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出售中港以外的所有港口業務拉的部門鋸兩個月,正以壟斷法審查交易的中國監督市場部門再發公告,明令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後,針對法律可能升級到非商業性的。中方控製的兩家在港傳媒連日發表言詞狠辣的評論,揚言出售港口業務嚴重影響中國的戰略,可以用國家安全法律應對,「長和再不回頭,必將後悔莫及。」
一艘船在巴爾博亞港附近航行。
與中國外交部淵源較為深厚的《大公報》今(2日)早以「大公時評」專欄方式發文,指長和至今仍未中止出賣港口的交易,並且企圖將交易分拆成「資產包A」(美洲港口)和「資產包B」(歐亞港口),意圖使單項交易規模低於申報門檻,以規避反壟斷審查。技倆遭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戳穿,明令「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俗稱「兩不得」),這意味中國絕對不會容忍任何危害國家重大利益的交易,而長和的交易正正是會令2.3萬億中國海運貿易無險可守的交易。
時評形容,中美兩國「交戰」之際,任何一方都絕對不會容忍「通敵資敵者」,認為國家市監總局的強硬表態傳遞了清晰信息,就是任何交易隻要威脅到中國供應鏈的安全,絕不可能被放行。除了《反壟斷法》,「中國還有很多法律與政策工具可以使用,包括維護國家安全的相關法律」,以確保國安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害。文章呼籲長和承擔港企的責任,不要害國害己。
而在昨日,另一家中方控製的港媒《文匯報》已率先提出,如若李嘉誠一意孤行賣港口業務,「必要時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也可以使用」。在署名「文平理」的評論中,作者的立論相若,就是長和出售港口資產令特朗普有機會對中國航運業「卡脖子」,「這種罔顧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的行為,無異於通敵丶資敵。」文章更形容,長和是「執迷不悟充耳不聞,企圖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
長和於3月4日公布出售中國和香港以外的全球港口業務,涉及兩個巴拿馬港口在內的43個港口,引起中方不滿,兩大黨報批評交易是不顧國家利益,文章被港澳辦公室轉載;中國國家市監總局30日公布,就交易展開反壟斷法審查。結果,長和未有如期在4月2日限期前簽署出售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的協議。
到了上月中旬,美媒《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由於巴拿馬港口的收購可能需時一年,意大利航運巨頭Aponte家族旗下的地中海航運公司考慮之從長和交易中剝離,先收購餘下41個港口。市監局於同月27日發表「兩不得」立場,而李嘉誠則在三天後高調發布消息,指他親到捐贈肝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2.0係統的醫院了解應用情況。