恒大創始人,許家印曾在債務危機初期高調宣稱“保交樓、保兌付”,但三年過去其連個人資產都不願公示。債務危機暴發以來,許家印的資產處置行為早已引發質疑。如2023年,許家印與“前妻”丁玉梅“技術性離婚”時,將427億元資產到前妻名下。此外,其在海外設立了23億美元的家族信托,為子女鋪好後路。
2024年12月,恒大清盤人安邁顧問有限公司接管許家印名下持有私人飛機的離岸實體公司,並將飛機掛牌出售。該飛機的機齡14年,為空客A319型號,大小與商用客機相當,該飛機曾是許家印在恒大繁榮鼎盛時財富的象征之一。
今年近期,丁玉梅也鬆了口,披露了部分財產信息。法庭已經凍結了丁玉梅價值約600億港幣的資產,其中500億為金融資產,另外100億為不動產及各類實物。但以上這些資產,對於總體債務來說,無疑仍然是杯水車薪。
清盤人指出,許家印控製著恒大近60%的股份,理清其資產是清盤的關鍵。而據彭博社報道,清盤人表示,恒大董事長許家印計劃拒絕披露其資產的詳細訊息。這可能會使將這家違約開發商清盤、以償還債權人的過程變得更加複雜。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法院的清盤令為債務重組提供了框架,但恒大的債務重組仍麵臨巨大挑戰。目前,恒大尚未提出可行的重組方案,而其子公司如天基控股等也已進入清盤程序,則進一步複雜化了整體債務處理。
中國恒大曾於2月27日發布公告,繼針對天基控股發出清盤令後,香港高等法院於2月21日頒令委任安邁顧問有限公司的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黃詠詩為天基控股的共同及個別清盤人。
若許家印繼續拒不配合,清盤人可能采取更激進措施:申請凍結更多資產、推動跨境司法協作,甚至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些舉措能否奏效,仍取決於法律執行的力度與國際合作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